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隆堡又名克伦堡、哈姆雷特古堡,坐落在丹麦西兰岛北部赫尔辛格市的海边,与瑞典的赫尔辛堡市隔海相望,地处波罗的海出口之一的厄勒海峡最窄处。卡隆堡宫意为“皇冠之宫”,用岩石砌成,褐色的铜屋顶气势雄伟、巍峨壮观,是北欧最精美的文艺复兴时期建筑风格的宫殿。
《哈姆雷特》的背景地
英国著名作家莎士比亚以卡隆堡宫为背景写下了那不朽的悲剧《哈姆雷特》,卡隆堡也因此而闻名于世,成为游客和文学爱好者向往的地方。现在在外院的墙上有一块莎士比亚的纪念浮雕像,碑文大意是说哈姆雷特王子复仇的故事是丹麦的民间传说,莎士比亚于1601年将它改成了剧本,哈姆雷特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故卡隆堡宫又称为哈姆雷特古堡。
古堡历史上两度被毁
古堡最早建于1420年,当时是为了对付非常猖獗的海盗而建。后来的丹麦国王腓特烈二世看中这个古堡,决定将它改建成自己的宫殿。工程始于1574年,1585年竣工,最初由荷兰著名建筑师汉斯·范·佩春设计建造,后来由于设计上的分歧,范·佩春一气之下辞职不干了,主持者不得不另聘荷兰建筑师安东尼·范·奥泊贝根继续建造。
卡隆堡历史上曾两次被毁:第一次是在1623年,古堡发生了一场大火,整个宫殿及宫内设施全被烧为灰烬,唯一幸存的是古堡内的教堂,这座幸存教堂现在是古堡内的一个主要观光景点。这次大火使得古堡损失惨重,重修耗资巨大,当时瑞典国王克里斯蒂安四世不顾民众的反对,毅然对古堡进行修复,修复工程持续到1637年,修复后的古堡结构有所改变,屋顶由原来的圆形螺旋塔改为现在的尖塔顶,并且加入了巴洛克建筑风格,使得整座古堡融合了文艺复兴风格和巴洛克式风格。
古堡第二次被毁是在“北欧战争”期间,瑞典人于1658~1660年间占领卡隆堡,将堡内物品洗劫一空。
丹麦文艺复兴式建筑的佼佼者古堡是一座四方形的建筑,高三层,濒临大海,中间有一个宽敞的庭院,四个高大的钟楼相互呼应。宫中有个豪华的用于各种舞会和庆典的骑士厅。是北欧最大的此类大厅,墙上悬挂着多幅印有历代国王肖像的名贵挂毯,中央有五盏17世纪的枝形吊灯。二楼北侧是国王和王后的寝宫。国王卧室的墙上挂着腓特烈二世的画像,室内陈列着古色古香的家具。
在王宫南侧的建筑物上,高耸着一个钟楼,共七层,塔尖上的金色风标格外醒目。当时每当宫内举行盛大宴会时,各个达官显贵都沿着台阶拾级而上,钟楼阳台上的号角手则鼓角齐鸣、声震四方。
走出宫殿,在海边要塞的炮台上,乌黑的古炮依然架在这里,只是现在已不是当年的战炮了,是用做女王生日庆典的礼炮。而卡隆堡也改建成了丹麦历史博物馆和航海博物馆。2000年卡隆堡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文化遗产。
古堡里有一个密道
到了腓特烈四世统治时期,对古堡进行了加固,修建和改建了古堡的防御工事。古堡地下建了一个地下工事,国王遇到战事时,可以直接从卧室通过秘密通道来到地下工事。士兵在工事内既可以训练,又可以储兵,并建有箭垛,可以抵御外敌。工事内还有用来储存腌鱼咸肉的池子,被敌人围困时可供士兵食用。在工事的一角还有一个三角形死牢,专门用来关押政治犯,相传被囚禁在死牢中的人,除一名瑞典牧师外,没有一个人活着出来。
丹麦的民族英雄——霍尔格
在古堡的地下工事里有一座石雕像,雕像刻画的是一位身着戎装,右手抚剑坐睡的战士,他是丹麦人霍尔格。霍尔格是丹麦历史上抵御外敌的一名著名勇士,曾为丹麦立下赫赫战功,后来战事平息,他仍为时刻保卫国家人民作好准备,连睡觉都手握宝剑,一旦国家遭到入侵,他即刻执剑为国奋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