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幻活尸手册
3404500000001

第1章 序

灾难来临时,不是每个人都有成为英雄的可能,至少,我从来不认为自己有一天会成为一个英雄,因为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普通人是什么?顾名思义,就是普通的一个人。如果要具体的解释这个普通人的含义,恐怕写上几万字都不一定能够准确描述出来,因此我只用一句话来表述下我对普通人的理解:没有超强的智商,没有超劲的体力,没有与生俱来的领导能力,没有让人一见倾心的高贵气质,这就是普通人。而我,就是这么一个人,从出生到现在,我走的都是寻常路,对我来说,一切都没有可能。

英雄是高大的,是可望不及可的,但却是很少的;普通人是渺小的,是可以被忽视的,但却生活在你身边每一个角落。也许我们一辈子注定都是要被忽视的,除非在某个瞬间,有什么改变了这个世界…

我的名字叫赵恒,与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大学毕业后,怀揣着梦想,走进了所在城市的人才市场。然后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在城市里早出晚归打拼了几年后,发现自己还是一无所有,最终还是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苏北的一个小镇。

父母对我的回来非常高兴,儿行千里母担忧,如今儿子回到自己的身边,这种担忧自然就转变为高兴了。在我回来的第三天,他们就托人在镇上一家服装厂为我谋到了一份工作。在那里,我认识了我的另一半,也就是现在的妻子。于是恋爱、结婚、生子,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好像这是上天早已经安排好似的。而我也跟身边的人一样,普普通通得活着,没有书生意气,指点江山的资格,更没有值得歌颂的伟大人生,也没有可以载入史册的光辉事迹,有的就是平凡、普通。

今天是我二十八岁的生日,中国人讲究得是过整岁生日,也就是逢十的生日,所以我的二十八岁生日肯定不会大摆宴席,请亲朋好友来家一聚。若是那样做了,倒可能成为笑柄。不过不摆宴席却不代表我的生日就和其他日子一样平常,该表的心意总是要表一下的。最简单的就是中午吃饭时,桌上的菜肯定要多出几样来。于是买菜的任务自然就交给了妻子,我则呆在家里带宝宝。之所以要我带,而不是宝宝的奶奶或者外婆来带,是因为结婚后,我和妻子就一直住在新建的二层小楼里,父母和我们并不住在一起。

宝宝很可爱,真的很可爱。每个做父亲的人在看自己子女时,总会如此想道。不过大多数父亲在子女啼哭不止时,也会生出一种无力感,不知道如何去哄他(她)。尤其是当宝宝见到妈妈,哭声噶然而止,脸上露出阳光般笑容时,身为父亲,难免会有一股失落感。不过这种失落很快就会被自豪取代,因为宝宝稍大之后,总是喜欢跟父亲在一起,而不是母亲,这一点,在男孩子身上最能体现出。所以在妻子自豪的向我展示母子关系亲密的时候,我总是会说“那一天会来的”。

其实我所谓的带宝宝,并不是真的抱着只有五个多月的儿子出去玩,而是静静的在房门外,竖起耳朵听听里面的宝宝是否睡醒而已。如果宝宝没醒,自然就不需要我去抱了,那么我就可以做自己的事。好得很,儿子今天很给我面子,妻子走后,他就一直安静的躺在摇蓝里熟睡。屋外偶尔传来的汽车喇叭声都不能让他醒来。乐得清闲得我闲来无事,便打开了电脑,在E盘里找了部电影,一边看,一边留神宝宝的动静。

这是一部上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导演罗梅罗拍摄的丧尸电影,片名《丧尸出笼》,我看过好几遍,但是每次重温时,总会有不同的感受,可以说这部片子奠定了西方丧尸片的基调,引领了长达二十年的活死人风潮。当然,这部片子的特效方面自然赶不上后面出品的《活死人黎明》、《活死人之地》等片子,但我却坚定的认为这是一部经典的好片,后来者在其面前都要甘拜下风,那部制作精美的科幻大片《生化危机》更是不能与其同语,因为它已经不是一部正宗的丧尸片了。尽管罗梅罗在《活尸日记》、《死亡岛》上走了麦城,但却不影响我对他的推崇。对于我而言,他就是一个传奇。

我不是一个嗜血或者有不良重口味的人,但是奇怪的是,我对此类电影中出现的血肉模糊,肠翻胃烂的场面却是特别喜欢看。不知道这算不算变态。如果算的话,那我承认,我是有点变态。想当年在学校食堂第一次看《群尸玩过界》时,偌大一个食堂里,除了几个没有看的女生把饭吃完了,余者就我一个。也许这不算什么,不过请注意,当时我是站在电视机前,一边看着断手断脚,烂肠血肚,一边饶有滋味的把红烧肉块塞进嘴里的。那种淡定为我赢来了无数道钦佩的目光,是的,你没有看错,的确是钦佩。后来,我也对我的一位同学射出过同样的目光,因为他在处理一场交通事故时,竟然在辗成一堆肉泥的尸体旁吃起了盒饭,与他相比,我发现自己的功力还是不够,这就是现实与非现实的区别。

不过我从来没想到,有朝一日在我身边会出现电影中所出现的场景。在此之前,丧尸与活死人电影就和港产九叔的僵尸片一样,仅仅是我生活中的一种调剂品,拿来娱乐而已。仅有的几次身临其境也只是出现在梦中(反恐精英中的生化模式不能算)。

曾经很用心的将港产僵尸和西方的活死人作过比较,最后得出的结论这是伪科学和假生物的一种对比,二者唯一不同的是,港产片中的僵尸有着很高的智商,而那些活死人和丧尸却真如行尸走肉般,IQ等于零。奇怪的现象,奇怪的对比。有人说这是不同文明对于死亡的不同见解所产生的一种认知反差,其实,我并不太明白这句话的意思。真的,我想不通同样的死人,为什么一个会跳来跳去去掐人的脖子,而另一个却是慢悠悠的把你逼上绝境,然后拿几颗烂牙去咬你的肉,最后去掐脖子的被灵符定住了,而咬你肉的却被一枪崩成了两半…另外,还有个让我极度疑惑并且十分郁闷的现象,似乎港产片中的僵尸都是高人一等的,因为他们出场时的衣服竟然是统一的伪清朝服,百年僵尸也好,千年僵尸也好,好像他们的户口薄永远是挂在清朝,这一点真的让人不可理解,莫非清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不成?

比较也好,认同也好,总之,在我过往的生命中,我从来没有把这些奇怪的电影生物当成一回事,也没什么闲情雅致去给他们归类,我只把这些电影当作娱乐时的道具。几亿美金打造的大成本制作也好,一两万美金打造的小成本片也好,都不会让我有喜怒哀乐的感觉,因为他们只是一出戏,只是一个导演在把他所构思的故事告诉你而已。看完即了,生活还是那么平淡,大街上行走的是人,而不是游荡着一群衣衫破烂的腐肉…

一个多小时后,妻子回来了,买来的菜被扎在塑料袋里放在电瓶车前的篓子里,按照正常步骤,她应该先去看看宝宝,然后喂奶,再接着到厨房把菜洗洗,准备做饭。但是,她没有这么做,而是一屁股坐在沙发上,喝了一口绿茶后,对我讲起她在集市上看到的一幕。

“没盐买?”

听完妻子的讲述,我笑了,事情太荒谬了,荒谬得让人以为自己生活在一百年前。

原来妻子到了集市后,就发现两家超市的门口排起了长队,人们正在一箱两箱的往外搬运着食盐。妻子不知道怎么回事,就上去问一个熟人,熟人告诉她,日本那边地震了,核泄露的物质马上就飘到中国来了,而吃盐能防止核幅射,因为盐里有碘。

因为我平时经常告诉妻子一些科学常识,所以她听了之后并未当回事,没有盲从这些被谣言所欺骗的人。于是别人进超市买盐,她却是只买了些蔬菜,结帐之后就急忙往家赶,准备把这事当笑话讲给我听。

可是让她意外的是,笑完之后,我却一脸正色的告诉她必须赶紧去买袋盐回来。

“你怎么也相信这种事的?”

妻子愕然的表情让我也有些不好意思,只好向她解释。

“不是信不信的事情,因为家里没盐了,你现在不去买,等会没盐买了,中午我们只能就着酱油下菜了。”

…….

抢盐的事情在接下来发生的灾难面前不值一提,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小插曲,一个喜剧插曲而已,而接下来发生的一切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悲剧,也是我生命中最沉痛的回忆,痛到当我拿起笔记述这段往事时,内心深处总会闪过一丝颤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