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投资理财如何把股市变成你的提款机
33345500000002

第2章 我国股票市场特点简述

一、证券市场效率

1.有效市场的假说以及前提

由于不同国家的资本化程度不同,所以各个国家的证券市场的特点也不尽相同。为了更方便地研究证券市场,对特定市场的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20世纪60年代,美国芝加哥大学财务学家尤金·法墨提出了有效市场假说理论。该理论的主旨在于:如果一个市场的信息是处于高度竞争和流动的状态中,那么任何一个特定信息都会被市场上每一个投资者所获得,各个投资者在利益的驱使下就会使股票价格充分反映这个信息。由于每个投资者都依据相同的信息,因此所做的交易行为也十分一致,最终的结果就是大家都获得了平均市场报酬率。

股民无需理解这个晦涩的理论,只要明白上述的有效市场其实就是股票市场中最为理想的状态,即市场配置资源功能得到最大化发挥的状态。在这个市场中每个人最后的收益率都是相同的,因为市场价格就是证券市场的真实价格,不存在价格的低估或高估,也就失去了投机的可能,所以这个市场更能体现出“公平原则”并使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有效,是一个国家的证券市场健康持续发展的最终产物。

达到有效市场的重要前提有两个,首先要保证每一个投资者都具备对信息处理、加工的能力,这样不同的投资者在面对相同的信息时,才会分析出普遍一致的价格走势以及变化情况,并采取类似的交易策略使股票价格充分反映其真实价格,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第二就是要保证市场中所有影响股票价格变动的信息,都可以自由被所有投资者所获得,并不存在所谓的“内幕信息”。

2.有效市场的分类

之所以让投资者了解关于“证券市场效率”以及“有效市场”的相关概念,只是想让股民知道,在进入股市之前要了解我们的市场属于哪种市场类型。在有效市场假说理论中,学术界将各个国家的股票市场划分为三类,即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划分的依据就是证券价格对信息资料的反应程度。

投资者每天都要接收到大量的信息资料,这其中包括国内以及全球的经济、行业、上市公司等所有公开可用的信息,以及各个中介机构提供给少部分人的私人内部资料。如果把所有能够影响证券价格的信息资料定义为第一类资料,把第一类资料中公开的部分定义为第二类资料,最后把专业人士凭借自身专业优势对证券市场的历史数据加以整合分析,得出的关于日后价格走势的资料定义为第三类资料。不难看出,在实际的证券市场中,这三类资料应该是依次包含关系。即第三类资料包含于第二类资料中,第二类资料包含于第一类资料中。证券市场中这三类资料各自之间的包含程度决定了该市场信息的自由流动程度,也是该市场是否是有效市场的重要标志。为了使投资者更能理解,简要介绍一下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以及强式有效市场各自的特点,在比对的过程中,有利于投资者认识自身所参与市场的类型,在大体上把握影响证券市场价格变动的本质原因。

首先,就弱式有效市场而言,信息并不是完全自由流动的,并不是所有投资者都能得到相同的信息资料,即存在内幕消息,而且对于那些获得了内幕消息的投资者来说,只有中间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能够通过所披露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并预测未来价格的走势。这样就使得通过技术分析来预测价格未来变化的方法是失灵的,因为市场价格所反映的只是历史上一系列交易价格和成交量中所隐含的信息。所以处于弱式有效市场中的投资者就不能通过历史的价格来预测未来价格的走势。

第二,对于半强式有效市场来说也是存在一定内幕消息的,但是对于已经公开的各种信息而言,当前的市场价格已经基本是真实可靠的,在这个市场上是否可以赚取到超额的收益,完全凭借投资者是否找到了更新的内幕消息。因此,处于半强式有效市场的投资者要把重点放在新信息的收集以及处理分析上,而通过基本面等公开信息的分析来预测未来市场价格走势的方法一般难以帮助投资者获利。

在弱式和半强式有效市场中,有许多股票的价格并不是其真实价格的必然反映,所以,一定会出现某种股票市场价格与其真实价格偏离的情况,这就是投资者们赚取超额收益的机会。在下面的章节中,本书会对如何判断某种证券是否处于价格偏离的状态以及如何进行某种证券的买卖加以论述。

最后,就是强式有效市场,在这个市场中,不存在任何的内幕消息以及投机行为,加上所有投资者对于信息的判断分析都是理智真实的,最终的市场价格是所有信息的真实反映,所以当处于这种状态的时候,投资者不应该再努力寻找价格背离的某种证券了,建议通过购买如指数基金等较为稳健的方式获取市场的平均收益。

关于有效市场理论以及分类主要是针对证券市场,虽然证券市场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基金市场等诸多其他衍生品市场,但是股票市场是证券市场上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近似可以代表证券市场,所以,上述理论也适用于股票市场。

二、我国股票市场特点

由于我国股票市场是证券市场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本书所介绍的重点对象,在此着重介绍我国股票市场的特点,而用以下内容对我国证券市场特点进行概述也是较为适宜的。

真正意义上的强式有效市场是不存在的。即使像欧美等经济发达的国家,在金融高度自由化的今天,其历经上百年资本化之后,证券市场对于资源的配置仍然不能说是十分有效的,更不要说只有短短几十年发展时间的中国股票市场了。

第一,从严格意义上考虑,我国应该还是处于从弱式有效市场到半强式有效市场转化的过程,从有效市场形成的两种基本条件分析,有效市场要求任何信息资料从产生到发布的过程中都是真实可靠的,并且要求每一名投资者都能够获得相同的信息资料。但是在我国,无论是上市公司还是行业内部,信息披露机制还没有真正做到真实、公开,比如有些上市公司在季报、年报上通过会计游戏使本公司的业绩大幅上升,导致投资者接受并相信了大量的虚假信息资料并做出了错误的分析和判断。加之我国股票市场参与者众多和一些其他客观条件(如各个金融中介竞争激烈)使各投资者得到的信息相互不一致,出现诸多“内幕消息”,这些都大大影响了我国股票市场的效率。使某些股票的价格并不能真实反映其内在价值;在一个完全有效的市场中,每一名投资者都应该具备对信息资料的分析判断以及未来价格走势的预测能力,而在我国的股票投资市场的参与者中,个人投资者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其中具备专业分析知识的人少之又少,导致大多数的投资者在得到某些信息资料的时候做出了不理智或是不正确的投资行为,也大大损害了市场的有效性。由于以上的种种原因致使我国的股票市场走势与我国的宏观经济形势出现了一定的背离,并不能完全作为宏观经济变化的“晴雨表”,更不能完全反映公开的信息资料。具体到股票市场上,股票价格的走势还是依赖于诸多内幕消息、幕后交易以及投机者的投机行为。

因此,投资者在介于弱式和半强式市场中的投资策略,就是要广泛收集各种有用的信息资料,并寻找市场价格与其内在价值相比处于低估或高估的股票,进行高抛低吸(对高估股票采取看空操作,如进行融券业务交易)。

第二,就我国股票市场的参与者而言,从最为贴切的角度讲,只有两类参与者,即管理者和交易者;管理者就是我们的国家,国家成立股票市场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通过企业和个人之间的投融资关系,维系一国经济的正常进行。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国政府对于股票市场的干预还是要远远高于西方发达国家的,也就削弱了股票的市场价格对于其真正价格的反映作用,导致供求关系并不能真正决定股票的市场价格。因此在我国股票市场中,有相当一部分的股票是处于高估状态。因此投资者应该多关注政府的相关动态,并且尝试着通过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及其强度来判断市场走势是否已经到达了真正的底部,然后再考虑介入。

最重要的投资前提是:我们应该相信国家有使证券市场继续正常运行的能力,即使市场处于交易十分冷清的状态,只要此时并没有影响到国家经济平稳发展的程度,市场投融资的功能依旧存在,国家就不会出台强有力的政策用以提振投资信心,因此股票价格还是有下跌的空间,不利于投资者此时入市。但是一旦国家出台救市政策,就说明市场已经丧失了其经济职能而且已经不具备价格发现和资源合理配置的功能,市场中大部分股票都处于价格被低估的状态。此时对于投资者却是绝好的机会,是市场真正到达底部的信号,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大胆地介入市场,而市场未来的走势也必将企稳向好;同样,在市场处于高位的时候,如果股市中的经济泡沫不足以阻碍经济发展,国家也不会对证券市场出台政策进行平抑。一旦经济泡沫过多,影响全民经济的运行状况,国家同样会采取措施对股价的不理性上涨进行抑制,此时也是投资者应该果断出局的信号。在国家采取稳定股市政策以挤出泡沫的同时,股票价格就会出现大幅度下跌,因为之前市场中不理性的投资行为,使得股价与其内在价值出现严重背离,价格处于严重高估的状态,所以此后的走势必然是向其内在价值回跌。

第三,就我国股票市场的交易特征来看,股市的交投过旺。由于我国股民投机性较强,其入市的动机主要是以搏差价为主,所以许多股民以炒股票为业。股市稍有风吹草动,便买进杀出,追涨杀跌之风盛行,股市的交投极其活跃。如国外一般成熟股市股票的年均换手率不到40%,而我国股市的年均换手率却超过600%,是国外成熟股市的15倍。股市交投过旺一方面造成股市的暴涨暴跌,第二个后果就是造成股民的交易成本上升。

第四,关于股票市场的各种法律法规尚待规范。我国股市是由地方股市发展起来的,且中央政府对股市的监管从1992年下半年才开始,股市的运作还尚待规范。从宏观管理方面来讲,其一是对股市的规律还缺乏统一的认识,具体表现在相关的政策缺乏科学性和连续性,如股市扩容及上市指标的控制仍沿用额度控制的方法。其二是对股市的发展缺乏长远的规划,如国家股、法人股并轨问题,没有一个具体的实施计划。其三是对股市的监管力度明显不足,如对信息披露的监管、对制止机构大户联手操纵股市等问题力度明显不够。

第五,从证交所方面来讲,虽然沪深股市已称为全国性的股市,但证交所仍归地方管理,且证券交易税的一半归地方财政,证交所的地方利益倾向十分严重,主要表现在两个交易所都将成交量的大小作为工作目标(成交量大就可多收交易税),所以对有利于活跃股市成交的一些不规范行为的制止明显不力。从券商方面来讲,其一方面在自营业务中利用资金实力对股价进行操纵,从中渔利;另外为配合新股的顺利发行,往往采用造市的方法,拉抬股价,引股民上钩。上市公司方面,为了新股的发行或配股的顺利完成,在信息披露方面一般是报喜不报忧,隐瞒一些重要的不利信息,且经常高估利润指标。而一旦股票上市发行成功,则发表声明更改盈利预测或发表所谓的道歉声明来掩盖错误。

最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的特殊性,以及多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我国的股票市场正逐渐过渡到半强式有效市场中,所以技术数据对于价格走势判断的准确性也会日益加深。

三、我国股票价格的定价机制

从中国公开发行股票以来,很长一段时间,固定价格发行是主要的定价方式。在这种方式下,承销商先按一定的标准确定发行价格,然后由投资者进行申购,发行方式简单,市场化程度极低。2004年12月7日,证监会发布《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及配套文件《股票发行审核标准备忘录第18号》,广受证券界人士关注的新股询价制终于在千呼万唤中正式出台。询价制的核心是规定发行人及其保荐机构应采用向机构投资者累计投标询价的方式确定发行价格。同时规定了全额缴款、同比例配售、申购及配售情况公告、获配股票锁定期等四项主要措施。2009年5月22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旨在使新股定价进一步市场化,强化市场主体的约束机制和重视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随着我国股票市场的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越来越多的中小投资者会逐渐参与到股票市场的一级市场中去,本书简要向投资者介绍我国股票定价机制的目的就在于让投资者在新股发行时不要盲目跟随,跟风购买。因为在二级市场中进行交易的新股价格已经高于其发行价若干倍,其股价被严重高估,如果此时大量购买,若此股正处于某些机构投资者的高价抛售,将造成投资者在高位被套牢。

比如,2007年11月5日,中国石油在A股市场上市,当日开盘价为每股48.6元,与每股16.7元的发行价相比溢价了191%,但随后股价一路下跌,当日收盘价为每股43.96元,到2008年3月初股价跌破了每股22元。统计显示,在中国石油上市首日,散户是最主要的买方,占据了当日成交额的90%以上。在中国石油的发行中,由于新股发行市场的投机性氛围浓重,导致了数万亿元的巨额资金涌入新股发行市场,其中有大量的专门申购新股的资金和机构进入,如某两家保险公司就总共中签了2.7亿股,在中石油上市首日,其中一家卖出了中签量的90%以上,对股价的波动造成了不利的影响。

“中石油事件”对中国新股发行市场的负面意义深远。一方面,由于大量中小投资者难以直接参与到一级市场,只能参与二级市场的买卖,中石油套牢了大量的散户,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另一方面,也使一些善于利用一、二级市场价差的机构变相获得了巨额无风险收益。而这些收益并没有转化为中国最有效率的资产——上市公司的营运资金,这对资本市场而言是资金的净流出,对投资者而言,是福利的净损失。

由此,新股的定价发行机制问题的改革被提上日程,为了使股票市场更好地发挥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资本市场更加透明化、公平化,保护中小投资者的资金利益,在证监会《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现阶段四项改革措施:(一)完善询价和申购的报价约束机制,形成进一步市场化的价格形成机制。(二)优化网上发行机制,将网下、网上申购参与对象分开。(三)对网上单个申购账户设定上限。(四)加强新股认购风险提示,提示所有参与人明晰市场风险。上述对新股定价机制的改革同时也是我国股票市场日趋成熟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