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我的第一本经济学书
33907600000012

第12章 人们面临的权衡取舍——像田忌一样作选择

跟曼昆学习经济学——应该知道的十大经济学原理

格里高利·曼昆是世界上最年轻最优秀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在29岁时便成了哈佛大学历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他所著的《经济学原理》是一本专为经济学初学者量身定制的教科书,不论是从篇幅上还是叙述方式上都十分亲民。这本书1998年首次出版时的销量就已经高达20万册,至今这本教材已经出到了第5版,已然成为了全世界经济学学生的必读书。本章就让我们跟随曼昆,一起了解一下经济学中最应该被了解的十大原理。

我们随时都面临着“权衡取舍”的问题,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我们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在上大学时对选修课的选择就体现了我们对学习时间的分配。同样是一节课的时间,有些同学选择心理学,有些同学选择社交礼仪,有些则选择再了解一门语言。在作出每一个选择的时候,我们就必须放弃本来可以用来上另一门课的时间,而且这个上课的时间是归我们自己所有的,所以当我们决定把这个时间用来学习一门课程的时候,就必须放弃这个时间里我们本来可以做的其他事情,比如睡觉,看电视,运动,逛街,等等。

同样,我们的家庭收入也是有限的,同样的一份收入,可以用来购买生活必需品,也可以用来度假,还能存起来。当我们选择在某种用途上花钱时,那么在其他的用途上就要少花相应数量的钱。每个家庭在怎样花钱的问题上,都面临着权衡取舍的问题。

不仅仅是个人,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也面临着各种权衡取舍的问题。例如,曼昆教授在他的《经济学原理》一书中所举的“大炮和黄油”的例子:在我们把更多的钱用于国防事业,以保卫祖国免受入侵时,我们能利用以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的钱就减少了,这样的权衡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命运。又例如,在当今社会中,环保和经济高速发展之间的权衡取舍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问题。各种工厂污染物超标排放屡禁不止就是因为从一个企业的利益看来,治理污染的成本较高,导致企业利润减少,所以环保在与企业利益的权衡中就失去了地位。但是对于一个社会来说,这样的权衡结果显然是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这时就需要政府的有力决策。

在曼昆的理论中,我们的社会所面临的权衡取舍是在效率与平等之间。其中的效率是指社会能从其中的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的东西,平等是指将这些资源的成果公平地分配给社会成员。换句话说,效率是指经济蛋糕的大小,而平等是指如何分割这块蛋糕。

我们来回顾一下《史记》中记载的著名的“田忌赛马”的故事。齐王爱赛马,就叫田忌和他赛马。但是田忌的每个等级的马都比齐王的次一点,所以他赛马从来就没赢过齐王。孙膑一直在一旁观察,发现他俩的马都能分为上中下三等,田忌的马虽然比齐王的马差那么一点,但是也不至于差到连齐王的下一等级的马都比不过。所以他就叫过来正愁着的田忌,让他这局尽管下注,孙膑保他能赢。田忌在比赛中就按照孙膑所教的方法,用自己的下等马对齐王的上等马,用自己的上等马对齐王的中等马,用自己的中等马对齐王的下等马,果然三局两胜赢了齐王。

这就是一个典型的关于“权衡取舍”的例子。同样是三匹马,由于安排的出场顺序不同,得出的结果也截然不同。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一件事情的成败往往决定于选择的一念之间,当选择的主体具有冷静地作出决策的能力时,才能不计眼前小利,获得最后的胜利。就像这个故事中,孙膑建议田忌对自己的下等马彻底放弃。如果当时田忌觉得面子上挂不住,不忍看到自己的下等马输得太惨,那么他失去的将是整场比赛。由此可见,想要获得最后的胜利,需要的不仅仅是实力,更需要面临抉择时清醒的头脑、高瞻远瞩的目光和不计眼前的思想。

在我们的生活中,“权衡取舍”的思想处处可见。比如,我们每天在点菜时所作的选择,在步行、公交还是骑车中所作的选择,在和朋友逛街还是待在家里看电视剧之间所作的选择,等等。

假设小A手里有一定的钱可以用来买衣服,而她同时看上了一件当下正流行的风衣和一套高档端庄的西服,但她手里的钱限制她只能买其中的一样,此时她应该选择哪一件呢?可能在日常生活中,这个答案是随机的。但是如果小A买了这套高档西服,端庄的形象让她更加受到注意,得到赏识,获得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呢?所以我们在生活中作出决策的时候更应该考虑的是长远的利益,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每一份付出都得到最大化的回报。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权衡取舍”并没有标准的答案,即使在每天都会遇到的选择中,也没有所谓的“应该”怎么做,因为每个人对不同事物的效益评价都是不同的。例如,没有老师会要求说,一个学生应该多放些时间在学习物理上,而放弃那些原本应该用来读英语的时间。我们自己的决策必须由我们自己来作出,因此我们不仅不能逃避选择,而且要了解我们所面临的种种选择,甚至去快速地分析出每一个选择之后的影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准确地做出良好的决策。我们想要在生活中运用好经济学,就要从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权衡取舍来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