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心病还需心药医
34282400000032

第32章 恋童癖:身心共同的错

精彩导读

1.恋童癖产生的原因

2.恋童癖患者的行为表现

3.恋童癖的患病人群。

4.恋童癖的类型

5.恋童癖的治疗

恋童癖是以儿童为对象获得性满足的一种性变态。此种性变态行为的患者以男性多见,女性极为罕见。受害者为女孩或男孩,年龄多在10~17岁之间,也有小至3岁以下的。

恋童癖主要是由于后天心理发展不正常造成的,其原因归纳起来有:

(1)心理因素。爱恋儿童,留恋童年时代。对儿童表示关注是人的一种普遍行为,其心理也是无可指责的,但这种行为和心理如果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作为一种观念在头脑中固定下来并控制人的行为,便成了恋童癖患者。

(2)家庭因素。家庭不和睦,夫妻感情不好,使之对成年人间的性生活失去兴趣,而把对象转向儿童。

(3)社会因素。有的人因为在工作、生活中,人际关系不好或受挫折,便觉得人心难测,与成年人打交道要费尽心机,因而感到很疲劳、紧张、可怕,而与儿童交往则无需费多大周折、动多大脑筋。时间一长便对成人间的人际关系感到厌倦,而把兴趣转到了儿童身上。

(4)性格缺陷。由于性格胆怯、懦弱,缺乏应付危机的能力,当遇到意外的重大精神打击时,如妻子有了外遇而被发现了,不能勇敢地面对现实,希望退回到童年。于是把心思转到小女孩身上,在心目中把小女孩幻化成两种形象:一是恋人,一是母亲。

(5)其他原因。有的则是因为智能发育迟滞、慢性酒精中毒、残废、年老或其他脑病,而接触正常成年女性的机会很少,故将满足性欲的对象转向儿童。

恋童癖患者的行为表现为他们对成熟的异性不感兴趣,只以儿童为满足性欲的对象,患者主要追求的是心理上的性满足和性快感,因此,他们常常通过窥视或玩弄儿童的生殖器来达到性满足,性接触往往未达到性交的地步就中止了。但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接触的次数增多,心理满足便会演变成生理满足,即出现性交要求、玩弄儿童、折磨儿童等行径。

此外,在恋童癖患者中有同性恋倾向的与有异性恋倾向的患者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有同性恋倾向的患者,大多是已婚的,而且他们更喜爱一个年龄较大的对象,即12~14岁的对象;而有异性恋倾向的恋童癖患者更喜爱7~10岁的儿童,甚至认为自己是受害者。他们与其说是倾向于情欲高潮,倒不如说是更倾向于看和摸。这类患者大都是阳痿患者,如果射精的话,也是通过露阴癖、窥阴癖、手淫来实现的。

恋童癖有以下几种类型:

(1)攻击型恋童癖是最具危险性和反社会性的恋童行为,行为人为满足性刺激和亢奋的需要,在行为时往往伴有虐待和暴力。这种攻击行为本质上是一种恶意的侵犯。攻击的方式多种多样,往往造成攻击对象严重受伤,感到极度痛苦,甚至造成死亡。此类虐待型的恋童癖者不仅给儿童造成痛苦,而且其行为方式极其色情。他们在虐待行为中常使用枪、刀子、铁管或皮带作为威胁伤害的工具。

(2)成熟型恋童癖对儿童的爱恋仅仅停留在爱抚、抚摸和宠爱的水平上。这种人从未与他同年龄的人建立一种性关系,只是在与儿童的交律中才能体验到一种舒适感。作为一个成年男人,他不会主动与对方建立一种性关系,如果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通常也是由于那少男或少女的勾引。还有些恋童癖者仅仅对玩弄儿童感兴趣,其中另一些人则扩大了他们的兴趣范围,热衷于拍摄儿童色情照片和录像以及其他非商业性的色情把戏。这些有共同兴趣的人经常私下交换录像带。

(3)退化型恋童癖者在早年生活表现正常,与他同辈人一直有良好的关系,与同龄异性也曾有过性关系。然而在以后的生活中,自我怀疑和幼稚感逐渐滋生,在社会交往和性生活中渐不遂意。在某些情况下,这种人会慢慢地嗜酒和失业。这样,一系列的挫折会使他将性行为转向儿童。这种对儿童的性行为带有冲动性并且常常是把它当作缓解某种生活压力的手段。这种恋童癖者会为他的行为感到苦恼、自责、害臊、甚至有一种犯罪感。

恋童癖属于严重的性犯罪,法律上为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一般都根据受害儿童的年龄和性别给罪犯不同程度的法纪惩处。此外,还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常用的有厌恶疗法,而且效果也较好。当患者接触儿童或儿童模型时便给予能造成其身心痛苦的刺激,如电疗刺激、橡皮圈刺激、肌肉注射催吐药使其呕吐等,破坏患者病理条件反射,经过多次反复强化,使其改变恋童癖的行为模式。另外,通过药物治疗,如给患者使用抗雄激素来限制男女恋童癖者的性欲,也有一定疗效。

◎心病还需心药医

1.加强自我调控

要善于克制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以及无力的言行和行为。对自己的错误要主动承认,要懂得尊重别人。

2.要在生活中学会忍让和有耐心

学会享受人间的种种乐趣,如夫妻间的交融、家人团聚的天伦之乐等。

3.经常参加集体活动,多结交朋友。

4.努力地消除自卑感

要正确认识自己,提高自,我评价。

5.要进行积极的自我暗示,自我鼓励,相信事在人为

当面临某种情况感到自信心不足时,不妨自己给自己壮胆:“我一定会成功,一定会的!”强迫自己增强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