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寒风文集
33679200000086

第86章

部队无法继续前进。真像过去反扫荡一样,到处走投无路,敌人逼近来,而且是多少路、到处都是火光、手电筒光和嘈杂声。前进的道路不通,指挥部又返回陡山河。这里真不愧称“陆山河”,山陡,水急,林深,路窄,苔藓遍地。刘伯承司令员拄着棍子,摸索在崎岖的山道上。鸟道、羊肠、绝壁、峡谷,对一个年轻力壮的絲说,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何況年近花甲的多病的司令员?邓小平政委紧紧跟在司令员的身边,看司令员那艰难的样子,真为他捏着一把汗,提心吊胆,提防着司令员一失足滑倒,路陡得难以形容不是平躺在人们脚上,而是陡直地立在人们而前,上触青天,下临无底。人们沿着遍是青苔的石级摸索,后边人的鼻子碰着前边人的脚后跟,只有攀援而上,或者爬行,或者坐着下到深深的涧底。

在这种路上别人都帮不了忙,无法搀扶,也难以防范。邓小平政委决心已定,尽一切办法把玛令员转出外线,司令部也一分为二,让刘伯承司令员带一纵到淮西地区,开辟淮西,搭起大别山和豫皖苏的桥梁。到外线去可以保证司令员的安全和正常的指挥。侦察员报告:“七里坪发现敌人。”

刘伯承司令员看着地图。南面北面都发现敌人。措挥部被截在陡山河。敌人已经迫近腹心的边沿:“南而是吴绍周的八十五军,从黄陂出动向新县攻击,七里坪是他的先头部队。北面是罗广文郎队。”

他说:“我们闪开吴绍周,向西到黄陂站,进到宣化店的大路上,和先念同志会合,他带十纵、十二纵南来,我们力量又加强“”指挥部连夜翻越大山,转移到黄陂站,和李先念副司令员会师。四外情况小妙,夜足漆黑的,阴冷潮湿的风从板缝里吹进来,送来侵人的寒冷,把烛光弄得摇曳不定。人们的表情是严肃的,形势紧张,必须立即作出决策。首先是如何对付敌人的大军进逼,尔后是如何打击敌人。

在这里召开了党的前敌委员会。邓小平政委把灯拉到近边,在灯下起草文件。他说:“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全军要树立一种积极主动勇于进攻的精神,对付蒋介石大规模围剿广他写道广蒋介石此次对大别山使用七军、二十五军、二十八军、四十八军、十八军、八十五军、十四军等主力部队,其作战要领:彻底破坏根据地,摧毁我党政组织和生活物资,以强大的主力寻找主力作战,其余分散清剿。迫我离开长江北岸。如我向西、向北,则进行追剿:刘伯承司令员插话广我作战要领:主力展开宽大的机动作战,待敌疲劳后,歼敌一部。主力在外线分散活动,坚决打击敌人的弱点。车:区、军分区部队,适时转移外线,特别是断敌补给线。留适当主力在内线,以积极进攻的游击战争疲困敌人。”

会上决定,杨勇带一纵去淮西开展工作,大别山只留二、三、六,三个纵队坚持斗争。十纵西去桐柏,建立桐柏军区。十二纵去大洪山,建立江汉军区。邓小平政委起草给中央的电报:“中央军委:围攻大别山之敌,巳经发现有三十三个师,每路两个军以上,密集靠拢,难以捕捉战机,我不能过早地部署主力作战。而我之实力只能歼敌孤立的一个师广刘伯承司令员说:“现在敌人重兵压在大别山上,最好我以分散对之,以部分主力在大别山上拖住敌人。实行战略再展开,决心将十纵、十二纵进人桐柏山和大洪山。其余主力适时分遣和集中,依托大别山作宽大机动。”

邓小平政委继续写道:“此次为我反攻以后的最大考验,处境确有困难,唯士气颇好,但需要友邻的配合,拖散一部分敌人。朌陈粟、陈赓告我行动计划。”

会议的决定,就是积极主动攻击精神的体现,这是具有战略意义的决策。当敌人大军逼临的情况下作出这个决定,是具有政冶和军事远见的。用大别山把敌人主力拖住,其他地区可放手行动,广略城镇,发动群众,建立政权,开辟战场。中央回电:“大别山根据地的确立与巩固,是中原能否确立与巩固的关键,足以影响战局的发展。因此,南线三军必须内外配合。刘邓坚持大别山的斗争,陈粟野战军和陈赓兵团,在平孜、陇海线展开大规模的破击作战,寻机歼敌,调动分散大别山敌人,直到彻底粉碎敌人的围攻为止。”

机要科长送来陈赓的电报。李达参谋长接过来读广陈康,蔡爱睥两旅在西峡口。刘金轩旅在山阳。孔从周、汪锋部在芦氏以西作战。现在机动兵力仅有十个团,拟将这十个团全部策应刘邓作战,和秦基伟率八个团配合陈粟破击平汉路。”

张华说:“陈粟大军四个纵队迫近淮阳,陇海路徐州至郑州段全部破坏。大部据点被拔除。歼敌二万。”

我外线展开这样大规模活动,使陇海路和平汉路全线瘫痪。敌人没有回援的迹象,仍以重点扑向大别山。邛小平政委在尹家棚召开临时前委会议,提议:“伯承和际春带一纵和野直大部,向淮丙展开,转出外线。”

他说:“大别山上留我、先念、李达足矣广全会通过这一提议。刘伯承司令员感到十分为难,留在大别山上的应该是他,而不是政治委员。他没有想到政委率先提出,即使力争也是枉然。虽然自己年岁大、身体不好,政委不让自己留下,但是作为司令员,不留在大别山上,于心不安。邓小平政委笑着说:“我们两个分开的好,不能集中一处让敌人一网打尽。”

刘伯承司令员不好再争。邓是杰出的政冶家,又是杰出的军事家,有卧龙之才,可以指挥百万大军驰骋疆场,从来不畏艰险。所不安的是:他和邓皇一九三八年就在一起了,经过抗日战争最残酷最艰苦的岁月。从来都是茹苦含辛,甘苦与共啊!邓小平政委理解司令员的感情,也明白一般干部的心情。他指着淮西地图说:“留在大别山上,只是坚持这块阵地的斗争。淮西这个地方才是品字的中心,位置适中、机动,便于指挥南线三军配合作战。你们到淮西去是上策。我们三个,”他指着自己,先念和李达说:是壮丁。大别山上有三个纵队和军区武装,有我们三个人组成的轻便的前方指挥部,足以和蒋介石周旋。”

刘伯承司令员依依不舍,四面都是敌人烧起的篝火,照明弹,信号弹五色缤纷;断续的枪声,把夜弄得恐怖不安。身边是冷冷情清的山林和孤村,又加上弥漫的风雪。刘伯承司令员和留下的人一一作别。紧紧地握手。可以想像得出:前方指挥所几十个人,带一部电台,和蒋介石几十万大军周旋于寒冷、潮湿、风雪凄迷的大别山上……他舍不得把手放开,而是紧紧地握住。大别山的丛林、山峦、村舍都深情地注视着这一幕情景。邓小平政委向司令员说:“保重,千万保重。我们对上对下行文,还用‘刘邓名义。然后政委向杨宇说:现在你的大任又来了。把司令员交给你,司令员的安全和生活,全部托在你身上,你要寸步不离司令员身边张华说:“政委,来的时候我们的口号是勇往直前,义无反顾。我是这样要求自己的。现在却后退五百里……”邓小平政委乐了:“你留在司令员身边,多操心作战和司令部的X作,不要事无巨细都找司令员。到淮西去,不是后退五百里,是前进五百里,这是对蒋介石围剿大别山的报复:实行战略再展开,使大别山和豫皖苏连成一片。蒋介石是不会得逞的。‘小诸葛出马也许会成全了我们的大业到那时蒋介石和白崇禧都会后悔不及的。”

这一夜,王近山的六纵向麻城、宋埠进攻,掩护指挥部北上。杨勇一纵掩护刘伯承司令员和后方指挥部向外线转移,十纵、十二纵向平汉路西展开。六十三刘伯承带后方指挥部从尹家棚北上,向菜园前进,进入十八军胡琏的驻地。离开大别山向淮河迫近。刘伯承司令员不时回首南望,大别山已经高高地升:天际,茫茫苍苍,像一道山墙留在人们身后了。但不是一九四六年中原解放军突围时的情景,今天有三个纵队留在大别山上,有小平、朱念、李达在指挥作战;有陈赓、陈粟大军在豫西和豫皖苏。不是当年孤立的大别山,蒋介石不会如愿以偿的,有小平在,哪怕是斗争十分残酷和艰苦,大别山会屹立不动,不向任何势力低下她坚强的颈项。刘伯承司令员带着后方机关向外线转移,突破敌人的包围圈。敌人军队密集,封锁的很严,而且多路行动。他们在前后左右都发现敌人,被夹在敌人的夹缝之中,走走停停,停停走走,隐蔽前进。敌人向大别山腹心推进,我们和敌人相背而行。夜,失去白夭日光照射的热力,顿时感到寒气逼人,特别是夜风吹来,送来阵阵水声,更令人感到寒颤。每个人的心都是紧张的,杨宇紧紧地跟在司令员身边,生怕有什么闪失,他现在感到责任真是重大了。邓政委把司令员交给他,他真感到压力在肩,因为这是全军的重托啊!在敌人包围的周子里,里三层,外三层,和敌人捉迷藏,稍有差池他是无法交代的。敌情紧张,路途坎坷,多石多水,连一点火光都不敢借用,他为司令员担心。部队默默地向敌人接近。蒋介石把他的主力放在光山,用他的亲信将领把守这重要地段,就为的是防止刘伯承北窜。刘伯承司令员正是选择十八军防地为突破口。对付敌人的进攻,或是突破敌人的包围,司令员是胸有成竹的。越是这样,越使杨宇放心不下。张华兢兢业业地掌握着敌情,为司令员提供考虑的资料,因为和敌人相距太近,沿途又有敌人的武装侦察。刘伯承司令员是隐蔽、大胆地接近敌人,当敌人按照他们预先计划向根据地推进当中,我们乘隙和敌人擦肩而过。即便敌人发觉,请示上级改变计划来追,也来不及了,我们已经突破敌人的包围到了外线。人们运得司令员“利害变换线”的口诀:利害变换,毫不犹豫,拿定火候,转到側翼。”

对付日本人的扫荡就是这样做的。但这件事做起来太难了,绝不是轻而易举,而且危险万分。要大胆、心细、机敏、果敢。因为离敌人太近,到处都升起信号弹、照明弹,乱打枪炮,一般人是难以应付这种局面的。敌人把大路口都控制住,加强夜间联系和警戒。夜是那样的黑,从尹家棚到何小寨,一夜之间走了九十里的山路,走得人困马乏,到了菜园村,一倒下就睡着了。连饭都不想吃,不想再动一动,哨兵也睡着了。彻夜的大雾,田野迷迷茫茫,看不清远近的山峦和丛林,只是一片灰色的浓雾。事情就在这里发生了。拂晓,大雾依然很浓,视野很差,只能看出几步远。司令部通讯员小王送信和部认取得联系。他一出门,看见敌人两个侦察兵,带着卡宾枪和望远镜走在大雾里。敌人的服装和我们的衣服一样颜色。小王急中生智,摘去帽子,和两个敌人答话,把敌人引到司令部里缴了械。这时敌人才发觉,可是巳经晚了。杨宇闻信大惊。顿时困意全消,立即审问俘虏。俘虏是十八军的,军部就住在这个村里。这就是说:我们的总部和十八军军部住在一个村子里了。杨宇头发都炸起来了。来不及请示,立即派骑兵去追部队,命令部队火速返回保驾。小王跳上马跑去。杨宇命令张华集合直属队准备战斗。从警卫连挑八名身强力壮的战士,带一副担架在大路上等候。他走到司令员跟前报告:“我们和胡琏住到一个村子里了。”

他的话简明扼要,说明问题。最后补充说:“好在是大雾,敌人还没觉察。”

刘伯承司令员听了,风趑地说:“这才是到了‘利害变换线上了。”

他提着棍子走出来。浓雾,能见度很差。司令员命令杨宇,趁大雾的掩护,把部队悄悄地撤出村子,和敌人脱离接触。即使最大胆的人,最沉得住气的人,对此情况也会毛骨悚然。一切难以想象的事情都可能在一刹那之间发生。杨宇搀着司令员走上大路,几个大个子战士等候在那里。他们用殷切希望的目光望着司令员,杨宇请司令员上担架。刘伯承司令员感激地看了战士们一眼说:不用。”

身转向杨宇说:“你去招呼直属队,行动要快,但要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