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的前几章,读者通过宏观经济分析、行业分析、公司分析,然后选择要进行投资的股票。这与巴菲特的投资方法并不相违背,“股神”的投资方法并不如我们想象的那样高深,相反是十分容易被广大投资者所理解和掌握的。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感悟巴菲特的投资之道。
正如巴菲特所说,投资并非智力竞赛,智商高的人未必能击败智商低的人,投资不需精密计算,高等数学在投资中其实没有什么作用,只要懂小学算术就足够了,投资也不用专业知识,最好对这些东西一无所知。所以,从现在起不要再怨天尤人,只要找到了正确的投资方法,相信每一个投资者都可以成为“股神”。
一、不看股价、不想股价、做到心中无股
现在许多股民投资的方法,主要是听从主力机构的推荐,或是通过各种技术指标的变化以及依靠内幕消息等,来选择投资对象的。若要投资的股票小有上涨,就急于跟风买入,若股票价格下跌,那么则不去理会,或是全部抛出以寻求解脱。所以大多数人天天看股价,天天想股价,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坐在电脑前,股价稍有风吹草动,就迅速采取行动,结果依旧是不尽如人意。但是巴菲特的做法则完全不同,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
1989年有一天,当时美国资产规模最大的基金公司是麦哲伦基金,基金经理是彼得·林奇,他专程去拜访巴菲特,想看看比他管理的资金规模更大业绩更好的股神巴菲特是怎样做投资的。彼得林奇吃惊地发现,巴菲特的办公室不是在繁华的纽约华尔街,而是在美国中部的一个小城市奥马哈,人口只有40万人,相当于我们中国中部的一个小县城。更让林奇想不到的是,巴菲特管理的资产规模比他大得多,但公司总部员工却少得多,只有11个员工。要知道,在世界500强公司排名上,巴菲特的公司规模比中国石化还要大。彼得林奇跟巴菲特手下的11个工作人员,打了招呼,然后来到了巴菲特的办公室。推门一看,房间不大,只有二十多平方米,左边是一排书架,上面有几本书,右边是几个文件柜,装满了上市公司年报等资料。彼得林奇左看看,右看看,上看看,下看看,越看越纳闷。“哎,巴菲特先生,你的办公室里怎么没有电脑,难道你不看行情吗?”巴菲特一笑说:“我从来不关心股价走势,没有必要关心,而且也许还会妨碍我做出正确的选择。”
也许读者会觉得难以置信,巴菲特难道从来不看行情变化吗?其实巴菲特只是在看报纸的时候,顺便看看收盘价而已,这也是巴菲特可以长期持有一只股票的原因。试想,如果总是天天盯着股价的走势,股价的持续性波动,多少会影响投资者的持股心理,必然会对手中的股票产生怀疑,持有一段时间后就获利了结,或是止损出局。
与众多天天关心股价走势的投资者相比,巴菲特做的不是股票,而是像投资入股合伙做生意一样,是真正的投资。大多数股民并没有将自己当成上市公司的合伙人,而只是单纯地将手中的股票作为获取收益的一种工具,一旦把买入一家公司的股票,想象成向这家公司入股,合伙与之做生意的话,那么在面对股价下跌时,首先想到的绝对不是撤资逃跑,而是继续坚持下去。同样的,若股价出现小幅上涨时,合伙人会因为获取收益而欣慰,但是绝不会马上获利出局,仍然是继续持有股票,以期许更高的收益。正是因为所处的高度不同,让巴菲特能够做到不同于常人,从他下决心买入一家公司股票的时候,就对自己的投资对象充满了信心,以至于可以完全忽略股价在上涨过程中的波动。
技术分析是一个非常流行而且应用广泛的分析方法,帮助投资者判断买卖时机,但是,技术分析基于的只是历史数据,用其预测市场是不准确的。所以,巴菲特从来不去预测市场的走势,在他看来,预测市场是极徒劳又费心的事情。那些每天都看K线图、计算指标的投资者,其实是走入了一个投资的误区,虽然努力付出,但是永远没有回报。
二、不做差价、安全第一
也许有的读者会感到疑惑,买卖股票的关键就是要通过差价,来赚取收益,但是巴菲特从不做差价。首先要明确的是,这里的差价,是指某些投资者频繁买卖股票而获取的差价。甚至市场中有一些疯狂的投资者,当看到一只股票连续上涨的时候,为了获得收益而不断追涨,而股价下跌时,就拼命杀跌止损,其实这正是赌徒心理在作祟,使得股民接连不断地通过短线搏杀来博取差价。
在我国股市中,通过短线操作,期待赚取买卖差价的投资者不在少数,但是真正成功的却少之又少,也许在最初的几次投资中,小有收获,但是在进出市场的过程中,又将早期的收益再次赔光。这也是巴菲特不做差价的原因,在他看来,一旦买入一只值得信赖的股票,就应该假设第二天股市会关闭,五年之内都不会重新开盘,而买入股票之后,期待它明天就上涨的想法是十分愚蠢的。一些读者会感到疑惑,巴菲特又是通过怎样的方式获取高额的收益呢?
格雷厄姆教给巴菲特的保障投资永不亏损、绝对安全的秘诀,就是尽量购买那些价格远远低于价值的股票。格雷厄姆把股价低于价值的程度称为安全边际。由此可以看出,安全边际并不是要求投资者在价格有所波动的时候,就迅速采取相应的行动,恰恰与之相反,它的本质在于,在股市大跌,所有股票的价格都处于低位的时候,选择优秀上市公司的股票,就意味着拥有了相对较低的投资成本,同时取得了较高的安全边际。因此,所谓安全边际原则,其含义就是像购买价廉物美的商品一样,用相对于实际价值非常便宜的价格买入好股票。如何判断一只股票是否是“物美价廉”,就需要投资者在投资之前要简单对股票进行估值,巴菲特一般会大概估算出这家公司的总价值,然后用总价值除以总股本数,算出一股所反映的价值,再用这个数值与当前股票的市场价格进行比较。如果远高于股价,那么这只股票的价值就处于被市场低估的状态,可以购买并持有。
但是像巴菲特这样聪明的投资者,即使面前的股票有着较高的安全边际,他还是不为所动,他选择的股票必须是绝对安全的。这样才能在面对价格波动时,有“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股票的绝对安全就是其安全边际要足够大,说明买入股票的最好机会,并不是股市处于一片繁荣的时候,而是因为投资者纷纷抛售,致使股市大幅下跌的时候,随着市场萧条程度的不断加深,股票的安全边际范围也在不断扩大。
因为在巴菲特的投资理念中,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三点:
(1)只从事长期投资,投资的绝不是概念、模式,也不仅仅是股票本身,而是真正的生意,投资能创造可预见性收益的公司。
(2)他讨厌期权多的股票,像高科技股,称这种股票是彩票。
(3)他认为买身边的品牌最可靠。谁做的广告多,消费者喜欢,就买谁,其中他所投资的可口可乐公司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巴菲特这样解释:“当我们投资购买股票的时候,应该把自己当做是企业分析家,而不是市场分析家、证券分析家或宏观经济分析家。”他更看重的是企业的价值,并推崇以低于价值的价格购买企业的股票等有价证券。因为他坚信,品质优良的企业,其价值早晚会被市场发现并认可,所以他一直做的就是寻找合适的机会购买该企业的股票,进而控制该企业。
就是凭借“人弃我取、人取我予、长期持有、不做差价”的投资原则,让巴菲特轻松赚取了最大收益。这一切并非是多么高深的秘籍,就是在别人恐惧的时侯贪婪,在别人贪婪的时候恐惧。
三、选股如选妻
市场上许多投资者看到股票价格下跌,或是听到一些股评专家推荐了某只黑马股时,就急于更换手中的股票,妄想抓住更大的黑马。这样操作几次后发现,反而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最后对白白放弃的绩优股而后悔不已。巴菲特认为,挑选股票就和选择妻子是一样的,进行长期投资的时候,一旦选择了错误的股票,代价是非常高的,赔进去的是大量金钱,以及大量时间和精力,所以几乎无法挽回。如同选妻选错了,也会后悔一生。所以在选择股票的时候,我们必须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然后再精挑细选,只要找到了合适的投资对象,就要像对待妻子一样,绝不轻易放弃。实际上,巴菲特也是这样做的,据统计,巴菲特从1977年~2004年这27年,只选择了22只股票,重仓投资的只有7只股票,这7只股票占所有股票盈利的87%,巴菲特平均4年才选出一只重仓股,甚至比我们很多人找一个妻子所花的时间都长。下面就为读者详细介绍巴菲特的选股原则,希望读者也能够将之应用到实际的投资过程中。
1.知己知彼
选择好的股票是投资获利的先决条件,但是实际上,我们在选股上所花费的时间,远不及在电脑前关注股价走势的时间。有很大一部分股民都是“拍脑瓜儿”式的选择,轻率地就做出了选择,这是理性投资的大忌,日后其资金出现亏损的可能性很大,即使碰巧选对了股票,但也不一定能够把握到真正获利的机会。
要知道真正的投资与炒股是有很大区别的,许多股民都抱有这样的想法:认为做短线讲究得就是速战速决,无论是什么股票,看见技术图中出现买入信号,就毫不犹豫买入,而看见上涨趋势的反转信号,就抛售出局。只是通过盲目滥用技术分析,就草率进行投资,无异于赌博。要知道久赌必输,也许在短期内可以有收益的回报,但是长期下来必亏无疑。所以,在选择股票之前一定要做充足的准备工作,这样也可以增强我们长期持股的信心。
知己,要知道自己熟悉哪些公司的股票,对哪些公司的股票有一定的驾驭能力,这样有利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价值进行评估。巴菲特自己画了一道保护圈,他称之为“能力圈”。“能力圈”是什么意思呢?巴菲特说:“投资人真正需要具备的是正确评估所选择公司的能力。”投资者并不需要成为一个通晓每一家或者许多家公司的专家。你只需要能够评估在你能力圈范围之内的几家公司就足够了。能力圈范围的大小并不重要,清楚自己的能力圈边界才是至关重要的。巴菲特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将自己真正能够评估其内在价值的公司股票画到能力圈里面,自己没有能力评估出内在价值的公司,就画到能力圈外面,他把自己的投资范围只限定在能力圈里面的公司股票。
知彼,就是要熟悉投资对象的一切,尽可能了解上市公司所处行业的情况、公司的基本面以及财务状况等诸多信息,然后才能较为准确地评估这个公司的价值,做出可靠的投资决策。
2.选公司而不是选股票
在前面的章节中,本书提到,巴菲特在买股票的时候,就假定自己入股这个公司,是这家公司的合作伙伴。所以,一定要挑选业绩优秀、有发展潜质的合作伙伴。在许多场合,他曾多次阐述了其选股的原则:
(1)超级明星公司的股票。巴菲特之所以能够一天到晚都不看股价,原因在于他买的是非常放心的股票,放心到可以持有几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的好公司好股票,而这些都是行业中最为优秀的公司,并具有很大的生产经营规模。包括世界上最大的饮料生产公司可口可乐、世界上最大的剃须刀生产公司吉列公司、美国最有政治影响力的报纸华盛顿邮报公司、世界上最大的汽车保险公司GEICO公司。这也是他给投资者的启示,在选股的时候,必须要选择超级明星公司的股票,由于拥有一批忠实的消费者,加上市场对名牌产品的认可程度,高于其他同类品牌,这样就保证了公司在行业内,具有很强的、持续的竞争力,甚至是处于行业垄断的地位。因此股价的上涨只是时间的问题。这些公司在生产经营规模、品牌的影响力、盈利能力等各方面,都能在全球范围内拔得头筹,这也是保证投资者能够获得确定收益的坚实壁垒。
(2)选择我们能够了解的公司。巴菲特不会选择业务种类过于复杂的上市公司,如果对公司经营的业务不熟悉,就无法正确评估这家公司的经营业绩、持续增长能力以及公司的价值。所以,在这里奉劝各位投资者,对于不了解的行业或是公司,一定不要跟风买入。因此,巴菲特所选择的公司股票绝大部分都来自于这三个圈:生活圈、工作圈、朋友圈。生活圈中的公司,指的是为人们提供日常产品或服务的公司,作为消费者,肯定会对某些公司的产品十分熟悉和信赖,那么这种信赖同样也会传递到该公司的股票上去。比如,巴菲特赚钱最多的股票是可口可乐,而巴菲特在生活中接触时间最长、消费数量最大的就是可口可乐,他天天离不开可口可乐,而且一天要喝5罐。工作圈中的股票,其实也可以被投资者所关注,比如我们可以投资自己所在公司的股票。因为有着多年工作的经验,肯定非常熟悉一个行业或一个公司,在充分了解其优点和不足之后,这样就比那些不了解这个行业、这个公司的人的优势大得多,投资这个行业、这个公司股票赚钱的机会也要大得多。朋友圈中的股票,一样可以成为股民的投资之选,也许对于这个行业,我们本身不够了解,但是可以从周围朋友那里寻求帮助。
(3)显示出持续稳定的盈利能力。也就是说,所选择的公司一定要有出色的业绩,因为股价上扬的根本原因就是业绩能够持续增长,而且这里所提到的业绩,一定要是公司已经取得的。因为巴菲特不会去费力预测,上市公司未来的盈利情况,所以即使公司所处的前景,十分有利于其日后的发展,他也不会心动。他只关心这家公司从过去某一时间到现在为止,其盈利水平是否都有所增长,并且增长稳定。正如他所说:“我们对未来盈利预测不感兴趣,我们对由亏转盈的‘反转’公司也不感兴趣。”巴菲特要求的一流业绩要符合三个标准:高毛利率、高净资产收益率、高未分配利润股价转化率。
(4)具有良好的管理水平。管理是一家公司的灵魂,没有一流的管理,就不会有一流的业绩。因此巴菲特对于公司管理者的能力、道德品行方面都十分看重。很多时候,是因为喜欢公司的管理者,他才决定购买该公司的股票。在巴菲特看来,管理者除了要具备优秀的管理能力,还要有诚实、善良、守信等诸多美德。
3.看价值而不是价格
有一点需要每个投资者牢记于心,最终决定股票价格的是公司基本面的情况,以及公司内在价值的高低,而且股票市场和商品市场一样,同样遵循价值规律,股价短期波动很剧烈,股价经常偏离价值,价格围绕价值波动,但是从长期来看,股价最终会回归于价值。有些投资者在选股之前,总是要观察,即将投资的股票是否处于上涨的趋势,一旦发现股价走势低迷,就不闻不问。这样只注重价格走势的投资眼光是非常浅显的,因为真正的机会就蕴含在股价下跌的过程中,对于一个业绩优秀的公司而言,股价越低则说明它越具有投资价值。
在本章第一节的结尾部分,笔者引用了巴菲特的一句话——“从短期来看,市场是一架投票计算器。但从长期看,它是一架称重器。”这就巧妙而又深刻地揭示了公司价值与其价格的内在联系。短时间内,股票的价格主要受制于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就仿佛是一台投票计数器,哪只股票得到投资者追捧的资金越多,那么涨势就越好,并会慢慢高于其公司真正的价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主力资金逐渐撤离,该股票的价格,最终还是会向其内在价值回跌。
正因为看到公司内在价值对于长期投资的重要性,所以巴菲特故意把自己与整个股市进行隔绝。他根本不看股价,甚至他想方设法让自己看不到股价,也不想股价,这样能够让自己避开市场的喧闹,安安静静地来分析公司的基本面。巴菲特告诉我们:“把自己与‘市’隔绝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个投资者,必须要想尽方法,把自己与这个市场的喧闹情绪隔绝开来,才能保持内心的平静,才能冷静地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与其天天妄想预测股票的走势,不如踏踏实实地坐下来,潜心研究上市公司的年度财报。不难看出,巴菲特对于超级明星公司股票青睐的原因——这些公司都具有极高的内在价值。在经历了时间的考验之后,其不断增长的内在价值,必然会反映在其股票的走势上,而且公司的价值上涨得有多高,最终股票的价格上涨得就会有多高。
四、学会看财务报告
一家公司的基本面情况的信息,大多是从其历年的财务报告中所获得的。有的投资者对此十分头疼,其实大可不必担心,在进行投资决策之前,我们无需弄清楚所有财务指标。下面,就让我们向投资大师学习简单而又有用的财务分析方法。
巴菲特在分析公司是否具有持久竞争优势时,总是先从公司的损益表着手,因为损益表可以让投资者了解该公司在一段时期内的经营状况。一般公司会在每个季度末或者年末披露这些信息。损益表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公司的营业收入,需要从收入中扣除的支出,损益情况。由此,投资者就可以分析出该公司到底是盈利还是亏损。
总收入。是指会计期间所流入的总资金,也是公司收益的最基础来源,但是这个会计科目并非是巴菲特重点关注的,因为收入的数额,并不能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高低。他真正关注的是成本费用类的科目,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费用越低,则意味着公司获取的净利润越高。
销售成本。销售成本可以是一个公司其销售产品的进货成本,也可以是制造此产品的材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总体上没有太大区别。不光是巴菲特,每一个投资者都不希望看到,所投资公司的销售成本高于行业平均水平,这就意味着,该公司不具有竞争优势。但是销售成本的数额却不能告诉我们,该公司是否具有持续的竞争优势。
毛利润/毛利率。这是巴菲特最为看重的财务指标之一,也是他寻求盈利的关键指标。如果从公司年度报告的总收入中减去它的销售成本,就会得到公司报告中毛利润的数值。如果用毛利润除以总收入,得到的就是毛利率。巴菲特认为,比起缺乏长期竞争力的公司,那些拥有良好长期经济原动力和竞争优势的公司往往具有持续较高的毛利率,而只有具备某种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公司,才能在长期运营中一直保持赢利,尤其是毛利率在40%及其以上的公司,而且应该查找公司在过去十年的年毛利率,以确保是否具有“持续性”。公司的可持续性竞争优势能够创造高毛利率,因为毛利率是一个动态的指标,其数值持续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成本增长速度低于总收入的增长速度,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司有持续盈利的基础。
营业费用。巴菲特投资时所关注的焦点,指的是公司的刚性支出,包括新产品研发费用,将产品推出市场的销售费用及相关管理费用,折旧费和分期摊销费,重置成本和减值损失,以及其他费用。如果将营业费用从公司的毛利润中扣除,就会得到营业利润的数值,所以营业费用也间接地影响了公司长期的投资价值。
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包含在营业费用内,主要披露了公司在该会计期间内发生的所有各项直接或间接的销售费用成本及一般管理费用成本,包括管理人员薪金、广告费用、差旅费、诉讼费、佣金和应付薪酬等。巴菲特认为,在寻找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过程中,公司的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越少越好,公司的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占销售毛利的比例保持在30%以下最好。如果一个公司的这个比例处于较高的水平,那么说明这个公司可能处在一个竞争十分激烈的行业中,对于这样的公司最好远离,因为长期持有该股票,会面临较大的价格风险。
研究和开发费用。这是巴菲特避而远之的科目,他总是回避,那些经常必须花费巨额研发开支的公司,尤其是高科技公司,因为巨额研发一旦失败,其长期经营前景将受到很大影响,这意味着公司业绩,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并不十分稳定,持续性也不强。常常是专利权或者技术上的领先地位,赋予了公司在同行中的相对优势,所以通过技术创新而制胜的公司,就需要不断加大其研发费用,以维持其行业中的长期竞争优势。这样就增加了公司费用的支出,吞噬了一部分毛利润。使得公司能够持续盈利的保险系数,大大降低。比如,穆迪公司是一家债券评级公司,是巴菲特长期投资的最爱,这其中的原因就在于,穆迪公司没有研究开发费用,而且平均只花费25%的毛利润在销售费用及一般管理费用上。
折旧费。所有的机械设备和房屋建筑物,最终都将因损耗而报废,这种损耗在损益表上反映为折旧费。通常而言,一项资产在给定年度的折旧数额,是对当期收益的一种成本分配。确切地说,每年的资产折旧费,就是该资产被用在当期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收益的那部分资产额。巴菲特坚信,折旧费是一项真实的开支,因此不管以何种方式计算利润,必须将折旧费包括进来,而且他发现那些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公司,相对那些陷入过度竞争困境的公司而言,其折旧费占毛利润的比例较低。
利息支出。反映的是公司在该季度或该年度为债务所支付的利息。尽管有些公司赚取的利息可能比其支付的利息要多,如银行,但对于大多数制造商和零售企业而言,利息支出远远大于其利息所得。利息支出被称为财务成本,而不是运营成本。它之所以被单独列出,是因为它与公司的生产和销售过程没有任何直接联系。利息是公司财务报表中总负债的反映。公司负债越多,其必须支付的利息就越多。如果利息支出占营业利润的比重较高,公司很可能是属于以下两种类型之一:其一是处于激烈竞争行业的公司,因为在这类领域要保持竞争力,就必须承担高额的资本开支;其二是具有良好的经济发展前景,但在杠杆式收购中承担了大量债务的公司。巴菲特指出,那些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公司几乎不需要支付利息,甚至没有任何利息支出。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宝洁公司只需花费营业利润的8%用于利息支出;箭牌公司平均只需将7%的营业利润用以支付利息;相比之下,固特异公司属于过度竞争和资本密集型的轮胎制造业,它平均每年不得不将其营业利润的49%用于支付债务利息。如果投资者采取的是以安全为基石的投资策略,那么就应该像巴菲特那样,不去考虑利息支出占营业利润较高的公司,因为这样的公司不具有长期持续盈利的优势。巴菲特所钟爱的那些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公司,其利息支出均小于其营业利润的15%。
税前利润。是指将所有费用开支扣除之后,在所得税被扣减之前的利润。巴菲特在决定是否要购买一家公司或在公开市场买入一家公司部分股票时,税前利润通常是他计算投资回报率常用的一个指标。在分析一家公司是否能够长期盈利时,一般说来,税前利润的数额越高,说明这家公司越值得信赖,但还要辅佐其他财务指标,才能对最终的判断予以验证,比如应缴所得税。
应缴所得税。该项目能够真实放映公司的税前利润。有些公司为了获取投资者的青睐,在公布的财务报告中,夸大税前利润。但是巴菲特可以通过应缴所得税来判断,公司所公布的税前利润指标是否真实可靠。在投资股票前,他先去查看该公司提交给美国证券管理委员会的报表,查出它们的所得税支付情况,再将其报告的税前营业利润数额乘以35%(现在在美国,公司需缴纳的所得税金额大概为其税前所得的35%),算出该公司的应缴所得税,并将之与公司向投资者公布的报告中的应缴所得税数值,进行比较,如果有较大出入的话,那么他就不会购买。只有那些业绩不算出色的公司,才会和股东玩财务游戏,而真正具有长期竞争优势的优质公司,完全没有必要靠包装来误导他人。
净利润。当公司从收入中扣除所有费用开支和税款之后,就能得到公司的净利润。这是巴菲特十分看重的指标,在分析净利润时,他最为关心的是,公司的净利润是否具有上升趋势。仅仅单独一年的净利润数据对巴菲特来讲毫无价值,他感兴趣的是,公司利润是否展现美好前景,是否能保持长期增长态势,若是两者兼备,则等同于具有持续性的竞争优势。巴菲特并不要求公司一帆风顺,但他希望整个趋势是保持向上的。他还发现并总结出两条投资规律:第一,那些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公司,其报告净利润占总收入的比例会明显高于它们的竞争对手。第二,如果一家公司的净利润一直保持在总收入的20%以上,很有可能,这家公司具有某种长期的相对竞争优势。反之,如果一家公司的净利润持续低于其总收入的10%,那么它很可能处于一个高度竞争的行业,在该行业中没有一家公司能维持其竞争优势。当然,这种绝对量化的观点会留下一个巨大的灰色地带——就是那些净利润率在10%~20%的公司,这一地带挤满了目前还未被投资者发现,但时机已经成熟,并等待发掘长期投资财富的公司。
每股收益。将公司的净利润总额除以公司流通股数量即可得到,这是与股票价格直接挂钩的财务指标,一般说来,公司的每股收益越多,其股票价格将越高。但是,任何单独一年的每股收益不足以用来判断一个公司是否具有持续性竞争优势。巴菲特所寻找的是那些每股收益连续10年或者10年以上都表现出持续上涨态势的公司,每股收益的持续性上涨意味着利润的上升,使得公司不断累积的经济实力,足以支付为扩大市场份额而投入的各种费用,或者为扩大生产规模而产生的各种开支,同时说明公司有充裕资金进行类似于股票回购的投资活动。
五、忍住寂寞、长期持有
巴菲特1976年投资4571万美元买进GEICO保险公司,持有20年,盈利23亿美元,增值50倍。1989年他投资6亿美元买入吉列刀片公司的股票,到2007年年初持有15年,赚了45亿美元,投资收益率7.5倍。巴菲特在1989年投资13亿美元买入可口可乐的股票,至2006年年底,持有19年,盈利83亿美元,涨幅6.4倍以上。1973年巴菲特用1062万美元买入《华盛顿邮报》的股票,2006年年底增值为12.88亿美元,持有33年,投资收益率高达127倍。这是他投资收益率最高,也是持股期限最长的一只股票。
从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巴菲特投资的杀手锏就是——长期持有。相信没有几个投资者可以将一只股票持有长达几十年。因为大多数投资者总是心浮气躁,短时间内得不到预期的收益,或是稍有蝇头小利,就将手中大牛股换掉,在股市中搏杀了好久,最后只能是血本无归。
其实真正能够长期持有一只股票,是非常不简单的,在这个被各种信息充斥的社会中,投资者的投资心理一定会被左右,进而做出了错误的投资决策。或者看到别的做短线的股民,取得了不错的收益,而自己手中的股票却表现平平的时候,于是就跟风换股。之所以会出现上述的这些现象,其本质原因在于,投资者对投资对象还是不够信任,信任来源于了解。因为当初在选股的时候,并没有认真熟悉投资公司的各种情况,有的投资者甚至都不清楚所投资公司的业务类型,就盲目购买,以至于以后在面对价格波动时,心理承受能力十分脆弱,根本就无法经受时间的考验。
2007年10月,巴菲特第二次来到中国,他接受了央视二套《经济半小时》的专访。记者问:“价值投资这个词在中国很流行,但是,有人简单地把价值投资等同于长期投资或者特许经营权,您能告诉我们价值投资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吗?”巴菲特回答说:“投资的精髓,不管你是看公司还是股票,要看企业的本身,看这个公司将来5年10年的发展,看你对公司的业务了解多少,你是否喜欢并且信任管理层,并且如果股票价格合适你就持有。”记者又问:“这容易实践吗?对于一个普通人?”巴菲特说:“有时候,我说简单但是不容易,不需要巨大的智慧,一般的智慧就可以,但很多时候需要一种稳定的情感和态度,赚钱不是明天或者下个星期的问题,而是你在买一种5年或10年的时候能够升值的东西,不难去描述,但有些人发现真正做的时候很难做到,很多人希望很快发财致富,我不懂怎样才能尽快赚钱,我只知道要随着时日增长赚到钱。我从来不做投机,有时候在二级市场做一小部分,对很多股票我都是投资很长时间的,所以我们拥有很多企业,企业为我们带来盈利,我们有很多方法赚钱,中石油就为我们大量地赢利,但是我们不频繁买卖股票。”
巴菲特能够不同于常人,可以将一只股票持有到底的秘诀又是什么呢?一切远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复杂,那就是——信心、决心、恒心。
这里所提到的信心,是建立在理性分析的基础之上的。正如在本节的前半部分中所描述的那样,巴菲特花在选股上的时间长达几年之久,就仿佛在挑选妻子一样,说明他从选股的时候,就抱着长期持有和与之相守的决心。通过选股过程中大量的准备工作,深入了解投资公司的价值,并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了对这家公司股票的信心,认为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都会持续向好。即使在日后出现了不利于公司持续发展的因素,如果这家公司业绩依然优秀,那么就以为它是可以抵御市场风险的,所以就不会轻易放弃。大悲之后,必有大喜,当一家超级明星企业的股价持续下跌,甚至已经下跌到其内在价值之下,那么以后它必定会重新向上反弹,而且反弹的力度也一定会超过其下跌的深度。
巴菲特是决心最坚定的长期投资者,没有哪个投资者在选股的时候就抱有永远都不卖的决心,但是巴菲特却说:“我最喜欢持有一只股票的时间是:永远。”他甚至在伯克希尔1986年年报说:“我们可以公开声明,我们希望永久地保留我们的3种主要持股:大都会/ABC公司(Capital Cities/ABC,Inc)、GEICO、《华盛顿邮报》。”然而很多投资者,看到自己所购买的股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好的表现时,就将它看做是一种负担,急于脱手解套,这种投机的心理是大忌,若没有长期持有的决心,必定与高额收益无缘。
长期投资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所以一定要耐得住诱惑,巴菲特将投资过程比作婚姻,在生活中,两个人即使再恩爱,也会吵架拌嘴,难道只要出现了争吵,就要离婚吗?当然不是。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投资,难道只是因为价格的阶段性波动,或是不利于股价上涨的短期事件,就放弃自己好不容易挑选的股票吗?在背后支持巴菲特能够长期持有不动摇的原因,就是他对价值规律的信仰,因为价值规律是永恒的。如果投资者能坚信价值规律,像巴菲特那样,相信价格一定会回归于价值,就在任何困难的情况也坚决持有,最后很可能也会获得双倍甚至百倍的回报。
所以,无论我们多么平凡,只要拥有信心、决心、恒心,那么一定会在市场中取得别人所无法企及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