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新型工业化与企业信息化战略研究
33599000000005

第5章 关于工业化与我国传统工业化的发展历程(3)

工业化过程还往往伴随着结构变动的过程,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一国的经济结构包括产品结构、技术结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等往往都要发生重大变动。产业结构一般要沿着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第三产业等演进,从要素层次看产业结构演进一般要经历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等几个阶段;工业化的过程往往也伴随着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变迁的过程,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变迁是工业化的先导和助推器,反过来工业化又推动着制度和体制的变迁。

就我国而言,推进工业化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等重要因素的制约,这些制约都是硬约束。由于受一般规律的制约,各国的工业化道路,有共同性的一面。因此,都必须推进生产方式与发展方式的转变、分工的深化、结构的升级,最终都要想办法处理好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制约等问题。由于各个国家在推进工业化时面临的条件不同,从国际上说包括政治上的态势、经济上的联系和竞争,从国内上说包括本国的经济水平、政府领导经济工作的水平、人口、资源、环境状况等等,因此,各国及一国在不同阶段的工业化道路又具有很大的个性和差异性。

(二)我国传统工业化的发展历程

不论是经济学界,还是政府及其智囊机构等组织,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去探讨一个国家的工业化,而应联系社会的基本矛盾、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矛盾、所处的环境包括国际人文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来分析一个国家的工业化问题。中国的工业化,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比较起来,既有一般规律的共性,又有自己的个性。既不同于18世纪英国以纺织机和蒸汽机为代表的产业革命,也不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和德国的重工业革命;既不同于斯大林模式的工业化,又不同于日本二战后的高度工业化,更不同于四小龙以外向型战略为主的工业化。

我国从传统工业化的道路转向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经历了非常坎坷和痛苦的历程。对于这一过程,对于相关的一系列问题,许多专家学者经过长期研究,得出了结论: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经济曾长期居于世界前列,1820年的GDP占世界总量的33%;鸦片战争以后,逐步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曾经饱受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欺凌。实现独立解放,实现工业化,赶超发达国家,实现伟大复兴,是梦寐以求的夙愿。一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获得全面实行工业化的条件。

中国的工业化,在起步时,就遇到了许多方面的问题和困难:人口多,人均资源少。人口一直位居世界第一,这既是巨大的人力资源,又是沉重的包袱。以占世界7%左右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左右的人口,就是一个极大的难题。原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就曾说过,“人民的吃饭问题是每一个中国政府必然碰到的第一个问题,一直到现在没有一个政府使这个问题得到了解决”。底子薄,工业化特别幼稚和弱小。1949年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仅占30%,钢产量仅15.8万吨,居世界的26位,文盲占80%以上,平均期望寿命仅35岁,是一个积贫积弱的农业国。时间紧,任务重。工业化起步比英国迟了200多年。当时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都实现了工业化,对中国几乎都在政治上敌视、经济上封锁。国际关系与环境十分严酷,国际国内的反动势力企图把新中国扼杀在摇蓝之中,落后就要挨打,这迫使我国必须加快工业化的进程,迅速实施赶超战略。

上述问题和特点,一直贯串和影响到整个工业化的全过程。

从1953年到现在,我国的工业化,分为4个阶段:

1953—1956年,是开始工业化的阶段。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实行计划经济,形成了工业自主持续发展的能力。1953—1956年,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递增19.6%,农业总产值平均年递增4.8%,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特别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工业化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也是我国工业化的最大优势所在,能够极大地激发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

1957—1978年,是艰难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的21年,是遭遇重大挫折但又取得巨大成就的21年。

1956年******发表《论十大关系》的文章,要求“以苏为戒”,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党的八大确定,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起了变化,要求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大力发展生产力上来。但后来“左”的错误思潮改变了这一决定,否认主要矛盾的变化,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先后发生了******的严重挫折和“**********”的巨大灾难,错过了国际上新科技革命和产业转移的历史机遇。我国最终依靠自己的力量,纠正了错误,取得了新的成就。1978年钢产量达到3178万吨。特别是“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有力地保证了经济和国防的安全,预示了高科技的灿烂前景。

1979—2002年,这是改革开放,高速崛起的23年,也是探索中国特色工业化道路的23年。在******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计划经济体制转变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转变到全方位开放。在20多年的时间里,GDP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递增,人民生活由温饱不足上升到总体小康,钢产量达到1.7亿吨,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六位,成为迅速崛起的新兴大国,这是世界工业化史上的新奇迹。这段时期大量引进外资和技术,掀起以制造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高潮。80年代消费品工业大发展,80年代末90年代初,重点发展基础工业和基础设施,90年代中后期,高新技术企业逐步兴起。同时大量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如纺织品和玩具等,成为举世闻名的“中国制造”。一时间成为制造大国。这段时期的主要问题是粗放型的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性的转变,经济结构有待优化,物质资源消耗过多,污染严重。

2003年以来,我国开始进入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的新阶段。从2003年至今,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发展,虽然遇到了诸多问题、困难、矛盾和一系列阻力,但是,从2003至2008年,是我国新型工业化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

党的******报告第一次明确提出新型工业化的任务和基本要求。******以来,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提出科学发展观这一创新理论,并先后相应地提出一系列重要战略思想,新型工业化的路子越来越清晰,并注重抓好落实。5年来GDP年均增长10%以上,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经济效益显著提高,节能减排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党的十七大报告要求,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基本完成工业化。据测算预计,届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为5000美元,第三产业在生产中的比重将提高到50%左右,城镇化率接近60%。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将得到解决,我国将基本实现现代化,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