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我成长,我快乐
34297800000010

第10章 成长之路,源于身边(8)

交朋友也要有底线。不能无论什么人都当成朋友。

虽说应该广泛地交朋友,认识更多不一样的人。但是,当碰到让自己实在无法忍受的人时,还是应该避而远之。当碰到让自己实在无法忍受的人时,还是应该避而远之。

我其实是一个男孩子性格的人,比较直爽,兴趣爱好也和一般的女生不太一样。但是和女生相处还是不错的。但是那种小肚鸡肠,喜欢背后说闲话、议论别人的女生,我实在无法忍受和这样的人做朋友。

如果是实在不能与之为伍的人,那么就果断放弃吧,长痛不如短痛。

我一直认为,做家长的在这个过程中,提提建议是可以的,但是不能强制孩子去做什么。对于涉世未深的孩子当然应该善意的提醒,但是强制孩子和谁交往,不和谁交往,实在不是明智之举。如果实在不好,可以多和孩子沟通解决。

(4)异性朋友,相信纯洁的友谊

很多父母,现在一听到交异性朋友,还是会变得很紧张,生怕孩子在交往过程中发展出什么猫腻来。

其实和男生多交交朋友也没有什么不好。女孩子就算在小学、中学可以避免和男生交朋友,以后还是避免不了。很多人都说,不相信男女之间会有纯粹的友情。这点我不敢苟同。友情就是友情,非常美好纯粹的东西,我和我的哥们儿们就是这样的。

和男生交朋友,我的目的挺明显的。我不是很喜欢很多女生之间的那种勾心斗角,觉得男生比较直来直去的,不会有那么多的闲言碎语在。和他们做朋友,感觉会很开心,也会有很多铁哥们的出现。我觉得在交往过程中,他们也没有把我当女生看待。

和男生交朋友,在我看来最关键的就是找到共同爱好,共同话题。很多女生觉得不可能跟男生成为朋友,原因就是男生喜欢的东西都不符合她们的喜好。而在我看来刚好相反,多去了解一些男生喜欢的东西,既开阔了视野,也交到了很多朋友。

至今我最难忘的就是初中的那群哥们儿。那是我在班上的外号是“鲜哥”。在班上还有一个奇特的组织的存在,就是“鲜帮”。那帮男生还专门把别的地方的口号改了来当帮规。班上一半的男生都是这个帮派里的。其实能和这群人成为朋友,也得感谢体育这个男生中永恒的话题。每天晚上回家,在吃饭的时候,正好赶上中央五台的体育新闻,我都会听着吃饭。而每天男生们讨论的话题也正好就是这个。每次讨论时我都能插几句进来,让他们觉得这个女生挺奇特的,也乐于跟我讨论下体育的事情。慢慢地,就成哥们了。

再到后来,上高中之后,我的膝盖因为暑假里脱臼了,所以一直行动不太方便,和班里同学相比也像一个异类,在班里也不敢和别人多说什么话。那段时间,我倒是真的感受到了没有朋友的痛苦。一次换座位之后,我同桌,还有后面的两个同学都是男生。已经觉得没有什么信心再交朋友的我,偶然之间听到了他们在讨论足球,正好在问前一天比赛的比分,一向关注体育的我马上就说出了比分。他们都用很惊讶的眼神看着我,觉得这个平时不怎么说话的人竟然这么深藏不露。之后每次足球的话题我都会参与,他们每次踢球的时候我也都会在旁边看着,每次去朝阳公园踢球也都会叫上我去看。这些哥们一直到大学后也是经常联系的人。而且是我在遇到一些事情心烦的时候,会去倾诉会去骚扰的朋友。

异性朋友在女生的成长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对于拓宽女生的兴趣爱好,塑造女生大气的性格有好处。家长在这种事情上,也就不用那么紧张了。

(5)有时我们也会质疑友谊

所谓的迷茫阶段,在初三来北京之后,还有高二之后,以及上大学之后都有出现过。

刚来北京的时候,因为转进的那个班级,人家都已经是组建两年的班级了,同学间都是非常熟悉的了,我一个外地来的转学生,怎么可能在这里交到什么朋友呢。我和那里的同学相处的还算不错,但也总是貌合神离的感觉,只不过是同学关系罢了。初中毕业后,我和那个班的人还有老师就再也没有任何联系了。那个时候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也许是因为即将到来的中考吧,又或许是因为这个班级的人让我觉得寒心,所以也没有试图去寻找什么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那个时候,我曾经想过,朋友到底是什么,到底在我心里什么才是真正的朋友。如果说这些貌合神离的同学不能算朋友的话,那以前那些同学是不是也不算了呢。

之后的一次,就是高二文理分科之后了。那个时候进了文科实验班,就感觉到跟高一完全不一样的气氛。无论是人还是班级整体的感觉。班级里面学习氛围真的很浓,中午在班上,没有原来那样说笑打闹的场景,也没有谈天说地的场景。一进教室都是一片沉寂,要么是睡觉休息的,要么就是奋笔疾书在学习的。每次我都会不自觉回到原来高一在的那个班去,在那里,各种欢笑打闹声,让我觉得很舒服。因为这个也总有人说我没有融入新的集体。高二以及高三,我在那个班都没有能说说心里话,能互相倾诉一下的朋友,只有一些吃饭、问题能一起的同学而已。

也正是在那个时候,我得出了之后我跟很多高中生所说的,高中的友谊有的时候不能看得那么重。没有什么知心的朋友又怎样,该过的还是得过,高考面前,其他的都是虚的。

这些我现在看来真的是很现实的东西,不知道当时的我为什么会想到这些,也许也是对友谊产生了迷茫吧。

再后来,就是上大学之后了。在当新生班长的初期,我对大学有一种挺绝望的感觉的。每次我给班里同学发飞信通知事情的时候,只要和他们自身相关的事情,他们绝对会第一时间回复并问这问那的。而和他们不是很相关的,即使我后面很诚恳地加上了请回复这样的字样,也总是没啥人回复。让我觉得有一种人情淡漠的感觉。在这个时候,我对自己能不能在大学找到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感到迷茫。如果说高中为了高考可以忽略友谊的话,那么大学难道不是应该可以交到很多朋友么。但是事实上大学后交流更多的都是高中同学。

这几次迷茫,在我看来都是我对朋友这个词的定义产生了迷茫的时候。或者说我的交友标准比较理想化的结果吧。我总是希望能找到一个志同道合,互相激励,一致向前的朋友。有的时候也会被说清高吧。

想告诉青少年朋友和家长的是,这种时期很正常,成长的烦恼也应该有在友情这个东西上的迷茫。只要适应了并及时调整自己,就不算是糟糕的境遇。

(6)熟悉的陌生人——网络交友

曾经的我,根本不会在网上交什么朋友。qq上的好友也都是现实中认识的人。

但是高考后的暑假一直到现在,我却在网上认识了很多人,有一些也成为了我心中很重要的朋友。

很多人会质疑网络的真实性,觉得网络上怎么可能会有真正的友谊,都是素不相识的人,在言语的伪装下出现在你面前罢了。那些人当作普通人聊聊就算了,没必要那么当真。

其实也不然。我觉得网络上会有真正的友谊存在的。

什么是朋友?我觉得对于网友来说,一个好的倾听者,一个在交流过程中真心相待,能让你感觉到真实的情感的,就是朋友。

高考后这一年在网上的答疑过程中,我认识了很多的高中生,也认识了一些大一的以及更大的学长学姐。给我感觉就是,丰富了我的阅历,也磨练了我的脾气。同时也交到了一些很好的朋友。

这一年,我因为大学生活的不顺利而骚扰父母的次数慢慢减少,逐渐地,我也喜欢把生活中的不顺利告诉电脑屏幕那一端的网友。

我觉得,网络上的那些朋友有一个很大的优势,也就在于和我没有任何的竞争关系,而且就学习生活上的东西交流,不会对我造成什么伤害。我不用担心他们会伤害到我,会透露我的秘密,会知道我的心事后对我有所不利。

也许这种朋友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吧,我们总是生活在现实中的。对于什么事情都要辩证地看待。网友有是可以的,但是也总是不能当成生活的全部,毕竟只是网友,还是要注重现实中的交流和交往。但有意思的是,现在这个社会上,很多人在现实生活熟悉之前,恰恰是先在网上熟悉起来的。比如各大高校的新生群,新生们在网络上熟悉之后再到现实中见面,往往也会有不少成为很好的朋友。所以网络交友到底靠不靠谱,视情况而定吧。

不过在网络上,我也很注重自己的言行,即使有让我感到很受不了的时候我也不会发脾气,骂人更是不会出现。在网上面对那些陌生的人,也让我的脾气性格得到了磨练。可以说,更加富有包容****。

(7)三人行必有我师——朋友对我的影响

最明显的一点,和不同的人交朋友,我的视野开阔了,性格也更加沉稳了,脾气也更加缓和了,更加有包容性了。朋友对我来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部分。

和朋友的交往,让我也发现了自己性格中的缺陷,也就是人性的弱点吧。也发现了原来自己是一个这么对别人要求高的人,是一个很自我的人。但同时也发现了自己身上很闪光的点,就是很有包容性,真的是一个和事佬的不二人选。

即使在我对友谊最迷茫的时候,我也可以用以往的那些经验,和班里的绝大多数人维持一个比较和谐的关系。那种喜欢找共同话题的能力,也让有我在的地方绝对不会冷场。

和朋友在一起,我学会了尊重别人,也得到了别人的尊重。时到今日,很多同学在遇到烦心事的时候会选择来找我倾诉,包括平时看上去无坚不摧的铁哥们。大晚上都在聊的情况也很多,而我也乐于做一个倾听者和疏导者,替他们排解不开心的事情。甚至很多时候我自己也很不开心,却依然要劝慰他们。现在每次高中同学的聚会,我一定不会被遗忘。我不用费劲去组织,都会有人组织好了然后来拉上我。每次在吃饭的时候,他们都会让着我,让我做最好的位子,帮我倒水。每一次聚会,聊天的时候,我们都会畅谈我们的故事,一片其乐融融的场景。

和朋友的交往,让我觉得在这个社会中也不是孤立无援的。每次在需要了解一些信息的时候,需要办一些事情的时候,我总能想到能帮助我的朋友,通过他们找到解决事情的最好方法,而他们也乐于帮助我。在茫茫人海中,成为朋友便是莫大的缘分。在遇事时,有人能伸手拉一把,这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和朋友的交往,我也得出了结论,有的朋友是可遇不可求的,要珍惜每一个朋友。像我妈妈那些闺蜜,是很难求得的。我现在的这些朋友,都是我的福分。志同道合,的确是一个标准,但是,不是绝对的标准。能有能够理解自己、倾听自己的朋友,此生足矣。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与吾同行,亦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