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领导讲话的艺术
34073300000015

第15章 批评下属的讲话艺术

在领导的工作中,批评也是一种必要的强化手段,它与表扬是相辅相成的。作为领导者,应该尽量减少批评所产生的负作用,减少人们对批评的抵触情绪,以达到较理想的批评效果。

在批评别人的时候,首先应该对自己与别人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想到自己应承担的责任,想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以理解的态度去看待对方的过失,考虑一下自己在同等条件下是否也会出现过失,不要以一贯正确的口吻去批评别人。尤其是自己也确有或大或小的失误时,自我批评更应该诚恳。正如一位哲人所说:我们只有用放大镜来看自己的错误,而用相反的方法来对待别人的错误,才能对于自己和别人的错误有一个比较公正的评价。

有位哲学家说过:“人们在批判社会的时候,却往往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同样的道理,人们在批评别人时,往往也会忘记自己的责任,而这正是被批评者反感的原因。可能在开始的时候,大家一起制定了措施、计划,可在工作中出现了失误,有些领导者首先想到的是开脱自己,婉转地说明自己当初曾经表示过对的意见。这种事后诸葛亮的推诿责任的方式,会使后面的一系列批评都失去其应有的作用,反过来却促使大家都为自己辩护,实际上任何批评都无法进行了。正直而富有经验的领导者在这种情况下就要诚恳地承认自己在计划、决策方面的失误,对自己责任内的过失进行自我批评,从而引导对方进行自我批评,或先自我批评再批评对方。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批评行为时,我们会发现,大多数人在听到批评时,总不像听到赞扬那样舒服。人在本能上对批评都有一种抵触心理,人们喜欢为自己的行为辩解,尤其是一个人在工作中已付出很大努力时,对批评会更为敏感,也更喜欢为自己辩解,以便使自己和他人都相信他是没有错误的。从心理学角度看,这也是认知不协调的一种表现。即在认识上,人们确信自己是不可能不犯错误的,而在行为上却试图为每一次过失辩解。

解决这种认知不协调的方法,就是批评者替对方进行辩解或创造条件使对方觉得无法辩解。欧美一些企业家主张使用“三明治策略”,即在批评别人时,先找出对方的长处赞美一番,然后再提出批评,而且力图使谈话在友好的气氛中结束,同时再使用一些赞扬的词语。这种两头赞扬、中间批评的方式,很像三明治这种中间夹馅的食品,故以此为名。

用这种方式处理问题,对方可能不会太难为情,减少了因被激怒而引起的冲突。这种方法在很多情况下也是比较有效的。其优点就在于由批评者讲对方的长处,起到了替对方辩护的作用。对方的能力、为人、工作的努力等方面,有很多可以肯定的地方,批评者如果视而不见,对方可能会觉得不公平,认为自己多方面的成绩或长期的努力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而一次失误就被抓住,大概是对方专门和自己作对。而批评者首先赞扬对方,就是避免对方的误会,表明上级、同事对他所做工作的承认,使他知道批评是对具体事而不是对人的,自然也就放弃了用辩解来维护自尊心的做法。有些领导者不喜欢这种方式,认为先赞美再批评,是一种软弱的表现,领导者应该是强者的形象。在日益强调人的作用时,这种批评方法完全以领导者自居,以严厉维护威信,更不足取。

从“三明治策略”的表达形式看,赞扬——批评——赞扬,也是符合人的心理适应能力的。人们希望别人的赞赏,赞扬就应该在他的心里留下比较深的印象。两头赞扬就能起到这种作用。当批评者在诚恳而客观的赞扬之后再进行批评时,人们会因为赞扬首因效应的作用,而觉得批评不那么刺耳。但是,如果你需要比较透彻地分析他的错误时,赞扬的作用可能会被冲淡,批评又会产生比较强的近因效应,被批评者可能会产生一种被戏弄的感觉。

注意观察一下就可以发现,所谓人缘好的领导者都比较喜欢“三明治”式的批评方法。当然,这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自觉或不自觉地去做的,并非“进口”的技术。我们的政治思想工作和领导工作的传统,就是要求采取“同志式”的批评,要“治病救人”。

比较典型的“三明治”式,就是标准的三段论:“小张,这份总结写得很好,看来你下了一番功夫,思路很清楚,里面有几点写得比较精彩。要说不足,我看是不是把这几处改一下,这种说法不太妥当,言辞过于尖锐会刺伤别人的积极性。好,就这样。好好干,小伙子挺聪明,文笔很好,希望再接再厉。”这样说,小张听后会觉得领导对自己充满期望,不足的地方点得很清楚,合情合理,他就会尽最大努力去改正不妥当的地方。

有时,人们也会把“三明治”变成“双色糕”让赞扬与批评交错出现,其目的也是维持听者的心理平衡。如果批评是三言两语便可结束,只需“三明治”即可,如果要分析,谈话时间较长,就应在大“三段论”中套上小“三段论”,时时谈起别人的优点,这样效果会好得多。

下面是五条颇有艺术性的批评方式,对领导者具有较强的启示作用。

1.请教式

有一个人在一处禁捕的水库网鱼。远处走来一位警察,捕鱼者心想这下糟了。警察走来后,出乎意料,不仅没有大声训斥,反而和气地说:“先生,你在此洗网,下游的河水岂不被污染了!”这情景令捕鱼者十分感动,连忙道歉。

2.安慰式

年轻的莫泊桑向著名作家布耶和福楼拜请教诗歌创作。两位大师一边听莫泊桑朗读诗作,一边喝香槟酒。布耶听完后说:“你这首诗,句子虽然疙里疙瘩,像块牛蹄筋,不过我读过更坏的诗。这首诗就像这杯香槟酒,勉强还能吞下。”这个批评虽严厉,但有余地,给了对方一些安慰。

3.暗示式

某单位员工小王要结婚了,工会主任问他:“小王,你们的婚礼准备怎么办呢?”小王不好意思地说:“依我意见,简单点,可是丈母娘说,她就只有这个独生女……”主任说:“哦,咱们单位还有小李、小张都是独生女!”这段话双方都用了隐语。小王的意思是婚礼不得不办。而主任则暗示:别人也是独生女,但能新事新办。

4.模糊式

某单位为整顿劳动纪律,召开员工大会,会上领导说:“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单位的纪律总的来说是好的,但也有个别同志表现较差,有的迟到早退,有的上班吹牛谈天……”这里,用了不少模糊语言:“最近一段时间”、“总的”、“个别”、“有的”、“也有的”,等等。这样既照顾了面子,又指出了问题。它没有指名,实际上又指名,并且说话又具有某种弹性。通常这种说法比直接点名批评效果更好。

5.说服式

作为一个单位的领导者应善于用别人的眼光观察世界,设身处地地替别人着想。在批评别人时,也要产生同感。当自己完全没有责任时,要进行批评,就要考虑对方的实际情况,如能力、环境等对他所犯过失的影响,以及批评者自己在相同条件下可能达到的水平。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对新员工的要求与老员工也要有所不同,对年轻的领导者的工作失误也不应光以自己的经验、能力去衡量。而应该承认自己的不足,以己之短,比彼之长,再去批评,对方就会欣然接受这种考虑别人处境的自我批评,便会很自然地缩短了彼此的距离,再进一步提出批评,其效果就水到渠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