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一本手册管公司
33676900000108

第108章 财务管理(28)

无形资产摊销是指无形资产成本在使用期间的分摊和收回,将摊销金额计入各期管理费用。无形资产在其预计使用年限内平均摊销,预计使用年限超过了相关合同规定的受益年限或法律规定的有效年限的,按下列原则确定摊销年限:

(1)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但法律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期限不超过受益年限。

(2)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但法律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有效年限。

(3)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二者中较短者。

(4)合同没有规定受益年限,法律也没有规定有效年限的,摊销年限不应超过10年。

四、无形资产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

1无形资产是企业发展最大的资产

据国际权威的资产评估机构调查估计,企业的无形资产可以是有形资产的4~5倍。一个企业可能拥有的无形资产达数十项。英国学者查尔斯·汉迪也曾估计“一个单位的智力投资通常是账面价值的三四倍”,这种情况在国外比比皆是。据纽约《金融世界》1994年评出的世界商业品牌排行榜所列的可口可乐、万宝路、雀巢咖啡的商标价值,分别为360亿、330亿和116亿美元,而可口可乐公司一年的销售额还不到100亿美元。在国内这种情况也不是绝无仅有的。例如,“长虹”值876亿元,五星级北京长城饭店的“商誉”值26427亿元,“绿丹兰”的市值为121155亿元,享有77年名牌历史的上海华生电器总厂在暂时亏损时,与香港四家公司组建华生有限公司时“华生”商标还可以550万元的价格折入总股本。以上例子充分说明无形资产比有形资产具有更大的价值。正如万宝路集团的总裁马克斯韦尔所说的,驰名商标是企业发展的最大资产,它如同储蓄的户头,只要不断提高质量、信誉,积累其价值,便可享受它的高额利息。

2无形资产具有较强的增值性

有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有形磨损,其价值也会随之下降;而无形资产则不同,它一旦形成和投入使用,它本身会产生积累价值,使用得越频繁、越广泛,其自身的使用价值也越高。无形资产不会因使用而发生磨损(当然,无形资产因维护不当或时间迁移等原因也会形成无形损耗)。无形资产在使用过程中这种无磨损、能增值的属性,就是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相比所没有的稳定性和增值性。正如可口可乐公司总裁所言,可口可乐公司的设备、厂房即使全部毁掉,只要有配方和商标在,仍能重建一个新的可口可乐公司。这可以形象地说明无形资产所具有的稳定性和增值性。

3无形资产对企业发展具有加速作用

一个企业要扩大经营规模,传统的做法主要是通过厂房、设备等有形资产的扩充来实现。目前,这种以有形资产低水平扩张的方式越来越受到以无形资产为主、投资软件化扩大企业规模方式的挑战。当前,主要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方式上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减少有形资产投资,增加以技术转让为主的非股本生产合作。它们通过生产特许协议、生产许可证转让、商标转让等来扩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效。许多跨国公司就是通过这种方式实现了生产当地化、管理当地化、科研当地化、融资当地化、销售当地化和服务当地化的。据统计,世界跨国公司的年产值相当于世界总产出的50%、掌握了国际贸易的50%、经营着70%的国际技术转让。可口可乐公司、肯德基公司就是利用配方和商标权转让在世界各地建立的跨国公司。一些高技术企业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从几万、几十万资金起家,发展到现在销售额达数亿、数十亿元,有形资产过亿元。它们靠的就是领先的技术和创新能力,用滚雪球的方式不断发展起来的。

正是认识到无形资产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地位和无形资产对现代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所以世界许多大公司都非常重视对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的经营管理。事实上,许多世界知名企业通过无形资产的经营与管理,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为企业规模的扩张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例如,日本企业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从国外购买了26000项专利技术。然后通过消化、吸收和创新,从中获利5000亿美元之巨,是引进技术所花费用的50倍。世界闻名的美国麦当劳快餐店,在20世纪60年代还默默无名,80年代以后一跃成为拥有17000个快餐店、雇员达12万人以上的世界上最大的跨国食品企业,其成功的原因很多,如质量、服务、卫生方面,但更重要的是它的特许经营权制度。没有特许经营制度,它就不可能如此迅速地在全世界繁殖。可口可乐公司也是利用可口可乐商标,通过出售原浆,在世界各地投资办厂,从而成为世界第一饮料公司。美国的IBM公司在1991年亏损额28亿美元的情况下,仍投入66亿美元进行研究开发,由此可见其对无形资产的重视程度。

目前,我国企业逐步走向国际市场,要参与国际竞争并要获得优势,要在竞争中不断发展壮大,要想成为大集团、大公司,就不能不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实施名牌战略,创立名牌产品,加强商标管理,重视技术开发,正确利用商标、牌号、特许经营权来发展企业,等等。如果再忽视无形资产管理,企业失掉的不只是巨额财富,将会失去市场、机会,甚至会毁掉企业的前程。

五、无形资产管理要点

1辨认与保护

无形资产是没有实物形态的资产,很容易流失,企业必须保护自己的无形资产。要做好无形资产保护,首先,是能将企业的无形资产辨认出来。我国目前承认的无形资产主要是前述7项,一些发达国家承认的无形资产有20多项,企业普遍存在对无形资产认识不清,辨别不清的现状。企业应按无形资产带来的经济利益是否能被企业控制为标准,从实际情况出发,从理财角度出发,辨别出企业拥有的无形资产,不一定受前述7项无形资产范围的限制。

其次,做好无形资产的保密管理。企业的专有技术等主要是靠保密来维护资产的权利。这些资产的价值在于其独占性,如果一旦泄露出去,变成众所皆知的东西就失去了其价值。加强企业无形资产的保密管理,企业首先要对职工进行无形资产、商业秘密和保密教育,使职工认识到无形资产、商业秘密对企业经济效益的作用。同时要制订专有技术和商业秘密的保密制度,对企业的核心技术秘密,实行专人负责制度。对泄露机密的人要采取一定的惩罚措施,对有意泄露企业技术和商业秘密,从中谋求私利的,要给予经济起诉,依法要求其赔偿经济损失。

再次,注意利用法律来保护企业的无形资产。主要是针对其他企业、单位或个人对本企业的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的侵犯行为,如未经允许使用本企业注册商标,对本企业拥有专利权的产品进行仿制等。对这些侵权行为,要学会利用《商标法》、《专利法》等法律手段,配合工商、行政、司法部门进行清查、制止和经济索赔,以保护企业无形资产的权益不受侵犯。

2培育与利用

一些无形资产都是通过长期积累而形成的,且积累的时间越长,其价值越大,企业应注意培育自己的无形资产,使其增值。比如怎样创出名牌?怎样去获得商誉?怎样积累自己的专有技术?如何建立企业文化?等等。

无形资产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利用无形资产创造效益,无形资产的使用包括内部使用、出租、出售与对外投资等。

(1)出租、出售。出租是指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出售是指转让无形资产的所有权。无论是转让使用权还是所有权,首先,应分析资产转让后对企业产生的有利和不利的影响,企业要权衡利弊,决定是否转让和如何转让。其次,对要求转让给其专利或其他无形资产的企业或单位进行调查了解,分析这些企业或单位是否具备运用专利或其他无形资产的条件,是否能产生效益。对某些无形资产如商标权、专营权的转让,还要分析接受转让的企业和单位能否保证质量、保证不损坏商标品牌的形象。对转让无形资产使用权的,要分析接受转让单位的财务状况和信誉,判断其是否能如期交纳转让费。

(2)无形资产投资。无形资产管理的重要内容是运用无形资产进行对外投资。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无形资产在创造社会财富的作用日益提高,无形资产在企业对外投资中的份额和作用越来越大。一些企业运用其无形资产投资形成连锁经营,创办“虚拟”企业,形成新的经营方式。

对无形资产投资的管理包括:确认无形资产价值、选择投资对象、签订好投资协议、对投资企业的控制和投资收益的回收等环节。

签订好投资协议或合同,是无形资产投资管理的基础。协议合同将双方履行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地加以规定,可以避免今后的纠纷。由于无形资产是一些知识产权和特种权利,不如有形资产那样确定,无形资产的专利或非专利技术一旦被掌握,就没有秘密而言,会促使被投资单位不再承认这些无形资产,而拒绝支付投资收益。因此,通过协议合同,明确地规定无形资产的有效期限以及在有效期限内对投资者权益保护的有关条文,防止出现上述现象。

无形资产的所有者在以无形资产投资时,还要注意对被投资单位的控制,要掌握对外投资转让出去的专利权、非专利技术、专营权的控制权。为此,无形资产拥有人,还要通过不断开发新的专利、专有技术来吸引被投资企业,使其遵守协议或合同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使投资者掌握主动权。

(3)内部使用。企业应将现有无形资产尽快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抓住现有无形资产的各种优势,主动开展各项业务。如利用现有无形资产的先进性积极开拓市场;利用财务上的良好信誉,优先取得银行贷款,以及金融机构提供企业发行股票债券的方便条件,加快筹资速度,拓宽融资渠道;利用良好的商业信誉,取得合作伙伴在供应价格、货源占有、结算方式等方面的优惠待遇;利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优良的科学管理,尽可能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利用良好的商业道德及优质服务。博得顾客的充分信任,增加企业的额外利润;利用商标权、专利权等。扩大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增强企业在生产和销售上的垄断权等。

成本管理

成本费用与成本管理

一、成本和费用概述

(一)成本的概念

会计学界、管理学界乃至经济学界,人们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和目的出发对成本给予不同的定义,各种教材、专著中对成本概念的表述也有多种。通常,一般的生产性企业对于成本的认识集中在“产品成本”上,这就是我们一般理解的狭义成本概念。在会计研究领域,成本是变化发展最大的概念之一。财务会计学认为成本是取得资产的代价或是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所发生的支出。这一认识目前普遍为人们所接受。管理会计学则认为,成本是实现一定目标未来要付出或承担的价值牺牲,甚至包括在决策过程中可能要放弃相应收益的代价。结合上述两方面的观点,美国会计学会在《成本概念与标准》的报告中给出如下定义:成本是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而付出的(或可能要付出的),用货币测定的价值牺牲。这一概念充分考虑了成本的内涵与外延,概括内容相当广泛,且十分抽象。因为它不仅仅局限在某个具体的成本计算对象上,而是扩展到企业生产经营目的上。因而,这一概念给了我们诸多启示:

(1)作为成本内涵的价值牺牲,可能是已经发生和付出的,也可能是在特定目标下将要付出的,从时间上充分认识成本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2)对成本的计量和计算,不但强调成本(或费用)的发生与成本计算对象之间的直接联系,而且还强调其与企业生产经营目的的联系,并以此认识为基础,重整企业的成本规程,从而为企业的成本控制服务。

(3)成本内容的范围只包括企业为正常生产经营所发生的,而非正常生产经营所引起的特殊支出,或不是为生产经营而发生的各种损失均不能确认为成本的内容。

(4)从总体认识看,这一成本概念不仅强调了成本与生产经营这一目的的联系,还强调了对成本计算目的研究的思路,即提醒我们在设计成本计算程序或为成本管理提供服务时,必须紧紧围绕着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目的来展开。

由于成本管理的目的不同,于是出现了诸如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目标成本、作业成本等新的成本概念,这些概念我们将在本章中介绍,这些成本概念组成了多元化的成本概念体系。仅用“成本”一词已很难使人确切理解其含义。因此在成本管理中,只有当成本以特定目标和特定问题表示时,成本才有意义。

(二)费用的概念

费用作为会计要素或会计报表的重要构成内容,是和收入相对应而存在的。最广义的费用是指可以从收入中减除的一切已耗成本。广义的费用将损失包括在内;狭义的费用则仅指生产经营费用,不包括损失。《企业会计制度》将费用定义为: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如果把费用按经济用途进行分类,可以划分为应计入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的费用(生产费用)和不应计入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的费用(期间费用)两大类。应计入产品成本、劳务成本的生产费用又可再划分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直接费用包括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和其他直接费用。间接费用是指制造费用。在生产过程中所发生的直接材料费、直接人工费、其他直接费用及制造费用构成产品的生产成本,也叫产品的制造成本。生产费用是一定时期内企业为生产产品所发生的各种用货币表现的耗费;产品成本是为生产一定种类和数量的产品所耗费的物化劳动和部分活劳动的货币表现。

(三)成本与费用的区别与联系

成本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成本也称生产成本或生产经营成本。它是指企业为生产各种产品(包括产成品、自制半成品或提供劳务)、自制材料、自制工具、自制设备等所发生的各项费用;而广义的成本则是指取得各种资产的代价,如取得固定资产的代价就是固定资产成本,购买原材料的代价就是原材料的成本,生产产品所花费的代价就是产品的制造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