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艺术南辛赏柴
33241400000119

第119章 三言两语话北地

曹昭(元末明初人),字明仲,松江人,其父曹真隐博雅好古,收藏大量法书、名画、彝鼎尊壶以及古琴、古砚,他幼年即随父鉴赏古物,目濡耳染不学以能,更兼悉心钻研,鉴定精辟,乃有成就,成为历史上最早的文物鉴定名家之一,其著述亦为历代文物鉴赏家所重视。曹昭原著《格古要论》为三卷本,明万历年间由周履靖选入《夷门广牍》丛书中,清乾隆时收入《四库全书》,后世对其品评甚高:“其于古今名玩器具真赝优劣之解,皆能剖析纤微。又谙悉典故,一切源流本末,无不厘然,故其书颇为赏鉴家所重”,“凡分十三门,其铜器、古画、墨迹、碑帖、古研、窑器七门,古人所已论,珍奇、金铁、漆器、绮绣、异木、异石六门,则自昭始创也。赏鉴器玩略具于斯。”

洪武版《格古要论》提出“柴窑,出北地,世传柴世宗姓柴氏时烧者,故谓之柴窑,天青色,滋润细腻有细纹,多足粗黄土,近世少见。”同时还指出“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

考察历史上称呼北地者,当以其时国都所在为参照坐标。曹昭原著刻印于明洪武二十年,距离京都南京城始告完工刚一年。永乐元年朱棣夺取帝位后,改北平为顺天府,迁都于北京城系属后来之事。松江今辖于上海市,曹书中所述北地,原意当指京都南京城的北方地区,而非指先前秦国所置36郡之一的北地郡(郡治设在今甘肃庆阳西南的义渠);也非属东汉、魏晋时期距京兆长安以北的冯翊境内的北地郡(郡治设在今陕西富平县、甘肃省徽县泥阳镇一带)。翻阅《水浒传》第六十八回,开篇提到金毛犬段景柱“前往北地买马”,可为北宋时期民间指称方位俗语中的一处注脚。

《故宫博物院院刊》2006年6期发表过孟原召的《曹昭〈格古要论〉与王佐〈新增格古要论〉的比较》,文章从版本、作者、体例、内容几个方面对两书作了详细的比较,分析了其学术价值,并着重强调了王佐新增本的意义。杨静荣先生在《传统鉴定必须与科技鉴定相结合》一文中也有类似观点:“王佐修订《格古要论》时,距曹昭成书时间仅68年,而且有传世版本为据,王佐的修订工作做得十分认真,脱文漏字的地方均已补齐,不能补的和没有确切把握的,也都注明了‘原文缺’。而王佐新增订的内容,也都注明了‘后增’、‘新增’。可以认为王佐的书完全保留了曹昭《格古要论》的原貌。《新增格古要论》柴窑条目注明:‘出北地河南郑州’,且没有‘后增’、‘新增’字样,说明该条目就是曹昭原书所载。”

猜测天顺版《新增格古要论》作者本意,是追求进一步明晰化,乃对洪武版原著中的两处“北地”略加甄别:一个增补成“柴窑器出北地河南郑州”;另一个改称为“汝窑器出汝州”。谁料这一番好心,却令后世滋生出诸多误解,成为引发后周柴窑窑址之争的渊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