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要求
(1)准确精练
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只有准确精练的语言才能使听众明白。因为对于演讲者来说,就是要使人能听懂你的意思。而所谓的准确精练,就是演讲用词的准确和句子的精练。
演讲用词要能够确切地表达讲述的对象——事物和观念,指出它们的本质及相互关系,以避免发生歧义和引起误解。介绍某一事物,要用惟一的名词;讲述某个运动,要用惟一的动词;说明某种性质,要用惟一的形容词。在演讲中要避免使用一切形式的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话,如“这种事情”、“大小约是”、“一点意思也没有”、“你想一万个办不到”,等等。在不同的场合,同样的事情要用不同的词,“逝世”、“牺牲”、“完蛋了”、“死了”,说的都是死,但其褒贬好恶却大相径庭,用词不当会引起很多麻烦。
演讲的句子更要精练,用最少的字句,表达最丰富的内容。言简意赅的句子,一经了解,就能牢牢记住,变成口语;而冗长的论述绝难如此。演讲的每一句话都是稍纵即逝的,要尽量避免长句和复杂的句子,减少修饰和限制的成分,演讲中要多用短句,力求简洁明快,生动有力。
(2)上口入耳
这是指演讲的语言要口语化。做到真正的“明白如话”。古今中外,成功的演讲都离不开对口语的适当使用。演讲中使用口语,可以使听众易于理解和接受,而且亲切、生动、活泼的口语,也有助于活跃会场气氛,调动听众的兴趣。有的人演讲爱用些半文不白的语言,故作艰深,说的人不上口,听的人不入耳。
在演讲中,要发挥口语魅力,使语言通俗易懂。如,把生僻词换成常用的词,把单音词换成双音词,不说“曾”而说“曾经”,不说“恰”而说“恰好”,不说“若”而说“倘若”,等等。当然,语言上口入耳,口语化,不是绝对日常口语的复制,而是经过提炼加工的口语,摒弃了粗俗啰嗦、拖泥带水的现象,追求朴实、平易的语言风格。
(3)形象生动
演讲还要求讲话者运用鲜明生动的语言,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易显化,概念的东西形象化。这要求演讲者要善于把握运用人的第二信号系统的特点,用形象的语言调动听众的全部感觉器官——听觉、视觉、嗅觉、感觉、味觉,使听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要使语言形象生动,另一个重要方面是讲究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语言进行必要的修饰加工,使之富有感召力。有一篇演讲的结尾仅52个字:“‘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是人民的春天,这是科学的春天!让我们张开双臂热烈地拥抱这个春天吧!”这句话中用了引用、排比、反复、比喻、拟人、双关等修辞手法,妙语生辉,大放异彩。演讲者常用的修辞手法有:
●比喻
●引用
●设问与反问
●排比
2.演讲技巧
在明确了演讲语言的要求之后,我们来探讨一下语言表达的实用技巧。对于口头有声语言,要掌握以下技巧。
(1)声音
演讲要发音洪亮,真诚地表情达意,娓娓动听。一般,响亮浑厚的中低音比较受人欢迎。演讲者要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用胸膜联合呼吸,以保持感情充沛,声音浑厚洪亮圆润。同时,为了使听众易懂,演讲时应使用正确规范的普通话。
(2)重音
重音在演讲中占有主要的地位,可以突出强调某个词或词组,满足表情达意的需要。重音的处理方式在于咬字的音量和力度,一般来讲,要读得比其他词重一些。但是,适当的时候,读得比其他词轻,也能起到突出的作用。在演讲中,重音的不同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演讲者根据自己演讲的目的、理解、心境、感情等因素,为表达需要,确定重音的位置,并对所强调的字词做出某种声音上的变化。在使用重音时,应注意三个问题:一忌使用过多。处处都是重音,那就等于没有强调了。而且处处强调显不出主次,只会增添听众的疲劳。二忌过于吝啬。该用重音的地方不用,反而使演讲平铺直叙,缺乏波澜,同样易使听众疲劳。三是重音使用不当,造成表意错误或者语言过分夸张。
(3)吐字
演讲用语,一定要吐字清晰,咬字真切。正如戏曲艺术界讲究的“吐字归音,字正腔圆”,所谓“咬紧字头归字尾,不难达到纯和清”。演讲时,还要防止“吃字”现象。所谓“吃字”,是指一些演讲者在情绪激动或急切时把某个音节的字漏了过去,或与其他字词混淆发生新的合并现象,如把“只要你们努力”中的“只要”说成“照你们努力”。这种情况,造成演讲吐词不清,影响演讲效果。
(4)语气语调
语气语调可以在演讲中表达丰富的感情色彩,如愤怒、惊讶、高兴、害怕、嫉妒、蔑视、难受、紧张、骄傲、悲切、满足、同情等。即使没有实在内容的声音形式,也可以用来沟通感情。一篇演讲,只有具备了恰当的语气语调,才能具备形象色彩、感情色彩、理性色彩、风格色彩,从而提高语言的魅力,调动听众的情绪,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更好地接受演讲的思想。
(5)停顿
停顿在演讲中经常出现,常用来暗示演讲者的思索和演讲过程,占演讲的一部分时间,是演讲表达中极为重要的技巧。演讲中运用的停顿有三种: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心理停顿。前两者的主要目的在于保证语意清楚明确、重点突出。语言中的标点符号表示语法关系,也可以表示语音停顿。
(6)节奏
演讲节奏有:轻快型、持重型、高扬型、复合型。
(7)表情眼神。
(8)看着听众说话。
(9)与听众的目光进行实在性接触。
(10)身体姿态、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