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中国境内最为完好的明清建筑。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它从未被战火过分侵犯。而里面精巧的结构,装饰的细致,以及遗留下来的每一处砖瓦、石雕,都是那样风韵独具。
安徽自古人杰地灵,徽娘的风情婉约与蕙质兰心更是为人称道。而其境内的小城镇黟县,曾被诗人李白称为“小桃源”,因为其远离世外,异常清幽明静。也正是在这里,有着一处中国典型的乡村民居——宏村。
宏村位于黄山西南麓,黟县县城东北10千米处。它背依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地势较高,常年云蒸霞蔚,时而如泼墨重彩,时而若淡抹写意,恰似山水长卷,融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宏村始建于南宋绍熙年间,至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是徽州望族汪氏聚族而居之地。
12世纪初汪氏先祖避难南迁,至风景秀美的雷岗山下,定居了下来,定村名为“弘村”,取“扩大而成太乙之象”,即“宏广发达”之意。乾隆年间改为今名“宏村”。
但汪氏定居下来以后,并没有像原来所期望的那样发达起来。明永乐年间,笃信风水的汪氏祖先悟到,这是没有充分地利用好这块风水之地。于是,他们三次聘请当时徽州著名的风水先生何可达。何可达前后花了10年时间走遍宏村的山山水水,反复详细地审察山脉的形势、河流的走向,最后得出宏村的风水形势是一卧牛形,并按照牛形着手宏村的总体规划。
早在牛形设计成型之前的1407年前后,汪氏族人就在根据先辈的遗言,将村中的一口天然泉水,取“花未开,月未圆”之意境,开凿成一月塘。牛形设计成型后,这个月塘被看作“牛胃”,高昂挺拔的雷岗山则被看作“牛头”,满山青翠苍郁的古木则是“牛角”,村内鳞次栉比的建筑是“牛身”。然后,他们开凿了一条400余米长的水圳,作为“牛肠”。此后,又在村西的溪水上,架起了四座木桥,作为“牛脚”。这样,“山为牛头树为角,桥为四蹄屋为身”的牛形村落正式形成。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仅有月塘一个“内阳水”对宏村的兴旺发达来说还是不够,必须还要有一个“外阳水”与之平衡。于是,万历年间,宏村人又在风水先生的指点下,把村南的百亩良田开掘为南湖,作为另一个“牛胃”。至此,今天的宏村牛形外观全部落成。高处俯瞰,宏村就似一头卧牛处于青山环绕、稻田连绵的山冈之中,甚合其先人所精心营造的意境。
牛形村落形成以后,宏村汪氏的确是日渐兴旺发达起来。
而在这九曲十八弯的村落里,现在有明清古建筑137幢,除了非常著名的有400多年历史的水利工程设施月沼、南湖等遗留建筑外,村里的“承志堂”是皖南古民居中一出蔚为壮观精致的“折子戏”。
远远望去,村落里高大的马头墙巍峨耸立,其中的斑驳陆离,将历史的痕迹悉数展现,似乎能把人的精魂都吸附进去。而青瓦白墙映照在一弯盈盈而过的水中的景象,就更加使宏村显得扑朔,让人沉迷进那幅生动朴素的中国山水画中。当你顺着青石铺就的小径,从大大小小独门独户的人家门口经过,宗族祠堂、书院、牌坊、大户人家院落,天井、花园、房梁、屏风、家具,用砖、木、石雕刻的各种图案,人都恍惚寄生于明清,身都是深闺高楼中低头睥睨的女子了……
最著名的,是承志堂中的徽派木雕。这里讲的是对景,就是无论身处什么位置,都有景可看。比如在前厅横梁上的“宴官图”,斗拱上的“三国演义”,甚至边门上的“商”字的图案,都雕刻得精巧细致,纤毫微妙。而其中贯穿的人物形象更是千姿百态,令人无比喟叹。
就这样,背靠青山绿水的宏村,显得是那般迷蒙而幽远,仿佛你一次次地走近,走近,都一次再一次地更深更深地,被它碰出那擦动心灵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