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矛盾的不相容性以夸张的形式突显出来,造成反差,以显示荒谬性,而幽默的趣味恰恰产生于这种交叉的逻辑中。
熟人之间。
非正式场合,例如,轻松聊天时。
非严肃场合。
在与人交谈时,通过言行不一、言语的前后抵触和行为的相互矛盾,有意构成反差,制造荒谬,让对方在震惊之余感受到说话者的幽默和风趣。
一位朋友起身要回家去,而外面正在下雨,他向主人说:“下雨了,能把雨衣借给我用一用吗?”
主人说:“当然可以!不过你可要留心,千万别把我的雨衣弄湿了。”
主人明知是下雨天,却嘱咐朋友别把自己的雨衣弄湿,言语前后抵触、自相矛盾。朋友当然也在这种戏谑性的幽默中感受到了主人的诙谐风趣。
这种幽默方式通过言行不一致,语言前后相抵触的方法,在矛盾中为彼此创造轻松愉快的谈话环境。
通过自相矛盾的方式达到幽默,需要注意在矛盾背后不忘显露真诚。自相矛盾是一种天真的错误,天真以真诚和不加掩饰为特点,真诚的、不加掩饰的错误成为此种幽默的诱因。
自相矛盾之所以能够制造幽默,是因为言语中所附条件不可能办到,所以就有了荒谬的逻辑对白,从而使语言趣味横生。
1.言行前后不一致
通常,说话是不能自相矛盾的,这是逻辑思维得以成立的起码条件。然而,逻辑上的自相矛盾,却能够产生幽默的趣味,幽默趣味恰恰是从逻辑不通的地方开始。这是因为这种不通的逻辑作为一种结果能够引起对方的震惊,推动对方去想象它的原因,而这原因往往是十分有趣味的。
言行不一致虽然导致逻辑不通顺,但却是制造笑料的重要方法。因此,自相矛盾的幽默方式有着鲜明、强烈的幽默效果。《笑得好》是清朝早期着名的笑话集,其中收录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个郎中久卧病榻,将死之时,在枕上喊道:“如果谁能治好我的病,我现有长生丹药作为酬劳,叫他吃了能活几百岁。”
这个郎中既然有长生丹药却又为何自己病危将死?言行前后的极度不一致反倒是在他临死之时制造了一出幽默。
2.反差强烈
说话者故意使自己的言行前后不一致,形成强烈的反差,让对方在“大吃一惊”后又在你的荒谬逻辑中感受幽默。
一个嗜赌如命的赌徒,为了从赌场上赢回输掉的钱财,熬更守夜,孤注一掷,最后连裤子也输掉了。这时候他醒悟过来了,发誓戒赌。于是他用笔写上“坚决戒赌”四个字贴在床头。
一天,他的好朋友看到床头的这条诫示后,嘲讽地问:“你真的戒赌了?”
“真的!”
“我不信。”
“不信?”赌徒瞪着一双通红的眼睛,大声说,“不信咱们赌三瓶二锅头!”
赌徒先说自己发誓戒赌并贴出诫示,后又说要和朋友赌二锅头来证明自己已经戒赌,反差极其强烈,“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滑稽效果显然可见。
3.在不经意中产生矛盾
使用自相矛盾的幽默方式需要注意在制造矛盾的时候营造一种不经意的效果,矛盾若在不经意中产生,则更为可笑和逗人。所以你一定要沉住气,使谈话平稳自然,这样的幽默效果更佳。
上晚自习时突然停电,教室里立刻骚动起来。老师却一本正经地说:“同学们先别走,等电铃响了再下课。”
老师明知停电,却还要说等电铃响了再下课,这种在不经意间营造的矛盾效果更让人忍俊不禁。当然,幽默效果也是更胜一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