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当代名家——蒋子龙自述人生
33678800000020

第20章 男人们的现状(1)

一、概念化、套子化,假大空。表现现代是不锈钢加圆球,表现传统就是龙、狮子、牛,外加神仙老虎狗。批量订货,大同小异。

二、长官意志,拍马奉迎,有些城雕是领导授意搞的,为个人树碑立传,有些是下边为了让头头高兴搞的,甚至就是为了刻上领导的题字。有个企业家,在工厂大门外竖起了他和他老婆以及几个共同创业的哥们儿的雕像,成了当地轰动一时的景观。兴奋之余竟托人拉我去看,想从作家嘴里听到两句好话。我看后沉吟半天,却只能说实话:惨了,你们这几个人今后恐不得安生了,塑像代表着你们没黑没白地就站在这里了,风吹雨打,冰天雪地,雷电袭击等等,鸟还要往你们头上拉屎,你们得罪了哪个员工他还会往你们身上啐唾沫、甚至撒尿。这些信息都会传递到你们身上,能好受得了吗?世界上有些非常强硬的人物,在大建塑像之后却迅速地或神秘地倒台了。

三、抄袭、模仿,生搬硬套。布鲁塞尔的《撒尿的男孩》,是世界著名的雕塑作品,在中国的街道上也经常可以看到这个正在撒尿的比利时男孩。由此还影响到中国的影视作品,里面只要有男孩的戏,多半会给他一个对着镜头撒尿的特写。看一个男孩在特定的环境下撒尿或许很有意思,让那个外国孩子跑到中国来到处撒尿,就让人觉得不怎么有意思了。还有,到处建罗马柱,北方的城市里大造假椰子树,甚至连公园里也用绿塑料制造假草皮,你说恶心不恶心?

四、见缝插针,粗制滥造,昏昏然、昭昭然,添堵添乱。城市里本来就拥挤,好不容易有一点空地,你还弄个俗不可耐的雕塑填上,跟人争空间。雕塑是一种艺术创作,应该创造出自己的灵感,塑出思想和感情的空间,这非常不容易。世界上出现过那么多的雕塑艺术大师,千百年来才留下多少有口皆碑的雕塑珍品?

现在的中国可倒好,几乎没有人不能搞雕塑:政府可以搞、城建部门可以搞、市容办可以搞、园林局可以搞、开发商可以搞、企业可以搞、街道可以搞、小区的物业可以搞……惹急了老百姓也可以搞,搬个板凳往马路上一坐,就是活雕塑。

说一千道一万,缺乏个性是城雕的通病。如果自知搞不出一鸣惊人的传世之作,能结合自己的环境和文化背景雕塑出有独特个性的作品也好啊。许多年前旧金山的美洲银行大厦落成时,花重金请一位知名的雕塑家为大厦创作一件相称的作品。艺术家是个重实惠的人,既不想放弃这笔丰厚的酬金,又不愿拍银行的马屁,于是就用黑色大理石雕塑了一个巨型的心肝,隐喻资本家的心肝都是黑的。而美洲银行欣然接受了这件奇特的作品,并把它摆放在大厦的前面。不想此“黑心肝”很快就成了旧金山的著名景观,人们蜂拥而至,一睹为快,这非但没有给美洲银行带来晦气,反而作为故事流传开来,“黑心肝”变得强大而宽容,门庭若市,人气鼎盛。

这显示了一种肚量和品位。一个单位如此,一个城市也如此,城市摆放城雕,城雕也在雕塑城市。走进一个城市,只要看到它的雕塑品就大致可以掂量出这个城市的品位。

恨郎不狼某一天在医院门口看到一辆被铁板包裹得严严实实的运钞车,旁边站着两个荷枪实弹的武装人员,心想这医院发了什么大财,值当用运钞车拉钱?

就此向当医生的朋友请教,他说运钞车里装的并不是钱,而是药一伟哥。

啊?!不就是壮阳药吗?难道还会有人抢这玩意儿?中国人都好面子,你即便拿着“伟哥”想白送给人家,人家说不定还不好意思要哪。

朋友翻翻眼皮教训说,你居然还有这种思想,又怎么能跟得上时代呢?上个星期天的早晨,有一家生产壮阳药的企业在百货大楼前面召开产品发布会,向到会的人赠送一盒土造“伟哥”。你猜怎么样,从头一天晚上就有人排队,第二天天不亮百货大楼前面就已经是人山人海了,从十七八岁的年轻人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一拥而上,更新鲜的是还有相当数量的年轻女士。发药一开始,“阳痿大军”就疯了,呼喊着一起往前拥挤,如海啸暴发、山洪倾泻,挤破了脑袋,撕破了衣服,踩坏了厂家的货柜……我想象着那种场面,真是令人头晕。怎么会有这么多阳痿者?不发壮阳药还看不出来,一个个都打扮得花里胡哨,原来是银样蜡枪头。天津人还算是文明的,报纸上说泼辣的成都人在一次壮阳药的促销会上愣是踩伤了人……人一阳痿就急了。阳痿的人又这么多,大家一块儿急,阵势自然就可观了。

阳痿者一成了气候,就不用再藏着掖着,壮阳也便成了堂而皇之的“壮举”。不光男的时刻想着“壮”,女的也唯恐自己的男人不1中卷人生思考壮”,于是一块加入壮阳的行列。

《今晚报》载文,一位年仅二十五岁的女士,刚结婚一个多月便发现丈夫精神倦怠,她听人说吃什么补什么,羊肾最壮,便上街买了六串烤羊肾,让丈夫一气都吃下去。那小伙子心里有愧,再加上壮阳心切,哪还敢拂逆新婚妻子的美意?

真是恨郎不狼啊!岂料羊肾吃下去以后,该壮的地方没有壮起来,倒把大肠头给壮起来了,顺着肛门蹿稀不止……写到这儿忽然想起要向读者诸公提醒一句,千万不要以为就是中国男人阳痿的多,男人阳痿是“世界潮流”。“伟哥”是美国人发明的,他们有需要才会搞出这种目前世界上最猛烈的壮阳药物。

目前泰国的大象正遭厄运,因为传言象肉可壮阳。可想而知,阳痿大军一红了眼,有多少大象能经得住吃呀?!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堪称是当代世界第一大“情种”,出了那样大的丑闻为什么不臭?仍旧风风光光,活得有滋有味?有人说就因为丑闻帮了他一个大忙,证明他不阳痿。澳大利亚悉尼蜡像馆的工作人员抱怨,每次检查克林顿的蜡像时,都发现他裤子的拉链是开着的。原来有许多参观者,其中包括不少大姑娘4、媳妇,硬要蹲在克林顿蜡像的前面照相,还要把他的裤子拉链拉开,看看它到底生猛到什么程度?可见一些西方人骨子里是羡慕克林顿的那个东西,至少也是怀有某种好奇。

这就是现实,就是男人们的现状。既然不行,补一补壮一壮也无可厚非。社会毕竟是进步了,要不怎么会满大街地撒壮阳药呢?

接触的艺术

天地间一切奥秘无不取决于接触的技巧。

接触产生了世界,创造出宇宙间的万千气象风雨交加,雷鸣电闪,山呼海啸,陨石飞落,无一不是大自然家庭成员中相互接触的结果。不接触就没有火,没有光,没有水,世界也不会有运动和变化。

火车的价值要依赖车轮和铁轨的接触,汽车的速度来自轮胎和地面的接触,滑冰运动员的成败取决于冰刀和冰面的接触,踢足球靠脚和球的接触,打篮球靠手和球的接触,拳击是拳头和皮肉的接触,钓鱼是钓钩和鱼唇的接触……一切运动都离不开接触。

创造,更是接触的艺术。绘画、写字是笔墨和纸张接触的学问,雕刻是刀锋和对应物接触的技巧,乐器发出声音是接触的结果,演员感动观众是情感接触的效应,等等,世上找不出不靠接触而产生的艺术。

亲吻是接触,拥抱是接触,男人和女人的接触,让人类知道什么是爱情,并子子孙孙繁衍不息。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靠接触而维持生存。

人生就是接触。

接触的成败往往能决定和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比如:一次偶然的接触交了一个朋友或找到了爱情,一次意想不到的接触使自己获得了千载难逢的机会,在各种各样的接触中增加了知识、积累了经验、历练了人生。人们常说的运气好、碰巧了、瞎猫撞上了死耗子,等等,都不是与世隔绝的产物。“运”、“碰”、“撞”,都是接触。先有接触,后有奇遇。而所谓幸运者的一生,就是靠那么几次奇遇般的接触。

立于当今这个幵放的热热闹闹的商品社会,“脱离接触”就无法生存,更不用想能千成什么事情。活着的学问变成了接触的学问。现代人讲究社交,社交就是接触。善于搞公关的人成功的机会多,到处都受到重用和欣赏,“公关”就是接触,“公共关系学”就是“接触学”。

由于每个人对生活的切人点不一样,接触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商品社会喜欢用物质跟人接触的人越来越多,请吃请喝是通过食物和酒精接触对方的心,送礼和行贿是通过物和钱接触人。经济人喜欢经济接触,经济接触使经济案件成几何倍数增长……林希、管桦、并上靖、蒋子龙、教斯尔(自右往左在所有接触中最难的又是人们最渴求的是心和心的接触。没有心的交流,使人跟人的接触变得既无法回避又复杂微妙乃至险恶了,轻了不行,重了也不行,深了不行,太浅了也不行。每个人苦乐不均,品格不同,修养不一,地位不等,再加上感情的起伏跌宕,外部环境的瞬息万变,每个人都是“君”“伴君如伴虎”。

接触不再是万无一失的了。一不小心,接触会变成伤害,如同刀锋和伤口接触一样。贪婪和贪欲接触,奸和恶接触,关系紧张,生活也变得紧张了。人跟人是如此,国跟国、民族跟民族也如此,战争就是一种残酷的接触,是武器弹药之间的接触。海湾战争期间最出风头的接触就是爱国者导弹和飞毛腿导弹的接触。

于是,现代社会的接触,变成了一种奥妙无穷又须小心翼翼的艺术。

人们怎么可能活得不累不烦呢?即便是厌恶接触的人也逃脱不了接触。因此,研究接触的学问,掌握接触的艺术,变得急迫和至关紧要了。纵观当今社会的成功者,哪一个不是擅长接触的高手?他们敢于接触,乐于接触,主动接触,连续接触,四面八方地接触,全方位地接触,不知疲倦地接触,深得接触的奥秘,享受接触,广收接触的果实。他们的接触靠智慧、靠力量,恐怕还离不开真诚和善意。否则就不会有真正的成功。再狡猾的人也不可能长时期地以假收获真,以恶换取善。

接触,接触,人们时时、处处都生活在接触之中,生活又在接触中不断地进步。

老在海外

移民像潮,是怎样的一种景象呢?白居易唱过:“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几年前,我见过天津市一个有着几万住户的老棚户区大拆迁,鞭炮齐鸣,人声鼎沸,车拉肩扛,烟尘滚滚……简直就是重演一场淮海战役!那也是一种“移民”,不过移动的距离较短。

如今,涌向国外的移民潮,也有类似的壮观。我碰巧就赶上了一次这样的大潮,被夹裹其中,可谓大开眼界。那是2002年9月中旬,我们一行五人乘加拿大航空公司的航班赴渥太华参加国际作家节。按机场新规定,提前近两个小时赶到北京机场办理登机手续,机场工作人员验完了我们的机票、护照,托运了行李,却不发给登机牌。说机票卖多了,飞机严重超员,叫我们到另一个地方去重新排队,等候领取座位号。

这可真够新鲜的,坐飞机几十年还从来没有遇到过这种事!加航赚钱赚疯了,没有座位也敢卖票,难道让乘客在飞机上站到加拿大?

还好,我们又等了一个多小时,终于拿到了座位号。五个人被塞到了不同方位的五个地方,好像是临时挤出来的位子,有一种加塞的感觉。为了更便于赚中国移民的钱,加航的服务员都能讲中国话,放眼看去飞机里也净是中国人,满满登登,熙熙攘攘,大人叫,孩子哭,比国内的航班更拥挤,更富有中国气息。

这就是移民潮-我油然而生出一种自豪感。政府打开国门算是做对了,我们有这么多人,都挤在一堆儿干什么?

不巧我的座位靠背还是坏的,身子一碰就自动放倒。这可苦了我,也苦了我身后的乘客,到吃饭的时候只能小心翼翼地挺直身子,害怕碰到椅背将后面乘客的饭菜弄翻。飞机也似不堪负重,摇摇荡荡、吱吱嘎嘎地艰苦飞行了十一个小时,才降落在加拿大东海岸的温哥华机场。中国乘客呼啦啦涌向机场的海关,霎时间将所有的通道都塞得满满的,更使我加深了看到潮水的感觉。熟识的人相互打着招呼,并乘机加塞,你拥我挤,机场变成了过年抢购的超级市场!加拿大海关的工作效率也不敢恭维,慢腾腾倒有点计划经济的特色。我怀疑他们是用社会主义的节奏来对待从社会主义国家来的移民,人反正已经来到了他们的国家,无论他们怎么磨蹭,这些人都得等着。而且这些人的态度也不够友好,显得生硬和烦躁,我在一旁却看得直想笑:加拿大还是世界发达国家俱乐部的成员,看来也不过如此,中国人来给他们大把大把地送钞票,他们还这般不耐烦!本来从根上说加拿大就是个移民国家。我参观他们的文明博物馆时,看到加拿大的原住民在相貌上很像蒙古入种,与现在的加拿大白人绝不相同。他们自己也承认,最早的居民是远古时期从亚洲东北部越过白令海峡迁徙过来的,多以狩猎和捕鱼为生。16世纪,法国航海家到加拿大东海岸探险,将其称为“新法兰西”,并逐渐地开始殖民加拿大。到1663年,加拿大就成了法国的一个行省。进入17世纪后,强大起来的英国展开了和法国争夺加拿大的战争,并最终获胜,加拿大转属成为英国殖民地。于是从十九世纪开始,英国便大量向加拿大移民……现在,加拿大的外来移民及其后裔已经占了总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七,其中英裔届民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四十二,法裔居民为百分之二十七。据说华裔居民也已经超过百万,约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三,可算得上是加拿大的第三大民族了。

有位金先生对我讲,他走过许多地方,比较一下加拿大是对华人最好的。只是近几年就业太难了,大约只有百分之二十的移民能找到工作。他是化学博士,却靠开出租车、做导游养家,他的太太是文学博士,也找不到正式的工作,只能做临时工。他说在加拿大工厂的生产流水线上,华裔工人的平均学历是硕士毕业。有位在国内很优秀的与美国“中国作家之家”的主人沈世光先生在长白山天池。

医生,全家移民加拿大后长期找不到工作,这位医生就不得不到农场去采蘑菇,每天早晨三点钟起床,整个人都累得走了形,骨瘦如柴,精神委顿。

论面积加拿大是世界第二大国,人口却只有三千零五十七万,而且多集中在南部与美国接壤的那一狭长地带,北部占国土面积百分之八十九的地方却没有常住居民。人气不旺就影响消费,消费不行自然影响到经济的发展,又能有多少就业的机会呢?另一个原因就是美国“9-11事件”之后,西方经济下滑,失业者骤增,这当然也影响到美国的近邻加拿大。那么在企业里不好找工作,能不能报考政府的公务员呢?加拿大政府规定,在政府工作需要能熟练地掌握英、法两种语言,这两种语言都是加拿大通用的官方语言。对于一般移民来说,这也不是一件短时间能够办得到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