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宗教弘一法师全集之佛学·杂记(01)
33556200000022

第22章 弘一法师编说经悟佛及格言别录(3)

三十九.何不趁早放下幻梦尘劳,勤修戒定智慧?(藕益大师)世间人一生中能够觉悟,甚为难得。觉悟愈早愈好,功力才能踏实。自己没有真实功夫,很不容易体会藕益大师的开示。古时修行人有二三十岁即大彻大悟者,觉悟得早是放下早。我们闻法太晚,放下更晚,必无成就可言。身心世界均属幻梦尘劳,把一切虚幻不实的东西一齐放下,在戒定慧上下工夫,时时刻刻,精勤不懈,才有办法。

四十.勿贪世间文字诗词而碍正法!勿逐悭、贪,嫉妒、我慢,鄙覆习气,而自毁伤!(藕益大师)喜爱世间文字诗词是读书人的毛病,障碍自己的清净心,它引发人的感情,障碍修道。道是如如不动。八关斋戒中规定不可唱歌跳舞看戏,有碍道心,均所禁止,诗词歌赋也是一样。在学佛以前所学的文艺可以作为接引众生之工具,以前未学,出家以后再学这些,即犯大错。弘一大师的艺术修养是他出家前学的,后来他利用书法文字接引初机。修道人不要随顺世俗,必须把贪悭嫉妒,贡高我慢种种不良习气一概舍弃,因为这些东西都会毁伤道心,障碍念佛。

四十一.内不见有我,则我无能;外不见有人,则人无过;一味痴呆,深自惭愧!劣智慢心痛自改革!(藕益大师)无我,谁有能;无人,谁有过。如觉得自己很了不起,看见别人有过失即有人我之相,四相具足,即非菩萨。虽然受了菩萨戒,而仍有我人等相就不是菩萨。戒可以重受,皈依只有一次。皈依是皈依三宝而不是皈依某一位法师,不要搞人情佛事。真正修行人的态度是如痴如呆。我们比古代大德比不上,即民初的先贤也比不上,自以为聪明是劣智,自以为了不起而看不起别人是修道人的大忌。先要知道自己的过失,工夫才能有进步。等觉菩萨还时时刻刻检点自己的过失,何况我们凡夫,毛病习气太多太多了。印光大师劝初机学者念《了凡四训》《安士全书》《感应篇》,无非是叫人先找自己的毛病。天天阅读这些书,考量心里有没有肮脏的东西,有则改之。若是天天吃饱了饭混日子,光阴空过,太可惜了。

四十二.篱菊数茎随上下,无心整理任他黄。后先不与时花竞,自吐霜中一段香。(诵帚禅师)菊花不与时花争奇斗艳,比作修道人道业成就,即自吐霜中一段香,与人无争,于世无求,真正可以做到。修道人目标只有一个,求生净土,其他均非所要,自然有一段清香。

四十三.从今以后。愿遁世不见知而不悔,作一斋公斋婆,向厨房灶下安隐过日,今生不敢复作度人妄想。(彭二林)彭二林即彭际清居士,他父亲是乾隆皇帝的兵部尚书。贵族出身,念佛往生。以上一段话即老实念佛的注解。古时有才干有德能之人,不作官,隐居度日,后世为他立传。我最初读到历史中的隐士传,深觉困惑,认为这些人对社会国家没有什么贡献,为其立传有何意义?后来学佛才恍然大悟。原来他们现身说法,与人无争。如每人都不争不求,则社会必然太平。有能力争而不争,有能力求而不求,隐士们真能做到,所以后世为其立传,实有深长意义。彭居士说今生不敢复作度人妄想,他一生著书立说,度人无量,而心中若无其事。《金刚经》说:“实无众生得灭度者。”度无度相,彭居士已做到了。学净土者只准心中存一句“阿弥陀佛”圣号,别的什么都没有。

四十四.幸赖善缘得闻法要。此千生万劫转凡成圣之时。尚复徘徊歧路,乍前乍却,则更历千生万劫。亦如是而止耳!况辗转沦陷。更有不可知者哉?(彭二林)彭居士熟读《华严》,著有《华严念佛三昧论》,把《华严》的修行方法统统归到念佛,可以说把经念通了。他又说:“《无量寿经》是中本华严,《阿弥陀经》是小本华严。”这种深入观察,确实证得华严三昧,泛泛者说不出来。念佛法门是一切法门最精要的,得到这个法门,一生决定能成就。若信心不足,还想学其他法门,对世间事兴趣还很浓,再过千生万劫也就这样轮转六道,不知道沦陷到什么地步。

四十五.轮转生死中。无须臾少息。犹复熙熙如登春台,曾不知佛与菩萨为之痛心而惨目也。(彭二林)在六道生死中没有一刻钟休息,实在可怕。佛说法四十九年也不过是教我们觉悟,历代祖师大德苦口婆心教导我们也无非要唤醒我们而已。而我们麻木不仁,仍然在这个世界中熙熙攘攘地唯名利是求,还觉得满有逸趣,佛菩萨岂有不痛心之理。

四十六.汝信心颇深。但好张罗及好游、好结交,实为修行一大障,祈沉潜杜默,则其益无量。戒之!(印光大师)信心颇深,是好现象,此生脱离轮回往生净土的好因缘。但有障碍,障碍即好张罗,好游玩,好交朋友,这是修行的大忌。把不必要的应酬统统放弃,喜欢场面,喜欢形式热闹,于实际修行没有好处,应引以为戒。

四十七.汝是何等根机,而欲法法咸通耶?其急切纷扰,久则或致失心。(印光大师)我们是什么根机还要想作大通家。我们只有作个斋公斋婆,一心念佛,彻底放下才是正道。

四十八.当主敬存诚,于二六时中,不使有一念虚浮怠忽之相,及与世人酬酢,惟以忠恕为怀,则一切时,一切处,恶念自无从而起。(印光大师)主敬,一切恭敬。存诚,以真诚之心,恭敬之心,处世待人接物。别人对我刻薄寡恩,我对他要诚敬。我学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不能与世俗人一般见识,处处吃亏无妨碍,一切不要计较,遭人家污辱毁谤,也欢欢喜喜,业障才能消掉,绝无虚浮怠忽之相。与世人往来存忠恕之心,不计较他人过失。

四十九.直须将一个死字挂到额颅上。(印光大师)印光大师的佛堂陈设非常简单,只有一尊佛像,上面挂一个大“死”字,真是一心向道,常常念到“死”,大师《文钞》中“死”字下原注云:“此字好得很”。

五十.若善男子、善女人。闻说净土法门,心生悲喜,身毛为竖如拔出者。当知此人,此过去宿命已作佛道来也。(无量清净平等觉经依迦才净土论引文)此文是由《无量寿经》摘录出来的,夏莲居老居士的会集本是综合其他各种版本会集的,其文曰:“若有众生得闻佛声,慈心清净,踊跃欢喜,身毛为起或泪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佛在《弥陀经》中指出“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有人一听到这个法门就心生欢喜,或者有经过了许多挫折因缘之后才信受奉行,总之皆是善根成熟的现象。

五十一.汝今亦可自厌生死老病痛苦。恶露不浮,无可乐者!

《无量寿经》

对于此世界要有厌离心才能放得下,西方净土才容易达到。生老病死,无人可以避免,无论贫富均有痛苦。身体不净,七窍均流恶露,既虚假又脆弱,事实真相如此,有何可乐?念佛法门是一生究竟圆满成就的法门,非常稀有,为什么不能往生,乃是放不下之故。

五十二.无忧恼处,我当往生,不乐阎浮提浊恶世也。《观无量寿佛经》

此文是《观无量寿佛经》佛为韦提希夫人所说的,她觉悟了,她亲眼看见的。当时她遭遇家庭变故,痛不欲生,求释迦牟尼佛替她找一个安身之处,不愿再住在这个世界。佛很慈悲,并没有给她介绍一个地方,而是把十方诸佛世界,以佛的神力变现在她跟前,她看来看去,觉得西方阿弥陀佛极乐世界是最好的地方,请佛帮助她生到极乐世界,不愿意再待在这个娑婆世界。韦提希夫人此种举动是警惕我们这些迷惑颠倒留恋娑婆世界的人。

五十三.才有病患,莫论轻重。便念无常。一心待死。(善导大师)此话如对一般人讲,人家一定说:“你们太消极了,才有一点病就不想活了。”他不知道事实真相,净土法门是不死的法门。现在人妄想多,贪生怕死。“一心待死”四字应改为“一心等待阿弥陀佛来接引”,意思完全一样。因为往生是活着时候去的,不是死了之后才去。每天晚上睡觉的时候,天天想阿弥陀佛来接我,这种求生的念头很恳切,到临命终时必不慌张,无有恐怖,毫无痛苦,到那时很自然很轻松很潇洒地就走了。

五十四.我未曾见闻,慈悲而行恼,互共相嗔恚,愿生阿弥陀。若人如恒河,恶口加刀杖,如是皆能忍,则生清净土。(诸法无行经)我从来没有见过或听说过一个慈悲的修道人而行恼害众生之事,或者彼此嗔恚嫉妒,而欲生极乐世界者,这种人决定去不了。反而言之,若有人以恶口刀杖相加而能够忍辱,乃是生西方的主要条件。

五十五.生宏律范,死归安养。平生所得,惟二法门。(灵芝元照律师)灵芝元照律师一生专弘戒律,提倡持戒念佛,求生净土。《往生传》及《净土圣贤录》均有记载。佛教有三个法门是共同科目,无论何宗何派均须共修:“一为戒律,二为法相惟识学是理论,三为净土是归宿。”

五十六.凡闻恶声。则念阿弥陀佛以消禳之。愿一切人不为恶行。凡见善事,则念阿弥陀佛以赞助之,愿一切人皆为善行。无事则默念阿弥陀佛。常在目前,便念念不忘。能如此者,其于净土决定往生。(王龙舒)日常生活中遇到一切不如意的事情,就念阿弥陀佛,佛号能消灾,能消业障。同时还希望一切人不要造作恶业,以免受报。过去灌顶法师是乾隆时代佛门大德,通宗通教。他的著述很多,他在《观无量寿经注解》里说到,世间所有一切最重的业障,任何忏法消灭不了的,这句阿弥陀佛名号可以把它消掉。遇到顺心喜欢的事情也要念阿弥陀佛,使善事能快速成就,且愿一切众生皆作善事。念佛有定课有散课,定课不可多,愈少愈好,容易作,但不能缺。散课不定,愈多愈好,常常观想阿弥陀佛在我跟前,心中即无妄想。能这样作,必可往生。

五十七.人生能有几时?电光眨眼便过!趁未老未病。抖身心,拨世事;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由他命终,我之盘缠预办,前程稳当了也。若不如此,后悔难追!(天如禅师)真醒觉的人,才能说得出来这几句话。60岁以上的人体会得更深刻,回想少年时代如同昨日。年轻时玩伴先后作古。趁未老未病,先预备盘缠。老了想用功,精神不够,如打个精进佛七,七天七夜不停,要体力,老人不行。修行要靠年轻,人命呼吸间,趁此时刻,抖擞精神,把世事放下。除穿衣吃饭其余均非必要。惟有得一日光景,念一日佛名,得一时工夫,修一时净业,这是真实的,其余全是假的。若不如此,必有后悔。

五十八.如就刑戮,若在狴牢,怨贼所追,水火所逼;一心求救。愿脱苦轮。(天如禅师)刑戮是把犯人送到法场杀头,心必恐惧,至诚求救。所以有死刑犯临终念佛往生,真的安详去了,因其心至诚恳切,平常人比不上他。阿阁世王在世时,杀父害母,破和合僧,五逆十恶都作全了,犯了阿鼻地狱之罪。临终时地狱相现前,生大恐怖。此时他念佛求生净土,因其心专,真生到净土。佛告诉我们他生西的品位是上品中生。往生西方有两种人,一种平时念佛,积功累德而往生的,一种是造许多罪业,临终忏悔求生净土,如其忏悔心极为真诚,品位亦可能提的很高,如阿阁世王能生到上品中生,乃无法想象。人遇到极大灾难时,心必真诚,如在监狱中,急求出离,又如被冤贼所追或水火所逼,一心求救,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即能脱苦轮。新加坡对死刑犯还用吊刑,通常吊死的人都七孔流血。有一死刑犯在上刑时念阿弥陀佛,瑞相非常好,面貌端庄,火化后有舍利,非常好,我看过,如同宝石,丢在地上,声音清脆。这是李木源居士的功劳,他专到死囚犯监狱中劝他们念佛求生净土。囚犯听了之后,思想有一百八十度的改变,死心蹋地的念佛。典狱长都佩服他们。家人来探监,囚犯安慰家人不必伤心,说自己已一心念佛,求生净土,并劝其家人也同修净业。

五十九.于此土声色诸境。作地狱想、苦海想,火宅想。诸宝物作苦具想。饮食衣服,如脓血铁皮想。(妙什禅师)人都喜欢娱乐的场所,它叫你的心动感情,起贪嗔痴慢,要把这些地方当作地狱苦海火宅想。世间人喜欢珍宝,我说它是破铜烂铁。戴个镯子与戴个手铐有什么两样,身上什么都没有才舒服。愈是简单的饮食愈健康,贫穷落后的山村九十岁左右的人很多。他们吃的简单,粗糙,烦恼少,忧虑少,三餐吃饱就没事了。只要能温饱,不可奢求,身心才能自在,不为外物所牵。

六十.此界释迦已灭,弥勒未生,贤圣隐伏。众生奔波苦海,犹失父之儿,若不以极乐愿王为归,谁为救护?(妙什禅师)此界指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佛已灭度,弥勒佛要等五十六亿七千万年才下生,时间太长了。释迦佛的法运只一万二千年,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万年。依中国历史记载,佛生在周昭王二十四年甲寅,灭度在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我们是在末法时期第二个一千年的开端,九千年以后就没有佛法,众生就更苦了。以后一世不如一世,明了此种事实,即应抓著此一时刻努力求生净土决定成就。不可有等待来生再修之念。以达拉斯说,有几个人来听佛法,不成比例。众生业障太深,菩萨罗汉都不出来,出来我们也不认识,在六道中如同无依无靠的孤儿,可怜可悯。在此情况之下,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是唯一的一条生路。

六十一.闻教便行,奚待更劝?(妙什禅师)

上上根人一听就领悟,立刻照作,无疑。中等根机还要等人劝,下等根机的人劝也不信,他说拿出证据来。佛说法是三转法轮。第一,说法。第二,劝勉。第三,作证。佛有此能力,能把十方诸佛国土现在韦提希夫人之前。佛虽不在世,而作证人仍然不少,只要留意即能发现。早年恢虚法师在香港讲开示,由弟子们记录,有一本叫《念佛论》,最后谈了几桩公案:第一,哈尔滨极乐寺传戒时,有一位修无师,出家人,不识字,在俗作泥水匠。他发心来戒坛帮忙。有一天他向老和尚侦虚法师告假,说要走了。老和尚有修养,不怪他。当家师定西法师沉不住气,责备他说:你既发心来护持道场,没几天就要走,说得过去吗?他说我是要到极乐世界去。大家一听很惊讶,问他何时去,他说不超过十天,并请求老和尚为他准备一个房间同两百斤柴。第二天他又来了,说今天就走。于是大家为他急于准备,并请同参道友来助念。有人请他说个临终诗偈,他说:“我是苦恼人,不识字,不会作诗作偈,但我有一句要紧的话,就是‘能说不能行,不是真智慧’”。说完不到一刻钟就往生了。谛闲法师见到极为赞叹。

另外又举了一位女居士之例,她丈夫是拉黄包车的,一家四口,生活甚苦,没有人瞧得起。她参加当地念佛会,做厨房洗碗等粗活,但她能预知时至,自在往生。另有一位郑锡宾居士,生意人,读过书,听谛闲法师讲经后即发心学佛,学讲《弥陀经》。把生意丢掉,到处讲经。有一天讲经完毕,他说要往生,打算租一间房子。有一位朋友就说,你要往生,到我家住,我没忌讳。当他临终时,也有人要求他说个偈语,留个纪念。他说不必了,你们看我这个样子就是一个很好的纪念。他的弟弟来为他料理后事,才觉得当初错怪了他,以后弟弟也专心念佛,三年之后也往生了。这就是现身说法,真正的证据。民国五十七年台南将军乡的老太太站着往生,其他坐着走的太多了,你看到之后还不相信,还用人劝吗?这些人真是聪明人,把身心世界一齐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