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刚指出,要发挥大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导作用。他说,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技术创新活动大致遵循“二八律”,即20%的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贡献率为80%,特别是一些重大的技术创新成果基本上都是由大企业创造的。反观我国的情况,我国大企业与跨国公司在技术创新能力方面的差距是全方位和深层次的,以企业为主体、大企业为主导的技术创新体系在我国尚未形成。2004年,我国大中型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仅为0.71%,仅相当于美、日等国企业平均水平的50%左右;从具有典型意义的电子信息行业看,2004年我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的研发经费总额仅为37.6亿美元,而同期IBM、微软、英特尔、三星、诺基亚等跨国公司的研发投入均超过50亿美元。由于受发展阶段与经济实力的限制,短期内我国大企业在研发投入上还无法与国外行业巨头比肩。目前,我国企业发展的内外部条件还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的要求,也是造成上述差距的重要原因。我国企业要争做科技自主创新的主体。据统计,目前世界科技研发投资的80%、技术创新的71%,均由世界500强企业所创造和拥有,62%的技术转让在500强企业间进行。20世纪80年代中期,许多日本大企业纷纷设立基础研发所,并不断增加投资。在技术引进后的消化吸收、进一步研发、普及等过程中,民间企业起到了主导作用。技术引进与自主研发互相依存,先以引进为基础,进而研发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企业为主”的科技发展格局。近百年世界产业发展的历史表明,真正起巨大推动作用的技术几乎都来自企业。如通讯领域中的贝尔实验室,汽车领域中的福特公司,航空领域中的波音和空客,化工领域中的杜邦和拜耳,机床领域中的西门子,计算机领域中的ibm、英特尔、微软等,都是自主技术创新的领军企业。在技术进步和创新中,企业具有重要作用。只有千千万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得到提升,才能使国家整体创新能力得到增强。
我们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应实施激励自主创新的各项政策,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改善信贷服务和融资环境,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活动中的关键作用。以企业为主体,主要是因为企业最贴近市场,既了解市场现实的需求和潜在的需求,又有能力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而收回研发成本,科技研发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只有企业通过市场才能体现科研成果的作用和价值。企业只有掌握产业技术的制高点,才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这也是企业自身生存的需要。每一个企业经营者都应深刻地意识到,缺乏自主创新的知识产权,就推不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就不能适应国际、国内市场上的激烈竞争,节约资源、降低成本、开拓新的市场需求等都将长期处于劣势。
企业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能充分体现自主创新在企业发展战略中的核心作用,并有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措施;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主导作用,善于将社会上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自己企业的定型商品推向市场;能主动快速地将技术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再转化为市场优势,实现依靠科技创新增强市场竞争。
提高我国大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发挥其在整个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导作用,应采取如下措施:构建并切实完善有利于技术创新的宏观制度环境,包括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采购政策和财税政策,保护和激励技术创新的专利制度,以及目的在于提高R&D投资的效率和效益的创新评估制度等;进一步推进国有大企业的改革进程,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因为只有企业成为投资主体和收益主体后,才会产生从事技术创新活动的动力和压力,即使是在现代企业制度下,企业的制度结构也不会完全相同,从而会导致不同的企业行为,而只有形成相对集中的股权结构,才更有利于企业的技术创新;建立起由政府和企业共同投资研发活动的新模式,政府建立大企业基金,或以资金入股,作为企业的股东而不是行政管理者角色,共同提高企业的研发实力;通过跨国并购获取上下游技术的完整供应链。对于已经具有一定实力的大企业,通过跨国并购以低成本获取国外的核心技术和人力资源,是发挥后发优势和学习效应,提高技术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3.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和优势企业自主创新的领军作用
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强调要充分发挥中央企业和优势企业自主创新的领军作用。从我国及其企业的具体情况看,要突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不同企业要按各自发展水平、实力等具体情况加以选择和定位,按照自身发展目标和技术研发实施计划,努力在各种形式的创新中寻求新的突破。大型企业及企业集团要起领军作用。瞄准企业长期发展目标,逐步开发、攻克和积累各自产业上的自主核心技术,达到在国际上具有竞争力的水平。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要带头多搞集成创新,以发展自主的关键核心技术为主,广泛与其他企业特别是相关配套的中小型企业合作,针对主导产品,开发系统性的集成式的自主创新技术。有条件的优势企业要勇于攻克主导产品的核心技术,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大型企业、企业集团和优势企业都要与国家科学发展规划紧密结合,设立研发中心,开发中长期的应用技术和有关的基础技术。要有专业队伍从事研发工作,高素质人才是自主创新、科技开发的最重要资源。要着力培养和吸纳研发人才,特别要重视牵头人、领军人才的发掘与培养。可以招聘外来人才,通过合作方式利用外部人才,也可以通过并购获得所需人才和相关的技术专利。科研型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专业性队伍,在新的发展阶段,更可以发挥独特的作用。第五,多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面对市场的商品需求,要着眼于技术进步上的合理化建议等广泛的群众性活动及通过企业内部培训,培育职工爱岗敬业和精益求精的精神,坚持现场生产活动中发现和改进实际问题,重视上下工序的互动,特别是在零部件生产和小商品生产中不断创造出新的技术。坚持引进项目、合作项目中的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发展途径。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实现再提高,逐步培育成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专利。
4.全力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不断提高专利产出水平
专利是技术创新的重要源泉。一国拥有专利数量的多寡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反映该国在技术创新特别是自主创新方面的实力和水平。知识产权是企业无形资产,是企业品牌的主要支撑点,它的有效开发和经营管理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一个创意、一项发明、一项专利,往往会使一个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企业要提高核心竞争力,就必须加快科技自主创新,加大科技投入的步伐,将技术成果以专利形式推向市场。知识产权的创造和应用能力,已上升为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一个主要特征。
目前,我国专利的申请和授权数量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悬殊,仅为美国的1/15,日本的1/7左右。除了数量上的差距外,我国在专利结构方面还存在着企业专利少、非企业专利多,职务专利少、非职务专利多,国内发明专利少、国外发明专利多等问题。专利是研发活动的产物,因而我国较低的专利产出数量首先是与我国相对较少的研发投入相联系,但我国专利存在的问题也与我国研发投入结构不合理有很大关系。与发达国家R&D资源的70%分布在企业的情况不同,在我国的R&D投入中只有40%分布在企业,其余60%投向了独立科研院所和大学。而对于独立科研院所和大学来说,研发活动的产出更多地体现在成果和论文方面,没有或缺乏专利的概念。有研究指出,独立科研院所和大学单位研发投入的专利产出量要明显低于大中型企业的水平。例如,要获得一个发明专利授权量,独立科研院所需投入财政科技支出4200万元至7300万元,大学需投入财政科技支出1100万元至1900万元,而大中型企业需要投入的财政科技支出仅为300万元至1100万元。
由此可见,在研发投入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难以大幅度提高的既定条件下,调整R&D资源的配置结构也可以起到提高我国专利产出水平的效果。必须调整研发资源的投入结构,进一步完善独立科研院所的企业化改革,加强企业与大学的研发合作。政府科技经费的投入对象应从以独立科研院所和大学为主,转向以具有较高发明专利产出水平的企业为主,尤其要着重资助各个行业的排头兵企业。实行以企业职务发明专利为主的专利战略。在与职务发明相关的知识产权界定过程中,要探索更加灵活的分配机制,以调动发明人和企业家的积极性,而不是过分强调创新活动资助主体的权益。
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利用、保护和管理也会产生巨大效益。发达国家千方百计要保持专利、商标、版权、设计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管理在欧美大型企业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以德国西门子公司为例,它在全球设有12个知识产权管理部,400多名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管理该公司15万项各类知识产权。荷兰菲利浦公司在全球设有10个知识产权办公室,共有150名专职管理人员,管理该公司6.5万个专利、21万个商标和4000个外观设计。韩国三星公司在全球各地有17个研发中心业务,拥有3万多名研发人员,约占全部员工的1/4左右。我国企业要加快技术进步,最重要的是要靠自主创新,实现科技上的独立。目前,一些跨国公司不愿将先进技术卖给潜在竞争者。面对严密的法律制度及高度关注知识产权保护的对手,我国企业必须提高对知识产权、专有技术、商标使用权的合法拥有能力及管理能力,并强化专业的法律知识等基础工作。否则在对外合作中将支付高昂的成本和学费。跨国公司以大量的资本投入创造出的先进技术使其千方百计地加以保护成为必然。即便在对外合作中的所谓“技术溢出”也十分有限,还是会以不能损害其知识产权为限。
5.狠抓企业的管理创新
我国的企业管理得如何,管理如何创新,对企业的竞争力和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据有关部门1997年对我国2585家亏损企业的抽样调查,由于管理人的素质和管理体制问题,由于管理落后造成的亏损达到2112家,占总数的87%,问题是非常严重的。
从1997年至目前,我国企业又走过11年的历程,那么,我国的企业管理创新是怎么样一个状况呢?从纵向比,尽管我国企业的管理水平提高比较快,但是,从横向比,差距还很大。所以中央特别强调国有企业的管理要创新。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对企业的管理创新提出了高明的见解
(1)抓好企业的管理理念创新
如果首先不创新管理理念,其他管理方面的创新就更难做到和做好。因此,不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必须从企业一把手,从企业的各层次管理人员,从企业的各层次技术人员,都必须要创新管理理念。特别是企业一把手创新管理理念,显得尤为重要。
(2)抓好企业的决策管理创新
决管管理是关系到企业兴衰成败的关键。过去企业的决策管理是靠经验和主观判断,而现在不同了。面对错综复杂、瞬息多变的环境,企业必须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系统,掌握方方面面的信息。因为信息是现代企业的神精系统,是企业科学决策和及时应变的依据。所以要建立灵活准确的信息系统是企业决策管理创新的主要内容。
(3)抓好企业的战略管理创新
战备管理从宏观上讲,正确的战略使企业始终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的总趋势,企业能够保持长久的生命力,从微观上来说正确战略能够准确地把握未来可能发展的产品及市场范围,使企业赢得持续的竞争力。从战略管理的创新角度上看,在经营领域中,过去我们企业战略是只重视生产管理,而不重视开发和营销管理。这种战略,显然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是企业的灵魂,同时生产的产品只要卖出去,才是硬道理。所以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是在整个生产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因此,我们在经营战略管理上要实现由过去偏重生产管理到重视技术开发和市场营销的转变,也就是我们常讲的要从橄榄型向亚铃型管理模式转变。
(4)抓好企业的组织结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