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日赚800元:互联网创业指南
33341800000053

第53章 附录网络创业者制造的传奇

丁磊,免费邮件系统的奇迹

163.net是丁磊在网易创办之前申请的域名。1997年5月,丁磊决定创办网易。网易从创办起,没有向银行或朋友借一分钱,所有的创业基金都是他当年写软件时慢慢积攒下来的。走这样一条路,丁磊经历了比别人更多的困难。

丁磊的第一桶金是和陈磊华一起赚到的。1997年,两人相识于网易BBS,陈磊华当时还是华南理工大学二年级的学生,丁磊邀请他到网易兼职,合作之前两人说好陈磊华拿20%,一起开发“分布式免费邮件系统”。1998年3月,163.net正式运行,它是国内第一个全中文界面的电子邮件系统。网易开始售卖这一软件,但是处处碰壁,以至于最困难的时候只有2万元资金可以利用。

这时,微软斥巨资收购了免费电子邮件服务商Hotmail,这一案例的示范效应拯救了丁磊和网易。广州电信从中得到了某种启发,想到了丁磊曾推销过的“分布式免费邮件系统”,提出收购要求,而丁磊的想法是合作提供邮件服务,最后以20万元成交,丁磊还搭上了163.net域名。后来,163.net被5000万元转卖给了新飞网,再后来又被TOM集团以3.7亿港元收购。不过这都与丁磊无关了。

网易利用广州电信这一交易的影响,又成功地把免费邮件系统卖给了其他用户,例如188.net、990.net、371.net等等,这其中就有很多曾让丁磊碰钉子的公司。这一年,丁磊既是老板,又是销售员,四处出差,走遍了大江南北。一时间丁磊的“孩子”满天下。到1998年年底,只有8个人的网易竟然有了500万元的利润。国内外一些投资商开始纷纷找他谈判,愿意注入资金。此时,网易还只是作坊式的小公司。后来,丁磊开始转型门户,再后来主攻网络游戏,他的每一步都取得巨大成功。

李彦宏,不断模仿老外

自小就立志成为科学家的李彦宏在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获得计算机硕士学位后,在为美国的高科技公司服务时,看到了企业家所能获得的巨大回报,决定改变自己的梦想。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IDD公司(Investment Dealer’Digest)担任高级顾问,1995年这家公司被道琼斯收购,老板拉里(Larry Rafsky)从交易中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回报。李彦宏极为震惊,“我明白通过创立高科技公司,你可以获得巨大的成功。”

接下来,李彦宏在帮助《华尔街日报》网络版开发软件时,发现了一种可以根据网络连接数目进行网站排名的搜索方法。但是,道琼斯的高管对此丝毫没有兴趣。1997年,李彦宏离开了这家公司,并在美国为自己的技术申请了专利。之后在一次会议上,李彦宏遇到了Infoseek公司的首席技术官威廉(William Chang),后者邀请他加入担任高级工程师,一起开发第一代搜索引擎。加入Infoseek的头两周,兴奋的李彦宏把自己关在会议室里不停地写软件代码。

然而,在1999年Infoseek被迪斯尼公司收购后,对搜索引擎领域没有给予足够的热情和支持。李彦宏感觉极为失落,遂决定自立门户,回国创业,并邀请好朋友徐勇做合伙人。借助徐勇在硅谷的人脉,1999年底,他们拿到了两家投资机构的120万美元资金。

百度最初的商业模式是仿照Inkotomi,这是一家为门户提供搜索服务的网站,在互连网发展的繁荣期,市值一度高达200亿美元。但在当时中国市场的竞争中,面对诸多门户网站,百度的模式并无多少底气。随着Inkotomi在2002年被雅虎仅以2亿美元收购,这一模式也受到更大质疑。为了提高竞争力,李彦宏决定复制美国的内容网络分发公司Akamai Technologies的模式,通过邻近的服务器分流,为网站降低网络流量压力,从而提高下载速度,就是今天很热门的CDN业务。而在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前,百度又幸运的获得了1000万美元投资。此时,李彦宏发现中国公司已不可能为搜索付费,但是会选择更便宜的数据产品,于是又决定模仿硅谷公司Verity,该公司为美国大企业提供搜索和数据管理服务。

但到了2002年,这种模式的希望和百度的现金流一样,越来越渺茫。而从2001年开始以搜索结果中出现付费广告为赢利模式的Google正获得业界关注,李彦宏从中受到启发,决定采用付费广告的模式。虽然在董事会上备受质疑,但李彦宏仍决意为之。不断调整发展方向的百度终于踏上了正确的道路,并凭借本土化优势,成为中国搜索市场上的绝对老大,从2004年起开始大幅盈利。2005年8月上市后,轻松造就了大批百万富翁,与李彦宏当初艰难的寻找和坚持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

周娟,56.com视频浪潮先行者

依稀之中,互联网行业又回到了疯狂的创业者时代,而这一次更多的创业者开始选择视频领域。

视频互联网领域已经是乱战的局面。虽然各个创业网站目前的收入都很少,更谈不上明确的商业模式,内容方面依然面对一定的不确定性,但是,YouTube在美国的成功已经极大地刺激了本土创业者的热情。

YouTube提供了一个新型的互联网成长路径,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就能将自己提升到全球第五排名,这在许多的后进入者来说是一个难得的成长管道,一个同传统门户网站同场竞技的绝佳机会。

周娟,老家在江西临川,王安石的故乡,不过自小理科很棒;高中时代开始上寄宿的高中,长年在外,个性比较独立;后来考上了中国科技大学,学计算机,没参加什么学生组织,在图书馆看了很多书,常组织大家一起玩;1999年进入网易,负责过技术、产品等多个部门;2005年5月,正式离职创办我乐网。

决定创业伊始,周娟最基本的一个要求就是,做的事情一定要让自己感到快乐,“做事情如果你自己得不到快乐的话,我觉得是没办法做下去的。”我乐网后来大张旗鼓的举起“分享视频,分享快乐”的大旗,或许跟这位创始人的个性也很有些渊源。

尽管56.com(我乐网)这个域名在2005年初的时候,就已经花了几十万元的代价买了下来,但正式开始大规模开疆破土的时候,创业团队还是对以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宽带的兴起使得互联网的发展形态从图片文字变成了多媒体,而娱乐化已成为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视频服务的需求将会呈现高速的增长,而这正是她们擅长的事情。做下了决定,当时的几个创业者就开始雷厉风行的干了起来。

从创业初期的三个人,到后来的五六个人,再到大约二十个人在一起合作,我乐网的团队一直保持罕有的精干,业务一直在飞速的发展:2005年10月,在推出服务短短2周内,网友原创视频数即突破2 万;2006年5月初,我乐网的免费视频空间扩容到5000兆,系统同时升级至了支持千万用户级别;2006年8月底,注册用户数突破900万,总的视频浏览次数超过8亿次,成为中国人气最为旺盛的网络视频短片分享平台。目前我乐网拥有大约300万部视频短片,并以每月20%的速度保持增长。

或许这样的发展速度部分的应该归功于我乐网团队快速的决策和执行风格。“对于一个24小时在跑的系统,它肯定会遇到很多的困难,不管是产品人员,还是技术人员也好,都必须要第一时间去响应和解决问题,这一点非常重要。”

“我们不会在沟通上浪费太多的精力。做决定的时候,是非常快的。”周娟很干脆地说道。

互联网三月一变天,总是快鱼吃掉慢鱼。要想游得更快,做事专注也非常重要。

“专注做好一件事情,真的是我们一直做第一的非常重要的一点。我们团队的运营技术能力都比较强,但是,相对而言,投入所有的精力做一个事情,和把精力分散做几个事情,结果很不一样。”

在四面八方狼烟烽起的视频战场上,各路英雄都在使出看家的招数以力求能有所斩获。我乐网一直坚持分享平台的定位,在此基础上,再力求拓展,是现阶段一种明智的战略选择。

或许是多年在互联网里打拼已经见惯了风风雨雨,就读者关注的创业过程中的那些惊险刺激的故事,周娟没有做太多的透露。

“一个公司在发展过程中,肯定会有新问题在不断的出现,但是我们比较庆幸的是,在发展过程中,我们能不断地发现问题,然后不断地解决了,最起码目前是这样一种情况。并没有因为碰到一些困难而停滞,困难总是会有的,关键是出了问题要第一时间去解决它。庆幸的是,暂时还没有出现过大的问题。”

一个人也精彩:豆瓣的创业故事

从2004年10月开始,北京朝阳门丰联广场的星巴克咖啡店多了一位常客。一个30多岁,衣着休闲的男子,肯定会在中午背着笔记本上门,然后打开电脑,旁若无人的工作到下午4点左右。店员们早就摸透了他的脾气,直接上一个中杯的今日咖啡就好。

这个休闲的年轻人是“豆瓣”网创始人杨勃,网名“阿北”,每天都会在这里饮着今日咖啡工作到下午4点多。据杨勃讲,“豆瓣”网几乎就是在北京和上海的几家星巴克写成的。

2005年3月6日,杨勃的豆瓣网正式上线,他是名副其实的“IT个体户”,一个人包办了产品设计和网络维护。

这并非他的第一次创业,“2000年之前我在硅谷IBM工作,是研发团队中的一名研究人员”,辞掉工作回到北京,他加盟了清华老同学的创业团队,在一家物流公司任首席技术官。

2004年夏天,杨勃从公司退出,第一次创业宣告失败。他得到两个宝贵经验,其一,不要被一个看上去很大的机会所诱惑,还是应该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其二,自己创业往往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看到前景,必须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不要焦躁。

当年7月,他又回到美国,却发现自己已经完全不能接受打卡上班的大公司生活。于是再次回国,开始自己的第二次创业。

这一次,他想自己做一个网站,一个完全让用户发表评论和分享信息的网站。网站正式上线之后,杨勃在一个技术论坛发帖子,说有个豆瓣网,请大家去看。

第一批用户就这样通过帖子链接进来,并且开始留言、写评论,你写一篇,我写一篇,网站就这样开始用起来了。

在Web2.0的浪潮里,豆瓣一出现就得到业内的关注,它表面上看去是一个评论(书评、影评、乐评)网站,但实际上它却提供了书目推荐和以共同兴趣交友等多种服务功能,它更像一个集Blog、交友、小组、收藏于一体的新型社区网络。

从2005年3月至2010年,由一个人开发、运营的书评、影评、乐评网站“豆瓣”网,已经有数十万注册用户,成了Web 2.0们的明星。这对于曾经把物理作为事业,“计算机不过是工具和兴趣”的杨勃来说是“玩”出点名堂。

张家界旅游网,一个退伍军人的网上事业

没有做过导游,没有做过计调,一个复员军人,用他独有的执着与热情,从一个对旅游、网络没有丝毫概念的外行,一点一滴、不断摸索,将自己一手创建的张家界旅游网(www。zjjok。com)打造成为张家界为数不多的游客热门点击网站之一,并将这个网站带来的旅游接待做得有声有色。

他就是湖南湘中旅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市场开发部经理,张家界旅游网创始人朱万璋。

2001年12月,本来有机会留在北京武警某部的朱万璋辞去了士官职务回到了阔别多年的家乡,面对家乡的优势资源,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从未接触过的行业——旅游。2002年初,朱万璋承包了某旅行社的一个网络营销部门,成为张家界市浩浩荡荡旅游从业大军中的一员。当时通过网站宣传张家界的热潮方兴未艾,朱万璋也产生了制作网站推介自己旅游部门的想法,但第一个网站建起以后因为效果不理想,朱万璋并未投入使用。

于是他又联系了在校学生。“整整七天七夜,我们窝在一起商量。他制作,我给他送饭送水。因为张家界是世界自然遗产,我们商量过后觉得‘绿’应该成为网站的主题,因此新的网站是全绿色出现,旅游网也将这种风格一直延续到现在。当时的网站,更多的承担了介绍旅行社的作用,而非现在的营销。当时的网络旅游,也没有现在发达,当时的网购很少,更不要说旅游预订了。有了网站之后,我大多是自己看。”朱万璋回忆。

朱万璋将希望全部寄托在了新网站上。几个月过去了,网站那头没有传来任何团队预订的消息。“天天花钱,没有进账,好难受,每天都睡不着!”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2002年9月30日。朱万璋清楚地记得,那天晚上,他还是和往常一样,等别人下班后,才垂头丧气地回家。大约9点左右,朱万璋突然接到了北京游客的预约旅游行程电话,欣喜若狂的他尽量忍住了内心的激动,尽心地给客人做了报价,客人在电话里就确认了行程。放下电话,朱万璋在房间里象孩子般来回地跳,先前的压抑与苦闷在瞬间释放。当他还未从第一个预订单的欣喜中抽身,紧接着电话又响了,这回他很镇定地给客人预算了报价,第二笔行程敲定了……于是,在短短4天内接待了来自北京和上海的60多位游客。

由于服务质量好,多年来无有效投诉,朱万璋的网站运营逐渐赢得了较好的口碑。经过几年的发展,张家界旅游网已经成为张家界为数不多的游客热门点击网站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