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戴震在性论方面也颇有建树。胡适认为,戴震为“性”做出了比较合理的解释:“性者,分与阴阳五行以为血气心知,品物区以别焉。”在胡适看来,戴震所说的就是阴阳五行。因为性具备实体,也就是血气心知,而血气心知是从阴阳五行中分离出来的。这正是唯物一元论,恰恰与宋儒提倡的理气二元论存在本质区别。宋儒认为性分两类,一类是感性的,一类是理性的。感性与理性相比较来说,感性是不能称作“性”的,只有理性才能作为“性”的理论依据。胡适认为,“戴氏说血气心知是性,这正是宋儒所谓气质之性……宋儒排斥气质之性,戴氏认为这是根本上的大错误。”在宋儒看来,“性是善的”,戴震也认为“性善”。但胡适认为,戴震的性善不是以理气二元论作为根本依据的,并引用戴震著作中的一些言辞作为解说的明证。
胡适在其著作《戴震的哲学》中指出:“戴震论性善,以才质为根据……才是性的表现;有什么性,便呈现什么才质;譬如桃杏之性具于核中之白,但不可见,等到萌芽甲坼生根长叶之时,桃仁只生桃而不生杏,杏仁只生杏而不生桃,这就是性之呈现,就是才。’才之美恶,于性无所增,亦无所损‘。这种说法,又是一种一元论,又和宋儒的二元论冲突了。”
在胡适看来,戴震提出的“气质一元论”为哲学的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但因为戴震坚持守旧的性善论,所以他的思想出现了一些漏洞。胡适还从戴震所著的书籍中找到相关句子加以论证。他认为,戴震虽然说的是性善,但是所列举的例子只是证明人的智慧远高于其他动物。但如果抛开“性善论”,胡适认为戴震的性论还是有很多可取之处的。他说:“戴震把情、欲、知三者一律平等看待,都看作’血气心知之自然‘。这是对于那些排斥****,主静,主无欲的道学先生们的抗议……特别提出知识,特别赞美他’小之能尽美丑之极致,大之能尽是非之极致。‘因为有知,欲才得遂,情才得达。又因为有知,人才能推己及人,才有道德可说。”
在胡适看来,戴震所说的“使人之欲五不遂,人之情无不达”,就是最高的道德境界,同时也是戴震的人生哲学理论。
而在理学上,胡适认为,宋儒的道学,是以天理为依据展开各种论述的,因此这时的道学可以称之为理学。任何学问都存在利弊两面,理学也不例外。好的一面自不必说,它必然可以为人类哲学的发展做出一定贡献。对其坏的一面,胡适曾仔细地研究分析过,并得出这样的结论:“理学家把他们冥想出来的臆说认为天理而强人服人。他们一面说存天理,一面又说去人欲。他们视人的****为仇敌,所以定下许多不近人情的礼教,用理来杀人,吃人……八百年来,一个理学逐渐成了父母压儿子,公婆压媳妇,男子压女子,君主压百姓的唯一武器;渐渐造成了一个不人道、不近人情、没有生气的中国。”
戴震所处的时代,正值清朝大兴文字狱之时,当时的程朱理学因受到清政府的大力推行,所以颇为兴盛。但戴震对“以意见为理”的风气十分反感,他更是极力反对理学中“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在戴震看来,“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如果沉浸在这种理念之中,那么人生就会败坏,无药可救了。
胡适认为,戴震在哲学上所做出的最大成就就是他提出的“理”论。他说:“戴氏论性即是气质之性,与颜元同;他论’道犹行也‘与李塨同。不过他说的比他们更精密,发挥的比他们更明白,组织的也比他们更有条理,更成系统。”戴震对理学的害处做了几点总结:其一,理学者对先贤的评价条件太严苛,致使全天下都没有好人了,更不用说具备德行的君子了;其二,理学研究者整日沉浸在“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中,逐渐养成刚愎自用的不良习气,导致社会变得越来越残酷;其三,太过于重理轻欲,让人的思想变得机械化了,更使人不敢真情流露,致使奸诈之风盛行。
胡适还在《戴震的哲学》一书中这样写道:“宋儒都不能完全脱离禅宗’明心见性‘的观念;陆王一派认心即是理,固不消说;程朱一派虽说’吾心之明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然而他们主张理即是性,得之天而具于吾心……于是久而久之,那即物穷理的也就都变成内观返视了。戴震认清了理在事物,只是事物的条理关系;至于心的方面,他只承认一个可以知识思想的官能……他认定心不是理,不过是一种思想判断的官能……理在于事物,而心可以得理。”在胡适看来,戴震一直坚持不空谈“知行合一”的这种观点是正确的,如果想要知道“行”的义理,那么就必须先学会“知”。只有如此,才有可能做到“知行合一”。这就是戴震与宋儒的最大区别。
戴震对宋明理学的各个不合理之处进行了一一辩驳,根据宋明的理学观点建立起了自己的哲学思想体系,并逐步进行完善,最终演化为自然人性论。胡适对戴震的哲学研究十分推崇,他认为戴震在哲学方面的研究和所得出的结论要远高于宋明时期的理学。他对戴震哲学思想的认可,从某个角度来讲,也正代表了他对哲学的态度。
叁
胡适眼中的认识论
在很多学者看来,胡适是杜威实用主义的继承者,是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者,因此他们判断胡适的哲学思想与杜威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其实不然,胡适与杜威的哲学思想还是有着很大差别的,尤其在认识论上,这种差别尤为明显,可以说两者之间存在着本质区别。杜威对实用主义的研究比较透彻,他彻底清算了西方传统的旁观者知识论,并在此基础上做出了进一步论证,提出了实用主义知识论。而胡适却是用西方传统的旁观者知识论来构建自己的传统哲学知识论。所以,胡适的认识论与杜威的认识论在知识论基础上存在根本差别。
虽然胡适对杜威认识论有着十分清楚的认识,但是胡适在根据中国当时的实际情况深刻剖析了中国传统哲学之后,并没有通过杜威的实用主义知识论建立自己的哲学方法论。他在介绍杜威的一些哲学作品的过程中,曾对杜威的认识论观点作出了高度赞扬。他说:“杜威在哲学上是一个革命家,他把欧洲近世哲学从休谟和康德以来的哲学根本问题一齐抹煞,一齐认为没有讨论的价值。一切理性派与经验派的争论,一切唯心论与唯物论的争论,一切从康德以来的知识论,在杜威的眼里,都是不成问题的争论,都可以不了了之。”从胡适的言论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杜威批判形而上学的认识论的观点有着十分清晰的认识,并且极为赞赏。
但事实上,并不仅仅如此,胡适还对杜威批判旁观者认识论的思想进行了进一步探究,并得出了比较正确的结论。他说:“从前的人说知识是超于经验在经验之外的,是一个’超然物外‘的旁观者。杜威先生说:知识是智力,智力是一种参加战斗的工具,是一种作战的活动,不是一个超然物外的旁观者。从前讲知识论的人,往往离开了科学实验室,所以没有结果。”故而,胡适得出了一个结论:以前的哲学几乎全部都是认识论,这是大错特错的。由此可见,胡适对认识论的研究并没有偏离杜威实用主义。
胡适还说:“如果他们用新的科学方法,就知道所谓知识论必须具有两个条件:第一,教人怎样求得知识,教人怎样得到知识。我们知道,要求得真正的知识,只有科学实验室的方法才有效果。第二,教人如何证实所得的知识是否是真知识。凡是真正的知识论,必须要教人家怎样证实哪种知识是真的,哪种知识是假的。如果单教人求知识,而不教人家证实真假,那是不够的。所以真正的知识论,必须根据新的科学方法,教人求知识,并证实知识的真假及其价值。”
胡适在认识论上的理解,并不是完全按照杜威的实用主义认识论进行思考和再认识的。这主要体现在胡适的知识论方面。他的知识论一直都是旁观者知识论。从胡适对知识论的研究上来看,他没有对杜威在有关认识论方面所作出的思考进行深入剖析。在胡适看来,但凡拥有认识能力的人,就拥有直接的感官。只要有认识对象,就可以产生理性知识。胡适对知识起源的认识,正是来源于旁观者知识论。同时,胡适认为,中国哲学的知识论最早应该是由老子提出的。虽然当时老子主张的是绝圣弃智,并将无名、无为作为自己学说的主要思想,但也正是因为老子的这种论述,才让后人们知道了名的作用。
胡适认为,认识论的深层次含义还是需要通过实用主义来解答,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认识的正确与否。他在一次演讲中就认识论问题讲了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有一个做贼的人,以偷盗为生。他偷盗的技艺出神入化,从未失手过。但是,岁月不饶人,他的年龄慢慢大了起来,身手已经不像以前那么灵活了。
一天,他的小儿子找到他,说道:“爸爸,你年纪大了,不能再出去’干活‘了。这事情以后就由我来做吧。但首先你应该教我一门行业,让我学会养家的本事。”
老贼说:“好!今天晚上跟我走!”
到了晚上,老贼带着小贼走到了邻村的一个大户人家房前,在墙上破开一个可供人通过的大洞,两人就从此洞进入大户人家家里。两人随机挑选了一个屋子,进去一看才发现里面放着一个大衣柜。除此之外,一无所有。但老贼并没有带着小贼去下一间房,而是用百宝钥匙将柜子打开了。
老贼说:“儿子,钻进柜子里!”听到老贼的话后,小贼大惑不解,但依然钻了进去。等儿子进去之后,这个老贼突然将柜子直接锁上了,并且快速向外走去,一边走还一边喊:“抓贼啊!你们家里有贼闯进来了!”
而老贼自己却直接跑回了家里。这一家人听到呼喊后,纷纷起床,准备捉贼,但在院子里检查了一遍,什么东西都没有丢,只是墙壁上有一个洞而已。一家人正在疑惑不解的时候,柜子里的小贼也同样十分费解,一直在低声嘀咕:“爸爸为什么要将我锁在柜子里呢?”
但没过多久,小贼突然醒悟过来,现在不是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他应该想法从这里出去。这时,他听到前面有人说话,于是他灵机一动,便学起了老鼠咬衣服的声音。这户人家的太太听到声音之后,赶紧让女儿拿着蜡烛赶老鼠,拯救他们的衣物。谁知柜子的门刚一打开,里面的小贼就窜了出来,直接将开锁的丫头给推倒在地,并将屋内的蜡烛熄灭,然后从墙洞里逃了出去。
这户人家看到真有贼从自己家窜出去之后,就一直紧追不舍。后来,这个小贼跑到了一处水池旁边,再次用了一计,他搬起水池旁边的大石头,扔进了水池。后面追他的人没有看到他的人,只听到扑通一声,还以为小贼跳水了,于是喊人,准备打捞。而小贼却早已经在另一条小路上往家里跑去。
此时,老贼正在家里喝酒,并等儿子回来。小贼一到家就质问他的爸爸:“你为什么把我锁进柜子里呢?你就不怕别人把我逮住送到官府吗?
老贼十分平静地说:“先别说这些没用的,先告诉我你是怎么出来的。”
小贼将自己逃生的经过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老贼听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并对他的儿子说:“你已经掌握了生存之道了,也正式进入这一行业了!”
通过这一故事,胡适十分清楚地阐明了自己的认识论观点。在他看来,只有经过实践和总结的认识,才是可靠的,才能作为判断事物的真实依据。因此可以说,胡适的认识论观点是比较正确和合理的,其对中国近代哲学中认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肆
胡适对中西方哲学思想的理解
胡适是中国近代哲学史上的一位集大成者,他在实用主义哲学方面的造诣十分深厚。胡适称他的思想源自他的美国老师杜威,但同时又糅合了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部分。因此,胡适的实用主义哲学烙上了浓厚的中国色彩。中西方哲学的“和而不同”在胡适的身上得到了集中体现。胡适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中西方哲学进行了新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