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作为青年教师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但是,普通的一线教师,没有很多的机会外出学习、也没有很多的机会去听各种讲座,更没有很多机会去向一些专家亲自学习和讨教。他们所拥有的,仅仅就是自己的课堂、学生、作业,这样“三点一线”式的教育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青年教师要怎样做才能让自己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康庄大道上迈出坚实的一步呢?
一、读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终身学习”已成为21世纪每个职业人士的生存理念,对教师而言尤其如此。因为教育要与时俱进,面向未来。要培养学生形成探究性学习的能力,教师必须由教书匠转变为终身学习者。在这知识爆炸的时代,知识更新速度急剧加快,教师如果不进行不断的知识更新,就无法胜任教学工作。不夸张地说,教师一旦停止学习,就将断送自己的教学生命。
读书是教师专业化发展永恒的主题。古今中外所有专业人士最经济、最直接、最快速的进步之法就是读书。
教育新理念的吸纳,需要教师读书;教育新问题的解决,需要教师读书;教师自身素养的提升,需要教师读书。而教师需要读的书亦是多种多样。从横向上看,可以分成生活智慧类、教育新理念类和教育散文类三种;从纵向上看,可以分成基础类、拓展类和实践类三部分;从媒介形式来看,又可以分成书、杂志和报纸三类;从地域差别来看,还可以分成国内书刊和国外书刊两大种。
读书对于教师而言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伴随自身的不断成长,不可能一劳永逸;读书对于教师而言是一种生活,源起于思想的脉动,服务于现实的需要。首先,教师要分清哪些书是教师必须读的,哪些书又是近期必须看的,哪些书是教有余力如鲁迅所说“随便翻翻”的。比如,教科书是每一位教师必须细读的第一本书;每个教师都必须通读、熟读,研究本门学科所在学段(小学、初中、高中)的全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初步定位每个单元学生可掌握的程度,然后其教学才能纵横捭阖,左右逢源。其次,教师要善于读教科书之外的一些教辅资料和历年的升学考试题,掌握考试规律、命题规律,对当前学科最前沿的教育方法、考试方法等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再次,教师要读本学科教育方面的专业报刊杂志,了解本学科最前沿的教育发展、研究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第四,教师还要阅读一些教育教学、心理教育以及综合教育方面的报刊杂志和书籍,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视野,让自己的教育思想贴近时代教育发展脉搏。比如,大夏书系、原创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吉林大学出版社等出版的教育书都非常不错;《教师博览》《教师月刊》《读写月报·新教育》《校长》《班主任之友》等杂志里面有很多一线教师的经验之谈,都是青年教师成长的文化素养的体现,亦都值得阅读。
读书重要,内化更重要,这是当前创新型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有一些教师读了很多书,但他们没有思考和内化,仅仅完成了一个“计算机”的储存过程。对教师而言,生命中最大的贫困是思想上的匮乏,因为物质的贫困易于改变,而思想匮乏则将人永远限定在原来的圈子里,有位科学家说:“年轻时没有学会思考,那你一辈子也不会思考。”很多科学家发明创造之所以成功,关键在于他们有丰富的思想,思想是他们创造发明的源泉。因此,读书仅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不断内化,把所学知识转化成自己的一种能力。
二、专业知识——教师专业化成长之本
专业素养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备前提,在专业素养坚实的同时,教师还要努力提高教育综合素质。只有教师的教育视野宽广了,才能给学生提供宽广的视野。
这里的专业知识,主要包括学科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教育学科知识。每位教师都应该熟练掌握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和专业技能,精通所教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对自己所教学科的全部内容有深入透彻的了解,才能够独立钻研,分析学科课程标准、教材,深入领会编写意图,深刻挖掘教材精髓内涵,从而游刃有余地驾驭课堂教学。
教学是一种培养人的专业工作,仅通晓一门学科知识并不一定能成为该学科的好教师。一个教师要成功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在具备所教学科知识的基础上,还要具有教育科学方面的知识,即心理学知识、教育学知识,以及教育教学的原理和原则,教学的方法与策略,教学的技巧,教学实施、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教材教法知识等,以保证实施高效的教学。
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对每位合格教师最基本的要求。现代合格的教师只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专业之外的知识的不断拓展对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也是重要的。就目前在岗的教师而言,专业知识都已经基本达标,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与一般教师的差别,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具有广博的学识素养。
三、教学设计和赛课——青年教师成长的主要途径
教学是每位教师生活的主阵地,也是每位教师发展的关键场所。只有在自己的课堂上演绎了精彩,教师才能获得学生的认同,才能获得学校和家长的认同。因此,每个教师都要认真仔细地研究每一堂课,精心设计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精心写好每一个教案,认真对待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在课堂上找到精彩,才能让自己和学生快乐享受课堂的每一份精彩,也只有这样,课堂才能成就教师自己生命的精彩。
每位教师只有热爱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才能全身心地投入,才有可能形成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需要进行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需要进行教学设计;教育风格的最终成型,亦需要进行教学设计。
每个教师,只有认真对待自己平时的每一堂课,才能找到上课的感觉,才能厚积薄发,才能在各级各类赛课中脱颖而出。目前,活跃在教育界的很多青年骨干教师、专家型教师,很大部分都是通过赛课这个平台成长起来,通过赛课平台获得发展契机,得到外界的认同的。各级各类赛课仅仅是一个契机,更重要的每位教师在平时课堂上所练就的基本功。因此,平时的随堂课和赛课是一脉相承的,没有高质量的随堂课,就不能抓住赛课那一刻的精彩。
青年教师要成长,我认为不要好高骛远,而要扎根于自己的课堂,研究自己的课堂和教学,倾注自己的教育热情,打理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这样才能在课堂中找到感觉,找到教育的理想境界。
四、网络平台——构筑青年教师立体成长模式
21世纪,网络成为普通教师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平台和机会。这个平台是空前的,也是公平的,关键看每位教师以什么样的心态去对待这个平台。
作为一位21世纪的年轻教师,上网是教师的必修课。当然,这里指的上网并不是像有的教师那样,在网上收索、下载一些相关的教案、论文,进行“复制”、“粘贴”,然后就成了自己的东西。我指的上网是不仅利用网络学习先进的教育知识、理念,更重要的是向网络上传自己的教育结晶,大胆发出自己的教育声音。
青年教师的成长固然离不开自己的努力,但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良好的机遇,无疑会使更多的青年教师更快地更茁壮地成长起来。有人说,在21世纪,如果谁不懂得计算机,那么他就会是网络时代的“功能性文盲”,当然,这样的说法可能有点耸人听闻,但也有一定的道理。一位青年教师要成长,读书很重要,可以和古人、名人、教育家进行心灵的对话;但通过上网,却可以和网络时代的教育家、教育理想主义者们进行激情澎湃的心灵对话与思想交流。而且,在读书、求知过程中遇到的不懂的问题,或者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都可以向教育家们进行请教,或者在与同行的讨论中得到启迪,从而增长我们的教育智慧。总之,上网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大,上网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记得上网伊始,我感受乐趣的同时,也体悟到了自己知识的浅薄。以前,我认为自己读的书还比较多,上网后,才发现自己是那么无知;如果说知道自己无知,促使我见贤思齐,奋发向上,那么更令我欢喜鼓舞的则是,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很多难题都可以在网上解决。网络是永不下课的课堂,网络是没有围墙的大学,那里有无数的名师、学友、同道。
网络时代的到来,给一线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一些一线教师在平时执著于课堂研究、新课程改革、教育艺术、素质教育的研究,并把自己精彩的课堂实录、教育心得、教育研究成果书写出来,刊发在各大报刊杂志。很多一线教师更走上教育实践和教育研究相结合的道路,开始著书立说,他们不仅高倡教书育人之道,还积极践行写书育世的理念。他们不仅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还把这些教育理念付诸实践,把自己的素质教育理念在自己的课堂播种,让学生享受学习的愉悦,给中国的基础教育带来了一缕清新的风。这就是网络带给他们的专业成长。
教师们在网络上宣泄苦闷,寻找知音,超越自我。有人说,一所好学校,关键是要有一个好校长;甚至更有人说,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我非常认同这句话。现实体制及校园环境对青年教师的成长似乎并不是太有利,其实坦率地说,教改的困难除了教师自身素质急需提高之外,更重要的恐怕还是体制等客观方面的问题。而后者是我们普通的一线教师无力改变的,但又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教育教学理念与实践。于是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出现了,许多不甘平庸欲有所作为的教师纷纷上网,在网上找到他们自己的天地。正如有的老师所说,“我之‘落网’,恰如池鱼归渊,笼鸟返林”;“找到‘教育在线’,就像游击队员找到组织一样”;“网络让我开阔了视野,加深了思考……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和管理风格”。史金霞老师说:“上网两年的最大收获是与教育在线一网情深。”
最近几年,网络成了教育教研最大最先进的场所和阵地,很多年轻网友通过上网交流学习,不仅发表了大量文章,还出版了自己的专著。王晓春、吴礼明、周益民、闫学、魏智渊、干国祥、薛瑞萍、平和、张万祥、红袖、陈惠芳、柳永忠等一大批新老网友在“教育在线”发表的帖子纷纷以专著的形式出版,平均每天有一个老师出版自己的作品。
的确,很多一线草根教师通过网络平台不断学习,充实自己,发表了不少作品,甚至出版了自己的专著,这样的事例很多。例如,语文特级教师王君,从教二十余年,从2005年出版第一本语文教学专著《青春之语文——语文创新教育探索手记》起,短短七年间,他相继出版了《教育与幸福生活》《王君讲语文》《青春课堂》和《一位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之路》,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教师成长为特级教师和新一代的语文名师。王君成长的关键在于她不断践行青春课堂,践行生态课堂,以生命诠释生命,以生命传递生命,并以写作演绎了她精彩的教育人生。再如,青年教师王开东从走入网络,短短几年时间就相继出版了《教育:突破重围》《深度语文》《教育:谈何容易》《教育:非常痛,非常爱》《高考不怕写作文:王开东高分作文升级指导》等几本书,成长之快令人瞩目。
这些青年教师的成功固然离不开他们的才华和努力,但如果没有网络,他们的成长怕是要多一些曲折。就像没有《星光大道》这个平民舞台,就不会有阿宝、凤凰传奇、玖月奇迹、李玉刚、旭日阳刚、朱之文等草根歌手的崛起一样。
他们不仅仅凭借网络充实自己,发展自己,实现自己的专业化成长,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利用网络平台,发出自己的声音。
五、教育博客——现代教师交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
伴随网络的迅猛发展,博客技术的推广和使用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习者通过博客工具来进行交流学习,这俨然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教育现象。而因势利导,博客无疑将对教师自身的成长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语文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曾经说过:“潜心工作处处可成净土,忘我科研时时能在天堂。”博客也是我们语文老师把自己打造成一个适应新世纪教育的研究型、思想型、高雅型、学者型教师的“净土”和“天堂”。
博客作为“信息时代的麦哲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信息交流世界,更为我们的终身学习搭建了一个广阔的平台和通道。教师应充分利用好这一网络平台,加速自己的成长。而读书和博客的结合是信息时代的强强联合。
写博客,其实就是一种生活。现在很多一线教师下班后浏览各大论坛,驻扎各大论坛,守候各个QQ群,其实,这就是一种教育生活。现在,很多名人、报刊杂志等都有自己的博客,如果教师能够利用恰当,或者自己写的文章有足够的吸引力,就能通过博客认识一大批学者专家、青年新锐和报刊杂志的编辑,与这些专家学者交流沟通,还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俗话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博客沟通,有时候就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六、QQ群或者现代论坛交流
重庆谭木匠有限公司老总谭传华创立了一套聊天学习法。他认为人总是喜欢把最能体现自己学识、见识和价值的东西说给别人听,于是,通过聊天就能学到很多经营之道。因此,他喜欢请朋友喝茶。茶会如同批判会,而他总是表情谦虚,从善如流。一来二去,在重庆学界、企业界,谭木匠请喝茶成了一大风景,几乎成为一场定期举办的“小型企业管理研讨会”。学者、教授、企业老板、文人骚客甚至普通员工,总是欣然而来,尽兴而归。谭传华就是通过这样的聊天学习法,不断学习,不断研究,不断进步,使一个最初专门生产梳子的企业成为一家上市公司,成为一家国际知名企业,这一切都源于学习和创新。
同理,现代网络聊天、群聊,各大论坛对话、讨论,其实也可以成为一种学习方法。正如谭传华通过聊天学习方法获得事业成功,让自己成为一个全国知名实业家一样,一线草根教师也可以凭借网络创立自己的聊天学习方法,以促进自己的专业化发展,乃至让自己成为一个专家型教师。
只有交流才能够发展,生出更多的智慧。通过网络聊天,教师可以批判地倾听那些来自不同层次、不同地方的不同声音,做到尽可能为我所用。这样做对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当然是极为有益的。
七、小课题研究——教师内化成长的重要方式
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一般学校很少能拿到重量级的课题,即使能拿到这类课题也是少数骨干教师和领导的事情,普通教师一般难以接触到这样的研究课题。那么,普通教师是否就与课题研究无缘了呢?也不尽然。普通教师不妨从小课题研究开始自己的专业化成长之路。
小课题研究,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有些教师喜欢写作,也喜欢网络交流,但却是一种漫无目的散漫的发展。而个体的专业化成长需要一种模式来引导。通过小课题研究,教师既能接触到课题,以课题的方式让自己走上教育研究之路,又能通过研究促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曾谆谆告诫的那样:“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道路上来。”小课题研究,本质上是一条实现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捷径。
那么,什么是小课题研究呢?王水发说:“它是与专家学者所做的或者‘规划立项’的大课题研究相对而言的,主要是指中小学教师在短时期内以教育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或者自我经验作为课题,吸纳和利用各种有利于问题解决的经验、知识、方法、技术和理论,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以研究,探寻解决教育教学中实际问题的对策的课题研究形式。”换言之,“小课题研究”基于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这自然成为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最佳范式之一。在小课题研究过程中,教师就自己日常教学实践进行观察、思考和探索,这让教师的自主发展、内在发展成为一种可能。
开展小课题研究,是普通教师行之有效的一种研究方法。参与教师不必一定接受系统性的教育教学理论培训和课题研究的专业指导,这并不意味着小课题研究就非常随意和没有科研价值可言,相反,小课题研究目的性非常强,这种研究本质上是一种行动研究,微型课题研究,实践研究,“草根”研究,应用研究,“田野”研究。只要围绕教师专业化发展这一轴心调整展开研究,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总体规划,小课题研究也可以在某个领域里达到某种深度。
普通教师的小课题研究主要是校本研究。校本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为解决学校的发展问题而成立的学校发展规划研究,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而采用新的教学方法的应用研究,为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资源而进行的校本课程开发研究,为引领教师不断成长而开展的校本培训研究。由此可见,“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开展这样的小课题研究极有助于解决教育教学与管理中的一些具体问题。
而小课题研究最大的功效则是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陈晓华老师曾在一篇里文章提到这样一个问题,有一次他和一个同事合作编写一本教辅资料,花了很多时间,阅读了大量相关著作,然后自己撰写体例和编写要求,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书稿编写出来。后来,由于很多问题没有能够出版,但是,陈老师却发现通过这次编写工作,把整个教材的脉络弄得非常清楚,上课变得游刃有余,对升学考试出题人的思路也更加明确。我想,这就是课题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作用。不管自己的研究是否能够得到正式出版的机会,总能从另外一个角度提高自己的专业化水平。
八、写教育反思或教育札记
教育反思是教师第二次成长的关键。如果每位教师都懂得反思,就会发现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而思考、解决这些问题将显著提升教师本人的教育教学能力。
反思的基本操作模式就是自己审视自己,前提条件就是把自己分离为“现实的自我”和“理想的自我”,用“理想的自我”观察、判断和评价“现实的自我”,最终构建一个“理想的自我”。
教育反思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最普通的反思,即审视自己的备课、上课,自我评价,修改;二是比较专业的反思,即备课、上课、反馈、修改,再上课,对比,总结;三是较为高级的反思,即教学诊断。在教学诊断这一过程中,反思者需要采取记录、观察、切片、描述症状、同类相并、病理分析、同类病案检索、治疗等步骤,以促进自己课堂教学的完善;四是高级的反思,即课案库建设,每个教师要有意识地建设自己的课案库,在写作这些课案的时候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课堂研究能力。这类反思比较专业,对很多老师来说,在日常教学中操作难度比较大。
但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写教学反思和教学札记,在写作记录的过程中不断发现问题,然后在下一次备课、上课的时候注意改正和纠正这些问题,以不断提高自己。教师写教学反思和教学札记,能够记录和见证自己的成长轨迹。
教师写作教育反思和札记,主要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我在实践中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观察);这个问题的实质在哪里(用理论来思考);从我对问题的实质的理解出发,我应从哪一个方面入手开始对实践的改善(行动);改善的结果(观察);对这一过程的反思及初步的结论(思考);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前瞻)。然后,再来一回观察—用理论来思考—行动—观察—思考—前瞻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