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个世纪,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过程工业发展迅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据粗略统计,过程工业约占全国制造业总产值的46.9%,是我国的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化学工业是资源和技术密集结合的工业、也是规模经济效益最显著的行业之一,现已从以石油化工的基础原材料为加工对象的过程工业扩展到煤化工、生物化工及精细化工等领域。2000年,全国化学工业销售收入占全国工业销售收入的16.27%,实现利润占全国工业利润总额的25.45%.迄今为止,我国化学工业建成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型有机原料和精细化工装置。2001年我国乙烯生产能力居世界第7位,主要石化产品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举的科研体制为我国化学工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制药工业是传统工业和现代工业相结合的产业。目前我国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制药工业体系,医药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二。1990年,我国药品总销售额占GDP的比例为1.39%,而相应的美国、日本、德国的比重分别为1.14%、1.26%、1.19%。我国医药总销售额的增长略快于GDP的增长,说明制药工业的发展速度在国民经济各行业中处于中上水平。制药工业呈现出明显的高投入、高回报、高风险、高技术的“四高”特征,新药的研究与开发是制药工业发展战略的核心。
材料的研究、生产和应用的水平往往是国家整体实力的一个体现。我国对材料科学的研究十分重视,历时五年的“我国材料发展现状及迈入新世纪对策”咨询项目,首次将材料科学及工程作为一个整体领域进行调查、分析、评述,并提出相应对策和建议。目前我国的新材料研究,如纳米材料,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个别处于世界领先水平。在不少领域如光学晶体、有机分离膜、稀土永磁材料、高温超导体、准晶态研究等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能源工业的状况和能源利用技术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过程工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的能源供应已从多年的严重短缺转到总量基本平衡,能够适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的能源以煤为主,随着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和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逐步得到发展,形成了当前的以煤等化石燃料为主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并存的格局。
尽管我国的过程工业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过程工业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可归纳如下:
(1)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污染严重
我国过程工业的装置和工艺技术仍多为几十年前就形成的传统工艺,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很大差距。我国单位生产总值的能耗是美国的2.4倍,是日本的6.8倍。我国过程工业的资源利用率低下,如许多矿产资源利用率有的不足10%,石油化工中年产量达百万吨以上的混合碳四资源没有充分利用。我国SO2排放量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标准,许多大中城市空气中粉尘含量超标,导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增加,严重危害人民健康。
(2)设备和过程的放大及设计能力差
很多工艺过程依靠经验逐级放大、缺乏量化设计,周期长、费用高、成功率低,有的过程开发到中试阶段后,仍难以实现工业化,最终不得不依靠引进,既耗费大量外汇又无自主知识产权,还限制了后续技术的创新。
(3)高新技术和产品的研究开发特别困难
科技基础薄弱,科研经费投入少,技术创新能力弱。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衔接不够紧密,研究成果产业化的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原创性的工艺、过程、产品和技术不多,如我国许多大型石化装置都是靠从国外引进,化学原料药中97%的品种是仿制产品,高精性能材料(纳米材料、记录介质、表面涂层)的质量达不到高技术发展要求、主要依靠进口。
(4)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能满足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传统产业和低附加值产业比重过高,高新技术产业和高附加值产品所占比重很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虽然近年来许多行业在积极地进行产业和产品结构调整,但整体局势仍然没有根本变化。
(5)自动化及信息化程度不高
我国过程工业在此方面明显落后于发达国家,尤其是一些国内自主开发的工艺流程,自动控制程度很低,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成本高,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力。除一些大型集团企业外,我国多数企业还没有引进先进的商业化模拟、优化和控制软件系统,也没有建立供应链管理系统。
(6)环保意识差,清洁生产推进缓慢
我国企业的环保意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对清洁生产技术的投资力度不大,对传统设备和工艺技术进行绿色化升级改造的速度缓慢。
(7)高科技人才缺乏,尤其是科技和管理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匮乏
我国多数企业没有自己的研究开发机构,又缺乏具有国际科技和经济眼光的带头人。大学和研究所拥有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人才,但有些不具备工程经验,导致基础研究与工业需求的脱节。整体而言,我国企业职工的素质不能满足现代化企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