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现在,我们这样做教师(语文卷)
34241800000010

第10章 教育,让生命之花精彩绽放

生命如绚丽之夏花

朵朵绽放争艳

瓣瓣流香滴翠

而我却执意于教育

在且行且思中绽放精彩!

姓名:周满意(市级语文骨干教师)

所在学校:长沙市清水塘第三小学

从教年限:20年

最喜欢的书:《给教师的建议》《失落的一角》

最喜欢的休闲方式:运动

第一部分我的教育自传

仰望星空坚定前行

哲学大师康德说:“每当我静静地伫立仰望那浩淼深邃的蔚蓝的天空时,一种永恒的肃穆和生命的崇高、庄严便油然而生——仿佛上帝在叩响自己的额头,一种神秘而伟大的力量如波涛般汹涌而出……”康德的仰望是追寻崇高,而我,却是在追寻教育的乌邦托。也许,我抵达不了教育的理想境界,但我可以让教育理想引领着自己在教育之路上行走……

梦想——这山望着那山高

人生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自己窗口的玫瑰。

我的梦想来源于姐姐考上湖南广播电视学校去省城读书的那一天。那是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方圆几里的乡亲们放着鞭炮欢送,欢送的队伍足足有三里长。我就读的小学是必经之路,当全校师生听到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时,大家争先恐后涌向了小山坡,观望对面马路浩荡的送行队伍,我自然不例外。站在我旁边的是学校的几位老师,他们一边看热闹一边聊着:“这是谁家的孩子?考上哪里了?”

“好像是某某家的二女儿,考上长沙的一所学校。”

“真了不起,我们这穷山沟竟然飞出了金凤凰!”

听在耳里,喜在心里,从那一刻起,小小的我就立下了远大的志向:考上名牌大学,成为一名饱学之士。于是,在十一岁的时候,我凭着自己的努力和幸运考上了县城最好的中学。初次离开父母,远离家乡,我表现出了自己坚强的性格,目的只有一个,希望能够顺利进入本校就读高中。但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在那个经济不发达的时代,父母年事渐高,我只能选择读师范。自知命运无法改变,也不忍心给家中增添负担,我遵从父命来到了湖南第一师范。师范三年,我刻苦读书,因为心中的梦想依然存在。

师范毕业之后,我分配在长沙市一所很不起眼的学校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学工作。面对简陋的条件,我一门心思放在读书上,目标只有一个:跨入大学之门。因为学习耽误了工作,教导主任关心我:小周,这么多年轻人,要用心感悟才能在他们之中脱颖而出。因为在一次大型检查中的失误,校长找我谈话:小周,你要花费老教师双倍甚至十倍的时间精心备课才会有教学效果哦!平行班的老师也时不时告诫我:小周,听说如果三年级统考时你所教班级的语文成绩还是落后于其他班级的话,那么校长一定会让你重新担任一年级语文教学。

听到这些,我想起来这样一句话,“人生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自己窗口的玫瑰。”也许,这时的我就是这样一个不珍惜身边美好生活的人,你看,这四十几个学生多可爱呀!当我解决不了晚饭时,有孩子会自己炸个鸡腿送来;当孩子们心中有什么秘密时,第一个知道的肯定是我;当我生气时,孩子们会自觉地不吵不闹……而我却一直游离于小学教师这个角色之外,“这山望着那山高”,总以为只有成为大学生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有价值,却不知“平凡中才显伟大”。

责任——衣带渐宽终不悔

对一个人来说,所期望的不是别的,而仅仅是他能全力以赴和献身于一种美好事业。

——爱因斯坦

尽管我始终相信坚持能够换来梦想的实现,但是我明白此时此刻我的内心更在乎当下作为老师所获得的尊重以及当下个人生存的一种责任,我决心把自己的青春和热情献给孩子们,献给这一份教育事业,即便是衣带渐宽也不悔。

在十九岁那年,我在日记本上写上了这样三句话:“十九岁,标志着长大;十九岁,标志着成熟;十九岁,无论是事业还是爱情,我都将找到自己合适的位置。”我开始奔走于湖南省图书馆和新华书店之间,每天与书为伴,我系统地学习了古代、现当代文学作品和文学史,从先秦的诸子百家,到屈原的《离骚》,到汉赋,到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的小说,为了10分的原文填空,我努力背诵了将近六十个经典语段。尽管人到二十,记忆力不如年少的时候,对诗歌的感悟及对文学的敏感度却在背诵中一点点地增强了。这期间,除了考试中必须阅读的文学作品之外,我对当时流行的席慕容、尤今、三毛的散文诗歌非常热爱,对戴望舒、徐志摩的诗歌也很痴迷,当自己一个人静静地待在宿舍的时候,我就会拿起他们的经典作品一遍又一遍地朗读,可以说,二十来岁的那几年,我经常以诗为伴,伴诗而眠。也许是出于对诗歌的喜爱,加上当时汪国真的诗歌风靡全国,于是在田中阳老师的指导下,我把本科毕业论文题目定为“论汪国真风潮”,尽管自己对文学有了一点启蒙,对诗歌有了一点研究,但论文答辩时的笨拙让我觉得自己是那么才疏学浅,我还须不断地阅读、鉴赏和思考。

我开始扩展我的阅读视角,世界名著、历史小说、现当代小说开始与我的人生相伴,名家散文、哲理小品更与我生活相随。同时,更多关于教学的书籍进入了我的视野。在书中,我结识了斯霞、袁榕、霍懋征、李吉林、丁有宽、于永正、贾志敏等一位位特级教师,“情境教学”、“读写结合”、“学法指导”等教学模式让我对语文教学有了新的认识;“关爱差生”、“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教学理念让我对教育有了真正的理解。

我开始关注家庭离异的孩子,给他们关怀,安排他们在学校食堂吃饭,中午带领他们阅读;利用下午放学时间把几个无人管的小孩集中起来做家庭作业;利用周末给班上十几个后进生进行作文辅导。“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级统考中,我所教的班级在年级居中,且与第一名班级的平均分相差无几。成功换来的是信任和尊重,校长同意我继续跟班教学。那种窃喜不言而喻,同时也坚定了我当好教师的信心。

除了用“爱”滋润孩子心灵,这几年,我更多的是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1995年9月我买来了第七册备课手册,并在扉页上写上了“从此刻开始……”模仿成为我提高教学水平的首要办法。我模仿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执教《海底世界》,一边指导学生读书,一边引导学生想象海底奇妙的景象;我模仿丁有宽的“读写结合”让孩子们每课一练笔;我模仿袁榕,用“教—扶—放”的模式教学《再见了,亲人!》这一课。每一次模仿都是一个小小的进步,也悟出了语文教学的精髓:课内课外两手抓,重在激发兴趣,教给方法,培养习惯。模仿中我又慢慢把自己的所悟所想融会到教学之中。

1996年,几年一度的教学“新苗奖”选拔比赛开始了。我执教的是人教版《狼牙山五壮士》一课,课文所描写的故事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如何让学生走进课文,走进那段历史,激发学生对五壮士的崇敬之情是教学成功的关键。我找来了电影片段,一边引导学生朗读一边在恰当时机播放电影片段。悲壮的音乐,义无反顾的举动,铿锵有力的口号,引起了学生强烈的共鸣。学生们激情澎湃,朗读入情入境。在历经校、片赛之后我顺利进入区赛,并从四十堂课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全区展示的机会。展示课上课地点是教育局的礼堂,观课的有几百人,毕业这么多年头一次在这样隆重的场合下比赛,但我却丝毫不紧张,因为在比赛之前我已经无数次一个人面对镜子默念,教案中的每一句话都深入到了我的心中,连影片播放的时间、放映的长短我都反复操练了十来回。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展示课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及领导的好评。

一堂成名课,让我一举成为区级教学骨干。同时随着教学的出名,一些荣誉接踵而来,“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区十佳辅导员”“区明星教师”……这些荣誉是辛勤耕耘后的收获,更是学校对我工作的肯定,但我却异常清醒,我离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还很遥远,我明白自己掌握的仅仅是语文教学的技能而已,那看似完美无缺的语文课堂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

超越——路漫漫兮永求索

当一个人感觉到有高飞的冲动时,他将再也不会满足于在地上爬。

——海伦·凯勒

如果说“树立尊重孩子的教育思想”是“飞”的话,那么,“培养高超的语文教学技能”只能是“爬”。如何从“语文教学技能”中超越出来?这引起了我的更深的思索。刘铁芳教授曾经在谈教育的根本意义时,讲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上好课,让学生学好知识;第二个层次是让孩子快乐地学习;第三个层次让孩子提升生命的状态。那时的我对教育并没有什么高深的理解,但我知道,尊重孩子,走进孩子的心灵,激发孩子对语文学习的热爱,才是一种超越。2001年,正值新课程改革之际,我接手了学校的实验班,使用的是北师大教材,没有现成的教案参考,没有教学挂图,连教材的编写形式与人教版都相差甚远。每次上课我都精心准备,多方查找资料,认真制作课件;课堂上,我尊重学生,关注每一个生命在课堂的表现,激励、指导、欣赏、对话,让自己的心贴近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找到他存在的价值;课后,我引领孩子们阅读,从简单的《小故事大道理》到《安徒生童话》《木偶奇遇记》,再到《小王子》,我与学生在儿童文学中徜徉,沐浴着书香,感受着文学的美好。2001—2006年,不管是教学研究课、接待课、展示课,还是我平时的课堂,我总是把尊重学生,增强学生语文学习的体验,激发学生的思维放在课堂教学的首位。课堂上,当学生思维凝固接不上话时,我会驻足等待,等待孩子们茅塞顿开;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我会循循善诱,让孩子们“柳暗花明又一村”;当孩子思绪飞扬、天马行空时,我会巧妙引导,让孩子们想象的翅膀更趋合理。在实践中我常常反思,创下了一学期写作16篇教学札记的纪录,我的论文及教学设计有数十篇在国家、省、市级获奖,发表教学设计和案例近三十篇。

2007年,在好友唐泽霞的引荐之下,我走进了湖南师范大学“麓山之友”,认识了刘铁芳教授。他在读书会上醍醐灌顶式的启发和他睿智的思想让我在迷雾之中看到了方向,引导着我寻找自身的价值。2008年,我得到了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的教育硕士学位,同时也成为长沙市开福区一名校长。《理想国》《爱弥儿》《教育漫话》《给教师的建议》《教学勇气》《民主生活经验》等教育名著开始走进我的生活,从追寻理想的语文课堂到追寻理想的教育,我经历了又一次超越。我把教育理想追求之梦作为心中的信念,这种信念让我对教育产生了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从单纯的教书匠成为一名研究者。我在不断追寻中反思、研究,并自觉地进行阅读、学习、思考。我主持的语文课题《新背景下小学语文家庭作业研究》和《小学生古诗文多元阅读实践研究》均荣获长沙市一等奖,课题研究让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迅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大幅提升,学校经典诵读特色卓有成效。

卢梭说得好:“一个好教师首先具备的品质就是决不做一个可以出卖的人。为了金钱而从事这种职业的话,就不能不说他不配这种职业。”是啊!当我决心为教育事业奋斗时,我就明白自己将一生与清贫为伴,当成为一名校长时,我更坚定了自己对教育的信仰和对理想教育的追求。

“你不能改变世界,但是可以改变自己的课堂,改变对教育生活的一种态度。”(刘铁芳)二十年,转瞬即逝。庆幸自己在新课程改革的春风之下,能够超越束缚着人的体制,用民主、平等的思想用心地与孩子们交流、相处,也曾经那么精心地关注过孩子们在课堂中的心情,关注过他们在课堂中的生命状态。我在提升孩子生命状态的同时,自己也是那么“快乐而有意义”。

如今,我成为校长已有几年了,可我依然愿意也乐意做教育的守望者,时刻仰望星空,上下求索,坚定前行,并不断超越自己,致力于把学校营造成“学生个体自由陶冶的空间”,致力于让学校教育“给孩子生命以温情,给孩子想象的空间”。

第二部分我的研究之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应该怎样进行否定性评价

一、纠结——纵横俯仰皆有错

武夷山位于福建省,山清水秀,在学习《美丽的武夷山》一文时,我一边与孩子们欣赏着武夷山美丽的山水,一边尽情地朗读着课文。课文优美的句子吸引着孩子们。“三十六峰,各有各的形状”,为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想象能力,我引导学生想象三十六峰会有怎样的形状,并用上“有的像……”说几句话。问题一出,孩子们就思绪飞扬,一个孩子站起来说:“有的山峰像倒三角形。”倒三角形?有这样的山峰吗?这样的比喻句生动形象吗?说他不对,可这也是孩子的想象呀!新课程不是提倡“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吗?我如果否定他的答案,会不会影响他发言的积极性?想到这里,我未作评价,启发学生继续想象,结果令人想不到的是,孩子们所说的句子越来越简单,想象的内容也天马行空。这时的我才意识到教师的评价是多么的重要!课堂上教师的即时评价应该像一枚指南针给孩子的思考和回答指明方向。于是,我直截了当地指出了他们的错误:“虽然山峰的形状的确是千奇百怪,但是大家在想象时应该注意合理性,同时要学会用生动的语言把山峰的形状用比喻句描写出来。”在我的引导和启发下,孩子们的想象不仅异彩纷呈,而且合理:有的说像海螺在吹奏美丽的歌曲,有的说像金龟衔日,还有的说像宝塔耸立……

不过,在欣喜的同时,我又感到迷茫,刚才那几个受到否定性评价的孩子显然没有先前活跃了。这真是“纵横皆有错”,到底体现新课程理念的课堂需不需要否定性评价?当学生出现错误时,教师在进行否定性评价时应该怎样做才不会产生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我决定进行否定性评价研究。

二、明悟——拨开云雾见晴天

(一)寻根——深入内心查明因

课堂上发生的事,一切皆有因。经过与学生访谈,我发现学生受到否定性评价之后产生的抑制状态是很正常的一种心理状态。一是学生平时听表扬的话多了,以至于耐挫力不强。二是学生没有学会客观正确地认识自己。三是学生不能正确地认识否定性评价,以为老师否定了自己的答案,就是否定了自己。也正是这些客观存在的原因,使许多教师在课堂上不敢否定学生,怕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而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影响,也担心被扣上“没有新课程理念”的帽子。

(二)问典——沉浸醲郁钩其玄

那么,否定性评价是一种怎样的评价?教师在进行否定性评价时应该注意什么?为了把握否定性评价的内涵,发挥否定性评价的积极因素,我找来了《语文课程标准》认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校和教师要……客观地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和不足,并提出建议”,“……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评语……”从文中“客观”一词可以看出教师评价学生的语文学习时应该遵循的原则,“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当学生出现了错误时,不能含糊,更不能称其为“正确”,而应该及时纠正,并提出建议。从“为主”一词可以看出我们的评价除了“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以外,还应该有相应的辅助式的评价方式,“否定性评价”其实就是辅助式评价方式之一。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辩证统一的。就评价而言,既然有激励性评价,那么必然存在否定性评价。否定性评价能让学生发现不足,知道对错,明白努力的方向,同时还能提高孩子的心理素质,增强孩子的耐挫力,是孩子发展中不可取少的一股力量。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提出了尝试错误学习,即学习是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在问题情境中,个体表现出多种尝试性的反应,直到其中有一个正确反应出现,将问题解决为止。不过在尝试错误学习过程中,之所以某一反应能够与某一剌激发生联结,原因是该反应能够获得满意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心理学家斯肯纳氏研究证明,无论增强物为正为负,其对个体学习均发生强化作用。那么就评价而言,激励性评价如同正增强物,是赞同,是奖赏,而否定性的评价如同负增强物。教育评价原则上只能说多进行肯定的、积极的激励性评价,少些否定的指正评价,而不能说只进行激励性评价,不进行否定性评价。

通过广泛阅读,我从这些理论中提取纲要,探索精微,从而明白了只要正确恰当运用否定性评价,使之更具有教育的或学习心理的意义,它可能比激励性评价产生的效果更强。

(三)借鉴——他山之石可攻玉

特级教师贾志敏以精湛的语言艺术,创设出一个优化的“教育、教学”氛围。贾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否定性评价时就做到了准确得体,诙谐幽默,独特创新。

片断一:

师:能用“姆”组词吗?

生:“养母”的“姆”。

(学生哗然)

师:你们别急,他没说错,只是没说完!

(接着又转向那位学生)

师:你说得对的,是“养母”的“母”……

生:是“养母”的“母”加上一个女字旁,就是“保姆”的“姆”了。

片断二:

师:谁来找找“镇定”的反义词?

生:慌张。

师:那把“慌张”放入课题,这课题应怎么读?

生:是“慌张的女主人”。

(大家笑了)

师:你才是一个“慌张”的小姑娘呢!

(大家笑得更欢了)。

生:应该是“不慌张的女主人”。

作为学生,他们在课堂上的回答不可能每次都完全正确,贾老师没有简单地否定,而是运用自己巧妙、机智的语言来纠正,鼓励学生的回答,避免学生出洋相。同时贾老师的幽默评价语言使课堂笑声不断,让人感到轻松愉快。贾老师的成功案例让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更让我明确了否定性评价的重要性。

(四)实践——绝知此事要躬行

学习中得来的只是理论,要正确使用否定性评价就必须亲自实践,于是我再一次执教《美丽的武夷山》,在启发学生说话时并未发生天马行空胡乱想象的现象。在进行朗读训练时,我请了一个平时很少举手回答问题的男孩子起来朗读,他不仅没有读出武夷山的美丽,而且还落下了好几个字。我决定让同学们对他的朗读进行评价。“同学们,你认为他读得怎么样?希望大家能多肯定别人的优点。”然而,尽管我一再提醒他们多给予这个学生肯定和鼓励,但孩子们是诚实的,他们不会讲假话,讲漂亮话,只有客观的评价,“我觉得他没读得正确……”“他漏了字,还加了几个字。”“我觉得他没读出感情,我认为沙漠环境恶劣,体现沙漠特点的词语应该重读。”面对同学的否定,这个男孩满脸通红,原来自信的头悄悄地埋了下去。我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感受到自己现在不是要完成教学任务这么简单,一个更重要的任务是重振这个孩子的信心。我一边肯定孩子们的评价是客观的、中肯的,一边对这一自然段进行朗读指导:“你们认为哪些词语能够体现武夷山的险?这么优美的句子,我们朗读时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于是,在学生的体会下,我把“最险、一直”标上了着重号。“为了读出感情,请同学们再来试试,先自我练习一下吧。”趁着学生们在津津有味地练读时,我来到了先前的那个男孩身边,小声地说:“虽然刚才你读得不好,但是老师相信你这回一定会读得更好,好好练习吧!”孩子听了我的话,感激地望了我一眼,便埋头认真地练读起来。

又一轮朗读表演开始了,我用商量的口吻说:“同学们,刚才这个同学读得不好,那么经过刚才的学习,他是否有进步呢?我们让他试试好吗?”“好!”男孩子又一次激动地站了起来,我再次来到他的身边摸了摸他的头说:“别紧张,老师支持你!”他先轻柔低缓地读着,声音渐渐加大,“最险的是大王峰,从峰底向上有人工开出的石阶,一直通向峰顶……”整个朗读有轻有重,抑扬顿挫,顿时,教室里响起来阵阵掌声。男孩子又一次脸涨得通红,不过与开始不同的是,他的眼神充满了自信,脸上洋溢着兴奋,接下来的二十几分钟里,他一直都是那么积极踊跃地参与学习活动。

在这一教学实践中,我之所以能让这位男孩重拾信心,是因为及时的否定性评价让他明白了自己的不足,而再次尝试的机会又让他重拾信心。

三、思索——条条曲径通幽处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在进行否定性评价时,教师如果指导得当,不但不会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对学生学习起到积极作用。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究和实践,我知晓了进行否定性评价的方法,“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否定性评价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学生存在的差异是客观的,绝对的,我们不仅要承认学生在发展上、智力上的差异,而且要尊重这些差异。那我们在进行否定性评价时,更要关注个体差异,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接受否定性评价,否定性评价也不是适合所有的学生。这就要求我们在尊重个体差异的基础上恰当使用否定性评价。

对于“学困生”来说,在学习上本来就信心不足,如果总是对他们进行否定性评价,那么他们对语文学习就更无兴趣可言了。但对于优等生,平常听到的表扬多,如果在适当的时机给予否定性评价,首先有利于平衡其心理,其次一次小小的警告可以使这些优等生时刻保持积极的心态。当优等生因为学习态度出现错误时,教师可以直白相告,只有认真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当他们因为学习能力原因出现问题及错误时,教师可以加以鼓励:“回答得不对,但聪明的你再动动脑筋一定行”。

(二)否定性评价要讲究语言的艺术性

1.评价的语言要有童趣

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年幼的,生理和心理都尚不成熟的孩子,要避免用“长篇大论”来教育他们,那些“大道理”只会使学生眼里的老师“高高在上”,使学生跟老师之间产生距离感,而童趣化的语言使学生倍感亲切,易于接受。我们在评价时可以这样说——“读得不对,能再读一遍吗?”“你虽然答错了,可你的声音却是那么洪亮,我真喜欢你呀!”“是啊!这个字挺难的,要想读好,你还得多练练哦!”……

2.评价的语言要幽默

评价语言的幽默是课堂教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一是可以激活课堂气氛,调节学生情绪。二是可以提高批评的效果,让课堂违纪的同学心悦诚服。如在学习《谁的眼睛最好》一文时,学生刚齐读课题,一名学生还未开始读书,便恶作剧般地叫了起来:“我的眼睛最好。”我连忙说:“请这个眼睛最好的同学来读《谁的眼睛最好》,和动物们比一比谁的眼睛锐利。”这幽默的语言不仅否定了这个学生的大喊大叫,也让他明白了自己的不对,同时还活跃了课堂气氛。

3.评价的语言要委婉

在心理学上,委婉是采用含蓄的方式,对他人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影响,从而使他人接受某一观念,或按照某一方式活动;委婉可以不显露动机,不指明意义,而把所要表达的含义间接地提供给对方,使其心理和行为受到影响。

每个人都有自尊心,运用语义明确的语言,会给对方很大的刺激,伤害对方的自尊心,特别是带有忠告性的意见或建议,若不考虑言辞,不但对方不容易接受,更达不到忠告的目的。因此,进行否定性评价时要用温和委婉的语气,平易近人的态度,使对方理解老师评价的目的。评价时,我们可以使用这样的语言——“老师再讲一遍,请你听仔细再回答”。“你的答案非常接近正确答案了,如果你再认真想一想,老师相信你会成功。”“你的想法很特别,慢慢来别紧张,老师相信你能说好。”……这样的语言既委婉地告诉了学生自己的回答不正确,又从学生失利中寻求成功的一面,以呵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又让学生拥有了自我反思、调整的机会,让学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4.评价的语言要体现教师的真诚

古人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只要教师对学生存在着积极的、合适的期望,每个学生都能比现在做得好。对答题有失误的学生,教师不能用“真笨”“真差”等贬义语言来刺激他,而应该真诚地指出错误,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并提出整改方法,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在帮助他,关注他。“你这道题做错了,是因为你有点粗心,再做一做,你一定能行!”“看来,你得看仔细,这样朗读的时候才不会落字、加字。”……

这样的语言虽然是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否定,但却真切感人,也让学生明白只要自己改进方法,就一定能达到好的学习效果。

(三)否定性评价要注意引导、启发

规律性的知识智慧含量高,有人称之为“母知识”,这样的知识终身有用。而这些规律性的知识,学生很难全面地总结出来,那么在对学生进行否定性评价时,不能简单的一句“错了”“不全面”来概括,而是应该进行提炼。如当学生把“欲速而不达”的“速”解释成为“速度”,教师可以如此评价:“古时候的语言很简洁,‘速’在这里是急速、火速的意思。现在这个字很少单独使用了。”这样从老师的评价语言中,孩子既能明白自己的理解是错误的,又知道了汉字经历了长期的变化,许多字已经不是原本的意思了,下次遇见难理解的词语就不会望文生义了。

教师除了提炼,还应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找到“规律”,寻找掌握学习的工具,当学生思维出现障碍时,教师应为学生架桥铺路,让学生思路豁然开朗。如学生在学习总分段时,没有找准自然段的中心句,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指导:“中心句是概括自然段内容的句子,你找的句子概括了这段的内容了吗?再试试,你一定能行。”通过这样的启发,孩子就明白了什么是中心句,同时也能通过学习实践正确找到相关的句子。

(四)否定性评价要尽可能地给学生再次尝试的机会

教育实践证明,否定性评价后给学生以再次尝试的机会,有助于学生修正错误,树立信心,重拾那沮丧而慌乱的心。这也是评价的根本目的所在。否定评价学生就是为了让学生真正掌握知识,不是为了“否定”而否定。因此,当学生知错以后,再给他一次改正的机会是非常有必要的。

当学生朗读课文不流利时,可以给他练习时间,然后让他再次朗读;当学生理解课文出现偏差时,可以引导他多读课文,然后再次理解;当学生造句不正确时,可以在多人造句之后,再让他说句子,让他有范例可仿……这样,由于有了再次尝试的机会,学生自尊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既让学生尚存些许自豪感,又使他真切地明白还存在的问题,也就有信心去面对并克服了。

通过否定性评价的研究,我感觉到最有显著效果的是学生与我的关系比以前更加民主、更加融洽了。以前我在评价学生时,总是小心翼翼,害怕对学生进行否定性评价,生怕因为否定性评价而损伤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经过潜心的研究,我领悟了否定性评价的内涵,掌握了运用否定性评价的策略,我总能自如地运用否定性评价来指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

第三部分我的田园笔记

“我真能得到诺贝尔奖吗?”

看完语文试卷,出乎意料的是他竟然得了优秀。回想起他的进步,主要的原因是他比以前上课认真了。是什么力量使他变得这么认真呢?我想可能是我的那一次鼓励吧。

那天,在学习《专心致志》一文时,学生对“诺贝尔奖”这一词语提出了质疑。我让学生谈谈自己的了解。平时不大会听课的他发言了:“老师,我知道诺贝尔奖是什么。金帆小区有一个诺贝尔幼儿园,小朋友在幼儿园得到的奖就是诺贝尔奖,是吗?”同学们一听哄堂大笑,我也被他问得哭笑不得。但我转念一想,平时他上课很少回答问题,今天却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不能打击他的积极性。于是,我便让他站起来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并要求学生边听边思考居里夫人为什么能得到诺贝尔奖。通过读课文,学生明白了原来居里夫人发现了镭,为人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才得到了诺贝尔奖。我接过学生的话说:“对,对人类有贡献就有可能得到诺贝尔奖。世界上有许多人得过诺贝尔奖,可是目前我们中国还从没有人获得过。相信将来在你们中间就会有人会得到诺贝尔奖。”话音未落,他便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老师,你认为我能得到诺贝尔奖吗?”他的提问,让我感到非常震惊,望着他那充满期待的目光,我不由自主地说:“你这么聪明,这么独特,一定能得到的。”他睁大了眼睛说:“我真能得到诺贝尔奖吗?”乖巧的谢一睿站起来说:“只要你能像居里夫人一样专心致志,你能的。”其他的同学也似乎改变了先前对他的讥讽与嘲笑。他一听,满脸的疑惑也变成了兴奋,这一兴奋状态一直在延续。

这一小小的插曲虽然只有短短几句充满鼓励与期望的话,但却对他的学习态度产生了不少影响。在以后的课堂上,我看见的是一个发言积极、思维活跃的他,即使有时不那么认真,但只要我稍作提醒,他又会变得全神贯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