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会发生呼吸异常?
新生儿呼吸异常指新生儿出生建立正常呼吸后,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呼吸急促或缓慢、节律不整、吸气相与呼气相比例失调、出现三凹征(胸骨上窝、肋间隙、剑突下窝的吸气性凹陷)和鼻翼扇动等。
足月新生儿安静时呼吸频率为40次/分,但变动很大,哭闹时呼吸可达80次/分。
新生儿呼吸频率如持续超过60~70次/分,称为呼吸增快。呼吸频率持续低于15~20次/分,称呼吸减慢,提示病情凶险。健康新生儿呼吸不费力,但呼吸困难时可见三凹征及呼气性呻吟。早产儿可见呼吸不规则、周期性呼吸或呼吸暂停。呼吸困难的早期表现是呼吸增快,出现三凹征和鼻扇表明病情已有进展。若皮肤颜色变暗,呼吸增快达100~120次/分,出现呼气性呻吟、周期性呼吸甚至呼吸暂停,表示已有严重的呼吸衰竭。
引起呼吸异常的常见原因有:
(1)上呼吸道阻塞。鼻及鼻咽部病变:鼻后孔闭锁、鼻腔水肿。口腔:巨舌畸形、小颌畸形。颈部:先天性甲状腺肿、先天性颈部水囊肿。喉部:喉蹼、声门下狭窄、血管瘤、声带麻痹、喉软化。气管:气管软化、气管食管瘘、气管狭窄、支气管狭窄。
(2)肺部疾病。大量羊水或胎粪吸入综合征、肺透明膜病、肺不张、气漏(气胸、纵隔气肿、心包气肿、间质性肺气肿)、湿肺、感染性肺炎、肺出血、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3)先天性疾病。肺发育不良、膈疝、胸腔内囊肿或肿瘤、先天性大叶性肺气肿、乳糜胸、食管闭锁。
(4)非肺部疾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代谢性疾病如酸中毒、低血糖等。
在确定病因时应除外吸入综合征、肺透明膜病变、湿肺、宫内肺炎、气漏、膈疝、食管闭锁及肺出血等病。
发生呼吸异常时首先应明确病因,确定呼吸困难是因上呼吸道阻塞引起,还是由肺部疾病所致;其次应注意有无先天性心脏病;然后应检查是否伴有低血糖、酸中毒、低温、高热惊厥等导致呼吸困难的因素。处理原则是尽早除去病因,如除去上呼吸道梗阻、治疗肺部病变、纠正各种代谢紊乱等。保持正常的通气、换气功能,防止呼吸困难进一步恶化而出现呼吸衰竭。
2.出现窒息的原因有哪些?
胎儿娩出后,若1分钟无呼吸或仅有不规则、间歇性、浅表呼吸者,则可断定为新生儿窒息。
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主要原因是呼吸中枢抑制、损害,或呼吸道阻塞。
宫内缺氧严重或时间过久可损害呼吸中枢;或滞产胎头受压过久,脑组织充血、水肿,颅内压升高;或颅内出血累及延髓生命中枢的氧供应;或分娩前不恰当的应用全麻或镇静药物,使胎儿呼吸中枢受阻,或在娩出过程中发生深呼吸动作将羊水、粘液和胎便吸入呼吸道等。这些均可使新生儿初生后原发性无呼吸或呼吸功能不全。
由于缺氧程度不同,新生儿窒息表现为青紫窒息与苍白窒息两种类型。
(1)青紫窒息。窒息程度较轻。周身皮肤呈青紫色,脐血管充盈,有搏动,心跳规律有力,皮肤黏膜反射存在,肌肉张力好,无呼吸道梗阻,刺激皮肤可出现正常呼吸。
(2)苍白窒息。窒息严重。新生儿外周血循环障碍,皮肤苍白,四肢厥冷,昏迷休克,脐带变细,粪染黄绿,无搏动,心音慢弱或不规律,头颈、四肢松软无力,皮肤黏膜反射消失,如不及时抢救,可死亡。
3.如何防治新生儿窒息?
发现新生儿窒息时应及时处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作人工呼吸、供氧等。多数患儿处理后情况能迅速好转,呼吸转为正常,但仍应仔细观察其呼吸及一般状况,并注意保暖,大部分孩子日后发育不受影响;但如窒息程度严重,经抢救后面色仍苍白,并迟迟不能出现正常的呼吸,四肢松弛,这类小儿存活率低,存活者常留有不同程度运动或智力障碍。
预防新生儿窒息要做到孕妇定期接受产前检查,以及时发现异常并予以适当的治疗。胎心异常提示胎儿缺氧,应及时给产妇吸氧,并选择适当的分娩方式。临产时产妇情绪要稳定,因过度换气后的呼吸暂停可使胎儿的氧分压降至危险水平。此外,产妇用麻醉剂、止痛剂、镇静剂时一定要严格掌握表征及剂量。
4.惊厥有什么症状?
高热惊厥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多为上感、扁桃腺炎及各种急性传染病初期引起的。体温上升越快,体温升的越高,越容易发生惊厥。患儿多为6个月至3岁的孩子,惊厥多在发烧后24小时内发生。发作时患儿突然意识丧失,两眼凝视、斜视或上翻,头向后仰,面部和四肢肌肉抽动,手握得很紧一般持续数分钟,多数每次发热只抽1次,发作过后神志很快清醒。这种高热惊厥叫单纯性高热惊厥,愈后一般不会发展成癫痫,对智力影响不大。有些高热惊厥发生在6个月以前或6岁以后,多在发烧时发生,抽风时间往往超过15分钟,多为局限性或两侧不对称。中等程度发烧也可发生惊厥,一次发烧可抽风几次。这种惊厥叫复杂性高热惊厥。愈后恢复比单纯性高热惊厥差,部分患儿会发展成癫痫,应该去小儿神经科门诊做进一步检查。
5.小儿惊厥如何处理?
惊厥发作时,家长应就地做下列处理:让患儿侧卧,防止呕吐物吸入;解开衣领和腰带;用干净布包裹牙刷柄或筷子放在上下磨牙之间,防止舌头被咬伤;枕冷水袋,用白酒兑少量温水擦拭降温;指压人中、合谷穴止抽;咽部有分泌物设法吸出;如有条件可给患儿吸氧。如惊厥不缓解,应及时去医院儿科急诊。
因高热惊厥容易复发,所以孩子每次发烧时,家长不要给孩子穿得过多、盖得过厚,即不要“捂孩子”,积极用物理方法或药物退烧。即使体温不高也应及时服退热药。
内热重的孩子感冒时容易发高烧,而且体温上升很快,也容易出现高热惊厥,所以平时不要吃得过多;舌苔厚、腹部胀满时应吃些消食的中成药,如促脾消食丸、婴儿素等。大便秘结的孩子,应服用小儿牛黄散、清降片等缓泻药。
6.青紫分哪几种情况?
青紫多见于新生儿,为先天性心脏病的一个常见症状,也可由肺部换气不足所引起,还可由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及某些血液病引起。
正常新生儿在出生后几分钟内也可出现青紫,或因暴露在寒冷环境中或是用力啼哭时出现。
除上述情况之外,青紫往往是病理性的,常见原因有以下3方面:
(1)周围性青紫。主要表现为四肢末梢皮肤及指甲紫绀。全身性疾病常见于心力衰竭、休克、红细胞增多症、新生儿硬肿等。面部青紫原因常见于分娩时先露部位受压而致。
(2)中心性青紫。主要表现为口周黏膜等紫绀。其原因有:肺源性,如新生儿窒息、肺膨胀不全、肺炎、肺气肿、气胸、先天性隔疝、先天性肺动静脉瘘、持续胎儿循环等;还有心源性青紫,如先天性心脏病。
(3)其他。如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所致的呼吸中枢衰竭、低血糖、低血钙等引起的呼吸暂停,以及先天性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等。
7.发现新生儿青紫怎么办?
当发现新生儿青紫后,应仔细检查有无先天性心脏病。当青紫伴有心脏杂音、心界扩大或心衰时,先天性心脏病的诊断可以确立。但有时青紫单独存在,亦不能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另一方面,新生儿期听到心脏杂音并不能肯定就是先天性心脏病。
通常认为,吸入纯氧后青紫会减轻或消失,则此青紫是由肺部病变引起的,如不消失则是心源性青紫。但并非都如此,如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在吸入纯氧后并不能使青紫减轻或消失,而动脉导管开放的病人在吸入纯氧后可使青紫减轻。
新生儿颅内出血尤其是早产儿脑室内出血常可引起青紫。
一经发现青紫,应及早吸氧治疗,尽快使青紫消除,同时进行病因治疗。对周围性青紫应注意保温,对中心性青紫应及早确定病因。对中毒或药物引起的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应及早祛除病因。
8.如何防治尿布疹?
尿布疹是指被大小便浸湿的尿布未及时更换,尿中尿素被粪便中的细菌分解而产生氨,氨刺激婴儿皮肤使其发炎的一种皮肤病,多见于新生儿。此外,尿布未漂洗干净或长期加用橡皮布、油布或塑料布,使小婴儿臀部处于湿热状态,刺激局部皮肤而引起尿布疹。
表现在与尿布接触的部位发生边缘清楚的鲜红色红斑,严重的甚至可出现丘疹、水疱、糜烂。如再继发细菌感染可发生脓疱。但皮肤皱褶部位常无皮损,这一点和擦烂性红斑可鉴别。
应选用细、软的旧布做尿布,不仅吸水性好,而且没有染料等化学物,可减少刺激。一般不主张用橡皮布或塑料布直接垫在臀部下。要勤换尿布,并经常清洗尿布,在光照下晒干。每次大便后用温水清洗臀部,使皮肤保持干燥、清洁。目前很多家庭都用“尿不湿”,其吸水性和柔软性都佳,但透气性不好,不要长久不换,特别是便稀小儿,稀便对皮肤有刺激。
当皮肤出现红斑时,可外涂炉甘石洗剂,每日3~4次,也可用爽身粉,保持局部干燥。如有丘疹、水疱、糜烂或脓疱时,外用0.5%新霉素、5%糠馏油糊剂,每日2次。
9.造成湿疹的原因有哪些?
湿疹是新生儿常见的皮肤病变,其病因多是综合因素引起,且与体质有关。其皮疹多种多指,瘙痒难耐,易反复,温性化。
湿疹从外因来看,多因对食物过敏,新生儿主要对牛奶过敏。此外,外界理化因素刺激如日光、紫外线、寒冷、湿热、多种婴儿护肤用品、化学物质等,都可能是引起湿疹的原因。生活环境、气候条件亦可影响湿疹的发生和加剧。
从内因来看,皮肤感染,或家庭成员中有过敏史者,或对食物、药物过敏体质者均可引起湿疹。
湿疹的皮疹具有多形性,有渗出倾向,且边界不清。急性湿疹多为密集的粟粒样红斑、丘疹、丘疹样疱疹或水疱,基底潮红、肿胀,水疱破溃后形成点状糜烂、渗出及结痂等。各种皮肤损害病变易融合成片,向周围蔓延,外周常有散在新皮疹,故境界不清。慢性湿疹皮肤损害表现为皮肤增厚,表面粗糙,医学上称苔藓样变,有时因抓挠而有血痂、皮肤抓痕及色素沉着。
皮疹多对称分布,部位以头、面及四肢的手、足等外周部位较多,且多在屈侧。瘙痒剧烈,可影响睡眠,如有继发感染可伴发热及全身不适等。
新生儿由于皮肤柔嫩,与一般婴儿湿疹的治疗有所区别。
新生儿不适于服用止痒、抗过敏药物,可内服维生素C、钙片等,也可将中药制成膏剂外用,如湿疹膏。但一般情况下不要随便用药,以免损伤皮肤。可内服中药,以清热利湿为主的中药。
10.观舌如何判断身体状况?
(1)地图舌。有些小儿的舌面红白相间,极不规则,呈地图状。出现地图舌的小儿多半体质比较弱,与疲劳、营养缺乏、消化功能不良、肠寄生虫、维生素B族缺乏有关。地图舌一般在小儿2~3个月时就已出现了,小儿多无明显的不舒服症状,有的可出现轻度瘙痒或对有刺激性食物稍有敏感,这种症状可长达数年,随着年龄的增长可自然消退。发生地图舌后,应注意口腔卫生,适当地给予口腔清洗。症状明显时可用1%的金霉素甘油等涂布。服用维生素B族及锌剂有一定疗效。
(2)沟纹舌。正常人舌的表面是平整的,没有明显的高起和凹陷,但有些人的舌部出现一道道纵、横沟纹,深浅、长短不一,随着年龄的增长可逐渐加重,这种舌称沟纹舌,又称裂纹舌,一般无任何不适,但沟纹较深的可出现刺激痛,但也不需要任何治疗。该病原因不明,常认为是先天性的,可能与地理条件、维生素缺乏、食物的种类有关。出现沟纹舌的小儿应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防止口腔感染。
11.心律失常分哪几种情况?
(1)窦性心律不齐。表现为随呼吸而改变,吸气时心率增快,深吸气时更为明显,呼气末期心率减慢。在发热、运动、情绪紧张、哭闹或用阿托品后心律不齐消失。
(2)窦性心动过速。表现为小儿正常心率因年龄而异,如新生儿心率超过200次/分;1岁以下超过160次/分;1~2岁超过140次/分;2~6岁超过130次/分;7~12岁超过120次/分,这被称为窦性心动过速,常见于运动、紧张、哭闹、发热、贫血、出血、休克、心肌炎、心力衰竭等。其他如甲状腺机能亢进及某些药物如阿托品、麻黄素等影响也可引起心率过速。
(3)病窦综合征。这是由于窦房结功能衰竭而引起的激动产生和传导发生障碍。小儿可由心肌炎、心肌病、洋地黄中毒、先天性心脏病引起。临床特点是持久而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心律不随运动、哭闹、发热而增加。除心动过缓外还可出现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所以也称心动过缓—心动过速综合征,简称“快—慢综合征”。
(4)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此病约有60%发生在健康小儿身上,约5%~10%病人原有预激综合征,亦可见于上呼吸道感染、先天性心脏病、心肌炎、缺氧、洋地黄中毒、甲状腺功能亢进等。4个月以下婴儿多见,常突然发作,此时可出现烦躁不安、面色苍白出冷汗、四肢凉、呼吸急促、拒奶、呕吐、口唇发绀等症状,可持续数秒、数分钟或数小时而突然停止。血压低,听诊时可发现心音弱,心律快而规则,新生儿可达300次/分,婴儿可达200~300次/分,幼儿可达160~180次/分。
(5)早搏。正常心脏跳动的起搏点是在心脏窦房结,而早搏是由异位节律点提前发出激动而引起心脏搏动。按异位节律点出现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和交界性早搏。这些症状可以通过心电图检查来确切诊断。
(6)房室传导阻滞。可由心肌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药物中毒(如洋地黄)、低血钾等原因引起。按受阻程度可分为Ⅰ、Ⅱ、Ⅲ度。Ⅰ度一般无症状,心电图仪表现P~R间期延长。Ⅱ度可出现心脏漏跳现象。Ⅲ度由于心律过慢,可出现急性心源性脑缺氧综合征,这是十分危险的,需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12.出牙的异常现象分哪几种情况?
(1)先天性缺失牙。小儿该长的牙一直没有长出来,家长就应该带小儿到医院去检查。我们知道,牙齿是由颌骨里的牙胚逐渐发育钙化而成的,如果颌骨里天生就没有这个正常的牙胚,自然在这个部位也就不会长出牙来了。经过照X光片证实颌骨里没有牙胚,医学上把这种情况就叫做先天性缺失牙。
常见的先天性缺失牙多发生在上颌和下颌的第三磨牙,也就是“智齿”。这个牙齿在人类牙齿发育中属于退化牙。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食品的加工日益细腻,人们咀嚼也就不那么费劲了,根据用进废退的道理,人的颌骨逐渐变小,牙齿也发生了退化。当退化完全时,颌骨里就没有牙胚生成,自然也就不会长出牙来了。因此,第三磨牙的先天性缺失牙并不属于病理性的,也就是说不需要治疗。
还有一些因素,如遗传因素、全身性疾病(结核病、佝偻病等)使牙齿的胚芽破坏或发育受阻,也可能引起先天性缺失牙。
发现小儿的牙没长出来,到医院检查后证实是先天性缺失牙,就应该请大夫根据缺牙的数目、部位、牙齿的排列和咬合关系等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2)预防多生牙。正常人的牙齿是有一定的数目和形态的。凡是在正常数目额外长出的牙,医学上称为多生牙。多生牙的数目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以1~2个最为多见。
多生牙的危害在于它占据了正常牙在牙列中的位置,正常牙受到多生牙的拥挤,只好从牙床的旁边长出来,形成错位,造成牙齿排列不齐,甚至形成双层牙。
对于多生牙的处理应该是及早拔除。但有的多生牙在生长的早期没引起人们的注意,等发现时它已经长在牙列中了,如果这个牙齿的形态、大小基本正常,且在牙列中排列的还算整齐,牙齿的咬合关系也没有出现异常的情况,可以保留这个多生牙,但是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一般的多生牙是应该尽早拔除的,以利于其他恒牙的正常萌出。
(3)预防畸形牙。正常的双尖牙在咀嚼面上有2个尖,如果在2个尖的中央多长出一个又高又细的小尖,称为“畸形中央尖”。畸形中央尖最好发的牙位是下颌第5个牙,而且往往是对称出现在左右两侧。
中央尖内部有一个小腔和下面的牙髓腔相通。当有中央尖的双尖牙长出来以后,牙面和上面的牙齿接触,中央尖很容易被磨损或者被折断。这样,中央尖内的髓腔暴露出来,与外界相通,成了牙髓感染的通道。牙髓感染,将引起根尖周炎、根尖脓肿等,严重的可以使牙根停止发育。
如果发现小儿长出的牙齿是畸形中央尖,应该尽早到医院去,口腔科大夫。一般的处理是分次将中央尖磨低,一次磨低一点,1个月左右磨1次,逐渐的磨除,不断地刺激牙髓组织,在中央尖腔的顶部有新的牙本质形成,新的牙本质可以封闭牙髓腔,不使其外露。
如果中央尖已经被折断,出现了明显的牙髓炎症状,或者感染已经蔓延至牙根部,则应该马上到医院请大夫治疗。早期可以进行牙髓治疗或者根管治疗。如果根尖破坏得严重,反复治疗效果不好,可能就要拔除患牙了。
13.哭后痉挛该如何护理?
小儿大哭后发生痉挛是由剧烈哭泣而引起的。例如:突然受惊或要求不遂时,在大声哭泣之中,气好像受到阻塞,呼吸一时停止,脸色变紫,全身僵硬,失去意识知觉而引起痉挛。这种病发作通常仅持续数秒,最长也会在10秒钟内停止。它在6个月至2岁的小儿中最为多见,4~5岁以后逐渐消失。这种病和癫痫不同,脑电图无异常反应,是一种无须治疗的疾病,所以家长不必为之而担心。
当小儿发生痉挛时,不必着急,最重要的是要沉着对待,如果为了制止痉挛而将小儿手足压着,或强力把他抱起,都会产生反作用。正确的作法是,首先应将小儿的衣服解开,使他感到呼吸较为通畅,并让他静静地躺下。小儿发生痉挛时,是不会将自己的舌头咬出血的,无需把任何东西塞到他的口内。然后,使小儿的脸侧向一边,避免呕吐出来的东西或唾液呛入气管,并把口中的唾液用纱布等抹去。去医院诊治时,应把小儿发病时的反应,以及发病持续的时间等情况告诉医生,给医生诊治作参考。
14.发烧不吃奶该如何护理?
人体发热可引起胃肠功能紊乱,交感神经活动增强,消化酶的分泌减少。尽管食入量很少,但食物在胃肠内停留的时间很长。所以,小儿在发烧时食欲减退,有时还肚子胀,吃奶小儿会表现出对吃奶不感兴趣。
此时,可以让小儿每次食入量少一点而相应多吃几餐,而且要食一些稀释而清淡的有助于消化吸收的食品,如在牛奶中加一些米汤或水,并注意给小儿多喂水,保证足够的液体供给。发烧时体内水分消耗较多,如不注意给小儿喂水,一方面发烧不容易退,另一方面,容易引起代谢紊乱。在补充水时,特别要注意补充些鲜果汁水或菜水等。
15.为什么会发生昏厥?
昏厥是突然发生的、短暂的意识丧失状态,由于大脑一时性广泛性供血不足所致。此外,还常伴有面色苍白、出冷汗、恶心、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引起昏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血管性昏厥。是由于血管舒缩反应障碍所致,恐惧、紧张、悲伤、创伤、注射等情况都会引起发病。另外,在应用血管扩张药物或氯丙嗪后,若体位突然改变易产生体位性低血压而引起昏厥。平卧或久蹲后突然起立时,也易发生昏厥。
(2)心源性昏厥。当病毒性心肌炎、细菌性心内膜炎及中毒性心肌炎等心脏疾病导致心律失常时,均可引起脑缺血而发生昏厥。化脓性或风湿性心包炎引起急性心包填塞,发生脑缺血,也可引起昏厥。引起小儿昏厥的主要原因是法乐氏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等。
(3)神经精神性昏厥。见于癫痫小发作、高血压脑病、蛛网膜下腔出血、癔病、脑部肿瘤等。
(4)短时间内大量失血、失液。如上消化道大量出血、肝脾破裂、严重吐泻,严重贫血等也易发生昏厥。
(5)其他。如血糖过低、换气性碱中毒以及吸入有毒气体(如一氧化碳中毒),也会引起昏厥。
16.小儿发生昏厥怎么办?
当昏厥发生时应尽快让小儿平卧着休息,以利于脑部恢复足够的血液供应,防止跌倒引起外伤。如疑昏厥由低血糖引起,应立即给小儿饮糖水,提高血糖浓度。昏厥好转恢复后应去医院诊断,做全面的体格检查如心电图、脑电图、CT等必要检查化验。查明引起昏厥的原因。随后,针对原发病作积极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应手术纠治,病毒性心肌炎应休息和药物治疗。肾上腺肿瘤引起的高血压脑病所致的昏厥,应手术切除肿瘤而控制疾病。贫血引起要纠正贫血。
为预防昏厥的发生,应增强体质,每天保证足够的睡眠。早上一定要吃早餐,以防空腹引起低血糖。饮食要有足够的营养,防止营养不良性贫血。
17.常见的脑外伤有哪些?
小儿脑外伤多是由于跌伤、车祸与运动事故所致。在直接或间接的外力作用下,可以引起头皮损伤、颅骨骨折、颅内脑组织损伤3种。
常见的颅脑损伤有:
(1)脑震荡。脑震荡是一种轻型脑损伤,占小儿脑外伤绝大部分。受伤后主要表现为短暂的神志恍惚或意识丧失,历时数秒至10余分钟不等,清醒后可有反应迟钝、嗜睡,及头痛、头昏、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缓慢等现象。但一般情况稳定,很快恢复正常。但有些小儿嗜睡时间较长,但过后神志清醒,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
(2)脑挫裂伤。意识障碍较脑震荡更为严重。头痛呕吐剧烈。婴幼儿表现为烦躁不安,且持续时间长。大多数在伤后数小时或数天内发生早期癫痫,还有颅内压增高及脑神经损伤的定位症状,如颈项强直、偏瘫、失语、失明、抽搐等。
(3)脑干损伤。昏迷时间较长,常有抽搐,呼吸、脉搏、血压生命体征不稳定。会出现40度以上的高热现象。瞳孔双侧不等大或散大,时大时小,对光反射消失,眼球固定。呼吸,心跳随时都有可能会停止。
(4)脑内血肿。是颅脑损伤导致颅内出血。特急性常在伤后3小时内,急性在伤后3天内,亚急性在伤后3周左右,慢性在伤后3周以上,均会出现脑内血肿。头痛加剧,恶心、呕吐频繁;意识障碍,出现昏迷是脑内血肿的主要表现。累及运动区时可引起偏瘫、失语。可出现脑血症状,瞳孔大小不对称。
(5)颅骨骨折。线形骨折多见。严重者可出现凹陷性骨折,如颅骨凹陷严重时压迫脑实质,会引起局限性癫痫或意识障碍。
18.发生脑外伤如何护理?
脑外伤需卧床休息,保持安静情绪稳定。呕吐频繁者应暂禁食,有意识障碍者应放置胃肠减压。定时观察血压、脉搏、呼吸、瞳孔、意识的变化情况,一般每隔1~2时察看1次,严重者30分钟察看1次。反复观察神经系统体征。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适当限制进入体内的液体量以降低对颅内的压力。同时应用降颅内压药物,如20%甘露醇、激素等静脉滴注。如有创口或脑脊液漏,应该使用抗生素。如果是颅内血肿或脑疝,需做开颅手术清除血肿及减压。平时要防止小儿从高处跌落,教导小儿不要到高处玩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