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在,我们这样做教师(班主任卷)
34226300000020

第20章 做一个幸福的班主任

职业倦怠正悄然侵蚀教师的职业快乐,外在的压力不断消解教师的成就感。当工作时间被无限延长,肩上责任成倍增加,当辛勤的付出得不到家长和社会的认可,当日复一日的工作变得机械而毫无生气时,您又靠什么来支撑自己的职业幸福?

幸福靠自己来理解。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喜欢的人在一起是幸福的。愿望实现了,应该是幸福的……其实,您觉得幸福就是幸福的,幸福与不幸福取决于您对事件的理解,而不是职业本身。

教师的岗位很平凡,但教师又是干大事的。开启民智,传播道义,延续文脉,培养人才,做这样的大事,能不快乐和幸福吗?坚守山乡,清贫寂寞,却延续山乡文脉,放飞孩子希望;加班加点,疲惫不堪,却换来孩子的成长。当您意识到这些成就和光荣时,您就会体会到,教师这份职业多么不简单,又是如此快乐。

教师的幸福来源于对职业的热爱,这是幸福的原点,也是我们教师幸福的法宝。当您由衷地喜欢这工作,您会非常高兴地看到,教师年华的老去始终有学生的青春陪伴,这是一种多么幸福的工作!

郭玉良

“焦点人物”

郭玉良,女,全国模范教师、优秀班主任、巾帼建功标兵,湖南省劳动模范、学校心理教育先进工作者、“国培计划”专家库成员,岳阳市道德模范。现任岳阳县中小学心理咨询与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兼岳阳县第十四、十五、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曾在国家级、省级刊物发表过几十篇教育教学论文,主持了多项省级课题研究,湖南省十几家媒体作过专题报道,参与主编《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著作。2007年在中南海受到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

“教育理念”

一位哲人说:“一个健全的心态,比一百种智慧更有力量。”教师是一门塑造人心灵的职业,教人者先交心,“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只有师生情感交流,心心相印,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热爱学生是教育者必备的道德情感,仅仅爱他们是否就能真正教育好他们呢?爱可以是双向的,也可以是单向的,教育的真谛在于让学生理解老师的真心,从而培植他们的爱心,牵引他们的灵魂。用挚爱的心灵孕育启迪学生心灵的挚爱。一旦达到这个境界,不管是批评还是表扬,均能产生教育的理想效应。

“成长叙事”

幸福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在教育路上我已经走过二十四个春秋,担任班主任二十一年。我一路奋斗一路追寻,一路收获一路情。我做了一个幸福的班主任,也收获了一个幸福的家庭,我让我的学生享受了教育的幸福,也让我自己的孩子受到了幸福的教育。

千山万水,我寻找人生的方向

按弗洛伊德的分析,每一个女孩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伴随“恋父情结”。我是家中长女,祖父的长孙,我的出生给只有一儿一女人口单薄的祖父母带来无限的欢欣。在我童年的记忆中,祖父的身影占据了几乎全部的空间:祖父一米八伟岸的身躯,坚定而慈爱的眼神,嫉恶如仇的耿直性格,抑强扶弱的情怀,大事果断小事细腻的行事作风,我眼里无所不能。

如山的祖父在他六十一岁,我读大二的那一年轰然倒下,一场病夺走了这个在“文化大革命”中备受磨难但依然坚强乐观宽容慈爱的男人。祖父的离去让我失去了灵魂,我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去西北的列车。年青的我固执地认为,只有漠北的风沙能吹走我的伤痛,只有边关的玉笛能寄托我的思念,只有辽阔的高原才能找到祖父般伟岸的身躯,只有遥远的地方才能实现我的梦想。望着大西北辽阔无垠的土地,绵亘起伏的草原,一望无际的沙漠,我绝不做沉溺情感的三毛,誓做蔚蓝天空飞翔的雄鹰。可是我到底不是雄鹰,只是一个身高不到1.6米,体重不足40公斤的江南娇小的弱女子,禁不住西北的长风和漫漫的黄沙,一天的颠簸才到达采访地点的我已经头痛若裂,筋疲力尽。两个月下来,我已经不成人形,新疆广播电视台的同乡学姐用严厉的语气规劝我:“西北不适合你,你不能把命丢到这里,父母养你不容易,回南方找适合你的地方发展吧!”

恰在这时,我收到了母校老师的信,殷切地邀我回乡从教,他说:

“三千里边疆固然壮美,可你单薄的身体追逐不了风月;三尺讲台虽然狭小,但瘦小的你依然可以绽放美丽。”我的内心受到触动,向报社请了假,没有要朋友陪伴,一个人来到天山天池。这里游人很多,我独自爬到山顶,仰望远处清晰可见的雪峰,很久、很久……我想:既然我做不了雪山上晶莹的雪莲花,草原上翱翔的雄鹰,那就做江南水乡静静开放的水莲花,做校园里那一片护花的绿叶吧!我决定回到家乡,回到范仲淹笔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岳阳楼下,用我的心灵、才智和行为将维系我一生的教坛打造成快乐的殿堂。

三尺讲台,我探索适合学生的教育

我来到母校——岳阳县第六中学,一所农村高中。学校领导要我担任高一(21)班班主任,这是一个让老师们头痛、学校领导担忧、后勤人员害怕的班级。学生上课打架顶撞老师,下课找食堂工友麻烦,深夜翻墙偷吃菜农瓜果。

我接手时正值元旦,这个班的教室门口贴出了对联:上联是“此中自有千里马”,下联是“世上再无伯乐人”,横批“藏龙卧虎”。这个班有一个学生名字带一个“龙”字,喜欢唐诗宋词,谈起“水浒”、“三国”滔滔不绝,同学尊他“龙吟兄”。还有一个学生名带一“虎”字,因为爷爷习武,这孩子舞拳弄棍有几手,出手还能把校外“流氓”打翻在地,班里同学称其“虎啸哥”。我想我找到突破口了,这两个学生是班里的两面旗帜,我把他们从正面树起来,定会产生“蝴蝶效应”,形成一股积极向上的潮流。

于是我在班里创建“谈古说今论坛”,让“龙吟兄”当坛主,每周一举行。我也参与其中,把我大学的文学书籍搬到教室来,号召全班同学每人贡献一本书,成立“班级图书角”。我还每月到县城新华书店一趟,自费买来文学名著和《今古传奇》等书,丰富图书角的书籍,我和学生一起读名著,说故事。我还在班里创建了“武坛”和“舞坛”,让“虎啸哥”当坛主,男同学傍晚打拳练武,女同学学跳集体舞,我也跟她们一起跳,师生关系空前融洽。

正当我欣欣然以为学生从此不会惹事了,谁知他们还是给我惹麻烦了。一天晚上,我班八个男生为看电影《新龙门客栈》,晚自习偷偷溜走,到就寝熄灯时还没回来。我打听到离校七公里一村庄办喜事在放电影,估计他们肯定在那里,我一人拿着手电筒前去寻找。走在漆黑的旷野,我感到孤独和害怕,一路走一路伤心流泪。当我快筋疲力尽时,远处响起鬼哭狼嚎般的歌声“我就像冬天里的一把火,燃烧了整个沙漠……”他们边唱边雄赳赳、气昂昂地向我这边走来。我把手电光打到最亮,耀眼的光线照着他们几个,身材单瘦的我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这几个男孩呆立在那里,歌声戛然而止。我关掉手电光,师生几个相对站立在漆黑寂静的夜幕里,一分钟、二分钟……将近二十分钟,我没有说一句话。一个男生想来拉我的手,我推开了,转身往回走。我静静地走在前面,他们默默地跟在后面,只听得到脚步声和呼吸声。走到宿舍门口,已是深夜两点,他们站在门口,低着头不肯进寝室。我仍然没有说一句话,深深地看了他们一眼,走了。

第二天,我把自己关在房里,困惑极了,我该怎么带好这些孩子呢?傍晚,那八个男生手拿一大把野花,齐刷刷地站到我的房门口。我让他们进了门,默默坐了几分钟,我问他们:你们不想跟我说点什么吗?有一个男孩说:“以前我们没有老师指导,就知道疯玩、闹事,现在有您安排我们课外活动,不知怎么搞的,热闹过后,我们还是觉得心里空虚。”

我陷入了深思。班主任要了解学生,使自己的工作事半功倍,首先就要知道学生的心理需要。此后,我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如每期开学,我利用问卷调查、班会“畅所欲言”、个别座谈及家访等形式,全面了解学生成长的背景、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心理需要、理想追求;组织小组活动,开展演讲比赛、说故事;开展社会实践,帮助困难学生和孤寡老人;与外班进行友谊班级活动;开展“人生规划”活动,提升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等。根据学生不同个体及不同发展阶段,教育活动因人因时而异,大大提升了教育效果。

走进心灵,我追求让人幸福的教育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谆谆告诫教育者:“请记住,教育——首先是关怀备至地,深思熟虑地,小心翼翼地去触及年轻的心灵。”走进学生心灵世界,我特别注意两个方面:

一、学会倾听,打开心锁,培植阳光心态。

我班有一个成绩优秀但性格内向的男生,有一段时间每天望着窗外发呆。我留心观察,发现他的草稿本上有这样一句话:“要问路在何方?在天堂地狱。”我感到这个孩子心里有事,便叫到办公室反复询问,但他总是闪烁其词。我不再追问,隔了几天,借口帮他辅导作文,带他在校园花坛边散步。看到一株歪着身子盛开的月季,我上前扶起花茎,意味深长地说:“歪着身子生长的花茎,花再美也会沾满污泥。”此时,孩子深深地叹了一口气,终于向我倾诉出他心中的苦闷:十岁前,他憨愚的母亲经常带他在河里洗澡,母亲换衣服从不避他,他对裸体女性产生了一种朦胧的印象。现在处于青春期,恰好他前面坐的女孩非常漂亮,女孩身上散发的幽香吸引了他。放学路上他多次跟踪这个女孩,有时有强烈的犯罪心理冲动,有时又狠狠地打自己的耳光骂自己卑劣,在幻想和自责的矛盾中,他通宵睡不着。他说:“这都是我妈造成的,我恨她,我真想杀了她。”说完他埋下头哭了起来。我扶起孩子低垂的头,对他说:“老师很高兴看到你长大了,对异性有异样的感觉很正常。”于是,我找来人体解剖图,和他一起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异性身体,又和他一起欣赏维纳斯雕像,并组织活动让他跟女孩子自然大方地交往。2002年,他考取了湖南大学。来信中他感激地说:“是您把我从堕落的边缘拉回来,让我成为高尚的人。”优等生因成绩好,表现好,常常产生“光环效应”,很多老师看到的都是闪光点,而忽略了孩子的心理变化。人性总是具有善恶两重性,十几岁的孩子更是如此。所谓“教育艺术”正是体现在对孩子“抑其恶、扬其善”的引导之中。

二、勤于发现,注重细节,塑造美丽心灵。

教育学生我很注意细节。现在的学生虚荣心强,攀比现象严重,但家庭条件不同,靠说教没有效果,我就从细微处寻找教育契机。有一个叫李阳的农村学生成绩优秀。有一天,他外表土气的父亲背着编织袋来学校找他,同时想找班主任了解孩子情况。李阳撒谎说老师不在学校,凶巴巴地催父亲快走。这一幕正好被我看见。我没有当众揭穿他,在这位父亲快要走出校门的时候,我赶上去握住他的手,将他带到教室讲台旁,对着他深鞠一躬,并诚恳道歉:“今天的事都是我的错,我没有教好您的子弟,没有让他懂得做人的道理,连自己父母都看不起的学生将来怎么能为国家做贡献?”我转身对学生们说:“我们的父母都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他们辛辛苦苦生养我们,供我们读书,我们有什么理由和资格拿父母来攀比?”李阳羞愧难当,走上前抱着父亲的双肩泣不成声,其他学生也泪流满面。

携手前行,我引领班主任专业成长

多年来,我研读了很多心理学书籍,通过自学获得了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证,并多次自费参加心理学培训。在担任高三班主任的同时,义务为全体高三学生做考前心理辅导,自费开通了“郭老师心理热线”。不管来自哪里的学生到我这里求助,我都热情接待,真诚为他们排忧解难。

2008年,原湘潭大学书记、博士生导师彭国甫担任岳阳市委副书记兼任岳阳县委书记,召集我县的几位优秀教师座谈。他了解了我的情况,问我有什么要求,我说:“我虽身体瘦小但精神很好,虽常不守屋但家庭幸福,我个人没有要求,我只希望把全县的心理健康教育搞起来。”这位深谙教育的领导懂得,在现在这个社会转型时期,家庭关系复杂,孩子们的成长环境不稳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重视。他当即指示成立“岳阳县中小学心理咨询与教育指导中心”,由我担任中心主任,负责全县各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并要求全县各学校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当时他征求我的意见:指导中心是设在教育局还是学校?我说:“心理健康教育离开了学生就没有生命力,还是把基地设在学校吧!”

2008年8月岳阳县正式成立“中小学心理教育指导中心”,基地设在岳阳县一中。我不仅要负责全县各学校的心理教育指导,还要兼任岳阳县一中的心理咨询与教育工作。沉甸甸的责任扛在身上,我愉快地接受了,这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压力不小,但我认为创新是教师永远的追求。

在对全县的学生心理状况调查中,我发现学生的心理问题大多有四种来源:亲源性(由家庭问题和家庭教育造成的)、师源性(由教师的思想、语言、行为和教育方式造成的)、学源性(因学习困扰造成的)、社源性(因社会环境造成的)。在此基础上我研发了系列教师、家长培训课程。

针对教师心理健康的维护和职业倦怠的预防,我研究了“守护心灵,做一个幸福的教师”、“守住心田上的那一方净土”、“享受教育人生”等系列讲座交流专题,从积极心理学和情感心理学的原理出发,引领教师预防职业倦怠,培植阳光心态,感受并创造幸福的教育人生,走向积极而幸福的人生之路。

针对年轻教师的职业人生规划,我研究了“描绘心灵蓝图,规划职业生涯——优秀教师的成长之路”等交流专题。依据积极心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理论,引领青年教师理智地发现自我潜能,发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人生,顺利地走上成功的教育道路。

针对班主任的教育方法,我研究了“做儿童心灵成长的引路人”、“来自心灵的呼唤——问题学生的教育策略”、“做学生生命中的贵人”、“班主任要做学生心灵成长的促进者”、“让阳光照亮学生的心灵”等十几个讲座和交流专题。

针对家校合作的问题,我研究了“家校合作,我与你同行”、“与家长沟通的技巧”等交流课题。指导学校德育工作者特别是班主任,了解新时期家庭背景和家教方式,把握家校协同教育的基本原则,掌握家校沟通合作的技巧和方法。针对家长的家庭教育问题,我举办了公益家长学校系列专题讲座和亲子交流活动。

针对课堂改革的困惑和问题,我研究了“构建师生共同发展的高效课堂”等讨论专题。从教育学、心理学和青少年智能发展特点的角度剖析当前课堂教学改革的几大模式,引导教师思考怎样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教师自身心理特点及教学风格构建适合师生共同发展的高效课堂。

针对全县心理教师培训,我开发了系列讲座专题和“心理教师必备的素养”、“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建立”、“心理教师如何做团体辅导”、“做考生的心理按摩师——如何做考生的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心理咨询的技巧与实操”、“中学生心理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等专题。

面向学生,我举办专题讲座和团体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品质;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个体咨询,学生们都亲切地称我“郭妈妈”。

有些年轻班主任刚从自由的大学生活走进“三点一线”的校园,他们常常问我:郭老师你当了二十几年班主任,一天到晚忙忙碌碌,但你走起路来精神抖擞,讲起课来激情飞扬,你哪来的精神力量?我笑着对他们说:“人生有限,一杯清茶,一张报纸,天天嗑瓜子的生活我嫌空虚;指点官场,谈论是非,整天发牢骚的日子我怕断肠;投身股市,盯住网屏,时时担心下跌的生活,我会发疯;泡泡茶馆,搓搓麻将,三更半夜还游荡在外的行为,我不习惯。平凡人做平凡事过平凡的生活就要过得有滋味。与讲坛同在,跟学生结缘,师生一堂,教学相长,快乐着孩子们的快乐,难道不是人生一大乐趣?同事一起,融融乐乐,幸福着彼此的幸福,难道不是上天赐予我们的缘分?”

“教育反思”

我们每天都和学生在一起,作为教育者,没有比不了解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灵世界更为悲哀的了。目前我们的德育虽然摆脱了陈旧的政治教育灌输模式,却又走进了五花八门的形式迷宫;虽然摒弃了疾言厉色、强化训导的武断手段,却又跳进了基督徒式的柔情感化的温泉。

我常常见到:班会课上,针对不良现象,班主任站在讲台上苦口婆心,语重心长,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台下却鸦雀无声,学生或洗耳恭听或埋头做作业,低头看脚趾,给你一个“非暴力不合作”的场面。

我也常感触:教育基地活动中,模范人物演讲会上,学生们一个个声泪俱下情绪激昂,德育的“临床效果”显著。但一走入实际生活就出现助人为乐要回报求表扬,奉献他人“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的现象。一些学生面对学校教育和社会现实矛盾无所适从以致精神空虚,甚至行为偏执。德育的这种“二律背反”现象驱使我去思考,教育应该是走进心灵的艺术,每一位班主任都应该是一名心理学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