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
西藏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矿产资源居全国之首。在目前已探明储量的矿产中,铬矿、刚玉、工艺水晶储量居于中国首位,铜矿、锂矿、硼矿、硫、芒硝等也居于中国前列。西藏的地热和日光资源尤其丰富,森林资源居全国第二,木材蓄积量达14.3亿立方米。动、植物种类繁多,而独特的如牦牛、藏羚羊、雪莲花则为世界稀有物种。
交通运输
西藏以公路为主,已建成以拉萨为中心,以川藏、青藏、新藏、滇藏公路为干道的公路交通网。西藏铁路现已通车。另外,拉萨是全区国际航空枢纽,开辟了多条航线。贡嘎机场可起降大型客机,有长4000米、宽60米的跑道。为中国最长的飞机跑道。
经济概况
西藏经济基础薄弱,20世纪70年代前,畜牧业是自治区的主体经济,全自治区的天然牧场是中国四大牧区之一,牲畜以牦牛、藏绵羊、藏山羊为主。20世纪80年代后,“一江两河”综合开发的实施使西藏经济发生了明显变化。现已建立了电力、纺织、皮革、化工等工业。西藏的民族手工业历史悠久,如制作地毯、围裙、首饰等。川藏、青藏、新藏三条公路大干线和部分通往国外的公路开通后。旅游业成为当地第一产业。通往西藏的铁路目前已通车,使旅游业更加繁荣。
文化习俗
转山会是藏族传统节日。又称沐佛节、敬山神。流行于甘孜、阿坝藏族地区。每年农历四月八日释迦牟尼诞辰时。有九龙叶水为其沐浴,故又称沐佛节。采花节是九寨沟县博峪一带藏族传统节日。黄藏历元旦是藏族人民最重要的节日,要穿着盛装相互拜年。并到寺院朝拜祈福。正月十五日。各大寺院举行法事,入夜,各家点燃酥油灯盏,在青海塔尔和拉萨大昭寺等寺,喇嘛用酥油制成的酥油花,色彩鲜丽,雕塑精巧,远近驰名。四月十五日,相传为释迦牟尼成佛和文成公主到西藏的日子,各地举行宗教活动纪念。七月,粮食收成在望,农民背着经卷转绕田间,称旺果节。预祝当年丰收。
首府:拉萨
拉萨市是西藏自治区的首府,也是西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下辖7县1区,全市总面积近3万平方千米,这里聚居着藏、汉、回等31个民族,藏族人口占87%。拉萨地处海拔3650米的河谷冲积平原,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海拔3650多米,地势由东向西倾斜。拉萨属于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年日照时数3000小时以上,故有日光城的美称。年降水量为200~510毫米。拉萨有1300多年的历史,市内和郊区名胜古迹众多,布达拉宫、藏王陵、大昭寺等目不暇接。上千年来,这里曾几度成为西藏政教活动中心,使拉萨成为名副其实的圣地。由于海拔高。西藏没有发达的工业。使这里自然环境保持得十分完美。湛蓝的天空、清澈的河水、新鲜的空气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历史文化名城:日喀则
日喀则位于雅鲁藏布江支流年楚河下游,中尼公路经过这里。是目前西藏的第二大城市。日喀则最早称年麦曲,后改为溪卡桑主牧,一度曾为噶举王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曾是后藏首府,也是历代班禅的驻锡之地。数百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使这里有着超凡的魅力。有扎什伦布寺、萨迦寺、白居寺、夏鲁寺等许多宏伟壮观的古寺建筑。此外,区内的珠穆朗玛峰更是人们向往的胜地。
布达拉宫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内有佛堂、庭院、平台、宫殿、经室、五座覆盖金瓦的宫顶、金塔和最底层的监牢等。主楼高达117米,占地面积36万多平方米。共13层。环绕正殿的是八大祭堂,每一祭堂都各有一座金塔。鬼神、菩萨图画布满各处门廊过道,各处供奉数万尊大小不等的佛像。低矮观音堂内尚有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泥塑像。宫中壁画、卷画绚丽多彩。此外,宫内还有历代达赖的灵塔被保存下来。其中达赖十三世(1876~1933)的灵塔与北京北海白塔在外形上相仿。布达拉宫已成为西藏的象征。
大昭寺
大昭寺气势磅礴,宏伟壮丽。占地面积约为2万平方米。文成公主从长安带来的释迦牟尼镀金铜像被供奉在主殿中央,两旁屹立四尊姿态各异的力士塑像。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和尺尊公主等人的群像陈列于西侧配殿内。
大昭寺的建筑结构采用了汉族的梁架、斗拱、藻井等形式。人物、飞天、乌兽、植物等浮雕及彩画被刻于梁、柱、枋、框上。成排的木雕伏兽和人面狮身像排列在内廊檐部。在大昭寺主殿四墙上,绘满长近千米的壁画,在壁画中可以看到《文成公主进藏图》,还有一幅绘画了大昭寺施工的场面的《大昭寺修建图》。寺内保存了大量元代壁画、雕像。大殿内藏有元代之前的佛经1万余部。
萨迦寺
萨迦寺位于日喀则西南萨迦县境,有“第二敦煌”之美称。萨迦寺的藏经汗牛充栋,各类古代文化典籍浩繁,至今也没有人说得清到底有多少。这些典籍除宗教内容外,还包括历史、医学、哲学、历算、地理、戏剧、诗歌、故事、文法等多种门类的著述。装订方式有卷轴式、折叠式、夹板式等,其中一部夹板式经书有500千克重。是世界上最大的经书。扎什伦布寺
扎什伦布寺位于西藏日喀则城西,是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在后藏最大的寺院。也是全藏最有名的四大寺庙之一,为四世班禅以后历代班禅驻锡及安置肉身灵塔之所。扎什伦布寺藏文意思是“吉祥须弥山”,即吉祥汇聚之意。扎什伦布寺经历代班禅的扩修和增建,逐渐形成占地4万余平方米,有殿堂56座。措钦大殿位于扎什伦布寺正中央,又称大经堂,为全寺喇嘛诵经礼佛的集会场所。殿内供有四至十世班禅的灵塔,其中四世班禅的灵塔,高11米,耗黄金3000两、白银50万两。
八角街
八角街是一条围绕大昭寺的小街。八角街内的商品充满西藏民族特色,既有老式的首饰、宗教器具、藏香、藏靴、藏帽、藏袍、藏刀、鼻烟壶等各式日用品。还有从印度和尼泊尔远道而来的各种商品。
古格王朝遗址
神秘的古格王朝遗址雄踞西藏西部阿里地区。古格王朝始建于10世纪,是由吐蕃王室后裔建立的地方政权。9世纪中叶,吐蕃王朝四分五裂,内战纷起。王室后裔吉德尼玛衮率部逃到阿里,建立了古格王朝。有过一段辉煌的历史后,古格王朝不知为何倏然湮灭。对此。历史学家目前仍然说法不一。
江孜宗山炮台
在江孜县城江孜镇,最引人注目的是镇西面突兀于年楚河河谷平原的宗山。在陡峭的宗山上,雄踞着错落有致的古堡建筑。清光绪三十年(1904),英军侵犯西藏。西藏军民在地势高峻的宗山前崖筑炮台,抵抗英军。在英军新式武器的猛烈进攻面前,西藏军民毫不畏惧,誓死抵抗。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西藏军民与攻上宗山的英军展开肉搏。大部分战死,其余的也都跳崖自尽,没有一个人投降。
陕西省
陕西简介
简称陕或秦。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部、黄河中游、汉水上游。面积20.58万平方千米,地形南北高、中部低。秦岭以南属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以北为温带季风气候,干旱少雨。陕西是中国大西北的门户,是连接中国东、中部地区和西南、西北的交通枢纽。古有丝绸之路通向西亚、中亚各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陕西省除汉族外,还有回、满、蒙古等民族。陕西因在陕原(今河南省陕县一带)以西而得名,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
地理概况
陕西省位于我国中部,属内陆省份,东西最宽500千米,南北长约870千米,呈现南北较长,东西较窄的形状。陕西省东与山西、河南为邻,西与甘肃相连,南与湖北、四川、重庆等相通,北与内蒙古、宁夏接壤。陕西省北部地处黄土高原,南部属秦巴山地,中部为号称八百里秦川的渭河冲积平原。在全国阶梯状地势中,陕西省处于地貌多变的第二阶梯上,地势南北高中间低,由西向东倾斜。北部为陕北高原,海拔900~1500米。中部为关中平原,也称关中盆地,海拔在325~800米之间。南部为秦巴山地,海拔多为1200~3000米。境内主要山脉有秦岭、大巴山、华山等。陕西省河流众多。绝大部分为外流河,内流河流域面积只占全省面积的2.3%。以秦岭为界,河流分属黄河、长江两大水系。黄河流经东部省境,渭河为黄河最大支流,并有无定河、泾河、嘉陵江、汉水等河流。
气候特点
陕西省由南至北具有北亚热带湿润气候、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和暖温带、温带半干旱气候的特征。秦岭山脉横亘省境中南部,南北气候差异显著。年均气温陕北黄土高原约为9℃,关中平原13℃,陕南汉江谷地则达15℃。冬季南北温差达10℃,夏季温差仅4℃。年降水量由南向北递减,山区则由下而上递增。7月~9月降水量常占全年一半以上,且多暴雨。冬季降雨甚少。甚至出现连旱。对陕北黄土高原春播影响更甚。
自然资源
陕西省的自然资源丰富,种类繁多,矿产中煤、钼、铜、重晶石、磷等储量在中国居于前列。动植物种类也异常丰富,野生动植物种类繁多,其中杜仲、麻黄、金丝猴、羚牛最为著名。此外,在太白山区栖息有朱鹮、黑鹳等珍稀鸟类,还辟有太白山自然保护区和佛坪自然保护区等。
交通运输
陕西省现有公路11万多千米,国道有10条,其中二连浩特至河口的纵向国道干线、连云港至霍尔果(新疆)的横向国道干线在本省西安相交汇,青岛至银川的横向国道干线通过陕北,北京至昆明的108国道、包头至南宁的210国道、连云港至天水的310国道都经过西安。已建成的高速公路有西安至临潼、至宝鸡线路。铁路承担着陕西全省的交通运输任务。陇海铁路横贯东西,是本省交通主动脉;宝成、襄渝、西延等线连通南北。西安有多条空中航线连通内地和西北各重要城市。咸阳国际机场是西北最大的航空港。
经济概况
陕西省的渭河平原是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灌溉系统发达,是中国著名麦、棉产区。经济作物以胡麻最为重要,烟草、甜菜也有较大发展。现在工业、交通运输和旅游业在西北地区发展很快。工业方面形成了国防工业、航天工业、煤炭工业、纺织工业等为主的经济格局。在交通方面,以西安为中心,陆路和航空运输皆很方便。地上地下的文物使富有特色的旅游业成为省内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
文化习俗
陕西锣鼓至少有200年的历史,根据演奏性质不同,可以分为伴奏锣鼓、清锣鼓和表演锣鼓三类。陕西锣鼓节奏明快、形式多变、气势宏大。表演气氛热烈,动作花哨,振奋人心。每当喜庆日子,人们都喜欢锣鼓震天。表达自己的喜悦心情。
省会:西安
西安古称长安,陕西省省会,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曾有13个朝代相继在这里建都。西安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现在的西安是中国西北地区最大的城市和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全市辖9区4县,面积9983平方千米。市境地处八百里秦川的中心,气候温和。西安是华北、华东联系西北、西南陆空交通的重要枢纽。此外,西安的地上地下都保存和埋藏着众多的文物古迹和奇珍异宝,堪称一座立体历史博物馆。市区拥有骊山、华山、翠华天池等风景名胜。西安已成为驰名国内外的旅游名城。
历史文化名城:成阳
成阳市地处陕西省中部,面积1021.3平方千米。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降水量537~651毫米,年平均温度9.0~13.2℃。成阳自然资源丰富。全市工业以电子、纺织、石油化工为支柱,第三产业以旅游和流通为支柱。成阳历史悠久。设县制至今已有2300余年,历史上曾经是秦朝国都。
历史文化名城:韩城
韩城位于陕西省东部,东临黄河,黄河大峡谷南段经市区东北,谷口古称龙门,俗称禹门口。相传夏禹“导河积石,至于龙门”。因而历史上也以龙门代指韩城地域。韩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西周时为周武王之子韩侯封地。秦、汉为夏阳县,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就出生在这里。隋代称韩城县。韩城文物古迹荟萃,素有“关中文物最韩城”美誉。由唐至清,历朝古建筑保存完整,规模宏大。韩城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是我国著名花椒生产基地,所产大红袍花椒以色红、肉厚、香浓而闻名于世。
历史文化名城:榆林
榆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化资源丰富,黄土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汇聚交融,形威了榆林风姿独特、雄奇壮美的自然人文景观,历代先民创造的人类文明留存,成为有价值的历史财富和旅游资源。榆林民风淳朴,是陕北民间艺术之乡,热情奔放的大秧歌,高亢激越的信天游,千姿百态的绥德石狮,细腻秀美的三边剪纸,以其浓郁的黄土风情和丰富淳朴的生活底蕴,驰名海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