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旧唐书
33999800000160

第160章 地理四(1)

剑南道东西道九岭南道五管十

剑南道

成都府隋蜀郡。武德四年,改为益州,置总管府,管益、绵、陵、遂、资、雅、嘉、沪、戎、会、松、翼、巂、南宁、昆、恭十七州。益州领成都、雒、九陇、郫、双流、新津、晋原、青城、阳安、金水、平泉、玄武、绵竹等十三县。

又置唐隆、导江二县。二年,分置邛、眉、普、荣、登五州,属总管府。又置新都、什邡二县。三年,罢总管,置西南道行台。仍分绵竹、导江、九龙三县立濛州,阳安、金水、平泉三县立简州,割玄武属梓州。又析置德阳、新繁、万春三县。九年,罢行台,置都督府,督益、绵、简、嘉、陵、眉、犍、邛十州,并督巂、南宁、会都督府。贞观二年,废濛州之九陇、绵竹、导江来属,仍改万春为温江。六年。罢南宁都督,更置戎州都督,属益州。八年,兼领南金州都督。十年,又督益、绵、简、嘉、陵、雅、眉、邛八州,茂、巂二都督。十七年,置蜀县。龙朔二年,升为大都督府,仍置广都县。咸亨二年,置金堂。仪凤二年,又置唐昌、濛阳二县。垂拱三年,分雒、九陇等十三县置彭、蜀二州。其年,又置犀浦县。圣历三年,又置东阳县。天宝元年,改益州为蜀郡,依旧大都督府,督剑南三十八郡。十五载,玄宗幸蜀,驻跸成都。至德二年十月,驾回西京,改蜀郡为成都府,长史为尹。又分为剑南东川、西川,各置节度使。广德元年,黄门侍郎严武为成都尹,复并东、西川为一节度。自崔宁镇蜀后,分为西川,自后不改。旧领县十六,户十一万七千八百八十九,口七十四万三百一十二。汉朝蜀郡,户二十六万八千二百七十,口一百二十四万。天宝领县十,户十六万九百五十,口九十二万八千一百九十九。在京师西南二千三百七十九里,至东都三千二百一十六里。

成都汉县,属蜀郡。汉朝成都一县,管户一万六千二百五十六。蜀,三代之时西南夷国,或臣或否。至秦惠王既霸西戎,欲广其地,乃令其相张仪、司马错伐蜀。取其地,立汉中、巴、蜀三郡。蜀王本都广都之樊乡,张仪平蜀后,自赤里街移治于少城,今州城是也。蜀城,张仪所筑华阳贞观十七年,分成都县置蜀县,在州郭下,与成都分理。乾元元年二月,改为华阳。新都汉县,属广汉郡新繁汉繁县,属蜀郡。刘禅时加“新”字犀浦垂拱二年,分成都县置双流汉广都县地,属蜀郡。隋置双流县广都龙朔三年,分双流置,取隋旧名郫汉县,属蜀郡。隋置濛州,大业省为郫县。温江汉郫县地,魏蜀郡治于此。隋为万春县。贞观元年,改为温江灵池久视元年,分蜀县置东阳县。天宝元年,改为灵池。

汉州上垂拱二年,分益州五县置汉州。天宝元年,改为德阳郡。乾元元年,复为汉州。领县五,户六万九千五,口三十万八千二百三。至京师二千二百里,至东都三千一百一十六里。

雒汉县,属广汉郡。后汉置益州,治于雒。晋置新都郡,宋、齐为广汉郡。垂拱二年,置汉州。皆治雒县也德阳后周废县。武德三年,分雒置什邡汉县,属广汉郡。后周改为方宁。武德三年,改为什邡。雍齿侯邑,在县北四十步。绵竹汉县,属广汉郡。隋开皇二年,置晋熙县。十八年,又改为孝水县。大业三年,改为绵竹。武德三年,属濛州。州废,来属之金堂咸亨二年,分雒县、新都置,属益州。垂拱二年,来属。

彭州上垂拱二年,分益州四县置彭州,天宝元年,改为蒙阳郡。乾元元年,复为彭州。领县四,户五万五千九百二十二,口三十五万七千三百八十七。至京师二千三百三十九里,至东都三千一百六十九里。

九陇州所治。汉繁县地,宋置晋寿郡,古城在县西北三里。梁置东益州。

后魏为天水郡,仍改为九陇。初于县东三里置濛州,大业省。武德三年,复置濛州,领九陇、绵竹、导江三县,置彭州之名也。三县置,属益州。垂拱二年,属彭州。长寿二年,改为周昌。神龙初复置濛阳仪凤二年,分九陇、雒、什邡三县置,属益州。垂拱三年,来属导江蜀置都安县,后周改为汶山。武德元年,改为盘龙,寻改为导江。三年,割属濛州。州废,属益州。旧治灌口城,武德元年,移治导江郡。垂拱二年,来属。

蜀州垂拱二年,分益州四县置。天宝元年,改为唐安郡。乾元元年,复为蜀州也。领县四,户五万六千五百七十七,口三十九万六百九十四。至京师三千三百三十二里,至东都三千一百七十二里。

晋原汉江源地,属蜀州。李雄立江源郡,晋改为多融县,又改为晋原。鹤鸣山,在西北十里青城汉江源县地。南齐置齐基县,后周改为青城。山在西北三十二里。旧“青”字加水,开元十八年,去“水”为“青”唐安本汉江源县地,后魏于此立犍为郡及僰道县。隋省。武德元年复置,改为唐隆。长寿二年,为武隆。先天元年,改为唐安新津汉武阳县,属犍为郡。后周改为新津,属益州。垂拱二年,属蜀州也。

眉州上隋眉山郡之通义县。武德二年,割嘉州之通义、丹棱、洪雅、青神、南安五县置眉州。五年,省南安。贞观二年,置隆山县。天宝元年,改为通义郡。

乾元元年,复为眉州也。旧领县五,户三万六千九,口十六万九千七百五十五。

天宝,户四万三千五百二十九,口一十七万五千二百五十六。至京师二千五百五十里,至东都三千二百八十九里。

通义后汉置通义县,属齐通郡。梁改为青州,后魏改为眉州。后改通义为安洛,又复通义。隋初为广通,寻改为通义。武德元年,于县置唐眉州也彭山汉武阳县地,属犍为。晋于郡置西江阳郡。后魏增置隆山郡,以界内有鼎鼻山,地形隆故也。隋改为陵州隆山县。先天元年,改为彭山也丹棱本南齐齐乐郡,后周改为洪雅县。隋改为丹棱,属嘉州。武德二年,来属也洪雅后周洪雅镇,隋改为县。武德九年,置犍州。贞观初,州废,属眉州也。

青神汉南安县,属犍为郡。县临青衣江,西魏置青衣县。本治思蒙水口,武德八年,移于今治,属眉州也。

绵州上隋金山郡。武德元年,改为绵州,领巴西、昌隆、涪城、魏城、金山、万安、神泉七县。三年,分置显武、龙安、文义、盐泉四县。七年,省金山县。贞观元年,又省文义县。旧领县九,户四万三千九百四,口十九万五千五百六十三。天宝领县九,户六万五千六十六,口二十六万三千三百五十二。至京师二千五百九里,至东都三千二百五十九里。

巴西汉涪县,属广汉郡。晋置梓潼郡,西魏置潼州。隋改为绵州,炀帝改为金山郡。隋改涪为巴西县也。

涪城汉涪县地,东晋置始平郡。后魏改为涪城及潼县。隋改潼为涪城。

昌明汉涪县地,晋置汉昌县,后魏为昌隆。先天元年,改为昌明。旧有显武县,神龙元年,改为兴圣。开元二年废,并入昌明,仍分巴西、涪城、万安三县地置兴圣县。二十七年废,地各还本属。

魏城隋置罗江汉涪县地。晋于梓潼水尾万安故城置万安县。后魏置万安郡,隋废。

天宝元年,改万安为罗江。廉泉、让水,出县北平地也。

神泉汉涪县地。晋置西充国县,隋改为神泉,以县西泉能愈疾故也。

盐泉武德三年,分魏城置也。

龙安隋金山县。武德三年,复置,改为龙安。

西昌隋金山县。隋末废。永淳元年,复置,改为西昌也。

剑州隋普安郡。武德元年,改为始州,领县七。圣历二年,置剑门县。先天二年,改始州为剑州。天宝五年,改为普安郡。乾元元年,复为剑州也。旧领县七,户三万六千七百一十四,口十九万九十六。天宝领县八,户二万三千五百一十,口一十万四百五十。至京师一千六百六十二里,至东都二千五百六十里。

普安汉梓潼县,广汉郡治也。宋置南安郡,梁置南梁州,又改为安州。西魏改为始州,兼置普安郡。武德元年,复为始州。皆治于普安也。

黄安梁分梓潼县置梁安县,寻改为黄安。

永归隋分梓潼县置。

梓潼汉县。蜀先分广汉置梓潼,西魏改为潼川郡,隋为梓潼县。后魏自涪县移梓潼郡于今县,属始州,仍改郡为县也。

阴平晋流人入蜀,于县置北阴平郡。山北有十八陇山,山有陇十八也。

武连汉梓潼县地。宋置武都郡及下辨县,又改下辨为武功。后魏改为武连也。

临津汉梓潼县地。南齐置相厚县,隋改为临津也。

剑门圣历二年,分普安、永归、阴平三县地,于方期驿城置剑门,县界大剑山,即梁山也。其北三十里所,有小剑山。大剑山有剑阁道,三十里至剑处,张载刻铭之所。剑山东西二百三十一里。

梓州上隋新城郡。武德元年,改为梓州,领郪、射洪、盐亭、飞乌四县。

三年,又以益州玄武来属。四年,又置永泰县。调露元年,置铜山县。天宝元年,改为梓潼郡。乾元元年,复为梓州。乾元后,分蜀为东、西川,梓州恒为东川节度使治所。旧领县七,户四万五千九百二十九,口二十四万八千三百九十四。天宝领县八,户六万一千八百二十四,口二十四万六千六百五十二。至京师二千九十里,至东都二千九百里。

郪汉县,属广汉郡,历晋、宋、齐不改。梁于县置新州,西魏改为昌城郡。隋改为梓州,炀帝改为新城郡。郡城左带涪水,右挟中江,邻居水陆之要。

梓州所治,以梓潼水为名也。

射洪汉郪县地,后魏分置射洪县。娄缕滩东六里,有射江,语讹为“洪”。

通泉汉广汉县地,隋县也。

玄武汉底道县,属蜀郡。晋改为玄武。武德元年,属益州。三年,割属梓州也。

盐亭汉广汉县地,梁置盐亭县也。

飞乌汉郪县地,隋置飞乌镇,又改为县,取飞乌山为名也。

永泰武德四年,分盐亭、武安二县置。

铜山调露元年,分郪、飞乌二县地置也。

阆州隋巴西郡。武德元年,改为隆州,领阆中、南部、苍溪、南充、相如、西水、三城、奉国、仪陇、大寅十县。其年,又立新井、思恭二县。四年,以南充、相如属果州,仪陇、大寅属蓬州。又置新政。七年,又以奉国属西平州。还以奉国来属。又省思恭入阆中县。先天元年,改为阆州。天宝元年,改为阆中郡。

乾元元年,复为阆州。旧领县八,户三万八千九百四十九,口二十七万三千五百四十三。今领县九,户二万五千五百八十八,口十三万二千一百九十二。至京师一千九百一十五里,至东都二千七百六十里。

阆中汉县,属巴郡。梁置北巴州。西魏置隆州及盘龙郡。炀帝改为巴西郡。

武德为隆州。皆治阆中。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隋为阆内也。

晋安汉阆中县地。梁置金匮二。又为金迁郡。隋省郡,改为晋城。武德改为晋安也。

南部后汉分阆中置充国县,属巴郡。又分置南充国郡。梁改为南充郡,隋改为南部也。

苍溪后汉分宕渠置汉昌县,属巴郡。隋改汉昌为苍溪也。

西水汉阆中县地。梁置掌夫城,后周改为西水县。

奉国后汉分阆中置。武德七年,属西平州。贞观元年,还属隆州。

新井汉充国县地。武德元年,分南部、晋安二县置。界内有盐井。

新政武德四年,分南部、相如两县置。

岐坪旧属利州,开元二十三年来属也。

果州中隋巴西郡之南充县。武德四年,割隆州之南充、相如二县置果州,因果山为名。又置西充、郎池二县。天宝元年,为南充郡。乾元元年,复为果州也。旧领县四,户一万三千五百一十,口七万五千八百一十一。天宝领县六,户三万三千九百四,口八万九千二百二十五。至京师二千五百五十八里,至东都三千四百二十三里。

南充汉安汉县,属巴郡。宋于安汉故城置南宕渠郡。隋改安汉为南充。果山,在县南八里。

相如汉安汉县地,梁置梓潼郡。周省郡,立相如县,以县城南二十里,有相如故宅二。相如坪,有琴台。

流溪开耀元年,析南充县于溪水侧置也。

西充武德四年,分南充置。有西充山。

郎池武德四年,分相如置。

岳池万岁通天二年,分南充、相如二县置。初治思岳池,开元二十年,移治今所。

遂州中隋遂宁郡。武德元年,改为遂州,领方义、长江、青石三县。二年,置总管府,管遂、梓、资、普四州。贞观罢总管。十年,复置都督,督遂、果、普、合四州。十七年,罢都督府。天宝元年,改为遂宁郡。乾元元年,复为遂州。

旧领县三,户一万二千九百七十七,口六万六千四百六十九。天宝领县五,户三万五千六百三十二,口十万七千七百一十六。至京师二千三百二十九里,至东京三千一百六十六里。

方义汉广汉县,属广汉郡。宋置遂宁郡,齐、梁加“东”字。后周改东遂宁为遂州。后魏改广汉为方义。

长江东晋巴兴县,魏改为长江。旧治灵鹫山,上元二年,移治白桃川也蓬溪永淳元年,分方义县置唐兴县。长寿二年,改为武丰。神龙初复。景龙二年,分唐兴置唐安县。先天二年,废唐安县,移唐安废县置。天宝元年,改唐兴为蓬溪也。

青石东晋晋兴县。后魏改为始兴。隋改始兴为青石,以县界有青石祠也。

遂宁景龙元年分置。

普州中隋资阳郡之安岳县。武德二年,分资州之安岳、隆康、安居、普慈四县置普州。三年,又置乐至、隆龛二县。天宝元年,改为安岳郡。乾元元年,复为普州。旧领县六,户二万五千八百四十,口六万七千三百二十。天宝领县四,户二万五千六百九十三,口七万四千六百九十二。至京师二千三百六十里,至东都三千二百三里。

安岳汉犍为、巴郡地,资中、牛鞞、垫江三县地。李雄乱后,为獠所据。

梁招抚之,置普慈郡。后周置普州,隋省。武德二年,复置,安岳为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