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危机就业
33350600000003

第3章 调整不当的期望值

在职场的风雨行程中,你完全可以随时随地修正你的职业期望。

有一位张女士,她的工作是负责给学生上课和校长助理工作。因为专业对口,她很顺利地进入了工作状态,尤其让她感觉愉快的是和本部门的中教和外教都能比较融洽地相处。但是渐渐地,这份工作让她感到乏味了。她发现自己进入了工作低潮期。“其实也没什么具体的原因,就是干得久了,觉得没劲了,工作没有动力了。”于是她开始考虑辞职,不过她还是有打算的:“要等拿了年终奖再走。”过完年以后,情况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公司要成立新的培训中心,领导要她去新中心做中方的教学主管,她觉得这似乎意味着“有一些新的事情可以做”,于是原有辞职的想法此时也就打消了。但过了一段时间,她在教学主管的岗位上仍然做和过去一样的工作,感到乏味。她说:“我也知道世界上没有什么理想的工作,可能都跟这份工作差不多。但要到哪里去找到更理想的职务呢?”她只是叹息,眼前一片迷茫。

这种把现职工作与期望中的理想工作人为地拉大差距的矛盾心理,实际是职场新人类的一种通病。他们想辞职但又不同于“跳槽”,因为他们不像“跳槽”者那样对自己的职业转换有着周详缜密的规划,在找好新工作以后才离开旧岗位。他们的辞职行为显得很随意,直接地决定先躺倒不干再说。这种直接的逻辑令人惊叹。

以下几点可以让自己对照一下,看看这些问题自己是否考虑过。

1.我的目标就是当总裁

不少人相信“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句话。其实,职场上,将军的位置很少,如果大家的目标都是想到最高层,那么,这种主观愿望就会与客观条件产生差距。因此,确定职业前程时要从实际出发,切实可行。

2.能当好下属就能当好主管

有人认为,只要能把本职工作做好,就能升任主管。其实不然,一些表现优异的工程师、销售人员等升任主管后却表现不佳。这是因为主管还需要工作以外的条件,如决策能力、协调能力、组织能力等。所以,某个职位做得好,并不表明你在其他职位也能做得好。

3.成功的关键在于“运气”

很多人把期望值寄托在“运气”上,坚信成功是由于有好的机会,因此,他们被动地等待命运的安排,而不去主动地计划、经营自己的生活,这种人只能是守株待兔。

4.把期望寄托在人事部门

职业前程计划是组织和个人双方都参与的事,最终的实现者是个人。因此,你不能抱着“只要人事部门高抬贵手,我的目标就一定能实现”的想法。

5.只有得到公司赏识,才能实现自己的愿望

有些人认为,在单位待的时间越长,越能显示自己的勤奋。其实,工作效率和工作业绩是最重要的,整天忙忙碌碌但不出成果,并不是一个有效的工作者。

6.由老板决定自己所期望的

如果过于迷信老板对你升迁的影响,你会因迎合他的好恶而妨碍了自己真正的成长。如果你失败了,你又会归咎于老板,而看不到自己的问题,这样会使你走入歧途。

7.只有改正了缺点才能实现自己的期望

这种想法使人注意了自己的不足,而忽略了自己的强项。一个人要完成自己的职位计划,要依靠自己的优势,将自己的强项发挥出来后,再去试着纠正弱点,这是扬长避短。

8.邻家的绿地总是更绿、更好

总是觉得别人的工作更理想、更能实现自己的期望,因此产生“跳槽”的想法,而没有想到在新的工作岗位要建立新的人际关系,面对新的矛盾和挑战。其实不管从事什么工作都是不容易的,都要有现实的态度。

如果经过努力,期望值没有实现,可以再修正一下自己所期望的目标。

有一位李先生,他是学电子的,毕业后,找到一家小型电子厂。他受不了工作乏味、无所事事,更不知道熬到哪一年才能出头。他一心想去跨国公司,就“跳槽”去了一家大型电子制造厂。不到半年,越来越感觉还不是自己喜欢的地方。因为收入还比较高,就挨到了两年合同期满。他总结:做技术工作本身感觉还可以,但工厂太封闭,与外界打交道少,工厂不是自己喜欢的工作环境。他认为自己性格内向,不适合做销售。有些同事认为他性格温和、有亲和力,为什么不去做营销!———他想是不是自己的感觉不对?他没有去做销售,而是去了一个广告公司做业务,做了3个月,经理说:“我看你性格内向,做业务要性格外向。”说他不适合做业务,让他写文案。他那时对做业务很狂热,很不服气,又去了另一家广告公司做业务。做了半年,觉得广告行业不容易做出名堂来,后来发现房地产业很红火,他找了3个多月,终于找到一家著名的房地产策划代理公司做营销策划。李先生发现,自己的策划水平远高于其他人,但与发展商、上司、销售部门的协调却有难度。刚做了3个月,就离开了那家公司。

一次中学同学聚会,其中一个做律师的同学做东,一副成功人士的派头。李先生又想,做律师需要对法律条文准确地理解和把握,自己应该比他更适合。于是李先生去了一家律师事务所做助理。开始一段时间,每天的工作就是为债权人催债。他每天打电话,在电话中威吓一个债务人说:“再不付款就等着收尸吧!”……做律师助理本想学东西,但没有人教你任何东西。李先生想长期这样下去不行,于是他刻苦学习一年,考了律师执照。等到自己做了律师才发现,业务从哪里来?———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再看看其他的律师———原来律师首先实际上是一个高级业务员。

往往有这种情况,在同样不适合个人愿望的工作岗位上,有些人越做越不想做下去,有些人却逐步地由不适合到适合,进而做得很好。对于前者总是感叹:为什么工作总是不如意?所以我们在做一份工作之前,一定要事先对这份工作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如何?这样的工作内容、工作性质对自己的性格和天赋有什么基本要求?也就是要知己知彼———既要了解自己,也要了解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