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温家宝总理在多个场合提到教育家办学?其根本的目的就在于教育家有理想,有思想,能够按照教育规律办学,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按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去教育。但是,毕竟教育家数量是有限的,这就需要有教育思想的老师。一旦教师的队伍专业化发展了,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整个教育行业的素质也就提高了。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7年8月31日接见优秀教师代表时深刻指出:“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推动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培养高素质人才,教师是关键。没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一次教育工作座谈会上谈到,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有一流的教育,才能有一流的人才,才能建设一流的国家。办好教育,教师是关键。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胡总书记和温总理的讲话充分表明,教育问题的关键是教师问题,教师的专业成长又是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首要问题。一名教师,如果没有教育思想,没有教育理想,没有自己的教育风格,没有教育创新精神和能力,是很难培养出有远大理想,有创新能力的学生的。
余文森教授曾指出,教育思想、教育智慧、专业精神、专业人格是骨干教师应具备的四大教育素养。教育思想决定教师知不知道“教”,教育智慧决定教师能不能够“教”,专业精神决定教师愿不愿意“教”,专业人格决定教师“教”得好不好。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院田慧生副院长认为,价值观引领下的教育理念与专业精神的不断重构与塑造,是对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定向;基于广泛学习的专业和非专业知识的不断拓展,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根基;反思学校日常生活基础上的教育智慧的不断提升,是教师走向卓越和优异的催化剂。
当前,中国教育在很多层面引起众多人士的不满,家长们认为中国教育不能给自己的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但在面对学校和老师的时候,家长们却是敢怒不敢言,上级部门也无可奈何,因为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太多。于是,很多有钱的家长,便纷纷把子女送到国外去接受“优质教育”。
这是当前中国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都面临的一个问题。解决“优质教育”服务问题,除了国家需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宽松的教育制度,学校需提供优质教育品牌、良好的校园氛围之外,更重要的一个因素是还得落实到每位一线教师身上。毕竟,所有的教育行为,都需要由教师去执行,一线教师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学生对课堂的兴趣以及学习的质量,甚至决定教育发展的高度和方向。
教育需要与时俱进,这是时代提出的命题。当今家长对教育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今的孩子视野也越来越广,如果教师不能以渊博的知识、高超的育人艺术、贴近学生思想发展轨迹的教育技巧来教书育人,是很难适应当前教育需求的。想要改变这些现状,我们唯一可做的就是教师自身水平的专业化发展,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素质,提高自己的育人艺术和技巧,提高自己的知识和视野,提高自己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生的发展,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导师,而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
网络时代,教师的职业认知取向会使教师更加重视声名,在工作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心理满足。由于对学生的重视及关注,教师的责任感会增强,会较少地关注自己的得失,更多地关心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让学生能够在更加愉快的氛围中学习与成长,学生也对自己的学习和发展更加充满自信,教师的教育、教学效果及其教育的影响力也会因此而提高。成为一名“发展型”教师是教师最应具备的教育理想,这类教师对自身角色的认知已经超越了个人名利和享受的得失,而是以满足国家和社会对人才的培养需要以及学生的成长需要为己任。
“发展型”教师的主要特征是,能够把个人的理想融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之中,认同教师的责任是培养出对社会有用之才,能够让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教师要通过自身自由且充满创新性的劳动来实现自我的发展与完善。在这种职业价值取向下,教师的自我发展与职业发展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其专业化发展也就会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对职业的这种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自主的行为取向也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使他们逐渐形成对社会的责任感和进行自我设计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也会对其未来的职业选择及职业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发展型”教师的职业价值观也不同于传统的教师职业定位,他们不再把教师看作完全意义上的“蜡烛”和“春蚕”,为他人的幸福而彻底耗尽自己,他们追求在为职业和事业尽职尽责的过程中不断获得自我价值的实现和自我的发展。教师对其职业角色的认知取向一般是遵循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的。“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教师能不同程度地从其所从事的职业中获得精神上的满足。
“发展型”教师最大的特点在于具有创新精神,能够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教师的创新能力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要成为创新型的教师,必须有正确的创新观念。创新教育是根据创造学原理,通过一定的教育途径,进行创新性思维训练,开发受教育者的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把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教育目的,认为教学的核心应该是能够理解知识点所涵盖的信息和注重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思维,令其尽可能展现思维的过程,对其进行开放式启发,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思考发现真理。在教师的这种激励下,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储存知识的装置,而是主动探索并积极参与知识获得过程的具有能动性的独立的人。
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勤于动手。创新教育重视个性的发展,强调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发展积极的个性。教师只有充分理解创新教育的思想要求,并将其内化为自己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指南,才会使自己逐步成为创新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