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际交往中的心理学
343000000009

第9章 让你人气暴涨的法宝(9)

小杨刚到某机关做办公室文员,由于性格内向,在试用期里更是不太爱说话。但就这样一个表面文静的女孩,一旦说起话来,却会像针一样“刺”人,让听者总感觉浑身不自在。

有一回,自己部门的同事穿了件新衣服,别人都称赞“漂亮”、“合适”等,可当人家问小杨感觉如何时,小杨抬头看了看,就直接回答说:“你身材太胖,不适合。”甚至还说:“这颜色你穿有点艳,根本不合适。”

这话一出口,便搞得当事人很生气,而且周围“唱赞歌”的姐妹们也很尴尬。虽然有时小杨会为自己说出的话不招人喜欢而后悔,可是很多时候,她照样说让别人接受不了的话。久而久之,同事们把她排除在集体之外,很少就某件事儿去征求她的意见。试用期满时,小杨的绩效考评虽然过关,但终因机关里的群众票少得可怜、人缘太差而遭淘汰。

小杨明白,个中原因就是自己平常在大家面前没管好自己的嘴,但悔之已晚,只能在下一个单位的下一个试用期里管好自己那张“不会说话”的嘴了。

小杨在处理说话方式上,并没有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一个女性在穿着上征求他人的意见,无非是想得到他人的赞赏,你却劈头盖脸地来个“有话直说”,人家心里会是什么滋味?一个人快人快语,心意是好的,但说出来的话不切当就会不经意的给听的人带来伤害。因此我们不要一时冲动讲不该讲的话,要克制说话的冲动,想清楚再说。

由于瀑布效应,我们说话还要注意尽量不要说那些看似平常却容易引起争议的话。一句不经意的话,可能引起一场难以预料的争论,从而破坏我们的人际关系。

茶余饭后,节日闲暇,好朋友们免不了聚在一起闲谈。闲谈什么,怎么闲谈,是有讲究的。在一次老同学聚会中,有两位相处很要好的朋友,只为了一句不经意的话,双方都认为对方做的有不到之处,不能相互理解、相互包容,而是各持已见,造成心理不能沟通,语言从含沙射影、旁敲侧击到明枪明刀、尖酸刻薄,婆婆妈妈,扯来扯去,谁也不让谁,最后闹的不欢而散,形同陌路。所谓言多必失,因为说引起争议的话,而造成争执、冲突和人际关系的破裂,实在是得不偿失。

一般来说,心理敏感的人大都爱把别人的话意思听“变”了些,因为他们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来思考别人的,就好比河里的鱼永远都不知道岸上还有老虎一样。要做到不使对方听走意思是很难的,我们只有尽量在很适合的语境中说话,尽量减少误会。

换言之,为了避免“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最好的方法是:了解某人的思维、性格、习惯,知道某人对什么话题最敏感、最介意、或最忌讳……就是对方的“痛处”或“死穴”。不过,总要有一段时间才能做得到。很多情况下,与你谈天说地的不全是熟人,有半熟的、半陌生的、不认识的,这就难了,要避免谈个人情况、多谈一些大众化的话题,比如天气、购物、打球等。

相反,有时候我们说的一句也许不经意的“好话”,也可以产生“瀑布效应”,给别人带来积极的心理触动。

贝尔28岁时拜访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亨利,谈论“多路电报”试验,亨利对此不感兴趣。贝尔又提到他在实验中观察到的一个现象:把包着绝缘材料的铜线缠成螺旋状,有间隔地通电,就能听到线圈上的嚓嚓声。这回,亨利才打起精神了。他敏锐地感到,这个年轻人在谈一个有价值的现象,他要亲眼看看贝尔做这个试验。

那天,街上刮着刺骨的寒风,老亨利却叫来马车,打算到贝尔的住所去。贝尔怕老人吃不消,便把仪器带来了。他们听到了电流通过铜线圈发出的声音。贝尔觉得,可以利用这一原理让电线传递人的声音,又说自己缺乏足够的电学知识,不知道该不该把这一设想公之于众,让电学专家来做进一步的研究。亨利鼓励他:“如果你觉得自己缺乏电学知识,那就去掌握它。你有发明的天分,好好干吧!”

后来,贝尔写信给父母,描述自己的感受:“我简直无法向你们描述这两句话是怎样地鼓舞了我……要知道在当时,对大多数人来说通过电线传递声音无异于天方夜谭,根本不值得费时间去考虑。”几年后,贝尔又说:“如果当初没有遇上约瑟夫·亨利,我也许发明不了电话。”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由于瀑布效应,我们对别人的一句鼓励、赞扬,可能正是他奋斗所需要的强心针,促使他在自我怀疑的时候获得自信,在彷徨不定的时候更加坚定。因此,我们说话要尽量说鼓舞别人,而不是打击别人的话。

心理妙计

我们说出的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在对方的心里“一石激起千层浪”,产生我们所预料不到的巨大反应。因此,我们和别人说话要注意语言修养,谨言慎行。

23.情绪感染效应:别哭丧个脸

什么是情绪感染效应

美国夏威夷大学的心理系教授埃莱妮·哈特菲尔德及同事经过研究发现,包括喜怒哀乐在内的所有情绪,都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从一个人身上“感染”给另一个人。这种感染力的蔓延速度之快甚至超过一眨眼的功夫,而当事人却未必察觉得到。

研究显示,情绪的感染是一种基本的本能,在人们交谈时,每个人下意识地都会效仿另一个人的面部表情,动作姿式、身体语言以及说话的节奏。芝加哥大学社会神经科学中心的心理教授约翰·卡西奥普解释说,“一个人的面部表情越真诚,他的表达能力越强,就会越吸引他人去效仿。人类面部及体内的肌肉纤维可以在人无意识地情况下被激活,你还没有察觉到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去效仿别人的情绪了,而这种效仿的能力要比你去率先流露这种情绪更容易。”

研究人员请一些志愿者在30毫秒的时间内观看一些有欢乐或愤怒表情的图片,看完之后立即让他们看表情中立的图片,结果显示,志愿者开始明显表现出刚才看过的图片上的情绪。哈特菲尔德说,图片中的表情可以刺激志愿者大脑中相同的神经元,就好像志愿者也体会到了相同的情绪一样。

人际交往中的情绪感染效应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在每次接触中彼此的情绪都在互相交流感染,仿佛一股不绝如缕的心灵暗流。

甚至在婴儿时期,人们就能受到别人情绪的感染。婴儿不懂得言语,但是当母亲情绪好时,孩子就很安心,很快在愉悦中睡去;当母亲心情不好,孩子也会受到影响,他的情绪也恶劣起来,越让他睡越睡不着。就是说,母亲的情绪会感染到孩子。

在关系密切的人之间,例如家人和恋人间,情绪的互相感染比一般关系的人更加明显。研究还显示,那些心直口快、心里藏不住秘密的人,更容易把自己的情绪感染给他人,因为他们表达这种情绪的能力更强,而内心较为脆弱的人则更容易接收他人的情绪。

情绪的感染会影响到一个家庭的和谐与否。有一个笑话,测试“男人最害怕女人的是什么?”回答是:“马脸。”“男人最喜欢女人的是什么?”回答是:“微笑。”可见好情绪对家庭气氛的重要影响。

研究人员还发现,情绪感染会影响到团队的工作效率。如果一个团队的领导人心情不错,团队的成员也会被感染,大家的默契程度会提高,做起工作来也更得心应手。在团队中,坏情绪的感染也会影响到工作场所中的许多人的情绪,就是“一人向隅,举座不欢”。

回想一下,在办公室里是否碰到过这样的情景:早晨,同事们陆续来上班了,脸上挂着微笑,“你好!你好!”的道早声此起彼伏。愉快的—天眼看就要开始,却见最后进来的那位不知怎么搞的一副“借他米还他糠”的模样,冷冷地挂着个脸,往自己位子上一坐,就再也不理人。办公室刚刚酝酿起来的一团和气,似乎一下子碰上了冷空气,瞬间凝成了乌云。刚刚还神采飞扬的人们,情绪一点点地低落下来,不再说笑,各自坐下埋头自己的工作。

很明显,破坏同事们好情绪的,就是那位最后进来的人,或者说是他的坏情绪。那么他应该如此吗?当然不应该!坏情绪使一个人食欲不振、精神委靡、思维迟钝……总之对自己有百害而无一利。但你要随心所欲,别人也奈何不得你。可是作为一个现代文明人,在公众场合,不替自己考虑也得替别人考虑,情绪问题就不是个人的私事了,我们应该试着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无论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如是情绪控制不好,就会造成连锁的动作,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影响到工作。

虽然在工作中都是就事论事,和相关人员联系时,可能由于自己不善言辞或对方或自己的态度,而使自己的情绪失控,那么事情往往会更僵。有时候,彼此见了面也因工作上的事未协调好,互相间的问候也显得不真诚。这样的情绪一旦扩散开来,事情的本身未解决好,人际关系也会出现问题。结果又使工作的情绪受到影响,不再积极地面对,甚至产生放弃的想法。相反,如果我们能通过控制好情绪,进行有效沟通,彼此关系融洽了,事情和问题也会逐步解决。

因此,在工作中切戒急躁。如果多倾听和肯定别人,相信对方也会拿出积极的一面来解决和面对问题。这种情绪会直接影响到工作的积极性,会让每个人心情愉悦,充满自信,会感到这是很强的团队,面对困难大家会积极努力坐下来协调解决,内心有种成功感,同样会把这种情绪带给自己的亲人和朋友。

其实,情绪的感染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当我们自己具有良好的积极的情绪,也会感染到身边的人,赋予别人良好的情绪。

英国专家的最新发现表明,人的笑声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因为人类的大脑是具有社交性的。如果有人在笑,其他人很可能会跟着笑起来。科学家发现,如果我们看到一张笑脸,那么我们自己的一种“再现”神经细胞就会被激活,从而使我们跟着笑起来。这种现象在婴儿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为了证明这一点,科学家设计了一个实验,即通过听觉代替视觉来激发人们的笑意。研究者把声音分成喜悦和悲伤两类让志愿者来听。通过核磁共振观察发现,听到喜悦的笑声比听到悲哀的声音,更容易让人的面部肌肉开始活动并展现笑容。可见,人类拥有一个社交性极强的大脑,而这使得人类能够与周边的外在环境融洽地相处。

我们还可以看到,热情是具有感染力的。比如当你在观看一场激烈的足球或篮球或网球比赛时,你就能感受到人群中所产生的热情,因为运动员的活力正被传输到周围的观众。

这种活力的转移也会发生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当一群人都处在沉闷的气氛中,只要有一位热情的人加入,立刻就能使每个人笑逐颜开,简直有如神助。热情,可以使你结交很多朋友,也可以使不认识的人对你微笑。跟笑声一样,热诚具有传染性,你说的话语、表情,以及你对自己所做事情的感觉,会影响到其他人。这不仅使你拥有更好的人缘,也使你和人交往处事变得更加容易。

心理妙计

人和人之间情绪是会互相感染的。我们要学会调整自己的情绪,避免不良的情绪“污染”别人的情绪,同时用积极乐观的情绪去感染别人。

24.社会角色效应:人生就是一场戏

什么是社会角色效应

我们在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大多教我们玩过角色游戏。在游戏中,孩子们充当着不同的角色。通过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表达爱孩子的情感,从而体会爸爸妈妈对自己的关爱,在爸爸妈妈的关爱中学会关心他们。再比如:扮演医生的角色,就应该有医生的医德,关心病人、态度和蔼、认真治疗……,让孩子学习医生救死扶伤的美德。通过这些游戏角色,孩子们对未来“社会角色”的情感有了最初的体验。

在社会心理学中,“角色”,是指一个人在特定的社会和团体中占有的某一特殊位置,以及被社会和团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简单地讲,角色就是一个人的社会地位、身份。

社会角色并不只是人的社会身份的标志,更重要的是,它意味着人的各种社会规定性,是人的社会规定性的根据。人有什么样的社会角色,就有什么样的社会规定性,这好比在舞台上演出,每一个演员首先都必须贯彻导演的总体要求,诸如台风要正,思想集中、听从安排等等;此外,你扮演的是旦角或者是武生或者是别的什么具体角色,还应该根据这一角色的特殊要求去唱、去做。这两方面的紧密结合,才是角色行为的统一体。

一个人说话、办事,首先要考虑自己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再根据这个角色的要求来说合适的话,做合适的事。如果不顾时机、不分场合、不管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说话做事就得不到应有的重视,甚至会对人际交往产生不良的影响。这叫做“社会角色效应”。

人际交往中的社会角色效应

我们每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属于自己的角色。例如,家庭中父亲的角色,意味着他在家里占有一家之主的地位,因而就有一套被习惯和制度规定好了的父亲应该具备的行为——他要参加工作,抚养和教育孩子,计划家庭生活等,他的言语和行为都应该像个父亲的样子。又如,一个售货员的角色,他在商店里出卖货物,应当具有耐心、周到、热情的服务态度,掌握一套熟练的技能和丰富的业务知识。还比如,一位小学教师,在各方面都应当符合为人师表的角色规范,等等、每个人实际都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结合,共性与个性的体现。

社会心理学家告诉我们,每个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社会机制才能得以正常运转。如果哪一个角色成员想要毫无约束力地去“天马行空”,那就如鲁迅先生所讽刺的“拔着自己的头发想离开地球”一样可笑了。比如,作为朋友,你不能表现的像恋人,那会引起对方爱人吃醋;作为下属,你表现的像个领导,恐怕就离被炒鱿鱼不远了;作为子女,对父母和长辈要格外尊重,否则就成了没大没小,不懂规矩……

在职场中,我们如果扮演不好自己的职业角色,可能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造成不利的影响。下面这个例子就是一个突出的教训。

阿健在一家外贸公司工作,讲一口流利的英语,在跟外商谈判中,时常露脸。相比之下,阿健的顶头上司——部门经理比阿健逊色多了,个头比阿健矮,其学历、水平和能力似乎也没有阿健高。

有一次他俩在跟外商谈业务的宴会上,阿健得意地跟外商频频举杯,潇洒飘逸,用英语跟外商海阔天空地闲聊,把上司冷落在一边。他们跟外商分手的时候,阿健也抢在上司面前跟人家握手道别,使上司满脸不高兴。没几天,阿健就被调到另外一个不太重要的部门了。

后来阿健才听说,是这个上司向公司老总打了小报告,说阿健太浮浅,不适合做销售业务。经朋友点拨,阿健才恍然大悟,知道自己犯了职场忌讳——“越位”,也就是没有找准自己的角色位置:他是业务主办,受部门经理的领导,在各种场合就应当以上司为中心,突出上司的主导地位。如果喧宾夺主,旁若无人,在公众场合抢“镜头”,就会使上司陷入尴尬的处境。明白了社会角色扮演的重要性,阿健吸取教训,从此才走上了事业顺利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