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产业“十一五”规划中指出: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信息产业已成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党的******明确提出优先发展信息产业,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强调把掌握信息产业核心技术作为提高我国产业竞争力的突破口。
经过“十五”的快速发展,我国信息产业规模已位居世界前列。“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也是信息产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加快增长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建设信息产业强国的战略起步期。
9.信息产业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世界信息产业梯次转移步伐加快,产业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世界IT产业的全球一体化合作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跨国公司为适应激烈市场竞争环境,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极大地促进了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和磨合;跨国公司为降低成本,纷纷将生产基地移向海外,实行对外投资和技术转移,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产业分工的全球化日趋明显,出现了以美国、日本和欧洲发达国家发展知识密集型产业,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劳动密集型和一般技术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
(四)国外的信息产业政策
1.美国的信息产业政策
美国的信息产业政策,我国专家学者王爱国、张淑芬对国外信息产业政策进行了综述。美国采用政府扶持、技术推动、需求拉动的政策主张,是信息产业发展的三大推动力。首先,美国联邦政府的科技政策和产业政策都有利于信息产业发展。而在半导体技术、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开发等推动信息产业发展的技术领域中,美国都是最先进的。美国信息技术的需求很旺,包括组织和个人的最终消费以及企业和机构的信息技术设备购置。
美国政府在美国信息技术开发和扩散中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美国政府的政策主要集中在研究和保障方面,其中,国防工业起主导作用。
美国信息技术的扩散政策主要由政府制定。国家科学基金会通过共享主机、超级计算机和分摊信息高速公路费用,大力推动高校和研究机构的计算机化,在信息技术扩散和计算机教育中起了关键作用。国家标准和技术局是联邦政府推动信息技术扩散的主要成员,通过诸如先进制造技术项目等综合机制来实施技术扩散行动。近年来,美国的技术政策更是把信息技术的扩散作为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通过建立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对通用技术的重点资助、激励私营部门的研究开发、推动信息技术在教育和卫生部门的应用等措施,使得美国不断出现新的信息技术,并且迅速产业化。
美国凭借其强大的技术能力全面发展信息产业,并致力于发展高档次产品和扩大信息、服务,增加附加值。从材料、器件、系统到网络,从产品到服务,美国均长期保持优势。美国政府加紧实施高性能计算机和下一代因特网计划,产业界正在开发更先进的半导体制造技术。总统信息技术顾问委员会受命对信息技术现状和趋势进行调查,并提出了一系列建议。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根据该委员会建议,制定出“21世纪信息技术计划”。
2.欧盟信息产业的发展
欧盟成员国以统一的电信市场促进竞争,支持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几年来它们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打破政府对行业的集中干预,鼓励私人创新,结束垄断,创造一个使行业就业人数迅速增加的管理体系;随即欧委会通过《通向信息社会的欧洲之路:一项行动计划》。1994年下半年欧洲委员会发表的绿皮书的第一部分提出:到1998年实现电信自由化。1995年初绿皮书的第二部分提出:改变管理环境包括信息提供、全球服务责任等问题。1996年,欧盟提出在欧洲各国科技网络之间建立高速联网,参与者有欧洲19个国家的国家科研网络和欧洲10家主要的电信公司,旨在实现资源共享,使欧洲的科研力量形成一个协作而互惠的整体。始于1985年的尤里卡计划,现已发展到24个欧洲国家,第3个中期计划着眼于21世纪,项目涉及微电子、信息、激光、通信、能源、机器人等。2000年5月下旬,欧盟正式提出一项旨在发展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的欧洲行动计划,行动计划提出2002年实现的3个目标:提供更便宜、更快速和更安全的因特网;在公众技能和网络方面进行投资;鼓励使用因特网。这些措施使欧洲信息产业得以迅速发展。
欧盟于1998年全面开放其电信服务市场,使竞争更加激烈,而竞争的结果则是电信服务价格下降,服务质量提高。欧盟希望到2005年其信息产业能够基本赶上美国。现在,欧盟除有老牌的荷兰飞利浦、法国汤姆森之外,也产生了一些新星,如德国软件巨人SAP、瑞典的爱立信和芬兰的诺基亚等。欧洲人在电信设备上大胆创新,在移动电话方面已经超过了美国。
3.日本信息产业的发展
日本政府对信息技术的发展也给予了大力支持,由政府部门协调信息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辉煌成就。到20世纪80年代,日本的信息技术产业可以说是和美国并驾齐驱。但随着信息技术从“模拟时代”转向“数字时代”,日本的信息产业受到其他国家的挑战。
近几年日本技术的滑坡使得日本的信息技术需求不足,企业对信息技术设备购置不够积极,计算机和半导体销售量均为负增长。而且,日本电信市场仍由日本电报电话公司垄断,电信服务价格高,反过来影响了对因特网的使用。
针对这种情况,日本政府也在反思。为了扩大市场,发展信息产业,日本制定了1999年度发展信息产业实施计划,具体有3大重点:人才投资计划,即提高人们使用信息的能力;产业领域、公益管理机构的信息化推进计划,目的是加速信息技术逐步向社会活动渗透的步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以适应信息社会的高速度、大容量、高质量、低价格网络的配备。目前这个计划已得到实施,政府扶持、技术推动和需求拉动,信息产业发展的三大推动力都大大增加。
4.印度信息产业的发展
在软件产业迅速发展的鼓励下,印度政府在1998年7月出台了“信息技术超级大国”计划,目标是在10年内成为世界信息技术超级大国,在2008年实现印度信息技术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达870亿美元左右,其中出口500亿美元的目标。印度“国家信息技术特别工作组”提交政府的报告提出了108条建议,已经得到内阁批准。其要点包括:一手抓信息技术产业,一手抓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扬长避短,重点发展信息技术软件和服务;提高公众信息意识;促进信息技术向农村渗透;政府部门作表率,大力推进信息技术的利用等。
印度之所以在计算机行业成绩斐然,是得益于正确的政策和雄心勃勃大发展计划。早在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已在印度金融、运输等领域广泛使用,到1984年,印度政府公布了新计算机政策和软件出口政策,允许出口商选择纳税方式,免除进出口软件双重赋税,凡软件产品全部出口的企业,免缴营业所得税,外资控股可达75%~100%。印度的战略目标是:奠定软件产业的牢固基础,开发软件产业,提高决策管理水平,加速软件产业发展,促进软件出口,争取在国际软件市场上占有更大份额。在明确的软件发展战略目标的指引下,为促进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印度各邦纷纷制定本地的信息产业政策,以建立本地的信息城。
印度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还得益于人才的培养。印度非常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高教事业大发展,为印度培养了一大批精通英语的高质量科技人才,使印度成为世界上科技人才最多的国家之一。印度在全国250所机构中开设电脑课程,还在3000所中学推出“中学计算机扫盲和学习计划”,IBM、微软等西方信息公司与印度联合办学或训练班。据报道,印度软件专家的人数以每年50%的比例递增。目前,印度软件人才已达25万人,其中有8万人直接向欧美客户提供服务。
国外信息产业发展对我国的启示。我国和这些国家和地区比较起来,信息产业的发展还比较落后,国家应该加快信息产业发展的步伐。首先,要大幅度地增加对信息产业的投入。其次,要制定和完善有关政策,促进产学研结合的进程。再次,适当引入风险资本投资。依靠风险投资,可以有效地解决高新技术成果向产业化生产转化面临的资金不足的问题,加速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另外,培养出一批接一批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队伍,用人才、制度、政策保障我国信息化向综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