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学生素质教育丛书-禁毒教育读本
33466100000010

第10章 防毒·戒毒(1)

(第一节)“毒瘾”中不能自拔

吸毒者在不良心理的驱使下,走上吸毒的道路。吸毒上瘾后,“瘾君子”们又是怎样在毒祸的泥淖中越陷越深、不能自拔,最终葬送自己的呢?

(一)情绪失调,精神恍惚,萎靡不振,自尊心、进取心、意志力和自控力丧失殆尽。由于吸毒危害人的身体健康,损坏人的正常生理和生化机能,从而导致人的心理活动变异。

有个“瘾君子”是这样形容自己上瘾时的滋味的:“人变得疲倦,无力控制自己的行动,完全被毒瘾所支配。什么工作、生意、挣钱,都不想干,更没力气和精力去干。”有一个中巴司机吸毒已一年。一天,他正在载客,跑到半路,毒瘾发作,中巴车就像喝醉酒似的东摇西摆,吓得乘客直嚷嚷。眼看就要出事,乘客中有人看出门道,便对司机说:“你毒瘾来了,赶快停车。”司机这才停了车,蹲在公路边的树林里赶紧“过瘾”,众旅客面面相觑。

(二)良知泯灭,道德沦丧,违法犯罪,无恶不作。人类天性中一切美好的品德在“瘾君子”们的头脑里荡然无存,而人性丑恶的一面在毒烟缭绕中急剧膨胀,甚至为满足私欲,不惜以生命作代价。“瘾君子”为筹毒资,便铤而走险:女的操起皮肉生意,男的作奸犯科,甚至结伙作案,持械杀人;有的干脆“以贩养吸”,由毒品受害者变成贩毒害人者,什么骨肉亲情、良知、道德、法律统统消失殆尽。

(第二节)哪些人容易吸毒

走进戒毒所里,可以看到接受强制戒毒的差不多都是年轻的青年男女。的确,吸毒的差不多全是青少年,25岁以下的更占了7成以上,甚至呈现出愈来愈低龄化的趋势。青少年正处于向成年人过渡的特殊时期,心理机能还比较薄弱,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我约束力更弱,加上好奇心,若有毒友撺掇诱惑,便只有“跟着感觉走”了。

在这些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自我约束力又很差的低龄吸毒者中,他(她)们都普遍缺乏法制意识和道德观念,素质较差,大致上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一)缺乏理想抱负,对前途悲观失望。这类青少年最危险。一个人没有理想就等于没有灵魂,而毒品最容易把精神空虚的人俘虏。学校里,那些厌学弃学的青少年,他们一方面精神空虚,无所事事,另一方面又背负着来自学校和家长望子成龙的压力。没有理想,对前途悲观失望,却又想寻求摆脱,这种人最容易受贩毒分子的引诱,最能和毒友“一拍即合”。

15岁的小赵,一直无心向学,经常迟到早退,旷课累累。

自结识了一帮社会上浪荡的“哥儿们”后,终日背着老师和家长在街上闲游散荡,常常勒索同学,打架斗殴,滋事生非。

没有理想的他,认为自己已没有前途,只好无休止地胡闹下去。于是,老师找上门,同学疏远他,还受到父母粗暴的责备。一段时间里,他变得灰心丧气。不成器的意识使他自暴自弃,破罐破摔,决心往死胡同钻。强烈的逆反心理使他无所畏惧。终于有一天,他当着老师和同学的面吐了校长的口水,打骂学校的领导。他被开除了,“哥儿们”却把他拉下水了。为了摆脱烦恼,在毒友的盅惑下,他开始精神麻醉,最终吸起毒来,成为了“瘾君子”。吸毒的当初,他一时摆脱了烦恼,但很快便陷入罪恶的渊薮不能自拔。吸毒所带来的无休止的肉体痛苦和精神分裂,使他对人生切底失望了,他开始走上拦路抢劫、吸毒贩毒的犯罪道路,最终受到法律的严惩。

没有理想,对前途悲观失望者容易吸毒,吸毒者更加变得无望而彻底丧失人生目标,堕落沉沦。

(二)年幼无知者。他们对社会的真善美,假丑恶分辨不清,以致滥交朋友,上当受骗。请看,14岁的少女郭妙玲,她狂躁不安又精疲力竭地蜷缩在戒毒室的角落,头发散落嘴里喃喃哀求着:“妈妈,救救我。”这个豆蔻年华的少女是怎样堕落的?

她,自小聪明活泼,好动任性,被父母视为掌上明珠。

她结识了一伙放浪的男孩,经常在一起吃喝鬼混和胡闹,致使她学习成绩一落千丈。很快,在毒友的唆使下,她吸上了毒,被学校和家庭发现,送进了戒毒所接受戒毒。戒毒出来后,她仍不思悔改,很快又投入毒友的怀抱,结识了一名开发廊的男子阿春。她为了得到毒资,在发廊里打杂并与阿春非法姘居。阿春这个坏家伙利用她年幼无知又毒瘾上心,逼她接客卖淫。为吸毒她不知廉耻去卖淫,卖淫又促使她疯狂地吸毒。吸毒和卖淫,使她干瘦得没有半点少女的风韵,那烟熏黑了的手指就像干树枝,身上长满了菜花样的斑点。这是吸毒和卖淫给她留下的印记。

在那些“瘾君子”中确有一群令人心碎的“瘾小子”。

他们实在太小,小得让人难以相信这是一群毒瘾很深的吸毒人员,他们中有的甚至还未跨进“少年”的门坎。郑汉日只有十一岁,却已有二三年的吸毒史了。他只读过三年小学,在校时就已开始吸毒。开始时,他一天吸五六十元的白粉,后来一天要吸三百多元的毒品,光“追龙”已满足不了毒瘾,他还要“打针”(即静脉注射毒品)。

多么可爱的年龄!多么可怕的毒瘾!

下面我们记录下戒毒人员与这“瘾小子”对话,可以给大家一个深刻的启示:“你是如何吸毒的?”“我有一帮结拜兄弟,是‘大哥’

教我吸的。”

“你父母知道你吸毒吗?”“知道。”“他们管你吗?”

“管,他们骂我、打我,我就跑出去,不回家。”

“吃饭怎么办?”“买啰。”“哪来的钱?”“和兄弟们去偷。”吐音很轻,口气同样很轻松,让人深思。

“你偷钱,不光买饭吃,还要买白粉,是吗?”“有了白粉吸,就不用吃饭了。”他说得仍十分轻松,却吓人一跳。

“不会饿吗?”“喝一点点水就行了。”真要把人吓倒。

问他吸白粉后感觉如何,他说:“吸后飘飘然,很轻松,不吸很难受,万针钻心,想把头撞墙,口吐白沫,已不知生和死是怎么回事。”

“你想过戒毒吗?”“没有。”“为什么没想过戒毒呢?”

“能戒掉吗?”他沉沉地低下了头。

毒贩子太残酷了,他们要让毒品吞噬我们年轻的一代。

(三)过分受家庭溺爱的青少年。大人们对子女的要求有求必应,因而助长了他们互相攀比,贪图享乐,追求时髦的虚荣心和满足感,以致毁了他们的前程。

某市某镇中学初三学生李某的童年是辛福快乐的,在这个父爱母疼、经济充裕的家庭里,他俨然是一位骄傲的“王子”。父亲、奶奶远在台湾、澳门,母亲在家忙于工作,为了让这位“王子”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母亲每月给的零用钱一分不少,父亲每季1000—3000元港币照汇不误,奶奶总忘不了这个宝贝孙子,一个月500元港币从不间断。屈指一算,这个学生每月“收入”近2000元。

有了钱以后,他开始与人攀比,追时髦,摆阔气:请同学饮早茶,吃冰淇淋和零食,入舞厅唱卡拉OK,进溜冰场……

那钱似哗哗流水,少则几十,多则几百,毫不吝啬,几近奢侈。一次,他请同学卡拉OK,竟花去1000多元。16岁的他长有漂亮的脸蛋,修长的身材,一张能说会道的嘴,更有那花不完的钱。因此,小小年纪便赢得女孩子的青睐。于是,他瞒着学校和家里又偷偷开始“拍拖”(谈恋爱)。

苍蝇专叮有缝的蛋,社会上的无业地痞、流氓阿飞盯上了贪慕虚荣而玩物丧志的他。久而久之,游戏机室里,大家便称兄道弟。一个仲夏的夜晚,一位“大哥”当着他的面吸起毒来、并胡诌食白粉呵以超脱,可以梦游四海,可以获得人生的第一享受(这是贩毒分子惯用伎俩)。经不住“大哥” 的怂恿和引诱,他好奇地吸了第一口毒之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原来钱包鼓鼓的他变得囊空如洗。于是他变卖家中首饰、偷取存款,骗妹妹的“利是”钱和母亲的钱,还向别人借了一大笔债……短短几个月时间里就“吸”去了几万元。吸毒后的李某,精神恍惚,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从全年级的第六名降到倒数第一名,毒海里,他落得一个可悲的下场。

(四)家长管教不严,导致子女吸毒。有些家长忙于工作,一门心思只放在挣钱上,忽视了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以致他们吸毒后也没能发现。有一些吸毒的青少年与李某同出一辙,都是在“朋友”的怂恿和“免费赠吸”的情况下开始走上“吸道”的。他们有时把“朋友”带到家里吸,有时躲到村后的防空洞吸。然而他们无心上学、精神恍惚的异常现象,忙于劳作的父母全然不知,到不可救药的时候,才惊愕不已,如梦初醒。有一个十三岁的男孩,他在家中最小,上有三兄三姐,二个姐姐已出嫁,二个哥哥在深圳、珠海做批发电器生意。他只上了二年小学就不想读书了。二年前,他到深圳替大哥看铺头不久,便与隔壁的一个青年一起学会了抽白粉,很快就上瘾了,每天从钱柜里拿走50元到100元购买毒品,忙于生意的哥哥还蒙在鼓里。这实在令人不寒而栗。对孩子放任是极其危险的,我们应该经常在孩子们的面前进行毒品危害的教育,防患于未然,让孩子们提高警惕,从小增强防毒、抗毒的能力。

(五)缺少家庭温暖的青少年容易吸毒。成长中的青少年心理还很脆弱,就像出土的幼苗,需要阳光雨露;他们在人生的最初阶段需要父母的爱护和周围人们的关心。但是,如果是一个破裂的家庭,孩子在父母吵吵闹闹的氛围中生活,惶惶不可终日,性格逐渐变得怪异孤僻,不近人情。如果身为父母,整天把自己的不顺心和烦恼迁怒在孩子的身上,不是打就是骂,孩子的心灵就会蒙上阴影,产生绝望的情绪。

此时,他们就会弃家而去,容易被贩毒分子利用,并很快和“毒友”们同流合污,走向罪恶的深渊。

(六)从小娇生惯养的人容易被“毒友”引诱。个别青少年从小到大都是家中“小太阳”、“小皇帝”,亲人们的无限迁就和放纵,甚至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包庇,使得他们养成了脆弱的性格,没有意志,没有毅力,像缠在大树的藤蔓,树干倒下,它也就趴在地上不能起来,很快蔫了。

有一个高中生,17岁了还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一点家务都不懂得干。在家中,他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谁都得服从他,稍有不顺心,就摔盆砸罐。神经质的傲慢性格使他不近人情,动辄打架骂人。当他的父母相继去世后,他经受不起这个打击,终于接受毒友的“安慰”,被引诱吸毒,成了罪恶的毒品俘虏。

(七)沾染恶习的人容易吸毒。“黄赌毒”是罪恶的“一家”。许多吸毒者都沾有这些恶习,人到了这地步就势必是恶魔缠身了。17岁的黄平,从中学毕业回家,正值青春年华,本应该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趁着年轻多学点知识。然而,黄平根本不安心工作。毕业没多久,就迷上了赌博,有了钱又嫖妓,因此被派出所捉获,送劳动教养2年。从劳教所出来的黄平。没多久又故态复萌,频频光顾赌场、发廊。赌博不但没能实现赚大钱发大财的梦想,加上嫖妓,反而债台高筑。黄粱美梦的破灭,使他万念俱灰,他不思劳动,并开始吸毒,希望从中得到解脱,却很快成了“瘾君子”,先是口服,后来发展到静脉注射。吸毒所需的巨额毒资,他不能通过赌博获得,就开始破门入屋进行偷抢。这样仍未能满足他吸毒的需要,于是他开始贩毒,最终受法律利剑的制裁,走上了不归之路。

(八)玩物丧志者容易吸毒。年轻人对生活中许多事物都有强烈的尝试欲望。然而,离开了明辨是非这一前提的尝试,结局往往是可悲的。一些青少年为何年纪轻轻就染上毒瘾呢?若问他们,很多回答几乎一致:“玩的结果。”一个“玩”字,葬送了豆蔻年华,走入了人生绝境。这就是那些不学无术,玩物丧志而染上毒瘾的无知青少年的人生写照。

(九)有“毒”的家庭环境害人。冯某不满10岁,是年龄最小的“瘾君子”之一。所以如此,是因为有“毒”的家庭环境害了他——他的叔叔是一位吸毒兼贩毒的恶棍,在其教唆下,再加上平时的耳濡目染,冯某染上了毒瘾。

这里,值得青少年注意的是一些游戏机室、舞厅等娱乐场所是诱发争吵打闹和滋生黄、赌、毒的发源地。混迹其中的流氓地痞会不择手段引诱、腐蚀光顾其中的青少年,诱骗或强迫他们走上吸毒贩毒的道路。青少年出入其间,有害无益。

(第三节)吸毒者的心理剖析

毒品是虎豹豺狼,吞噬着一个个无辜的生命;毒品是幽灵,毁灭着一个个温馨的家庭;毒品是妖魔,制造着一幕幕人间悲剧。吸毒是自掘坟墓,走向死亡。既然如此,为什么吸毒现象会死灰复燃,屡禁不绝?为什么有的人吸毒上瘾后,为获得毒品,不惜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不顾一切地干出伤天害理、伤风败俗,甚至是为法律所不容的勾当来?人们不禁感到迷惑不解:明知吸毒为法律所不容,明知吸毒是死路一条,吸毒者为何还是那样如痴如醉地迷恋沉湎其中而不能自拔?下面我们分析导致青少年吸毒的主要原因:由于青少年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形成,其思想、行为、情绪稳定性差、容易沾染恶习,除了无意识误入歧途或被迫染上毒瘾者之外,最主要的还是个人因素。从素质和行为上分析,有下面心理特征的人易上毒瘾——

(一)愚昧无知型。这种人不知毒品为何物,以致无法识破毒品的危害性而走上吸毒邪路。在吸毒者中,文化素质低下,分辨力差,甚至良莠不分者占绝大多数。据统计,吸毒者中,70.8%是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一位年仅14岁的吸毒者说:“我根本不懂什么是毒品,没有谁告诉过我吸毒会这样可怕。”“以为吸毒就像抽烟一样”。

(二)好奇型。海洛因是什么?吸了它真会飘然欲仙吗?

怀有好奇心的青少年首先产生一种神秘感,进而萌生一种意欲体验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不断膨胀的结果便是不顾一切地追求那难以得到的“神奇”,从而跌入吸毒的深渊不能自拔。在戒毒者中,山于好奇心染上毒瘾的占6成多。

在某不合格的戒毒所里,有一个临时雇请的年轻的看管者和被看管者在闲极无聊中,把话题扯到白粉上——

“白粉是什么东西,值那么多钱的玩艺,味道一定不错吧?”

“开始是苦的,后来品不出什么滋味,再后来就上瘾飘飘然了。”

“真的有那么神奇?能弄点来尝尝吗?”

“当然可以,不过,必须花钱。”

“花钱就花钱,只为尝个新鲜,犯不了大法。再说,也就那么一次半次,浅尝即止,败不了家,破不了财。”

有第一次便有第二次、第三次,毒魔终于牵着尝试者的鼻子走进了死亡的陷阱。

(三)时髦、享乐型。莫里哀说:“任何恶习只要一时髦,有人就把它视为美德。”近年来,一些人视吸毒为时髦的心理并非不存在。有些暴发户认为“有钱,有本事,为了享乐才吸这个。”有人把吸毒当成他们炫耀的资本。上梁不正下梁歪,他们的子女也学着父辈的样走进吸毒者的行列。

目前,“三年吸掉一座宾馆”,“百万富翁吸毒变成穷光蛋”

之类的故事不绝于耳。视吸毒为时髦,实是等待死亡。

(四)盲目解脱型。即为寻求刺激解闷和弥补精神上的空虚而染上毒瘾。最容易被各色各样毒品俘虏的人就是那些涉世上不深的青少年,因为他们在生活没有目标或只有浪漫的憧憬时,在碰到生活困难、社会压力或人际冲突难以应付时,精神首先垮掉,于是就把毒品当作生活中解闷消愁的“好材料”。这种人最容易受到“毒友”的盅惑:“抽两口这个,你会忘掉一切痛苦。可惜的是,以后不是“抽两口”的问题而是要不择手段去追求以满足能经常“抽两口”的毒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