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青春岁月不悔,梦归处
3377200000051

第51章 鼓镇

重庆不是这次旅行的终点站,鼓镇才是。

坐大巴从高速开到省道再开很长一段县道,然后穿越大桥经过一条窄窄的小路,就能抵达郝青青爸爸战友的故乡——鼓镇。她童年时到过那里,对当地的酱豆味道记忆犹新,当初定了去CD时她就提议再去一次那个小镇,路途不是很遥远,而且这是一趟美食之旅,深夜里大家吞着口水听她讲那种神奇的食物,却只能啃着火腿肠充饥,苦闷,心塞。

所以回下原前的第三天她们一起往鼓镇出发了,来之前郝青青已经联系了爸爸的战友老邢,所以刚下大巴,就看到了皮肤黝黑的老邢。听他介绍,这里的居民不多,老邢祖辈都生活在这里,每年暑假,家家户户都要做酱。在镇子里左拐右拐,大概十分钟后便到了他家的院子,他经营着一家小小的农家乐,每天早晨天不亮,老邢和家人就起床准备全天食材,虽然到了暑假,但游客来的也不多。郝青青爸爸对老邢几乎算是有救命之恩,所以老邢一家决定暂停营业专门招待她们,六人一开始听了很不好意思,但私下商量好走的时候按照农家乐双倍的费用出之后,便安心的在小院子里住下了。

院墙边上摆满了一坛坛的酱,一进门,猪就闹着要尝尝,“你别吵吵,现在才十点,还没到午饭时间呢。”黄林林拉着她,怕她冲过去直接开人家院子里的酱缸。唔,不是夸张,为了吃,有什么猪做不出来的?

老邢笑了笑,指着院子里的两排酱,给她们大概讲解了下,酱分两种:在坛子里装着带汁水的,叫“酱豆”;把酱豆捞起来,晒干直接保存的,叫“盐豆”。

大家听得“口水直流”,好不容易熬到午饭时间,听到邢嫂一声“可以吃饭啦”,猪“嗷”地一声便冲了进去。

“一个50米补考两次都过不了的学生。”

“对,一个800米跑完像要升天的朋友。”

“她,刚刚一秒钟就消失了。”

“哈哈哈,你们在演小品吗?”

“外面说我坏话的请小声一点好吗!请照顾一下里面吃饭的人的心情谢谢!”

“哈哈”几人边笑边走进了厨房,桌上摆着:笋衣蒸腊肉,红烧黑毛猪肉,土鸡汤,笋尖炒肉片,地衣炒鸡蛋,带点黄色的杂粮馒头,以及最重点的食物:酱豆。

“我们这里是乡下,吃的都是上天馈赠的食材,可不比你们城里。”邢嫂招呼大家一起吃,“怕你们吃不惯,来,先尝尝合不合口味。”

“天啊,这也太美味了吧,邢嫂你就谦虚吧。”

“对啊,完全是原汁原味没有任何添加的鲜啊。”

“嗯嗯。”猪也想说两句赞美来着,但大家都理解她的,毕竟嘴实在没空。

“这个馒头蘸酱怎么这么好吃啊!郝郝啊,你不早带我们来。”李敏敏被好吃的酱豆感动的快要流泪,埋怨的看着郝青青。

“哈哈,中国的酱啊,靠得就是复杂又复合的菌群,那就一个字——鲜!”老邢给大家解释道。

“这个酱怎么做的啊?”左思尔好奇的问道。

“这个啊,把黄豆煮熟拌上很多炒面,平铺在大大的竹匾上,一寸来厚。折来马鞭一样长相的香蒿,你们可能不认识,那是一种有刺激气味的植物,洗干净后均匀码放在黄豆上。天很热的时候,三四天,黄豆和蒿子之间就满了白色的霉菌,像蜘蛛侠弹出来的丝,那是微生物在活动。这时候的黄豆表面已经开始发黏,像日本的纳豆,有些臭,并且有很浓烈的蒿子气息。”

“哇,好复杂。”

“还没完呢。”邢嫂接着老邢说道:“还要准备好盐,生姜切丁,用中药的铁碾子,把辣椒、花椒、八角、香叶碾成粉末,然后才开始‘下酱’。”

“下酱什么意思?”

“下酱啊。”又换了老邢,“就是把捂好的豆子放进一个小水缸,撒一层豆子放一层作料和盐,最后盖上沾了水的纱布阻隔蚊蝇。很快,酱缸里就会渗出水。遇到阳光好的日子,再把酱缸里的豆子们集合到竹匾上曝晒,这是为了杀菌,等豆子们再回到缸里时,切一些萝卜片进去,这样,成酱出来时,萝卜甚至比酱还受欢迎。”

“啊啊啊,我说这个黄色的片片是什么,怎么这么好吃,居然是萝卜啊。”

“这个不多哦。”邢嫂笑着说。

“那我要多吃点。”

“猪,你好意思吗?”

“好意思啊。”猪答得一脸诚恳,问话的黄林林,败。

“哈哈,郝郝,你这个朋友真有意思。”

“邢叔叔笑话我们呢。”

猪吐了吐舌头,心想:笑话吧,笑话吧,你们多说话,我多吃点,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