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话则长,无话则短——这也是一个方法的问题,或者说是说话的艺术问题。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不喜欢父母说话的时候长篇大论,泛泛而谈,海阔天空而没有中心。对孩子的表扬或批评,最忌的是话多而不得要领。
6、目标的确立和目标的难以实现
几乎全世界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目标的确立都是相似的——把孩子培养成为一个有出色的人物,当然这样的一个目标应该说是很模糊的。
对孩子来说,他是无法预见自己的未来的,他的经验和智慧未能让他能够这样做,所以对孩子的成长来说,他确实还不能为自己制定人生的目标。但对于父母来说,他们可以大致预见自己的未来,因而,他们的经验和智慧可以帮助孩子确立成长的目标,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少走一些弯路,以最快的速度实现人生的目标。
为孩子一厢情愿地确立目标,当然是一种形而上学的做法,但是许多家长却非常乐意这样做。其实,这是一种愚蠢的做法。有许多家长按照自己的愿望,想象出孩子将来的理想目标,并且千方百计朝这个目标去塑造孩子。例如,当发现自己的孩子有某些方面的天赋,甚至是一次偶然的发现,你便暗暗认定了孩子的成长目标:要把自己的孩子培养成为画家、数学家、舞蹈家、电脑专家。
为了达到这个目标,父母很早就有计划地培养孩子这些方面的才能。孩子的脸是三月的天,说变就变,你无论是请人还是亲自加强对孩子某些方面的智慧的开发,一不留神,他就用自己的行为否定了你的远大目标。就拿我对孩子的文学才华的开发,是一个十分典型的失败的例子。
我热爱文学,心里也希望孩子早早就在这方面有出息。我通过观察似乎发现了孩子有文学的天赋,从不足两岁开始,我就教孩子念唐诗,用伟大的中国文学去熏陶他。令人鼓舞的是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孩子竟然按照我的意图背出了50首唐诗,一时让我及远亲近邻激动不已,真有点天上的文曲星落到了人间的飘飘然的感觉。可是不出半年我的心却似乎沉浸在冰河里,随着岁月的迁移,孩子竟然一点也不买父亲的帐,他开始违抗家长的命令了,不再咿咿呀呀念你的的唐诗了,他最大的兴趣就是玩。到了真正入学读书的时候,我孩子先前所背的五十多首唐诗,竟然一首也念不出来了,这就宣告了我的目标的失败。这件事给了我一个启示,对于孩子的早期教育最好不要制定目标,起码不要制定具体的目标,大方向正确就行了。
7、家长为什么讨厌孩子
家长为什么讨厌孩子呢?一句话就是孩子的表现背离了自己的愿望。概括起来有三个大的方面:(一)
孩子的学习不理想。(二)生活上无规律。(三)道德品质差。
(一)孩子的学习不理想。可以说天下没有多少个父母在这方面是满意的,许多人在这方面伤透了脑筋。
不知怎么的,孩子的字总是写得歪歪扭扭的!
不知怎么搞的,孩子总是在做作业或者做试卷的时候粗心大意,而且每次总是犯同样的错误!
唉,每个晚上陪他做作业也没用,请了家庭教师也无济于事!
孩子老是不关心学习,老是喜欢看电视!
看着孩子很聪明,然而学习成绩总是上不去!
……
(二)孩子生活上没有规律。孩子还在襁褓的时候是挺逗人喜欢的,当他越长越大的时候,却让人讨厌。从我的观察所知,许多孩子总要经历一个无序的时期,这是在他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以前,“乱七八糟”是孩子的生活写照。
有些孩子从三岁学拿筷子吃饭以来,没有一顿吃得让妈妈满意,餐桌上落满了饭粒。
有的孩子自己的房间从来不收拾,换洗的衣服和干净的衣服常常混在一起,穿的鞋袜东一只西一只。
早上上学的时候不是掉了书包就是掉了笔或校章什么的。
不被父母监督着就不刷牙洗脸,就不洗澡,很难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常常丢失东西。
……这一切难道还不让父母厌烦吗?
(三)道德品质不理想。一个人好的品质是很难养成的,但是坏的品质却有可能一朝一夕形成。有话说“学好三年,学坏一天”,此话不假。我们的孩子是在家庭和社会的包围下长大的,耳闻目睹社会上形形式式的道德现象,好的东西不易接受而不良的东西却非常容易沾染。
有些孩子容易学会说低级趣味的话。
有些孩子很难接受文明礼貌,并且没有文明礼貌的习惯。
有些孩子喜欢偷东西,特别喜欢偷家长的钱。
有些孩子好吃懒做,害怕劳动,逃避家务,连自己的衣服都不愿意换洗。
有些孩子喜欢说谎话,有不诚实的习惯。
有些孩子喜欢给别人起绰号,甚至侍强凌弱,打架骂人。
……防止和改变孩子沾染这些不良的坏习惯是摆在家长们面前的一大难题。
对于上述的问题,我们的家长应该怎样认识和采取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去对待孩子们?我们的研究表明,对孩子的教育必须克服急功近利的思想,实行心平气和的潜移默化的长期教育。以为孩子是纯洁的,总要学好,不能容忍孩子的缺点和错误,生怕这些缺点和错误很快就形成了孩子的思想品质基础。这,由于“恨铁不成钢”的心理所造成的错误。望子成龙太心切,反倒增加了教育的难度。实际上,我们应该在发现和保护好孩子的某些方面的优秀品质的同时对孩子的教育应该采取放长线钓大鱼的态度,适当地等待教育孩子的时机总比不能忍耐孩子的缺点和错误要好得多。
8、缺乏自我教育的家长
也就缺乏对孩子的教育现在,许多家长只一味强调对孩子的教育而忘记了首先要对自己的教育。许多的家长在孩子的面前自以为懂得很多很多,总是以一个家长的权威来影响自己的孩子,总是以为自己说的话句句是真理,孩子你听就是了。其实,我们作为家长的要教育孩子,就要研究他们的个性特点,特别要研究他们的毛病所在,还要研究他们的发展潜力……要研究他们的一切。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的不足,无论是学识水平还是思想水平都要不断地提高,才能对自己的孩子施加有效的教育。对自己的孩子来说,现代的父母的确应该成为懂得系统的教育理论的老师,而不能只是拿着棍棒或藤条的家长。对孩子来说,思想感情方面是父母,学识智慧方面是老师,现代的父母这两者都是不可缺少的。因而,我们这些“第一任的老师”就必须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才能促使孩子不断地学习不断地进步。
所以说,缺乏自我教育的家长也就缺乏对孩子的教育。
很难说一个死守着落后的传统封建观念的父母会很好地为孩子施加现代的思想教育。所以,这种家长就必须不断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跟上时代的潮流,这才能在孩子的面前树立起一个现代人的榜样来。
家长在什么情况下可能忽视对孩子的教育相对地说,家长是一个专门的家长但却不是一个专业的老师,所以对孩子的教育就不像学校的老师那样具有经常性和连续性,因此,家长往往会忽视对孩子的教育。一般地说我们的家长会在什么情况下忽视对自己的孩子的教育呢?
1社会压力不断增加的时候。每一个家长在家庭经济生活中,他必须首先要到社会去找到工作,赚到钱才能养家糊口。各人因自己能力、智慧和人际关系在社会上会找到一个相应的工作岗位。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他总要表现出自己的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这种表现不能永远是优秀的,肯定会经常地出现错误,这就会出现来自周围的人们和上级领导者的压力。而这种压力又会往往影响到自己的经济和其他的社会利益,还会影响到自己的荣誉和自尊,这样就背上一个沉重的包袱回到家里。自己需要拼命地甩掉这个包袱,一切的精神和力量都集中在处理自己的问题上,忽视对孩子的教育也就成为可能。
时代在发展,社会是不断地进步的。一个人的自身素质必须与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相适应,才能有所作为。我们每一个家长都会面临这个矛盾,因而就必须不断地通过调整和改造自身的素质,使自己与时代同步。而在自己不断地学习进取的过程中却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
2家庭不断地出现矛盾的时候。很难想象在一个不和睦的家庭里能把年幼无知的孩子教育好。
家庭成员关系不好,互相嫉妒,互相怨恨,反目成仇,冷冰冰的家庭气氛,大家心绪不宁,除了肯定会把孩子丢在一旁外,还会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心灵伤害。
夫妻之间感情不和,婚姻危机的家庭更容易忽视对孩子的教育。在一个残缺的家庭中,孩子的性格容易扭曲变形,人格容易受到伤害,身心健康容易产生障碍。
3失去道德约束,放纵自我的时候。有些家长自以为思想开放,常常失去道德的约束,放纵自我,成为私欲的俘虏。这种家长在家庭的时间不多,没能给家庭带来多少温暖,孩子在他的身上学不到什么好的东西,找不到希望。
对哪些孩子的教育最容易为家长所忽视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作为父母的不要以为自己天天在孩子的身边,就十分地了解自己孩子的思想感情,了解孩子的个性特点,了解他们的学习,了解他们的生活,其实不然,我们这些家长对孩子往往知之甚少,极为容易忽视自己孩子的优缺点。对于下面这些类型的孩子,我们的家长极为容易忽视严格的教育。
1在学校出类拔萃的孩子。这些孩子的智商比较高,反应灵敏,极为聪明,读书进步较快,常常受到学校老师的表扬和奖励。每一个学期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家长们往往为自己的孩子而自豪和骄傲,为自己聪明的孩子而糊涂,忽视对孩子的全面的教育,尤其忽视道德修养,造成孩子的人格缺陷,使自己的孩子滑向骄横自负的泥潭。
2被认为“乖”的孩子。这些孩子,看上来很懂事,很听大人的话,待人也有礼貌。许多家长认为有了这样的孩子真的放心了,因而缺乏对孩子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对他们也放松了约束,他们将永远成为大人们的“乖孩子”,缺乏锐意进取的精神,难以成大器。
3被认为素质低的孩子。由于种种的原因,有的孩子综合素质是比正常的孩子要低一些。有的患有先天性残疾,影响了身体的发育,也包括影响了大脑的发育,比较愚蠢一点。有的智商也确实低下一些,表现为弱智。这些情况会影响到某些家长的信心,使对孩子的教育受到障碍,这是我们这个社会所不允许的。
4有的孩子生性虽然聪明但是因为家庭结构的变化,或因经济条件,父母无能为力教养孩子。这种情况下,孩子往往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心理变态,性格畸形,心智得不到全面发展。
我们到底欠孩子什么前不久,有一位作家曾提出这样一个论点:即民族的较量实际是年轻母亲的较量。他通过在不同的国家所见到各类不同的年轻母亲对孩子的教育方式而得出这样的结论。
作家说有一次他到一个英国朋友家去玩,这位英国朋友有一个三岁的孩子,非要跟他一起洗澡不可。
作家敷衍他:你先洗,我一会儿就去。等阿姨给他洗完澡以后,作家没有去,这孩子哭了,说作家骗他,孩子的妈妈也跟作家急了:你怎么能骗孩子呢?你既然答应和孩子一起洗澡,就要跟他洗……而在中国,差不多每一位年轻的母亲都会对孩子说:“乖乖别哭,妈妈给你买糖吃,听妈妈的话,乖乖去上幼儿园,妈妈给你买小汽车,乖乖听话,妈妈为你……”至于自己对孩子的承诺是否能实现,那是另外一回事,管不了那么多,中国的孩子几乎都是在受骗的环境中长大的。在这样的养育方式下,他将来必然形成这样的一种人格——对别人充满戒备,骗别人心安理得。你还指望他相信别人吗?这就是多疑病的原因。
还有一次,作家在农村亲眼见到,几个小孩在一起玩,其中一个被另一个欺负了,那个被打伤的孩子的妈妈过来,厉声吼道:“你干吗打他,再打看我揍死你。”而他在英国也曾经见过同样的场景,一位被欺负的女孩的母亲却对另外的几个孩子说:“你为什么要欺负他呢?难道你们不友好吗?”他在跟孩子讲理,而那位中国妈妈对孩子却“没有什么理可讲”,这种教育方式起码有两点不好的后果:一是孩子养成了依赖性,依赖强权;二是养成一个非理性性格。
有人曾经问过,我们的父母到底欠了孩子什么?
其实什么也不欠,就只欠把好的道德品质教给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