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与人发生冲突后,心灵上会存有阴影,进而出现精神紧张、抑郁,以及其他心理障碍;同时还会刺激下丘脑,使内分泌功能紊乱,进一步引起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变化。许多心身疾病,如冠心病、消化性溃疡、甲状腺机能亢进、偏头痛、月经失调和癌症,都与长期不良情绪和心理遭受强烈的刺激有关。每个人都有快乐和忧愁,快乐与朋友分享会更快乐,忧愁向朋友倾诉就会减轻,倾诉的过程就是减轻心理压力、缓解心理紧张的过程。如果缺乏必要的交往会导致心理负荷过重。大量的研究证实,离群索居会使人产生孤独、忧虑,可导致心理障碍。有些国家以限制人际关系和实行心理隔离作为惩罚罪犯的手段,数年的隔离后,这些罪犯轻者就出现心理沮丧,失去语言能力,重者可能会出现精神分裂症。
都市的上班族们,每天要面临纷繁的人际关系,甚至还要在钩心斗角中度日如年地煎熬,在这样的环境待得久了,不仅会出现焦躁、抑郁等不良情绪,丧失对工作的兴趣,还会增加患病的几率。由此可见,人际关系污染不可小觑,它是危害上班族身心健康的一颗“毒瘤”。
防患于未然,远离疾病
职场的人际关系和上班族的健康息息相关,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交流不但是心理健康的表现,更是每一个职场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因此,上班族们必须改变只知工作挣钱的理念,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进一步构筑身心健康的防御堡垒。
第一,正确认识自己。
在工作和生活中,应当学会用平常心看待自己的得失荣辱,不因自己情绪的变化而影响人际关系。在社会交往中,让自己坦然、真诚、自信,充满生命活力,充分展示你的人格魅力。一个人的人格魅力在智慧、在内心,学会“人合百群”是新世纪社会交往的要求,应摒弃“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和“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的陈旧观念。
第二,尊重他人。
得到别人的认可无疑会增加自信心,而遭到别人的否定也会直接威胁到人们的自尊心。在工作交往中,必须懂得维护他人的自尊心,否则就很容易引起别人的强烈拒绝和排斥,不利于建立融洽的职场人际关系。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维护别人的自尊心并不意味着在人际交往中处处奉迎别人。在不危及他人自尊心的情况下,陈述与对方不同的意见,或者委婉地指出对方的不足是不会影响人际交往的。
第三,不怕吃亏。
“吃亏是福”这句话人人皆知,但真正悟出其真意的恐怕为数不多。在工作交往中,很多人唯恐自己吃亏,总期待着能多占一些便宜。然而吃亏是福确实有它的心理学依据。吃亏是一种明智的、积极的交往方式,在这种交往方式中,由吃亏所带来的福,其价值远远超过了所吃的亏。人际交往中的吃亏会使自己觉得自己很大度、豪爽,有自我牺牲的精神,重感情,乐于助人等,从而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另外,天下没有白吃的亏。与我们交往的都是普通人,在人际交往中都遵循着相类似的原则,我们所给予对方的,终将以某种我们意想不到的方式回报我们,而且,这种吃亏还会赢得别人的尊重,增加我们的自尊与自信。不过,凡事有度,过多的付出可能会给对方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人感觉很累,容易出现心理失衡,对已经形成的人际关系造成损害。
第四,懂得排解苦闷。
职场压力大,这一点不能否认。在工作交际中,遇到烦恼和困惑,受到委屈在所难免,这时就必须学会排解心中的苦闷,将积聚在心里的苦恼、忧愁、委屈、怨恨等发泄出来。可以选择和家人、朋友等倾诉,或者聆听美妙的音乐,这些都是排解烦恼、平息愤怒的有效方法。另外,如果遇到生气或伤心的事,可以尝试有意识地把注意力转移到自己平时感兴趣的活动中去,寻找精神寄托的新途径,如加强与亲朋故友的交往,通过个人爱好或户外活动摆脱羁绊,使心情逐渐平复下来。
总而言之,上班族要学会的就是调节自己的心态,在职场中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不仅利于工作的开展,更利于身心健康。
健康箴言
健康的价值,贵重无比。它是人类为了追求它而唯一值得付出时间、血汗、劳动、财富——甚至付出生命的东西。
——蒙田
快节奏综合征,急速追讨生命
当前,各大心理门诊中经常有这样一群人“光顾”,他们或是大型企业的高薪白领,或是一些新闻工作者,或是各行业的业务人员。这些人因为生活或工作的节奏过快,导致其心理或精神出现不适及障碍,医学上将这种病称为快节奏综合征。
心理学家认为,快节奏综合征使中枢神经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容易引发类似神经症的症状,如神经性呕吐、神经性厌食、女性月经不调、男性阳痿早泄等现象。神经系统功能失调还会影响机体内在的功能,出现医学心理学上称之为心身疾病的一类症状,如原发性高血压病、支气管哮喘、消化系统溃疡、斑秃、肿瘤等,绝对不容小觑。如今的职场中人,每天睡得很晚,早上起床后来不及自备早餐,有时在街边路摊上草草解决早饭,或者根本就不吃,一路风尘仆仆地奔到公司大楼。一到办公室,电话铃就会响个不停,电子邮件收到一堆各种各样的信息。他们下巴托着电话筒,两手不停地敲打键盘,有时嘴巴还要和站在眼前的人讨论问题。上午开会,接待客人来访,中午陪客户,下午还要到外面市场调研,傍晚赶回公司继续写文案,经常9点以后才能回家休息。在工作之初,可能还感觉这样的生活比较充实,但久而久之,就会因为应接不暇的生活和繁忙的工作,使得身心无法获得正常的休息和恢复,产生疲劳、紧张、焦虑、头痛、头昏脑涨、不思饮食等种种快节奏综合征的表现。即便是患了病,在医院里也不免催促着医生赶快诊病,试图早一点儿回到工作岗位,显得迫不及待。
紧张、繁忙、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似乎是上班族们体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更是展现其聪明能干的一种途径,或者说是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习惯,其中有着必须,有着感叹,甚至也有些许的无奈。纷繁复杂的职场充满物欲和暗箭,在公司利益至上的旗帜下,经常要加班,工作量大,总觉得时间不够用。从上班到下班,精神一直处于亢奋与紧张的状态,谁也不想不忙,谁也羞于不忙。快节奏综合征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城市化、都市化的进程加速,社会竞争愈发激烈,在城市生活越来越不容易;另一方面,报纸、电视、网络等各大媒介也在频繁地将成功人士的生活展现在人们眼前,告诉人们成功是什么样子,富裕的人是怎样生活的,激发了人们的欲望,在欲望的驱赶之下,上班族开始不断追求“成功”,进而加快了奋斗的步伐,忽略了身体的支撑力度。
然而,如果人们长期处于快节奏的环境里,大脑的活动也就经常处于连续的、快速的状态中,容易造成精神压力过大、心理紧张不安,从而引发心理障碍等问题。那些原本生活、工作习惯于墨守成规的人,一旦进入了“快节奏”的生活中,引起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就更为突出。一些得了快节奏综合征的人甚至强迫自己长期处于快节奏的生活中,就算是出去郊游或逛街,也会不停地看时间,催促自己尽快结束活动。这种人似乎闲不下来,只要稍有空闲,便觉得无所适从,久而久之,就会引发各种疾病。
防患于未然,远离疾病
调查研究显示,全世界有30%~40%的人身心整日被工作的忙碌和焦虑占据,而本应属于自己的休息和娱乐早已被抛之脑后,最终使得身心超负荷运转,陷入亚健康状态。针对这样的现状,很多国家都开始了抵制做“时间奴隶”的运动,呼吁人们减缓自己的生活节奏,找回那些被工作挤占掉的业余时间,寻求一种悠闲的生活方式,不做时间的奴隶,让生活更加人性化。
首先,上班族平时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切合实际地评估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压力,对自己不要有过高期望。学会分散压力,若有严重问题,及时向专业人士请求援助,切忌勉强忍受;在工作中,要集中精力做重要的事情,减少琐碎的事情,有的管理者不懂得怎样把责任分摊给其他人,而坚持事必躬亲,其结果是常陷于小事之中,从而感到忧虑、焦急和紧张,总是觉得有做不完的工作。而且,还要保持心情开朗,不要过于计较琐碎的事,也不要为一时的紧张忙碌而心事重重,善于从心理上作自我解脱。
其次,上班族还要学会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工作和生活。现代生活,虽纷繁复杂、瞬息多变,但若合理安排,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也是无妨的。要根据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尽早做好安排,明确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什么事应该怎么做,做到忙而不乱,有条不紊。另外,休息和运动是减缓工作压力的良方,上班族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每天至少要有7小时的睡眠时间;此外,每周做3次运动也可以减缓改善、摆脱压力,如游泳、慢跑、球类、健身操等。
工作是生活的一部分,成功也是每个职场人都渴望攀登的高峰。不过,别忘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如果不懂得珍爱健康,即便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也难以跨越。
健康箴言
欢乐就是健康,反之忧郁就是病魔。
——哈利德顿
知识焦虑综合征,
绑架上班族的凶手
在知识经济的时代,很多上班族白天在职场拼杀,晚上还要驰骋考场,考取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提高自身的职业竞争力,改变不满意的现状,为自己的将来赢得资本或是心理安慰。
综观国内的各类考试,可谓是名目繁多,仅仅是英语类的考核就有TOEFL、BEC、IELTS、GMAT、GRE、MCAT、MELAB、LSAT、TSE等;还有一些会计类考试、计算机等级考试、律师资格考试,等等。尽管这些考试项目五花八门,但却都有着各自庞大的市场,究其根本原因就是多数上班族对自己职业前景的担忧。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有63.7%的高学历者认为工作中面临的压力主要来源于专业知识更新快,知识结构不完整。他们肯定自己的工作压力既不是竞争对手所致,也与工作时间无规律,加班加点无关,而是专业知识更新快,知识结构不完整造成的。其中,还有20%左右的人认为,所在企业无法提供给自己继续学习和培训的机会,使自己在知识更新速率过快的大环境下有危机感,担心自己在竞争中被淘汰。在工作的白领中,辞去工作专心上学的毕竟是少数,很多人都是边工作边学习,即便是每天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但为了迎接考试,还是得占用8小时以外的大部分业余时间来追赶复习进度。这样一来,很多上班族得不到正常的休息,于是整天头昏脑涨,面容十分憔悴。
相关学者认为,把8小时以外的绝大部分时间用来考证的白领患上了知识焦虑综合征。知识焦虑综合征这一名字,又称为信息焦虑综合征,最早由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部孙彼得教授提出。在信息爆炸时代,人们对信息的吸收是成平方数增长的,但人类的思维模式还没有很好地调整到可以接受如此大量信息的阶段,由此造成一系列的自我强迫和紧张,非常接近精神病学中的焦虑症状。虽然这种症状没有任何的病理变化和器质性改变,但患者却会突然性地出现恶心、呕吐、神经衰弱、精神疲惫、焦躁等一系列症状,有些女性还会出现痛经、闭经、停经等妇科疾病,发病时间和发病间隔不固定。专家认为,终日泡在网上或图书馆里查阅资料的人,很容易出现焦虑症。如果就其职业来讲,广告员、IT行业从业人员、通信行业从业人员、记者、情报人员、监听人员等都是该综合征的高发人群。
防患于未然,远离疾病
事实上,信息焦虑综合征本身并不可怕,也不用担心它会转发为精神疾病,上班族们只要能意识到它发病的原因,保持乐观、自信的生活态度,正确对待,就可以有效地缓解焦虑的症状。
健康箴言
愉快的笑声——这是精神健康的可靠标志。
——高尔基
星期一症候群,威力强大的传染病
周末的闲暇与放松,上班族们倍感欣喜,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常常会迫不及待地安排起自己的日程,拜访朋友、家人团聚、堆积如山的家务等;或是逛商店、游公园、看录像、熬夜看碟;或者上网到深夜,特别是那些牌迷和网虫,更是夜以继日。然而,周末是短暂的,当这些娱乐活动结束后,星期一到来了,而上班族的“病症”也出现了。
对于上班族来说,星期一就是一个“标志性”的日子。早晨从床上一爬起来,心里就像压着一座大山,想到马上要开的会议,漫长乏味的工作,就怎么也打不起精神,即使到了工作岗位还会有这种疲倦感。有的人甚至会感到头晕、健忘、注意力不集中、困倦、厌烦、胸闷、腹胀、食欲不振、周身酸痛等,工作和学习效率也变得十分低下。这其实就是医生们所说的星期一症候群。
星期一症候群,顾名思义,就是一种有时间性的精神疾病,到了周一就会“发作”。“星期一症候群”是一种不需要病毒、细菌传染的传染病。通常一个同事生病,就会经由眼神、语言、及写得很差劲儿的企划书“传染”给别人。这种新式的传染方式比旧式的有效而快速,如果一个公司有五十个人,那么很可能其中四十九人都罹患了星期一症候群,剩下的那一个,不用说自然是老板。这种传染,不需要任何病毒和细菌的帮助,依然有强大的威力。
千万别小觑这种病态,如果上班族长期不能调节好自己的情绪,不仅会影响正常的工作,还可能会影响到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进而让身体遭受不同程度的伤害。
防患于未然,远离疾病
对于平常拼命工作,周末拼命享受,这种周末角色过分投入的人,其想法本身就蕴藏着健康危机,所以上班族的“星期一现象”不可轻视。我们说良好的精神状态是健康的一种标志,所以,对于星期一这个心理和身体的双重过渡期,一定要重视并善于进行自我调节。
第一,合理利用双休日。
双休日要以休息为主,可以适当增加比平时多一些的家务、娱乐等活动,尽可能过得轻松愉快,但要注意,活动安排一定要有所控制。熬夜仅限于星期六,且最好不要超过次日凌晨一点,以免白天补眠太多,又影响星期日晚上的睡眠。同时,周末休息日与工作日是一个连续的过程,不要硬性将它们分开。在周末休息之余不妨也穿插一些工作学习内容,把生活作息调整回来,为下一周的工作做准备。晚餐不要喝酒,依照平常时间上床睡觉。可以说,周日的生活作息是导致星期一症候群最大原因,因此上班族们在周日必须做好收心操。
第二,提前制订周一的工作计划。
上班族们不要在周末两天时间内将工作完全抛之脑后,在周日晚上睡觉前,可以简单规划星期一上午、下午,各要完成哪些重点任务,或思考怎么安排事情,会做得更快、更好,这样周一一进公司,就能立刻上手,而不至于再花心思循序渐进地进入工作状态,这样必然会影响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