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对方话语中的一个词语或一个概念接过来,组织在自己的话语中,使思路急转,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对方故意语言挑衅时。
对方有意刁难时。
在日常生活中,当你遭受对方不是善意的顶撞、攻击、讽刺挖苦或者出言不逊时,不要立刻针锋相对,而是要把它作为前提,作为铺垫,作为条件,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顺势把自己的幽默态度抖搂出来。
一个自恃有才学的城里人,遇到一个乡下人,想奚落他一番,于是向他发难:“请问这位老乡,你有几个令尊?”乡下人装作不知,反问:“令尊是什么?”城里人以为得手,狡黠地一笑:“令尊就是儿子的意思啊。”乡下人不动声色地说:“噢,原来如此,那么请问您有几个令尊?”城里人没有思想准备,一时竟无言以对,气得直翻白眼。乡下人步步紧逼,佯作安慰状:“原来您膝下无子。我倒是有两个儿子,可以过继一个给您当令尊,不知可否?”城里人偷鸡不成蚀把米,只好悻悻而去。
在这个故事中,面对城里人的恶意奚落和讽刺挖苦,乡下人没有恼羞成怒,而是做得有理有节,巧妙恰当地以牙还牙,既给对方上了一堂“损人必损己”的课,又达到了维护尊严的目的。
生活中,如果有人故意挑起事端,企图以巧言戏弄你,陷你于尴尬境地时,你完全可用幽默为武器予以还击。幽默素材最好取材于对方的话题,让其自吞苦果,将尴尬不知不觉地转移给对方。
用幽默的语言、幽默的推理方式骂人,比直接骂人要含蓄得多。正因为含蓄,所以才可以把一些不便出口、有伤大雅的字眼包含在其中。而这些字眼又是从对方的口中接过来,以逻辑的方法回敬过去,对方要反击,除了收回自己刚才所说的话之外,别无他法。
1.借用对方的话语
借辞过桥的幽默,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可以使用的,只有在对方恶意挑衅或者不怀好意时才可以使用。在使用这种幽默技巧时,只需借用对方的逻辑思维、语言等,用以攻击对方,而不需要你另辟蹊径。
一位穷作家和一位富翁在地铁候车厅并排而坐,富翁看到不修边幅的作家一身穷酸样,就想羞辱他。
富翁挑衅地问:“告诉我,你跟一头驴能差多少?”
作家目测了一下他和富翁之间的距离,有礼貌地回答:“不太远,也就二三十公分。”
在这个小故事中,作家面对富翁的无理挑衅,只是巧妙地借用对方的话语“和一头驴的差距”,将对方比作了自己话语中的“驴”,反击了这个无理的富翁。
2.急转对方思路
使用借辞过桥的幽默时,在借用对方的逻辑思维、言辞之后,要迅速转变对方思路,让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被自己的语言指责。转变对方思路时,一定要快,在对方措手不及之时已经受到攻击。
萧伯纳是英国诙谐剧作大师,一次,在一场盛大的游园会上,一个衣冠楚楚的年轻人上前问他:“你是萧伯纳先生吧?听说你父亲只是一个裁缝匠。”年轻人的语气中充满了轻蔑与不屑。萧伯纳点头微笑道:“不错,我的父亲是个裁缝。”年轻人步步紧逼:“那,你为什么不学他呢?”萧伯纳依然不生气,他笑看了年轻人一眼道:“听说你父亲是个谦恭有礼的君子?”
年轻人扯了扯衣领,高贵又骄傲地说:“对呀,大家都知道!”
萧伯纳说:“那你为什么不学他呢?”
年轻人顿觉羞愧万分,赶紧离开了。
萧伯纳应用对方的逻辑思维方法,以“为什么不学父亲”的方式反问年轻人,使这个年轻人顿感自己的无理,这样既维护了自己又反击了别人。
3.以牙还牙要巧妙
借辞过桥的幽默技巧要做到引对方之语,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所以以牙还牙要巧妙,要让对方感觉到你是在用他的逻辑回敬他。
马克·吐温有一次在邻居的图书室浏览书籍,发现有一本书深深地吸引了他。他问邻居是否可以借阅。邻居说:“欢迎你随时来读,只要你在这里看。你知道我有个规矩,我的书不能离开这个房子。”几个星期以后,这位邻居来访马克·吐温,向他借用锄草机。马克·吐温说:“当然可以,但是按我的规矩,我的锄草机不能离开我的草坪。”
马克·吐温的幽默感表现在他没有直接拒绝对方,而是借用对方的语词,表述了与对方意愿相背的意思,巧妙地施以以牙还牙的技法,让对方没有理由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