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92年6月7日,皇家港仍像往常一样热闹,酒馆里人声嘈杂,销赃市场顾客如云,各式船只频繁进出港口,满载着工业品的英国船在码头卸货,美洲大陆的过境船在此修帆加水。海盗船混迹其间,一般人难以辨别出来。但是这个罪恶之城注定要受到上帝的惩罚。1692年7月7日深夜,狂欢的酒吧把乌烟瘴气推向极点,拉客的妓女正扭动着丰满的臀部,像夜风中一朵朵娇艳的罂粟摇曳在夜晚的街巷中,她们正在用造作的身体语言招揽生意。突然地动山摇,灾难降临了。
“地震啦,地震啦……”
顷刻间,房倒屋塌,刚才还星光灿烂的夜空一下子变了,浓黑的云层逼压过来,天河犹若倒悬,地面转眼变成了河流,人们纷纷从屋内冲出来夺路而逃,有的人还没弄清发生了什么事情,就被头上掉下的东西砸得脑浆迸裂。地面出现巨大裂缝,建筑物纷纷倒塌。土地像波浪一样在起伏,地面同时出现几百条裂缝,忽开忽合。海水像开了锅,激浪将港内船只悉数打碎。穿金戴银的人在屋塌、地裂、海啸的交逼下疯狂奔走,企图找一个庇身之所。地震刚过,人们还没来得及从悲伤中挣扎出来,随之潮汐扑面而来,又有不少人在潮汐中丧生。幸存者中有的迁离走了,有的依旧执拗地守在这片“乐土”上,紧接着第二次潮汐又来了。由于地震引起整个皇家港地面下陷,当第三次潮汐席卷过后,中午时分,忽然大地颤动了一下,接着是一阵紧过一阵的摇晃。11时47分,一阵最猛烈的震动后,全城三分之二淹没于海水底下,残存陆地上的建筑物也被海浪冲得无影无踪,皇家港已经完全沉没于水底。
皇家港从此消失在大海中,直到1835年,在风平浪静的日子里,人们仍能清楚地看见海底城市的痕迹——一些沉船、房屋依稀可辨。当时测量,沉城处于海平面之下7~11米。再以后泥沙和垃圾层层覆盖,皇家港在人们的记忆中湮灭了。
皇家港从地平线上消失了,牙买加的空气也好像清新了许多,但是大灾难无法从人们的记忆中抹去,它的故事一直代代流传下来,同时,它的闻名还因为它曾经非常富有。
皇家港寻宝记
300年一晃而过,当年的沧海变成了桑田,沉没在海底的皇家港随着时间的流逝,部分地段已露出水面,成为杂草丛生的陆地,但无人知道泥土下究竟埋藏着多少昔日的繁华。20世纪60年代世界各地悄然兴起一股考古探险热,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古迹纷纷被发现。罗伯特·马克思热衷于考古探险,他循着流传下来的故事,开始寻找皇家港。探寻路上遇到的困难是不言而喻的。不过没有翻不过去的火焰山,罗伯特·马克思通过不懈努力,终于发现了皇家港的踪迹,它就处在现在的金斯顿海港。
罗伯特·马克思立即将这一惊人发现报告给牙买加政府,建议政府合理挖掘这一历史遗迹。基于罗伯特·马克思对此做出的贡献,牙买加政府与他签订了合约,合约规定只允许他进行挖掘,外人不得干涉,一切没经罗伯特·马克思允许的挖掘行为均属非法行为。但前题条件是他必须把发现的宝物全部上交给牙买加政府。
找到皇家港遗迹并不意味着得到宝藏。罗伯特·马克思和他的挖掘小组开足马力,与时间、疲劳和海水进行搏斗。他们先从露出水面的部分人手,再逐步深入水中。有耕耘就有收获,他们的汗没白流,罪没白受,他们相继发现了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珍宝以及大批有考古价值的古董。罗伯特·马克思找到了一部分城市遗址并挖出了价值几百万美元的珠宝和大批生活用品。其中最有历史价值的是一只怀表,表针指向11时47分,由此确认了古城沉没的时间。而最有趣的是一尊没有头的雕像,专家研究证实这是中国人信奉的观音。四年以后,罗伯特·马克思以“再也挖不到财宝”为由离开牙买加。所有的人都不相信皇家港只有这一点儿财宝。
此后,这个当初曾繁荣一时的皇家港因罗伯特·马克思的离去,再度沉睡在人们的记忆中。
20年后的1984年,一群来自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考古学学生决心做一次冒险,在罗伯特·马克思停下的地方重新开始挖掘。领导这次学生考古的是考古学导师多尼·汉米尔顿。
“汉米尔顿教授,你为什么对此产生兴趣,并带着学生不远千里而来?”
“是这样的,我们是搞考古的,没有亲身体验,我们的学生学到的东西就显得空洞。再说了牙买加总理向我们发出官方邀请,他们想再次开始沉没之城的挖掘工作。我们决定做些尝试,所以就带学生来了。”这是汉米尔顿接受有关媒体采访时说的。
德克萨斯大学的专家们准确地找到了皇家港的主要沉没地点,他们发现当年罗伯特·马克思挖出来的宝藏只是非常小的一部分,99%的宝藏还沉在海水里。现在皇家港宝藏的寻找工作还在继续,不过牙买加政府没有打算打捞已经发现的物品和金银。没有人知道这个被海葬的海盗首都到底还能给人类带来多少惊喜。汉米尔顿和他的学生在将近10年时间里,几乎每天都冒险进入金斯顿海港,结果他们发现罗伯特·马克思只是挖了点皮毛。他们后来又发掘出无数的艺术品,当然还有数不尽的物品仍被困在水底。金斯顿海港水下究竟还藏有多少300年前皇家港留下的宝藏,还需要人们继续去发现。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陵墓在哪里
成吉思汗病逝已经近800年了,但他却留下了许多历史之谜。为了探寻这些历史的秘密,许多专家学者做了不懈的努力。
葬地之谜
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了,这一年他66岁。关于他去世的地点,专家学者根据史料记载认为成吉思汗病逝于宁夏的六盘山。
但是争议最大、争议时间最久的,还是成吉思汗的葬地问题。目前基本集中在以下几个地点:一、蒙古国肯特山南、克鲁伦河北;二、蒙古国的杭爱山;三、中国宁夏的六盘山;四、中国内蒙古鄂尔多斯鄂托克旗境内的千里山。迄今为止,无论哪一种观点,都不具有充分、足够的资料,也没有新发现的有力证据。
关于成吉思汗的墓地,历史文献中至少有8种以上的记载。有学者分析这些记载时发现:记载时间离成吉思汗病逝时间越近的,反而越含糊不清,似乎在刻意回避这个问题,而此后的文献,虽然也有提及,但多是指出大致方位,没有明确具体地点的。加之地名演变、翻译变化、民间传说、后人推测,就使得成吉思汗的真正墓地,越加扑朔迷离。而人们对此的探究,更是兴趣不减。
成吉思汗墓地之所以成为难解之谜,与蒙古族独特的丧葬习俗有直接关系。蒙古族的王公贵族死后,多进行秘密潜埋。据史书记载,蒙古族王公贵族死后,遗体被装入凿空的粗木之中深埋地下,当着母骆驼的面杀死子骆驼,然后放马将留有子骆驼血迹的地面踏平,再派兵守护,直到长出青草,地面毫无异样之后才撤兵而去。如果此后要到墓地祭祀,则由母骆驼引路。母骆驼悲鸣的地方,就是墓地。
按习俗,蒙古“大汗”的墓地,更是绝密的。因为要保密,所以寻找起来更加困难。残酷的战争则难保地盘得而复失,只有密葬才能保证墓地不被敌方破坏。墓地是保密的,祭祀却是公开的。这样,墓葬之地与祭祀之地就分作两处。祭祀象征性的陵寝,不仅被一代代延续下来。不仅成吉思汗的墓地难觅踪迹,就是他的后世子孙、元朝历代皇帝的陵墓,后人也不知位于何处。
寻找墓地
有秘密,就有人探秘。探之不得,穷追不舍。有人统计在最近200年就有100多个考察队,为此四处搜寻。就是最近20年间,这种探寻活动仍未停止,而且有不断升温的趋势。甚至不惜投入、动用精密仪器、调动各种手段。
1990年至1993年,蒙古、日本联合考察队对蒙古国的1万多平方公里进行了探测,找到了3500座13世纪以前建造的古墓,但没有找到一座皇陵,当然也没找到成吉思汗陵。从1995年起,美国考古学家动用卫星遥感、GPS卫星定位等先进手段在蒙古国东部搜寻多年,一无所获。2000年7月,美国“考古探险特别小组”也来到蒙古国。他们按照自己根据《蒙古秘史》绘制的“历史地图”进行挖掘,发现150座不同时期的古墓,但没有一座是成吉思汗陵。2003年7月,有人称在鄂尔多斯西面鄂托克旗的阿尔寨石窟发现成吉思汗活动的遗迹。那里有高约80米、长达300米的砂岩平顶山。山上有近百个已遭严重破坏的石窟。要说这里就是成吉思汗陵,但掘凿的证据明显不足。
有学者认为,成吉思汗是死于六盘山,并且就地安葬的。他们的根据史料记载成吉思汗带兵攻打西夏时,病逝于六盘山。更为重要的是成吉思汗病逝时正是炎炎盛夏,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他的遗体不便于长途移动、远处安葬。这样的观点,虽然言之有理,但也仅是一种推测,并没有引起广泛认同。
成吉思汗究竟葬于何处?这至今还是一个待解之谜,我们不能不赞叹古人的精明。
“北京人”头盖骨丢失之谜
80多年前,全球第一颗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惊世而出,沉睡在地下50万年的人类祖先,从此被唤醒。
发现北京人头盖骨
1929年12月2日,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年轻的中国学者裴文中挖掘出了第一块完整的古人类头盖骨。考古学者将这种古人类正式定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简称“北京人”。北京人头盖骨化石的发现,将人类自身历史整整提前了50万年。
1936年,另外三个完整的北京人头盖骨和一个完整的人类下颌骨,又相继被挖掘出来。一时间,周口店的惊人发现,震动了全世界。
1937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考古工作被迫停止。5个出土的北京猿人头骨化石,被存放进了美属北京协和医学院,由中美学者共同创建的“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负责保管。
转移头盖骨
“鉴于美日关系日趋紧张,美国正与中国站在一条战线共同抗日,我们不得不考虑在北平新生代研究室的科学标本安全问题。我们准备同意将它们用船运往美国,委托某个学术研究机关,在中国抗战期间替我们暂为保管。”
这是一封求助信,信件的日期是1941年1月10日,写这封信的人是时任国民党中央行政秘书长的翁文灏,这封信被同时发给协和医学院院长胡顿、新生代研究室名誉主任魏敦瑞以及美国驻中国大使詹森。信中所提到的“北平新生代研究室的科学标本”,正是当时保存在协和医学院的北京人头盖骨。
北京人头盖骨堪称国宝,中国国宝出境,可是非同小可,各方面都不敢贸然行事。经过近一年的反复考虑,到1941年年底,重庆国民党政府和美国方面终于达成一致意见:头盖骨化石由美国领事馆安排,带出中国,暂存美国。
1941年,胡承志时年24岁,是新生代研究室名誉主任魏敦瑞的助手,同时也是专门制作化石模型的技师。在转移头盖骨之前,魏敦瑞特别授意胡承志给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制作了相同大小的模型,后来寄去了美国。
现有资料表明,胡承志是最后一个见到和摸到“北京人”化石的中国人,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在转移前的全部装箱工作,就是由他来亲手完成的。据其回忆,北京人头盖骨化石装入了两个大箱子。
按照中美协商和美国公使馆的安排,这两只箱子会被标上美军军医威廉·弗利的名字,以私人行李的名义,从前门火车站装车,直发秦皇岛,之后搭载计划于12月11日停靠进港的中美间定期航班“哈里逊总统号”前往美国。
丢失
1941年12月5日清晨,两只木箱由专人护送,跟随美国海军陆战队登上了开赴秦皇岛的专列。8日上午,列车按计划抵达目的地,但“哈里逊总统号”却根本没能靠港。因为就在这一天,日军突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全面爆发。作为袭击美国战斗的一部分,驻扎华北的日军也迅速地占领了京津和秦皇岛一带的美国机构和设施,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列车和军事人员,一夜之间成了日军俘虏,包括“北京人”头盖骨在内的物资和行李,一并成为了日军的战利品。珍贵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就此不翼而飞。
战火纷飞的岁月,两只装有中国国宝的木箱,就这样神秘地失踪了。所有相关人士都理所当然地认为,北京人头盖骨化石是落在了日本侵略者手中。
日本早就对名扬四海的北京人头盖骨化石垂涎三尺,“七七事变”之后,日本方面就曾经派人到北京打探过相关的情报。
1945年,日本战败。作为战胜国,中国在战后迅速派出使团赴日本,参与受降等有关事宜,著名考古学家李济先生作为使团高级顾问,负责在日本考察和索回被掠走的中国文物,而重中之重,就是查询和找回“北京人”头盖骨。
1946年3月,在东京,李济见到了驻日美国海军司令斯脱特。但是,斯脱特司令的回答却使李济十分失望:盟军司令部在日本没有找到“北京人”头盖骨。
此后的几十年,有关部门得到过不少的线索,但没有找到“北京人”头盖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