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菩提树下的礼物
33265600000058

第58章 无欲则刚,知足常乐

今天又是一个好天气,暖暖的阳光抚摸着大地,到处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因为秋天到了,人们望着那些收获的果实,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嗨,我的朋友,你怎么来的这么早,没有去上班吗”?菩提树高兴地向那人打着招呼。

“我是来谢谢你的,是你的那封信使我明白了做人要低调的道理,我的生活现在过得好幸福啊!我很高兴能有您这样一位朋友”。那个人边擦着石头上的尘土边说。

“你终于找到了幸福,我真为你高兴”。菩提树抚摸着自己身上的果实说。

“但是……我认为……”那个人吞吞吐吐地说。

“怎么了,年轻人,你不是已经找到幸福了吗,还有什么困难吗”?菩提树停下了手中的抚摸。

“你能帮我过得更幸福吗?我相信你能,因为你是一棵历经上百年的菩提树,你已经有神的思想”。那个人不好意思地说。

“哦,我的朋友,你怎么有这种贪婪的想法,你已经过得很幸福了,可不要让你的这个想法毁了你的幸福”。菩提树带着一丝生气的语气说。

“我只是想得到更多的,这是生活的动力啊”!

“但是,你想过吗,在这个世界上有许多的东西,难道你都想得到吗?在不断的追逐当中,你会很痛苦,很疲惫的,等你死的那一刻,你会发现你什么都没有了,所以你要知足,只有知足的人才会永远幸福”。菩提树慢慢地说。

年轻人低头想了一会儿,说:“是啊!我现在是很幸福了,有成功的事业,有一个美满的家,还有你送我的那些礼物,我还有什么不知足啊,只有知足者才能常乐。”

“年轻人,这是我送你的最后一份礼物了,这就是‘知足’。希望你能永远这样幸福地生活下去”。

知足不是躲避,也不是安于现状的停滞不前,而是一种积极向上地对待人生的得失、心平气和地对待不幸和快乐,做到宠辱不惊。“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知足是一种了不起的、不为世俗、名利所动的境界。我们可以积极地进取和探求,但是内心深处,一定为自己保留一份超脱,做到知足常乐。

每个人只要拥有一分宁静的心态,一定可以怡然自得。以一种平常心去聆听大自然的声音,去感受春天般的气息,去晚霞中的枫叶林独自享受那份清新。人的一生,有很多坎坎坷坷,所有的困难都是自己忧虑埋下的种子,如果能坦然处之地对待,相信成功就近在咫尺,幸福的收获将会纷至沓来。

幸福,是朴实的。好高骛远、不切实际的人没有幸福,贪心和幻想掩盖了幸福的线索。只有适可而止,知足常乐的人才是真正能够接受幸福洗礼的人。

人生在世,有苦也有甜,有成功自然也有失败。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得平心静气地接受眼前的现实。无论你目前处于什么环境,都得用乐观的心情去面对,根本犯不着拿别人来作比较。幸福最大的敌人就是:太多欲望。欲望越强烈,内心就越痛苦。看到别人的职位比你高,车子比你高档,房子比你豪华……于是内心开始不安,绞尽脑汁想要超越他人……这些欲壑难填的人们是该醒醒了,即使你有了百万身家,可还有千万的;有了千万,可还有亿万的;有了亿万,可还有百亿的……这样下去,你不但没有超越所有的人,反而会把自己“将”死。

俗话说得好,“无欲则刚”,人的一生不应该有太多的欲望,更不应该花费时间去作无谓的追逐,否则定叫你食不甘味,夜不安寝。这样的话,你何谈宁静?还有什么资本再论幸福?

当然,人要生活下去,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欲”:饿了有食欲,渴了有饮欲,困了有睡欲,冷了有暖欲,缺东西用时有物欲,情窦初开时有情欲。但是,凡事总要有个尺度,适可而止为上策。欲望多了、大了,就要生贪心;欲望过多过大,必然欲壑难填。贪求私欲者往往被财欲、物欲、色欲、权欲等等迷住心窍,攫求无已,终至纵欲成灾。

“无欲则刚”,并非不允许人们有欲,而是要克制私欲。克制私欲,就能寡欲清心,淡泊守志;克制私欲,就能清除烦恼。

虽然活得好并非人生的最大目标,但却是幸福人生的最大方向。当我们用一种知足的心态观看生活,对待人生,你就会发现许多简单的东西才是最美,而许多美好的东西也就是那些看似简单,经常围绕你身边的事物。因此,“知足常乐”才是产生轻松心情最根本的催化剂。

“钱不在多,够花就行;衣不在阔,暖身就成。”这里主要是指对物质生活享受的知足,对现有的生活水平表示满意。物质生活最忌怕与别人去攀比,张三家有了别墅,自己却忘尘莫及;李四家有了小汽车,自己却只能望洋兴叹;王五家有数百万元的存款,而自己却相差甚远……如此攀来比去,其实是在自寻烦恼。如果你只有一方斗室,只要用心布置一下,再挂上对联:“花香不在多,雅室何须大。”你的居室就比别墅强百倍;你虽然没有小汽车,每天清晨却能去公园散步,身体锻炼的比他们棒,关键是活得好才是第一位的;钱财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再多也难以买来健康和长寿,钱不在多,够花就行。

因此,追求幸福不等于追求财富,幸福是一种感觉或感受,你有万贯家财但你可能不满足,认为钱太少而至苦恼;我财产不多却认为十分富有,因而笑口常开。正因为此,老子才告诉我们:知足常乐。然而在现实,世人往往把财富当成幸福源泉而穷追不舍,这就是缺乏对活得好真正意义上理解的缘故。人们疲于奔命,有些人不择手段,攫取不义之财,而不义之财带给人的欢乐和幸福往往是短暂和有限的,由于“物苦不知足,得陇复望蜀”,往往使人陷入无穷无尽的烦恼和忧愁之中。正如《史记》中所说的:“欲而不知止,失其所以欲;有而不知足,失其所以有。”一些博大精深的智者为何往往选择清静淡泊、不求显达的生活方式,并不是因为他们自命清高,而是他们悟出了知足能给人带来优越感,精神得到极大的安慰,有利于身心快乐与健康。

从前,有一头不知足的驴子,刚开始在一个菜贩子手里干活。主人每天给它的食物就是普通的菜叶子,总的来说也算是温饱无忧,但它却不知足,总觉得付出的多,吃的少。后来,它向主人祈求,要求主人为它解除现在的工作,为它另外找一个主人。主人告诉它,说它将会后悔自己的要求,然后把它转卖给一个烧瓦匠。换了主人,驴子觉得负担更重了,在砖瓦场里的工作也更辛苦。它又请求更换主人,主人告诉它这是它最后一次的请求,便将它卖给一个制革匠。驴子觉得加在它身上的工作更重更苦了,并且它也知道它主人是专制皮革的,于是它呻吟着说:“在第一个主人处饿死,或者在第二个主人处工作过度累死,总比卖给现在的主人好得多。我现在的主人,在我活着时要替他做工,在我死后,还要剥我的皮呢!”

人当然应该有不断追求的心,但在追求之余,也应对目前所拥有的一切做理性的省思,若不珍惜现有的一切,而做不切实际的妄想,则有可能失去一切,使自己陷入痛苦的深渊。你不满现状吗?小心你的妄想,因为这有可能是一个赌注!

人的欲望永无止境,要想让他们得到满足,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我们必须要有一颗平常心,然后才能对待平常事。也许世上没有不知道名画“蒙娜丽莎”的人,但是一幅普普通通的画为何那样值钱?其中的原因也许知道的人不多。当年那幅画挂在展厅的时候根本没人在意,画中只不过是一个并不怎么漂亮的女人罢了。后来有一位百万富翁伫立画像前看了老半天,突然冲着画中女人大叫起来:“天啦,你为何笑得那样恬静那样满足呢?我为何天天忙来忙去,晕头转向的,烦恼不休……”不久,那位富翁竟然疯了。接着第二个、第三个大富翁都面对“蒙娜丽莎”的画像相继疯去……从此,此画名声大震。她那与世无争、超然物外的永恒微笑,浮躁的世人是无法得到的啊!那恬静的微笑仿佛在向世人静静地陈述着她内心极度满足的幸福。

每次回老家,看到那些被太阳紫外线照得黑乎乎的农民们(包括我的父亲)都三五成群、盘膝而坐在田地旁的树荫下。有的光着膀子,有的卷着裤脚,嘴里叼着一盒一块多钱的香烟,眯缝着双眼津津有味地吸着。白天像牛一样劳累,这一刻是多么悠然自得啊!路上穿梭而过的汽车,周围高耸的大楼,眼前飘忽而过的美女……在他们眼里好像根本不存在似的,就像我们对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毫不在意一样。他们最开心的是,一天的劳苦,口袋里多添了30或50元钱。他们这种对生活没有过多奢望的单纯,才是真正的幸福!如此活下去,虽不是豪门富户,但也算是快乐长伴。而城里的富翁,甚至拿薪水的中产阶级们,几个能有此心境呢?

孔子有云:“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人要想活得幸福,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地对待生活,善待人生,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做到“小利不贪,小患不避”,无欲则刚,知足常乐。

知足决定幸福。

知足的人总是微笑着面对人生,在知足者的眼中,世界上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没有跨不过去的沟沟坎坎,他们会为自己寻找到合适的台阶,而决不会庸人自扰。

人生在世,名利财物,你就是时时刻刻永无停息、永无止境地去追求和索取它,也不会有满足的时候。相反,它还会给你带来无尽的坎坷和烦恼。有许多的时候,我们之所以感到不顺心、不幸福、不快乐,多半是由于我们的不知足。如果把不知足归结为人类后天的变异,这不免有失公允。其实,不知足是一种最原始的心理需求,而知足则是一种生理思维后的开脱。

唐人白居易写了许多“知足”诗,其《寄张十八》云:“饥止一簟食,渴止一壶浆,出入止一马,寝兴止一床……胡然不知足,名利心惶惶。”世有“弱水三千”,而人能消受的也只其中一瓢而已,多求何益?正所谓“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如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当你得到了十块钱,无度的欲望就悄悄地来到你面前,就会想得到一百、一千、一万……欲望是永无止境的,当你拼死拼活不择手段去获取时,一切祸端便起于这不知足的贪婪中。

在知足与不知足之间,我更多的倾向于知足,因为它会让我心里坦然,不要有太多的欲望和不满足。无所求,无所需,就不会有太多的思想负荷。在知足的心态下,一切都会变得合理,正常、坦然、不切合实际的欲望和要求只会让我们烦恼。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小岛,岛上有个知足谷,在知足谷里住着一对好邻居,一个叫知足者,另一个叫不知足者,两人在名字上虽说只差一个字,但是性格却是迥然不同。

知足者每天笑呵呵地面对所有人,他仿佛是弥勒佛下凡;不知足者却每天愁眉不展,感觉什么事物对他来说都不快乐。

就这样一笑一愁,十年过去了。

一天早上,知足者照例去晨练,却发现邻居不知足者背着行李向远方走去,知足者三步并作两步追上了不知足者,并问道:“你要去哪里?”

“我要离开这里!”不知足者笑着说。

“为什么?难道这里不好吗?”知足者感到莫名其妙。

“不,不是因为不好,而是因为太好了,好的让人不敢相信,日子久了,我感觉这就像个安逸的‘鸟笼子’而我就是‘笼中之鸟’,我会逐渐丧失飞翔的能力,所以,我要离开这里,去找寻供我飞翔的蓝天,朋友,祝我成功吧!”

“祝你成功!但不论成功与否,十年后,请你务必回到知足谷来看望你的朋友。”

“好的,十年后我一定回来。”

就这样,一对好邻居互相道别,不知足者向远方走去,而知足者向自己的小屋走去。

一日,知足者坐在树下悠闲自在地喝着茶,突然他想起了十年前的那个约定,是啊!十年过去了,不知足者该回来了,不知他这十年过得怎么样?

知足者正在想着。突然,“吱呀”一声,有人推门,“谁呀?”“知足者,我回来了,我终于又见到你了。”知足者快乐地说:“是你,你终于回来了,我盼了整整十年啊!”

来人正是十年前离开的不知足者,一阵寒暄之后,两人就互相倾诉这十年来的际遇。

“你这十年过的好吗?知足者老兄!”

“当然了,生活在知足谷里,又能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呢?只是,这十年常常因为想你而夜不能寐。你又如何呢,肯定不错吧!”

“好什么呀!人都成这样了!”

知足者这才注意到,他比以前黑了、瘦了,而且还有了不少皱纹,“你这些年都干什么了?怎么成了这副模样。”

“这十年,我先去机关应聘,在那儿从秘书干到了财务处处长。后来,因为涉嫌挪用公款被判刑,昨天刚从监狱里放出来,我又回到了起点!”

“怎么样,你后悔吗?”

“不,我并不后悔。”

“虽说,我又回到了起点,但我觉得这十年对于我的人生来说是一笔莫大的财富,我要以此为戒,在未来的岁月里,把握好人生旅途的航标。”

“那你还走吗?”

“走,当然走。”

“既然外面像你说得那样复杂,那你干吗还要走呢?难道你不愿意和我一起住在知足谷吗?”

“不,当然愿意。但这太消磨人的意志了。我将再次离开这里,去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来。走了十年,我才悟出了一个道理:这知足谷是个大‘鸟笼’,虽说还是个‘鸟笼’,但那里有大风大浪,有蓝天白云,能任我翱翔,我甘愿做一只大‘笼子’中的鸟。你觉得呢?”

“不管怎样,我还是要祝福你!好好休息一下,过两天我送你上路”。

十年前的那一幕又一次出现,知足者又一次送不知足者上路,同样的场景,同样的话语,唯一不同的是不知足者老了,人也瘦了,知足者依然还那样年轻,不过胖了。

时间一天天过去,知足者依然在知足谷里幸福的生活着。但是,慢慢地也变老了,终于在第二次约定的前一天,他支持不住了,倒下去了,就再也没有醒来,但他给不知足者留下了一封信。

第二天,不知足者回到了知足谷,谁曾想等待他的竟是沉默的知足者。

走进知足者的屋子,他发现了那封信。

“不知足者,我这一生中都生活在知足谷里,而且非常快乐,知足谷虽然是个小‘鸟笼’,但对于我来说,已经足够了,不知足者,你成功了吗?我是在‘鸟笼’中笑着生活,并笑着死去的,我希望你也能和我一样,快乐地度过余生。”

“知足者,你看,我已经获得了‘国际诺贝尔文学奖’我一定要让你死的瞑目。”

突然,天空开始下雨,不知足者匆匆的但很庄重的掩埋了知足者的尸体,就在那棵苹果树下,望着它,不知足者思绪万千,他又忆起了他们的离别与相聚……

清晨,雨停了,不知足者告别了这里的一切,背着行李在炊烟中远去了,去完成知足者的夙愿。

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回来……

只有知足的人才能在失败面前不灰心丧气,在成功面前不骄傲自满,始终保持一种平和淡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学会知足,才能用一种超然的心态对待眼前的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做世间功利的奴隶,也不为尘世中各种搅扰、牵累、烦恼所左右,使自己的人生境界不断得到升华。

学会知足,我们才能在当今社会愈演愈烈的物欲和令人眼花缭乱、目迷神惑的世相百态面前神凝气静,做到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执著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学会知足,可以使生活多一些光亮,多一份感觉,不必为过去的得失而后悔,也不会为现在的失意而烦恼。摆脱虚荣,宠辱不惊,看山心静,看湖心宽,看树心朴,看星心明……

人只有知足,才可能有一颗平静的心,才可能在精神上有一点别样的追求,才可能与平庸的人和事拉开一点距离,才可能有一种典雅的品位。知足者,不被利牵,不被欲使,不被行役,才可能自由自在,才可能有更大的尊严。只有知足者,才会永远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