战国时代的蔺相如和谦颇以“将相和”的事迹成了历史上团结的典范,留下了顾全大局的美名。当时,赵王在蔺相如完成了“完璧归赵”的艰巨使命后,把他封为上卿,地位超过了老将廉颇。这使得曾经血战沙场,立下赫赫战功的廉颇难以容忍,他当众宣布:“我见了蔺相如,一定要侮辱他!”蔺相如听到这个消息后,就尽量不与廉颇见面。上朝时,他称病不去,不愿与廉颇在朝堂上争行列的先后。在路上看见廉颇的车子过来,他就让自己的车子远远回避。他的门客认为他胆小怕事,受了欺压不敢较量。蔺相如却说:“你们看廉将军的威势比得上秦皇吗?”门客们说:“当然比不上。”蔺相如继续说:“秦王虽然厉害,可是我敢于在渑池会上当面斥责他,难道独独怕一个廉将军?只是我想,强大的秦国所以不敢发兵攻赵,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在赵国。如果两虎相斗,必然两败俱伤,秦国军队就要乘虚而入了。我所以忍辱退让,是把国家的急难放在前头,把私人的恩怨放在后头。”手下都点头称是。
这些话传到廉颇那里,他受到很大震动,越想越觉得蔺相如做得对,而自己却心胸狭窄,太渺小了,心里万分羞愧,感到无地自容,决定亲自去见蔺相如,向他请罪。于是他脱去上衣,背上一根荆杖,来到蔺相如门前。蔺相如大吃一惊,急忙抢步上前,扶起廉颇说:“廉将军快别这样,我们都是国家的大臣,只要我们二人同心协力,团结一致,共保国家,过去的事情就不要再挂在心上了!”蔺相如宽宏大量,廉颇负荆请罪,两人从此结成刎颈之交,成为历史上团结的典范,顾全大局的楷模。
蔺相如以国家大局为重,不计较个人得失的言行,赢得了满朝文武大臣的团结,赵国的国力不断增强,使秦国几十年不敢侵犯赵国。
像这样公而忘私,顾全大局,谦让团结的人和事,在中国历史上不胜枚举。我们从中可以看到,只有树立起这种高尚的品格,才能心中装着国家和人民,才能高瞻远瞩,英明决断;才能胸襟博大,任人唯贤;才能无私无畏,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