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魏刚计划没有实现,位于比利时境内的英法联军危在旦夕。至5月24日晨,在英法联军的北面,德军B集团军群即将突破比军防御阵地;在其南面,德军克莱斯特装甲集群已攻克布洛涅并包围加莱,进抵格拉沃利至圣奥梅尔的艾尔运河一线,距离敦刻尔克只有30千米。
其间运河、沟渠和洪水泛滥区纵横交错,地形不利于装甲部队行动。但古德里安和莱因哈特的2个装甲军在阿河彼岸建立了5个登陆场,准备和从东北方向包抄过来的B集团军群一起三面夹击,最后彻底围歼退至敦刻尔克的英国远征军9个师、法国第1集团军的10个师和比利时军队。
此时,希特勒在沙勒维尔指挥部紧急研究当前的军事形势和下一步的作战行动。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国防军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大将、国防军指挥参谋部参谋长约德尔上将、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大将、A集团军群司令龙德施泰特大将和总参谋部的其他官员。
会上,布劳希奇建议让装甲部队在维米、圣奥梅尔、格拉沃利地区发动进攻,向敦刻尔克这个袋形阵地加压,最大限度地孤立撤向海边的联军第一集团军群,彻底完成对联军的包围。
敦刻尔克是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边境的港口城市,是法国排在勒阿弗尔和马赛之后的第三大港口。这里拥有7个供大型船只停泊的深水泊位,4个干船坞以及长8千米的码头,港口航道经过疏浚,大型船只能够自由进出,完善的防波堤和凸式码头可以有效抵御英吉利海峡的狂风大浪。
凯特尔宣称:“这是历史上最大的围歼战,它要完全消灭仍在佛兰德地区作战的英、法、比军。”
然而,希特勒反对这项计划,他认为,英、法、比联军背向大海,三面受敌,无论如何是跑不掉的,他们不会不缴械投降。这个时候再投入大量的装甲部队去打被围之联军,就会耽误时间,影响在索姆河至马奇诺防线一线继续作战的准备工作。
因此,他命令装甲部队停止向西北方向推进,并在圣康坦地区集结,以便于5月31日发起第二阶段作战,而佛兰德地区的作战任务留给步兵和空军去完成。
在德军即将包围近在咫尺的联军、并取得这次战役的最大胜利时,希特勒却下了“停止前进”的命令,给了20多万英军和10多万法军死里逃生的机会。
德国在眼看就要取得这次战役中最大胜利的时候,怎么会发出这道难以解释的命令呢?下这个命令的原因是什么?谁应该负这个责任?这些问题在有关的德国将领和历史学家中,曾有过一场大辩论。
以龙德施泰特和哈尔德为首的将领把责任完全推在希特勒身上。
丘吉尔在《大战回忆录》(第二卷)中,为这场争论火上加油,他认为这个命令出自龙德施泰特,而不是希特勒,他引述了龙德施泰特的战争日志作为论证。在一大堆互相矛盾、众说纷纭的证词之中,要弄清楚事实真相是很难的。
德军前参谋总长哈尔德将军在战后有一封信和相关证据,是有相当说服力的。哈尔德将军认为,说到这道著名的命令的责任问题,不管龙德施泰特后来怎样辩解,他必须与希特勒分担责任。希特勒在5月24日早晨,曾到龙德施泰特将军设在查理维尔的A集团军总司令部去过,龙德施泰特建议在离敦刻尔克不远的运河一线上的装甲师应当停止前进,等候更多的步兵部队的接应。
希特勒同意了这个建议,并且认为装甲部队应当保存下来,留待进攻索姆河以南的法国军队时使用。他还说,如果盟军陷入的袋形地带缩得太小,就会妨碍空军的活动。
停止前进的命令可能是龙德施泰特得到希特勒的批准以后立即发出的。因为据丘吉尔说,英国远征军曾截获到德国那天早晨11点42分下达那个命令的无线电报。希特勒和龙德施泰特当时正在开会。
总之,那天晚上希特勒从最高统帅部发出了正式的命令,这在约德尔和哈尔德两人的日记上都有记载。德军参谋总长约德尔对此极感不快。他在日记里写道:
我们的由装甲部队和摩托化部队组成的左翼力由于元首的直接命令,都将因此完全停止下来!消灭包围中的敌军,要交给空军去干!
这个表示轻蔑的惊叹号表明,戈林参与了希特勒的决定,他曾建议由他的空军单独来消灭被包围的联军!
哈尔德在1957年7月19日的信中举出了戈林所以做出这个野心勃勃、不自量力建议的理由:
在以后的几天中(即5月24日以后),终于弄明白希特勒的决定,主要是受戈林的影响。陆军的迅速行动,对于这个独裁者说来,几乎变成了不祥的事情,因为他缺乏军事训练,毫不了解这一行动究竟有多少危险性和它的成功的可能性。他常常有一种忧虑的情绪,觉得会出现不利的情况……
戈林很了解他的元首,因此就利用了这种忧虑情绪。他建议单独用他的空军来收拾这一个大包围战的残局,这样就可以毋须冒必须使用宝贵的装甲部队的风险。他提出这个建议……有一个理由。这个理由说明了野心勃勃、不择手段的戈林的特性。在陆军一帆风顺的作战以后,他要为他自己的空军在这次大战役中取得最后决战的机会,从而在整个世界面前获得成功的荣誉。
哈尔德将军的信中还谈到了布劳希奇1946年1月在纽伦堡监狱中同空军将领米尔契和凯塞林谈话以后,所做的一个说明。据说这些空军军官宣称:
戈林当时对希特勒强调说:如果当时快要到手的战斗中的伟大胜利的功劳完全被陆军将领得去的话,那么元首在德国国内的威望就会遭到无法弥补的损失。只有个方法可以防止这一情况,那就是由空军而不是由陆军来完成决战。
事实至此已很清楚:希特勒在戈林和龙德施泰特的怂恿下,虽遭到布劳希奇和哈尔德竭力反对,但还是让空军和博克的B集团军去扫荡陷入重围的联军。
B集团军谈不上有什么装甲部队,他们这时正在慢慢地把比利时军队和英国军队驱到海峡西南地区。
而拥有7个坦克师在敦刻尔克西面和南面的运河线上停止前进的龙德施泰特的A集团军却要在原地不动围住联军。结果是,不论空军或博克的集团军都没有达到他们的目标。
5月26日早晨,哈尔德在日记中愤怒地说:“从最高统帅部发来的这些命令真是莫名其妙……坦克都像瘫痪似地停在那里不动。”
现在我们知道希特勒所以发出这个命运攸关的命令,也是有其政治原因的。5月25日,据哈尔德说,这一天一开始,“布劳希奇和元首之间在包围战中下一步行动的问题上就发生了一次令人痛心的争吵”,他在这一天日记中写道:
现在政治当局已经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观念,认为决战要在法国北部而不应在佛兰德斯一带进行。
哈尔德在日记中说:在当时我们的谈话中,希特勒用两个主要考虑来支持他的停止前进的命令。第一个考虑是军事上的理由:地形不适于坦克的活动,由此而造成很大的损失,将会削弱即将对法国其他地方进行的进攻,等等。第二个理由,他知道,我们作为军人是不能反驳这个理由的,因为这是政治上的,而不是军事上的理由。
“这第二个理由是,为了政治的理由,他不希望这个不可避免地会造成居民重大损失的最后决战,发生在佛兰德斯人居住的地方。他说,他想把这个日耳曼后代佛兰德斯人居住的地方变成一个独立的国家社会主义的区域,从而使他们和德国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他在佛兰德斯地区的支持者,为此已经作了长期的活动。他已经答应他们,使他们的国土不致遭到战争的破坏。如果他现在不实践诺言,那就会严重损害他们对他的信任。这对于德国将是一件政治上的损失,这是他作为政治上负责的领袖所必须尽力避免的。”哈尔德写道,他和布劳希奇没有被这种理由说服。
然而,希特勒对另一些将领透露的另一个政治上的考虑,却是比较合理而且重要的。
龙德施泰特的作战处长古恩特·勃鲁门特里特将军在战后对英国军事作家利德尔·哈特追述希特勒5月24日和龙德施泰特的会晤时说:
希特勒当时的心情很好……并且告诉我们,他认为战争在六个星期之后就可以结束。他希望战事结束后,能和法国缔结一个合理的和约,这样和英国达成协议的道路就打开了……
后来,使我们觉得惊异的是,他竟用钦佩的口吻谈到大英帝国,谈到它的存在的必要,谈到英国给世界带来的文明……他说,他所要求于英国的,不过是它应当承认德国在大陆的地位。德国如果能够重新获得它的殖民地,那当然最好,但也并不是非如此不可……他最后说,他的目的是能和英国在一个英国认为可以接受而并不有损自己的尊严的基础上媾和。
希特勒在以后的几个星期中常常向他的将领们、向墨索里尼和齐亚诺表示这种想法,并且最后公开地做了表示。
齐亚诺在一个月以后发现,这个纳粹独裁者当时正处在成功的顶点,竟反反复复地提到保持大英帝国作为“世界均势的一个因素”的重要意义,他不禁感到惊异。
7月13日,哈尔德在日记中谈到元首对于英国没有接受和平感到非常迷惑不解。那一天,希特勒对他的将领说,用武力迫使英国投降,“对德国没有什么好处……只对日本、美国和别的国家有好处”。
因此,希特勒把他的装甲部队遏止在敦刻尔克的前面,目的可能是想使英国避免一场奇耻大辱,从而促进和平解决。而这个和平解决,照他的说法,必须是这样的:英国让德国放心地重新掉头东向,这一次是进攻俄国。他还说,伦敦必须承认第三帝国独霸大陆的地位。在以后两个月之中,希特勒深信,这种和平已在他的股掌之中了。他现在和过去几年一样不了解英国民族的特性,不了解它的领袖和它的人民要不惜牺牲作战到底加以保卫的是哪种世界。
过去和现在对于海洋都缺乏了解的希特勒和他的将领们,做梦也想不到熟悉海洋的英国人竟能够从一个设备已荡然无存的小小港口和暴露在他们鼻尖下面的沙滩上撤退了30多万人。
5月26日晚上19时差3分,在希特勒发布停止前进的命令以后不久,英国海军部发出通知,开始执行“发电机计划”,这是敦刻尔克撤退计划的代号。
德军装甲部队停止进攻两天,给英法联军带来了绝处逢生的转机。然而联军能否及时地利用这个转机,特别是在魏刚计划已无胜利的希望和德军逐步缩小包围圈的情况下,能否摆脱困境,这还要看戈特将军如何利用时间了。
5月25日,戈特既没有请示法军司令部,也没有等待英国方面批准,不顾被围困的法比两军的命运,擅自决定把在阿拉斯受到威胁的英军各师撤向敦刻尔克。英军的撤退,打乱了联军的整个作战部署。位于索姆河南岸的法军再向北实施反突击也没有多大意义了,北线的法比军队只能根据变化了的情况独立奋战。
5月26日,魏刚被迫命令部队朝敦刻尔克方向撤退,并重新部署,以掩护这个滩头阵地。应当指出的是,英法联军向敦刻尔克撤退的指导思想是不同的,英军是主动撤退,而法军是被拖着走的;英军的撤退,是准备从海上逃往英国,而法军的撤退,是想在这里继续战斗,最后创造“马恩河奇迹”。
英军从自己的切身利益出发,坚持把远征军撤向敦刻尔克,很快得到英国政府的批准。
5月26日,德国最高统帅部开始对戈林的轰炸效果和B集团军群的推进速度产生怀疑,加之A集团军群中部分指挥官要求恢复装甲部队进攻的强烈愿望,希特勒于中午前后允许德军各装甲部队恢复进攻。
但是,前线部队到下午4时15分才接到取消“停止前进”的命令。最有利的时机已经错过,撤退下来的英法联军已做好防御部署,完成了从海上撤退的准备工作。
希特勒“停止前进”的命令是德国发动战争以来犯下的第一个后果严重的战略性错误,它给联军提供了死里逃生的机会,而正是这支逃脱的英法联军部队,4年后又从诺曼底登陆,成为最后打败希特勒的重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