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心理洞察术
33527300000036

第36章 投资中的心理战术——是谁抢走了你的钱?(3)

但是ABC公司并没有公告有重大的变故出现,媒体也毫无动静,但是弗兰克看到别人都在卖出,所以他认为别人一定是知道了某些自己并不知道的内幕,于是也跟着疯狂地抛售股票。但是正当他将全部的股票都售出时,ABC的股票价格却在一夜之间翻了一番。

大多数人总是喜欢简单明晰的分析,因为这符合我们大脑分析信息的方式。所以当市场出现混乱时,很多人都会失去自己的判断力从而相信别人的行为,因此束缚了手脚。

第18章用人的心理战术——人们愿意为他们喜欢的人做事喜欢原则:人们愿意为他们喜欢的人做事

吴起有战国第一名将之称。有一次,他统率魏军攻打中山国,有个士兵身上长了毒疮,辗转呻吟,痛苦不堪。吴起巡营时发现后,毫不犹豫地跪下身子,将这位士兵毒疮中的脓血一口一口地吸吮了出来。这位士兵的母亲听说了这件事后大哭。

有人问:“你儿子只是个普通士兵,将军能为他吮血,应该是光荣的事情啊,你为什么还要哭呢?”士兵的母亲说:“不是这样呀,前几年吴将军为他的父亲吮吸疮口,结果他的父亲直到战死也不曾回头。今日吴将军又为我儿子吮血,真不知我儿子要死在哪里了!”俗话说“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每个人都愿意为自己喜欢的人做事,而且往往会任劳任怨、不计得失。吴起对下属的一片赤心,换来了下属的奋勇杀敌。这就是心理学所谓的“喜欢原则”——我们愿意帮助自己喜欢的人,同时也愿意赞同他们的意见。人们总是愿意帮助自己认识和喜爱的人,这应该是很自然的事情,没有谁会对此表示惊讶。然而,让人始料未及的是,这条原理却被人们以形形色色的方式利用。

19世纪英国的首相狄斯雷利就是善于利用这一原则的佼佼者之一。有一位军官一再请求,让狄斯雷利加封他为男爵。狄斯雷利知道这个人能力超群,所以很想赢得这位工作中的得力助手,可他的条件却达不到加封标准。一天,狄斯雷利把这位军官单独请到办公室,对他说:“亲爱的朋友,很抱歉我不能封你为男爵,可是我能给你一件更好的东西。”接着,狄斯雷利把声音放低说:“我会告诉所有人,我曾多次请你接受男爵的封号,可都被你拒绝了。”

这个消息被狄斯雷利传出后,众人都称赞这位军官谦虚无私、淡泊名利,对他的礼遇和尊敬超过任何一位男爵。军官在获得了巨大的荣誉之后,由衷地感激狄斯雷利。从此以后,他成为了狄斯雷利最忠实的伙伴以及军事顾问。

人们愿意帮自己喜欢的人,同时也愿意赞同他们的意见。对于这条貌似寻常的原则,却往往可以在现实中得到巧妙的应用。

德西效应: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喊

一位老人在一个小乡村里休养。令他烦恼的是,附近住着一群十分顽皮的孩子,他们天天互相追逐打闹,老人根本无法好好休养。

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老人想出了一个办法:他把孩子们都叫到一起,然后告诉他们:“你们使劲地喊,我将给每一个叫喊的人一些奖励,并且叫的声音越大,得到的报酬就越多。”每次,他都根据孩子们吵闹的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

等到孩子们已经习惯于获取奖励的时候,老人便开始逐渐减少给他们的报酬。最后,无论孩子们怎么叫喊,老人一分钱的奖励也不再给他们了。结果,孩子们认为受到的待遇越来越不公正,心里想“不给钱了谁还给你叫”。从此,再也听不到这群孩子大声吵闹了。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只用外在理由解释的话,那么,一旦外在理由不再存在,这种行为也将趋于终止。因此,如果我们希望某种行为得以保持,就不要给它足够的外在理由。

关于人们的这个心理特点,心理学家德西在1971年做了一个专门的实验。他让大学生做被试者,在实验室里解答有趣的智力难题。

实验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所有的被试者都没有奖励;第二阶段,将被试者分为两组,实验组的被试者完成一个难题可得到1美元的报酬,而控制组的被试者无报酬;第三阶段,休息时间,被试者能够在原地自由活动,并把他们是否继续去解题作为喜爱这项活动的指标。

实验组被试者在第二阶段确实很努力,而在第三阶段继续参加解题的人数则很少。这说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减弱。控制组被试者中有更多的人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在继续解题,说明兴趣与努力的程度在增强。

德西在实验中发现:在某些情况下,人们在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兼得的时候,不但不会增强工作动机,反而会减低工作动机。此时,动机强度会变成两者之差。这就是“德西效应”。

这个结果表明,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如果提供外部的物质奖励,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参与者的吸引力。

一个企业老总每每向人抱怨自己的高级人才大量流失:“我已经连续给他们涨了很多次工资了,怎么看不到一点成效呢?”就薪金这个角度来看,原有的外在报酬如果距离人才满足的水平太远,直接激励的原有强度又不足,必然导致“德西效应”。如果人才觉得工作本身所具有的外在报酬和内在报酬都不尽如人意,即使外在报酬不断增加,也无法达到他的预期。这样的话转投他处是必然的结果。

所以,公司老板如果希望自己的职员努力工作,就不要给予职员太多的物质奖励,而要让职员认为他自己勤奋、上进,喜欢这份工作,喜欢这家公司。

最坏情况:知道了事情的底线,心情就会释然

经济不景气时,有一家向来运营很好的公司,盈余大幅下滑,老板为只能发给员工一个月的年终奖金而忧心忡忡:“许多员工都以为可以拿到至少两个月的奖金,恐怕飞机票、新家具都订好了,只等拿了奖金去付账呢!”

经理也愁眉苦脸:“就像给孩子糖吃,每次都给一大把,现在突然变成了两颗,孩子一定会吵。”老板听完,突然有了灵感。

两天后,公司内部传出小道消息:“由于公司运营不佳,年底要裁员,年终的聚会晚宴,可能都要取消。”听到这个消息,公司里顿时人心惶惶。每个人都在猜,被裁的那个人会不会是自己?

过了几天,又有消息传出:“公司虽然艰苦,但大家在一条船上,要同舟共济,再怎么艰难也绝不会牺牲共患难的同事,就是年终奖金不可能发了。”

听说不裁员,大家放下了心中的大石头。不至于卷铺盖走人的喜悦,早已压过了没有年终奖金的失落。

突然,老板召集各主管开紧急会议。员工们面面相觑,不知道又有什么状况出现。几分钟后,主管们纷纷冲进自己的部门,兴奋地高喊着:“有了!有了!还是有年终奖金的,整整一个月,马上就会发下来,让大家过个好年!”刹时,整个公司,淹没在一片欢呼声中。

人的感受就是这样微妙,想要的愈多,失望也最大。如果事先有最坏的打算,得到的意外惊喜也就加倍。因为一旦人们知道了事情的底线,做好了最坏的打算,心情就会释然。

其实有些事情,只要我们能够做最坏的打算,或者我们不要沉浸在患得患失的想法当中,就能够积极而勇敢地面对,当我们对事情有了一种“大不了如此而已”的想法,我们就会勇气倍增,甚至可以接受很多不完美的事实,因为世界上的事情,都难以完美。

上行下效: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齐景公喜欢穿紫色王袍,于是全国的人都喜穿紫衣,致使紫布、紫绢价格飞涨。楚王喜欢细腰女子,于是全国的女子都开始减肥。

街头小儿唱道:“人人穿紫衣,穿上就神气;升官又发财,不用再费力!楚王好细腰,细腰多苗条;3年不吃饭,饿成水蛇腰!”

齐景公问矮小而机智的晏子:“爱卿,我听孔老夫子对他的学生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是什么意思?”

晏子说:“主公,所谓‘和’者,君甘而臣酸,君淡而臣咸。”晏子的意思是说:君主如果是甜的,那么大臣就应该是酸的;君主如果是淡的,那么大臣就应该是咸的。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高能的领导集团结构。如果君主甜,大臣也甜,那就甜得腻人,甜得不好吃了。满朝文武一个味,这个领导集团就没有了生气,国家就没有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而且使得世风懒惰,投机取巧,即使有周公制典,尚父领兵,也不能有多大作为。

齐景公说:“我明白了!天下一色,反而失色。先太史史伯说过:红黄蓝白黑,五种颜色和谐配搭,才好看。那么什么是‘同’呢?”

晏子说:“单调的颜色使人疲倦,单调的声音使人烦躁,单调的味道使人反胃,这就是‘同’的不足。史伯是先太史,他看到先朝‘去和而取同’,搞一言堂、一刀切、一锅煮,不准有不同意见、不同风格、不同流派存在,从而预言朝政一定会衰落,果然被他言中了。”

齐景公说:“寡人治国,有没有这样的危险呢?”晏子说:“主公,现在我们齐人不论男女老少,听说主公爱穿紫衣,所以人人穿紫衣,以致全国一片紫色,民趋其利,士求其好,物价腾飞,产业单一,于事无补,与国不利,臣每日面对这一片紫色,窃以为如居累卵!”

齐景公说:“卿言极是。寡人不察,该如何补过呢?”晏子说:“先王时代,管子说:‘千里之路,不可以扶以绳;万家之都,不可以平以准’

就是说不要搞千篇一律,千人一面,而应该是‘乡有俗,国有法,饮食不同味,衣服异彩’。他的本义,就是君甘臣酸。”

齐景公悟到晏子之意,于是脱下紫衣,经常换穿不同颜色的衣服,全国的紫衣风便自然化解,国人着衣千姿百态,一派生机。

对于现在的管理者来说,这个道理同样适用,如果自己犯了一个小错,没有改正并以为正确的话,下属犯的错误就可能是它的十倍百倍,给公司带来的损失可能就是无法估量的。这种错误放大以后,后果很严重,不可不防。

认同战术:参与是激发员工积极性的最大动力

关于企业的决策和实施,大多数企业都尊循这样一个原则:关键决策通常由高层的几个人制定,然后不管员工能否参与进来或融入其中,就在企业内部推行。这样的结果是常常会迟滞企业战略决策的推行。为什么呢?因为员工的参与才是企业战略能否贯彻的关键。为探讨员工参与同企业发展之间的关系,美国阿肯色大学教授莫利·瑞珀特曾作过一项研究。这项研究是在美国一个物流公司总部及其分支机构中进行的。该公司的所有全职员工都参与了调查,其中有81%的人完成了调查内容。瑞珀特把调查结果分成了参与组与限制组两类。参与组具有明晰的战略目标,在制定战略决策时员工参与程度很高,且决策被员工高度认同;限制组战略远景模糊,在制定战略决策时员工参与度低,且对决策缺乏认同。

在这项研究的基础上,瑞珀特教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工作满意度和组织参与度与企业的参与性文化密切相关。参与程度高的那一组显示,对战略决策的认同性是工作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而对战略决策的参与性是组织参与度的最重要因素。企业只有为员工提供明晰的战略远景,加强员工对战略的认同,增强员工参与设计不同阶段的战略流程的意识,企业才能从中受益。

只有当员工参与了公司的决策和管理后,才能对企业产生认同感和很高的满意度。让员工积极参加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他们就会觉得那就是自己的目标和行为规则,就会充满期待地投入工作,并且可以全面激发员工的智慧,集思广益,在优化产品设计、提高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及增进福利等经营管理方面出谋献策。这种“参与管理”的做法会强化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可以留住人才,稳定员工队伍。

现在,许多企业都已经意识到了员工参与对企业的重要性,纷纷推出了各种员工参与决策或管理的方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是一家集团公司,1981年杰克·韦尔奇接任总裁后,认为公司管理人员太多,而会领导的人太少。韦尔奇认为,员工们对自己的工作会比老板清楚得多,经理们最好不要横加干涉。于是,他开始在通用实行“全员决策”制度,使那些平时没有机会互相交流的职工、中层管理人员都能出席决策讨论会。全员决策的开展,打击了公司中官僚主义的弊端,减少了烦琐程序。这项制度实行后,通用公司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取得了巨大进展,保持了连续的赢利。

有关资料表明,在实行职工建议制的企业里,企业的奖励费用与收益之比为1∶50。另外,质量控制小组也是企业中职工以非正式组织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它是以自由结合、自愿参加的原则组织起来的。日本企业许多合理化建议的提出和实施都是通过这类小组实现的。比如大和精工的“三五运动”(提高税率5%,节约经费5%,一切行动提前5分钟)、大分钢铁厂的“001式企业”(事故为零,次品为零,质量第一)。现在,日本企业中这类小组有200万个左右,每年为日本企业节约200亿~250亿美元,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日本产品的竞争能力。

总之,鼓励员工参与企业的决策和管理,赋予他们一些主人的权利,他们自然会以主人的身份约束自己、表现自己,以忠诚和长期不懈的工作回报企业。

费斯诺定理:说得过多,就会成为做的障碍

“人有两只耳朵却只有一张嘴巴,这意味着人应该多听少讲。”这是英国联合航空公司总裁兼总经理费斯诺的名言,人们将之称为“费斯诺定理”。

美国知名主持人林克莱特在访问一名小朋友时,问他:“你长大后想要当什么呀?”小朋友天真地回答:“嗯……我要当飞机的驾驶员!”林克莱特接着问:“如果有一天,你的飞机飞到太平洋上空时所有的引擎都熄火了,你会怎么办?”小朋友想了想:“我会先告诉坐在飞机上的人绑好安全带,然后我挂上降落伞跳出去。”

当在现场的观众笑得东倒西歪时,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孩子,想看他是不是个自作聪明的家伙。没想到,接着孩子的两行热泪夺眶而出,使得林克莱特发觉这孩子的悲悯之情远非笔墨能形容。于是林克莱特继续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他的答案透露出一个孩子真挚的想法:“我要去拿燃料,我还要回来!”

当你听到别人说话时,你真的听懂了他说的意思了吗?如果不懂,就请听别人说完吧,这就是“听的艺术”。听话不要听一半。还有,不要把自己的意思投射到别人所说的话中。

曾经有一位大公司的业务经理,对某个特定的行业一无所知。当业务员需要他的忠告时,他无法告诉他们怎么做。尽管如此,他却懂得如何倾听,所以不论别人问他什么,他总是回答:“你认为你该怎么做?”于是业务员会提出方法,他点头同意,最后业务员不仅总是满意地离去,还认为这位经理很了不起。

最成功的管理者通常也是最佳的倾听者。在实际管理中,有许多根本不需要管理者解答的问题。通常只要管理者认真倾听,让那些受到委屈的人有机会申诉,问题就解决了一大半。而且只要听得够久,对方总会找出适当的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