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中学理科课程资源-巧用数学方法
33391800000026

第26章 教学方法指导(11)

这是学生尝试活动的主体。尝试练习根据学科特点有多种形式。教师要巡视,以便及时掌握学生尝试练习的反馈信息,找准学生困难在哪里,这就为后面教师讲解提供信息,对后进生进行个别辅导。学生在尝试中遇到困难,可以继续阅读课本,同桌学生之间也可互相帮助。尝试练习结束后,转入下一步。

5.学生讨论。

尝试练习中会出现不同答案,学生会产生疑问,这时引导学生讨论。谁做对了,谁做错了,不同看法也可以争论。其实,在对尝试题评议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已经在尝试讲道理了。学生互相讨论后,学生迫切需要知道自己尝试的结果是否正确,这时听教师讲解已成为他们的迫切要求。教师讲解火候已到,就转入下一步。

6教师讲解。

这是确保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有些学生会做尝试题,可能是按照例题依样画葫芦,并没有真正懂得道理。因此,在学生尝试练习以后,教师还要进行讲解。

这里的教师讲解同过去的方法不同,不要什么都从头讲起。因为现在学生的起点不同,他们已经通过自学课本,并亲自做了尝试题,对这堂课的教学内容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教师只要针对学生感到困难的地方、教材关键的地方重点进行讲解。教师要讲在点子上,讲在学生还模糊的地方。讲解时要注意运用直观教学手段或电化教学手段。

7.第二次尝试练习。

这是给学生“再射一箭”的机会。在第一次尝试练习中,有的学生可能会做错,有的学生虽然做对了但没有弄懂道理。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讲解后,得到了反馈矫正,其中大部分人会有所领悟。为了再试探一下学生掌握新知识的情况以及把学生的认识水平再提高一步,应该进行第二次尝试练习,再一次进行信息反馈。这一步对中差生特别有利。

第二次尝试题不能同第一次相似,否则就失去了意义。它一般同例题稍有变化或采用题组形式。第二次尝试练习后,教师可进行补充讲解。

以上七个步骤是一个有机整体,反映了学生完整的尝试过程,电是一个有序可控的教学系统。这七个步骤中,中间的五步是主体,第一步是准备阶段,第七步是引申阶段。

尝试教学理论有一个基本教学模式,它只是为教师合理组织教学过程指出了应遵循的科学程序。但是教学情况是各不相同的,生搬硬套一个模式是不科学的。因此,以上的七步基本操作模式并不是凝固不变的,应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情况以及教学条件的变化而灵活应用。增加一步或减少一步,几步互相调换或合并均可以。但“先试后导”、“先练后讲”的基本特征不能变。

在尝试教学法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应用尝试教学操作模式,学生要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因此要注意学生对象的具体情况,如年龄,基础等。

2.对于初步概念的引入课,一般不适合于应用尝试教学法。一般来说,前后有密切联系的教材,作为后继教材内容,应用尝试教学效果较好,这一点需教师在处理具体教材时予以把握。

3.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内容不适合于应用。有些实践性较强的教材内容需要强调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直接尝试似有强人所难之嫌,因此应用起来有一定的困难。

尝试教学法的优点是:

1.有利于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对于尝试教学法理论,十多年来,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千份实验报告表明,实验工作都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反应,不管城市还是农村,不管是沿海还是边疆,都是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尝试教学理论冲破了注入式的传统教学方法的束缚,大胆地让学毕自己去尝试。许多课题的研究都证实,尝试教学理论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自学能力是人们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它属于工具性能力,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之一,它将使个体终身受益。实验表明,通过尝试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

3.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课外作业负担:一开始就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先尝试一番,在这个基础上教师再有的放矢进行讲解。尝试教学的起点是放在学生已经学会的基础上,这种方法开门见山,花时少,效果好。

4.有利于促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尝试教学理论的推广应用,将有力地促进教师的教育思想转变。从“先教后学”到“先试后导”,从“先讲后练”到“先练后讲”,虽是一字之差,但恰恰会引起教育思想的根本性转变。同时,随着这一教学理论的进一步推广实施,必然会引起课堂结构、作业批改和考试方式等一系列的改革。

(第二十七节 )卢仲衡的自学辅导法

卢仲衡自学辅导法是中国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卢仲衡教授主持研究的一个课题成果。三十多年来,参加实验和应用自学辅导法的单位遍及三十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自学辅导法是卢仲衡教授在吸收程序教学和传统教学优点的基础上,克服两种教学法的缺点,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学生根据教师编写的自学教材自学教学内容,教师予以点拨释题的数学课堂教学方法。从字面意思上看,该教学法首先是学生自学,然后是教师的辅导,充分体现了在教学过程中两个主体的作用。

1951年,卢仲衡教授编写了半小时能记熟,用10分钟就能记住其大意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常识的材料,对360名初一学生进行学习半小时、10分钟的试验。分视觉组(只看)、视听组(先看后听)、听视组(先听后看)、听觉组(只听)四个组进行试验,从此实验看各组学生记忆的准确性和持久性,历时一年多,结果无论是记忆的准确性和持久性都是视觉记忆最好,视听觉次之,听视觉再次之,听觉最差。记忆有三种类型:视觉型、视觉运动型、听觉型,在卢教授实验的360名学生中只有一个女学生是听觉型,听过就能记住,绝大多数是视觉型的。受此实验的结果的启示,卢教授就决心研究自学辅导教学法,这一结果也是卢仲衡教授研究自学辅导法的理论依据。

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法是在1965年下半年首创性地提出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的教学思想,经过试验,寻找到了目前推广的最好的体现自学辅导教学法的最好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是:“启、法、练、知、结”的五环节教学。“启”和“结”是教师在开始上课和即将下课时向班集体进行的活动,共15分钟左右。中间30分钟不打断学生的思路。让他们“读”、“练”、“知”交替地进行,快者快学、慢者慢学,学到课本中指定做练习处就做练习,并核对答案。学得快的同学,还可以在课堂上看数学参考书,老师巡视课堂,辅导程度较差的同学,指导优秀生,发现个性和共性的问题要有的放矢地小结。启发是从旧知识引进新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小结要有的放矢,概括全貌,纠正学生共性的错误,使解题规范化,解决他们的疑难。促使知识系统化,发展创造性思维。“启”和“结”占的时间少,讲的内容精练,学生不走神,最爱听。

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法不仅改变了教学以往旧的方法,而且也改变了教材,着重强调自学能力的培养。该教学法也有别于其他教学法,提出了独自的七条教学原则:

1.班定步调与自定步调相结合的原则。

这一原则把班集体与个别化这一对矛盾统一起来,克服了秸序教学的单纯自定步调使老师无法起辅导作用的缺点。

2.教师指导辅导下学生自学为主的原则。

这一原则把“教”与“学”统一起来,要彻底克服在传统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的弊病,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就要强调自学。

3.启、读、练、知、结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模式适应特定的教学方法,适应于某些特定的教学情景。

4.利用现代化手段来加强直观性原则。

随着科学技术迅速发展,幻灯、电影、电视、教学机器CAI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使教学更加生动活泼,感染力强,大大地提高了学习兴趣。实践证明,采用现代化教学技术是提高学习效率的必由之路。

5.尽量采取变式复习加深理解与巩固的原则。

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是会遗忘的,用机械的方法重复不如用变式复习效果好。

6.强动机、浓兴趣。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学习的自我需要更为重要,需要可以表现为兴趣、意向、信念等形式。

7.自检与他检相结合的原则。

自我检查能力是自学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自学辅导教学中也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检能力和自检习惯。初期由教师教学生自检,加强他检(教师检查)。随着自检能力的增强,他检与自检能力的比重会逐步发生变化。到了完全能自检的时候,学生自学能力也就差不多形成了。

在实施卢仲衡自学辅导教学法教学时,还必须注意教师与学生这两个教学主体的定位与体现。如何充分发挥这两个主体的作用和自学辅导教学法的独特优势,需解答好下列两个问题:

没有自学教材,学生要自学是不可能的,也无法当主体。声仲衡教授在斯金纳(B?F?Skinner,新行为主义者)的小步子编写原则的基础上改为从小步逐渐过渡到大步的适当步子,即高而可攀的步子。把及时强化这条原则改为当时知道结果。根据这两条编写原则编写学生自学教材,在自学教材中得出答案,让学生及时知道结果,并进行纠正。学生最初做一类运算题要写出详尽的过程,然后从展开到压缩、详尽到省略。这样,可以加深演算过程的理解,少出错误。在叙述要领或编练习题时,常常用对比萁错误和正确的特征,供学生选择,弄懂其中道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以使真正理解和掌握概念、公式和法则。自学的教材不仅内容要写得详细易懂,而且要多例题、多变式,变其非本质特征,突出其本质的特征。

有了自学教材全由学生自学是不可能的,只能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自学辅导教材为客体。学生完成老师定的步调(进度),可以在课堂上自学内容更宽更深的参考书。课堂上未完成老师定的步调(进度),可以课后补上。在强调统一进度,统一要求,统一措施来保证学生的共性发展,体现人格上平等的同时,也充分注意“优”、“中”、“差”各类学生和不同思维类型的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个别差异。用不同的要求、措施做到快者快学,慢者慢学,不同类型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在强调自学中的独立阅读、独立思考、独立钻研、独立解决问题的同时,也不要忽视在此基础上求师、互帮互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