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陷阱,让对方有所期待,产生错觉,把注意力在一种含义上固定下来,最后突然转向另一种含义,产生期待的失落,甚至自嘲。
熟悉的人之间。
非严肃场合。
强烈的幽默都有一个情境的对转,为对方制造圈套,使对方有所期待而后情境对转,使对方产生期待的失落,进而嘲笑自己的“愚昧”。
从前,有个客人去拜访朋友。两人一直谈话,到了该吃饭的时候,主人也没有留下客人用餐的意思。
客人想,要是留我,我未必在这儿吃饭,既然不打算留我,我却偏要吃你一顿,而且要吃好的。
他看见院子里主人家的鸡,就指着鸡说:“鸡这种家禽有七德,你听说过吗?”
主人说:“我只听说过鸡的五德,一为文,其貌堂堂;二为武,脚爪坚利;三为勇,敢斗强敌;四为仁,保护同类;五为信,按时报晓。却从没听说过七德呀,那其他两德是什么?”
客人说:“你若舍得,我就吃得。加上这两德(得)不就是七德了吗?”
这个故事中,客人不明说自己想吃鸡,而是通过问鸡有几德,通过谐音制造语言圈套,使主人掉进陷阱,感觉到自己的“小气”,所以就必须舍得(德)让客人吃了。
纯调笑性幽默,很难准确传达说话者正面的、肯定的意图。例如,导致荒谬、以谬还谬的幽默,都只能表示说话者反对什么,而不能明确表示说话者如何正面肯定,因为它是以后发制人为特点的。而构建期待,引人就范的幽默以先发制人见长。
构建期待,引人就范的幽默有一个情境的反转,期待的失落。为了使对方有所失落,必须先让他有所期待,这个期待必须是一个陷阱,而且是一个突然变幻概念的陷阱。不把对方引进你的语言圈套,当你真正的意图出现时,就不可能产生突然倒转的戏剧性结果。
这种幽默方式,比任何其他形式的幽默方法都要简单,但它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高超智慧。只要你能出奇制胜地把对方引入你的圈套,你就会成功。
1.让自己的言行有多种可能的含义
构建期待,引人就范的幽默是一种先发制人的幽默方式。通过这种方式达到幽默,首先要让自己的言行有多种可能的含义,有了多种可能的含义就可供对方“挑选”,有利于你诱导对方将注意力固定在你设置好的含义上来。
操场上,一队士兵整齐地排着队。
“谁喜欢音乐,向前三步走。”长官发出口令,六名战士一起走出了队伍。
“很好!请你们把这架钢琴抬到三楼上去。”
构建期待,引人就范的秘诀就在于语言圈套。语言之所以能设置圈套,是因为同一个词语有不同的含义。例如,“鸡有六德”,“鸡德”也可以变成“你舍得,我就吃得”的“得”;士兵的喜欢音乐是与乐曲的创作、演奏或演出有关的,长官却把它“表达”为搬运乐器。
2.诱导对方的注意力在一种含义上固定下来
这种幽默方式成功的关键在于使对方产生错觉,即在自己使用多含义的语言后,诱导对方将注意力固定在一种含义上。这种诱导一般是利用人们的惯常做法或者词语的普遍含义,所以成功诱导是最关键的。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尚未任总统之前,在海军里担任职务。某天,一位朋友向他探寻关于在小岛上建立潜艇的秘密计划。罗斯福看了看四周,压低声音说:“你能保守机密吗?”
“当然!”朋友回答。
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罗斯福利用“保守机密”的不同指向,起初问朋友是否“能保守机密”,给朋友制造一种错觉,然后诱导他把注意力集中在“保守机密”的通常含义上,即对别人说出来的话不得外传。可是,待朋友真的上钩保证自己能保密以后,罗斯福却又用自己也能“保守机密”来为自己的拒绝回答寻找理由。
3.情景对转,转向另一种含义
构建期待的幽默方式就是在情境对转后通过另一种含义来表达自己正面的肯定的意图。在使对方产生错觉后,突然转向另一种含义,使对方产生期待的失落,从而产生强烈的幽默感。
贵妇的年龄:一位年过半百的贵妇问萧伯纳:
“萧伯纳先生,您看我有多大年纪?”
“看您晶莹的牙齿,像18岁;看您蓬松的卷发,有19岁;看您扭捏的腰肢,顶多14岁!”肖伯纳一本正经地说。
贵妇人高兴地跳了起来:“您能否准确地说出我的年龄?”
“请把我刚才说的3个数字加起来!”
说到一个人的年龄,通常情况下是直接说出数字,而萧伯纳先生却采用“局部年龄”法说出贵妇不同的身体部位所显示的极为年轻的年龄,当对方正“得意忘形”之时,再突然出乎意料地让她将这几个数字加起来,当然是“老不可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