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伯承司令员把电报交给邓小平政委说:“立即派三个旅去平汉路西,那就使大别山主力分散,三个旅去路西又孤立无援。目前迫切需要的是在大别山打一个胜仗……”邓小平政委明白司令员的意思,只有打胜仗,才能使我们站住脚跟,解决冬衣问题。主力分散,被敌人赶着跑,冬衣无法解决,那将不堪设想。现在敌人正以五个团跟踪追来,时机难得,作为政治委员应当负起责任,不使军事指挥员举足不前,而影响正确的决策的实施。他说:“我们需要向中央反映,关于进入大别山后的情况和今后的行动,拿出我们的办法。马上派三个旅到豫西不是时机,待[纵、十二纵到来再定。大别山上需要一个强有力的战斗兵团,主力过于分散无力打击敌人的迸剿部队。特别是眼下。”
说着,邓小平政委坐下来起草给中央的电报。刘伯承司令员把灯往政委跟前推过来。照亮了政委的削痩的面孔,不由得心中一动。每天和政治委员耳鬓厮磨,苦心计议,相互佗任,相互支持,不待对方表露于口头之外,而是一种更深刻的情谊。夜,黑暗而又潮湿,从木板缝隙吹进来的风,带着南国的阴湿的凉意。邓小平政委起草电报。现在真是感到为难了,和中央远隔千山万水,不能事无巨细都请示中央。有些难处,不能不说,也不能多说。说多了好像向中央叫苦,这是他从来没有做过的。但是困难不说充分,中央不了解实际情况,按一般常情提出要求,下边也无法执行,好像和中央指示祗触。司令员是从来不会叫苦的。
在这种情况下,前委书记、中原局书记不说话不行。要把真实情况上报中央,供毛主席决策之用。他写道广前电悉。我军南下。
在淮河以北减员不大,一过淮河,生活习惯大变,部队开始吃不了大米,拉肚子。无鞋穿,蔬菜、油、盐吃得很少。蚊子多,行军走小路,炮、辎笨重,又连日遇雨,体力削弱。故九月份减员很大。病号普遍占三分之一,多至一半。以疠疾为最剧,感冒次之。加之平原部队怕山怕水,伤员救护困难,两次歼敌良机均未打好。部队情绪差,体力弱,影响战斗。”
这就是说:正规部队三分之一转人地方,十二万人就剩下八万人。八万人中病号减去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只剩卩四万多人。而对付的敌人是二十三个师。一是处在极端艰难、生活完全不适应的情况下坚持战斗。更主要是@前还没有落脚的地方啊!只有十分坚强的意志才能经得住这样的重压。邓政委继续写逍广打两次歼灭战问题即可解决。我主力南下后,已经攻占新县、黄安、宋埠、岐亭、新洲,估计棉衣可以解决,解决后再作其他活动,否则行动过多,棉衣更难解决,且病号一定加多。现三纵在皖两,一、二、六各一个旅掩护地方工作。集结的只有七个旅,如马上分二个旅到平汉路西,则不易歼敌。故决心在一定范围内调动敌人打仗。俟十纵、十二纵来后,再以主力出平汉路西侧。”
刘伯承司令员在起草上签字。说:“不在大别山上打一仗,说什么也交待不过去。如果抽走主力,有了良机也会力不从心。要在大別山站住脚跟,就得在大別山上打一个胜仗。”
登上大别山,完成战略展开,调动了敌人,军事形势起了全国性的变化,可是变化不是轻易得来,是以在鲁西南作战后大大削弱了的力量之后,与强敌对抗,与困难搏斗,用智慧和拚杀得来的啊!李达参谋长送来敌情通报:“敌人大部队在大别山北麓进剿,八十五军在潢川、光山一线;五十八军在商城、固始一线;四十八军在叶家集;六十四军在六安;七军在桐城;四十军三个团、附五十二军八十二师尾我南下,紧追不舍。”
刘伯承司令员高兴了广因为我没能歼灭五十八军和八十五军、无力在大别山立足扎根,意图流窜过江,所以蒋介石才作出这样决策:以五个步兵团尾我直追,不惜孤军深人。这是绝好的吋机:邓小平政委感触万端,就这个机会也是十分难得呀!他说:“陈锡联那里打了一仗,消灭敌一个师,皖西部队和群众情绪大不一样。这边也需要打一个大一点的仗,对丁.作的展开是十分必要的:只有一点需要考虑逬去;现在我们是战略上前进了一千里,战术上却不得不后退到抗日战争时期:以主力打游击战了。现在冷武器多于热武器!”刘伯承司令员说:“不像在黄河北大兵团作战了,也没有打羊山集那样的武器了,只能凭着大别山的地形给予我们的有利条件。我们再往前去,让敌人跟踪追击。”
指挥部沿长汀‘北岸东进,从上巴河到关口渡过浠水。刘伯承司令员登上三甬山,察看江北地形。这里是大别山的余脉,伸到江边,变成众多的绿色山丘和小岭,镶嵌在水田和村庄中间。一条公路从上巴河伸过来,穿行在田野和丛中间。傍着北侧的山脚向东延伸到江边武穴。刘伯承闰今员说:“这是个难得的战场。多好的地形啊。这狙打一仗,消灭这股敌人,杀他一个回马枪。”
张平取出地阐彳开。刘伯承司令员对着地图观察地形。指着高山铺说广在髙山铺地区,以设伏手段,于运动巾歼灭这股敌人。”
指挥部从驻地发报给各纵队:调杨勇从武穴隐蔽折回高山铺,到界岭一带设伏。以奇兵犬降之势,杀敌人一个回马枪。命令王近山尾敌急进,断敌后路,乘敌展开时从背后杀出。陈再道为预备队,进到广济以北地区。陈锡联以四个团进到广济以东待机。是该打一仗了,部队还没有穿上冬衣,时令已近冬季。
在太行山上,有后方供应,部队早已穿上棉衣。现在远在千里之外,太行山上的南征将士还是单衣薄衫啊!从鲁西出动就考虑到战士冬衣问题,及早出动为的是争取先机。棉衣问题紧紧扣住司令员枘心。不管如何,要打一仗,争取解决棉衣问题,这是当务之急,战士穿不上棉衣,无以安慰太行山十万母亲的心。卨山铺是从大别山主脉伸下来的一只胳膊,因为被艮江边七的儿个大湖所阻、因而叫因一弯,变成半个回旋,卨山铺和清水河就在这个胳膊弯里,公路从漕家河伸过来,进人这个狭谷里,傍着北侧一系列小山下穿行。南侧是一系列的小山和水田。两侧小山都叶以瞰制公路。指挥员一到这里,惊奇地发现司令员给他所选择了一个多么好的地形。而吐敌人的追忐部队迫不及待地向长江边上追赶的时候,把扬勇部队从一厅里外的江边调㈣來,出敌不意,杀敌人一个叫马枪。这是髙超的一若。四十八十月二十五口,尾我急追的敌人赶到蕲春。从趋势七看才我将继续尾追。李达参谋长下达作战命令广决心在敌人经过的路上,高山铺地区,以预伏手段歼灭敌人于运动中。六纵于黄岗东北去上巴河、杨家祠地区。于二卜六日隐蔽地进至洗马畈西北地区,尾敌前进;并以一部和敌人保持接触,迟滞敌人,保证我部队的集结。一纵自广济西南之彭家畈,于二十六日夜间,隐蔽地进人高山铺以北及东北、东南地区构筑工事。中原独立旅进至漕河镇、刘公河地区,沿公路逬行运动防御,诱敌到设伏区内。一纵、六纵为第一梯队,由杨勇统一搢挥,完成对敌之包围,并置重点于西北及西南防敌逃脱。二纵为预备队,限二十六日集结于黄梅西北之后山铺。三纵四个团位于张家畈以北集结待命,主力积极活动,钳制桂系于皖西,不使其南来。郓东军区部队钳制麻田、宋埠之敌。战役发起后,野战指挥部在湖凉亭。”
命令下达,部队乘夜向指定地点开进。时间十分紧迫,二十五曰发出命令,二十六日拂晓前赶到预定地点,仅仅一夜工夫,急行军完成战役部署,为的是迅速、突然、出敌不意。张华说:“干脆让王近山带一个纵队过江,捅他一下子,南京非乱了营不可。”
刘伯承司令员摇摇头说:打过去再返回来,反倒止蒋介石摸了底,不如兵屯江北,使蒋介石提心吊胆,寝食不安。孟子说:‘引而不发,箭上弦,拉满弓,对准敌人,但是不射。”
这一夜司令部进到胡凉亭。这枭个南方的小村,离朱来的战场近在咫尺,成了这一战役的神经中枢。刘伯承司令员历来是把他的指挥所设在挨近战场的地方,听得到战斗的声音,看得到战场七的情景,以便及时了解情况,迅速解决问题,为从战斗的双方掌握战斗的脉搏。这一夜,一、二、三、六纵队都向指定地点运动。这是最紧张的一夜。战场地形很好,但也令人担心,我军千里跃进到此,火力大减当年,形不成压倒优势以制服敌人火力,全凭手榴弹、步枪、步兵轻火器作战。战士们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身上穿的是薄衣单衫。现在真正感到问题的严重。打下这一仗可能争取一个休整的时间。进攻大别山的敌人也需要休整,如果蒋介石再调人来,也需要时间。趁这段时间,解决冬衣问题。战士身上穿上棉衣就什么都不怕了!午夜后天气转冷,一股湿风侵入,不禁令人寒战。李达参谋长说:“部队已经赶到,正进人阵地。”
刘伯承司令员站起来向邓政委说:“走,去看看部队。”
外面漆黑、潮湿。单衣巳经耐不住寒冷了。四十九刘伯承司令员感触万端,白雀园会议之后,指战员面貌一新,求战心切,一声令下,部队按时赶到指定地点,不叫困难,不讲价钱。但是困难是存在的,而且相当严重啊!他要去看部队。是他把北方的战士带来南方。这些太行山的子弟,离家一千里远,来到陌生的地方,人生地不熟,语言不通,没有后方,交通断绝,身上还是薄衣单衫,罗衾难耐五更寒。他没有向中央叫苦,巳经打出来了,不能再把重担加在解放区人民身上,一切取决于战争胜利,就地解决问题。只有他体会的最深。十二万人的衣、食、住、行不是一般的困难。而是千钧重担压在他肩上。斗争条件是难以想象的艰难。敌人是穷追不舍,重兵逬剿。千方百计地调动敌人,以求得一个难将的战机。使南征将士穿上冬衣,以告慰千里之外慈母的心。困难之多,多如牛毛,只能拣着最重要的解决。而解决-个困难则必须把所有困难都加进去。也就是要承担所有困难的重担来解决一个难题。司令员已经细心地觉察到,政治委员已经不声不响地吸最坏的烟草了,辣而且呛人,供是政治委员吸得津津有味,谈笑自如。司令员不吸烟,但能从烟的气味卜品出好坏。战七们巳经吸起树叶子来了。一走出司令部,刘伯承司令员顿时慼到襟怀宽阔。揪着的心也放开了。将军的舞台是真山真水,万马千军,广阔的疆场,一接触到大自然总给人一种力量。深蓝色的天空,满天的星斗,像是整个宇宙里撒满了银花。南国的空气里带有大量的水分,凉爽而又潮润。数不清的小山丘挤在路边,小山上覆盖着马尾松、橡树林。靠近村庄的是芭蕉林和棕榈树,从山路上通过,不致暴露目标,树林里藏得下千军万马。稠密的树林昆得郁郁森森。
在天空的映照下,水田像拼起的玻璃七巧板。田里注满了水,闪着各种几何形的亮光。雨季似乎已经过去,被水冲刷的道路、山林,空气清新洁净,散发着秋天的特有的香味。林子里有一种透明的轻纱似的水气,江汉平原进到了多雾的季节了。不似北国风光,秋髙气爽,干燥宜人。刘伯承司令员和邓小平政委并排走着。临战前,特别是来到大别山上,应该去看看这些北方战士。了解下级指战员的思想情绪,发号施令才心里有底,才有把握。特别是见上一面,胜似万语千言。没有战士和下级指挥的努力,一切命令和号召都是一纸空文。初到这里,地形不熟,指挥要亲自看地形、识图。把大别山的山川形势都装在指挥员的脑子里,用起兵来才能了若指掌,心中有数。山林不时泛起一阵阵的松脂香,卷来隐隐约约的松涛声。水气凝结以惊人的速度进行着,刚才还是透明的水气,转眼间变成乳汁一样的浓雾,把山峰、树林、山坳、道路、河流都淹没了,成了迷离的世界。刘伯承司令员说:“苏东坡曾经在这一带做官,写了不少好词,在黄岗写《泣溪沙》,是写游蕲水河清泉寺的;《西江月》是游蕲水河写的。从开封到这里做宫,是贬出朝廷。他不会体会我们今天的感情。大别山会给人们永远留下历史的回声。我们打出来,调动了蒋介石那么多部队,起到了变化全局的作用,相比之下,再大的困难也箅不得什么了!北线我军展开了反攻。”
说着司令员忽然转过身来问道广设法弄到好一点的烟草吗?”他好像突然想起了这件无关紧要的小事。邓小政委笑了:“他们要搞,我拒绝了。再好的烟也是一样,吸点尼古丁。坏烟草尼古丁更多一点,只不过是为了解闷、解乏就是了”部队已经赶到。正进人阵地。听得出战士急促的呼吸声和扑面而来的热乎乎的汗气。表明是经过长途的急行军赶来的,还没有喘过气来。公路上黑糊糊的一片人影,千军万马,万头攒动,构成浑然一体,有一种逼人的气势。一个熟悉的声音传到司令员耳朵里来:“一排立正、着齐、报数。”
立刻是一阵急促的脚步和报数声。精神振作,节奏快面整齐,毫不松松垮垮、拖拖拉拉。司令员大步走上去,那战士认出来了。立刻喊了一声立正。黑夜听来声音特别大,漯得山鸣谷应。那战士向司令员、政委敬礼。刚才司令员还想着太行山、赤岸、清漳河水、子弟兵妈妈、老村长、村长的女儿小玉。现在碰见柱子了。刘伯承司令员说广从太行山一步跨到长江边上,这是个大胜利。只是直到如今还没穿上棉衣,同志们太冷了!”
司令员感到身后有人轻轻地摸了一下他的后襟,很快又把手缩了回去,司令员意识到,战士感到冷了,摸摸司令员穿的暖不暖?看司令员穿些什么?不到万分艰难,战士们是小会这样的。一个指挥员应当和战:同甘共苦,和人民问甘丼苦,生死与瓜他想起政委处理的一件事广管理员弄到一部分油,想分顿吃,因此发生争执。群众主张吃光,管理员想留一部分照顾首长。争到政委跟前,政委谁都没有说,没有批评任何一方。告诉管理员,一顿吃光,大家一起吃。”
政委懂得战土的心,因为生活太苦了!所以司令员问候战士,是带着无限的歉意。因为他是司令员啊!那个战士摸摸司令员身上穿的什么,司令员和战士一样的薄衣单衫,所以急忙地把手缩回了。战士们立刻回答司令员的问候广首长放心,我们不怕冷,不怕苦。”
柱子说广冷不可怕,就是潮气大。”
司令员问:“不习惯吗?”
柱子说:“会习惯的。这地方挺好,种的都是白米,没有高粱。我就是纳闷,老乡们的许多风俗习惯,都跟北方不一样,我问我们的首长,他说:‘人乡随俗:”刘伯承司令员乐了:“是啊,我们人民子弟兵就是要人乡随俗嘛!”柱子对这里的风俗习惯感到新鲜。他说:“为什么男女老少都提一个小篮子,里边放一块火炭,埋在火灰里。坐下来就把它夹到腿档里。”
战士们听了都哈哈大笑。柱子说:“笑什么,我们山西烤火就不是这样,都是烤炉火、炕火,哪有烤手提炭火的!真出洋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