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博弈论不是教你诈
34201000000100

第100章 先认清时局,再扭转局面

企业必须认清时局,反观自己,时机到来,就重拳出击,这样才可能以小变大,化弱为强。要认清时局,需要对自己和对方都要能够看得清,认得准,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才能胜出全局。下面是一正一反例子,能给我们以启迪。

香港电灯是香港第二大电力集团,1890年12月1日开始向港岛供电,一直是香港的主要电力供应商。随着二战后九龙新界人口激增,工厂林立,它后来居上,赚得盘盈钵满,还筹划向广东供电。

经济的发展使电力的需求旺盛,所以香港电灯公司的收入非常稳定,加上香港政府准备实行“鼓励用电”的制度,用电量也多就会越便宜。所以香港电灯公司的供电量将会有大幅的增长,盈利自是水涨船高。

香港电灯是拥有专利权的企业,不可能会有第二家电力企业在香港与其竞争。可以说,在香港电力市场上,香港电灯处于垄断的地位,能够确保盈利的稳定。这正是李嘉诚青睐香港电灯的主要原因。香港电灯的诸多优势,使众多商家垂涎欲滴,跃跃欲试。除了李嘉诚的长江实业外,英资的怡和实业以及佳宁等资力雄厚的大集团,对这块肥肉都有觊觎之意,且已经开始采取行动。虽然李嘉诚对于香港电灯渴望已久,但是面对强敌,他丝毫不为所动,坚持以退为进,避免正面交锋的策略。他是在静观其势,寻找机会。

1982年4月,市面有了置地公司即将着手收购香港电灯的风声。人们都以为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佳宁集团也会参与竞购,所以香港电灯、置地、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佳宁集团的股票都被炒得很高。1982年4月,置地公司准备收购香港电灯的消息,在市面上已经成了公开的秘密。4月26日,正值周一,香港股市一开市,置地公司便以锐不可当之势,一举收购了香港电灯2.22亿股股份。按照收购及合并委员会规定,超过35%的临界点就必须全面收购,持股量要过50%才算收购成功。所以为避免触发全面收购,置地将增购的股份控制在35%以下。置地重拳出击,最后以高出市价31%的条件,顺利完成了对香港电灯的收购。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与佳宁欲竞购香港电灯的传闻迅立即化为乌有。佳宁集团此时也面临着危机,而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并不急于出手,故意让置地的收购如愿以偿。置地在香港的急速扩张,使它的现金资源很快消耗殆尽,无奈之下,它开始向银行大举贷款,负债额高达160亿港元。

李嘉诚之所以暂时不采取行动,正是经过仔细分析和深思熟虑之后的结果,他认为此时自己出击的时刻可没有到来,置地支撑不了多长时间。精明的李嘉诚要等到置地筋疲力尽的那一刻。李嘉诚这样做是有道理的。他认为置地此时的收购行动,志在必得,士气正旺,如果与之碰硬,置地必会竭尽全力而战。以自己目前的实力,取胜的可能性尚小,只能等待时机。所以最终,在置地筋疲力尽无计可施之时,李嘉诚终于认清了时局,一下扭转局面,变小为大。

另一个反面例子是国产夏新手机。夏新如果继续走“高端智能手机与TD手机”的策略的话,就有点危险了。

1、国人的技术实力确实不如洋人(拿夏新来讲,从最早的A8,到后来的E860,N6,N800等,产品在国产机中确实领先,但跟洋品牌相比,有一定距离,这些产品都爱死机)

2、很多国人都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很多高端用户觉得样品牌好(其实这些洋品牌都是国内的工厂生产),用国产手机没面子。

3、手机产品现在已脱离了以前那种大哥大的身份象征的时代,成了一种低值易耗品,中低层次的消费者侧重于价格的比侧重于品牌的多。

4、现在几百家被业内人士称为黑手机的小厂,哪个不是赚得盆满钵满,他们赚钱的秘诀在哪里:

其实他们的秘诀就是营销学上讲了千遍万遍的:市场需要什么产品,我就生产什么。

而不是像夏新自己研发高端的难卖的手机。?既然那么多人愿意用低端便宜手机,小厂就生产那种MTK方案的手机。这种手机不需要研发,只需购买方案,成本极低,质量也趋于稳定,同时善于“COPY”。这也就是波导,夏新,联想一个比一个亏得多时,小品牌手机百花其放的原因。

在这里我不是说夏新坚持研发有错,问题在于要认清时局,找准自己的定位和市场的需求。生存是第一位的,先生存再谋求发展。因此夏新下一步的出路是在做中高端产品的同时,必须低下架子,多做MTK手机。以夏新的品牌再加上MTK的低成本,夏新才能在手机中立于不败之地。(做MTK并不是不对消费者负责,MTK现在技术成成熟了,质量也并不差)夏新要认清时局,量体裁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