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别让观念和习惯误了你
34310000000012

第12章 说话习惯:错误的说话方式是是非的根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说话习惯,有的人唠唠叨叨,有的人多嘴多舌,有的人心直口快,有的人说话滴水不漏……说话习惯的好坏,常常关系到一个人的成败,生活中很多人不把"说话"当回事,他们看不到自己在说话上存在的错误习惯,也看不到这些习惯给自己生活、事业带来的巨大危害,因而听之任之,最后吃了大亏。所以我们要纠正错误的说话习惯,别让它成为我们成功的拦路石。

1.当心吹破了牛皮

张某特别喜欢吹牛。有一次,他去一个老同学家里做客,正碰上老同学为了孩子跨学区上学的事发愁,张某的老毛病又犯了,就吹起牛来:“哎哟,什么大不了的事啊!我姑父是××附小的教导主任,我只要跟他说一声就行了!”同学一听张某有这么硬的门路,愁眉顿展,摆上了一桌好菜,请张某帮忙,张某满口答应着,结果一个星期后还没有消息,同学着了急,因为马上就要开学了。同学赶来追问,张某只好吞吞吐吐地说:“着什么急呀!我这不正在找人吗?”同学奇怪地问:“你不就和你姑父说一声就行了吗?”结果张某的回答差点没让他吐血:“其实,是我同事的一哥们儿的女朋友的姑父,那哥们儿跟我同事特铁,那不跟我姑父一样吗?”不用说,同学自然指望不上他了,孩子跨学区上学的事也没办成,那位同学以后就再也不和张某联系了!张某吹牛办出来的荒唐事还不只这一件:有一次他去岳父家拜年,当着岳父家亲戚的面儿又吹上了:自己认识多少能人,自己多有钱……结果,第二年,妻子的外甥、侄子、表弟……一大堆人进城来逼着张某给他们介绍工作,七大姑八大姨,一大群亲戚来找他借钱,张某哪有这个能力呀,吓得东躲西藏,得罪了许多亲戚,妻子也差点和他离了婚……现在,人人都知道张某有吹牛的习惯,说话不靠谱,当然也就没有人再看得起他了。

爱吹牛的张某彻底失去了人们的信任,人们都知道他不可靠,如果他托别人办事的话,恐怕也很难办成,这就是他为吹牛皮所付出的代价。爱吹牛绝对不是什么好习惯,你海阔天空地把牛皮吹得呱呱响,别人却对你厌得直咬牙。而且吹牛的习惯还会使你脱离现实,成为令人鄙视的“空想家”。

习惯吹牛的人往往没有控制力。他们的欲望膨胀,直至吹破牛皮的那一刻,才能有一丁点的悔悟。

习惯于吹牛的人也有目标,只是这些目标不是空中楼阁就是海市蜃楼,这倒并不意味着目标不能实现,只是什么都不做,无法创造任何生产力,因而铸成了很多遗憾。以前有一个点子大王,牛皮吹得是很大的,今天整活一家国有企业,明天创造亿元利润。间或在大学做客座教授,主讲可操作的经济理论,据说到很多大学的时候,场面都是相当火爆的。学生们早早就赶到教室占座,讲座一开始,就明显有一种吹牛的氛围在弥漫。可是,学生们使劲地鼓掌,那个羡慕就不用提了。

过了不到一个月,就听到点子大王在宁夏“现形”的消息。《南方周末》还有准确的数据和细节来展示他曾经的“辉煌”。尽管他百般狡辩,可是,人们已经看破了牛皮,谁听他的?所以,一个人只有脚踏实地地实干,才能成就一番大事业。靠吹牛得到的荣誉,实在令人不敢恭维。因此,牛是吹不得的,尽管有很好的操作基础,志向的高远对于不操作或操作的不投入而言,形同无米之炊。

吹牛的人很令人鄙视,因为他们都是井底之蛙,看似高不可及的目光实际上很短浅。他们在夸夸其谈的时候,原本应该张扬的心灵被封闭在井底、荒野、沙漠,于是无休止地驻足不前。因此,聪明的人向来不吹牛,他们都知道实干的意义。只有实干才能出生产力,空谈没有价值。他们默默无闻地达到了吹牛者艳羡的境地。本来,李小三和赵小六是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后来,赵小六成了董事长,李小三也很激动地对别人说,董事长小时候还跟我一起玩泥巴呢。尽管他没说错什么,但是,如果把他俩放在同一平台上,他似乎更应该考虑自己为什么没有人家强。

实干出精英。赵小六在埋头苦干的时候,李小三正在那儿夸夸其谈;赵小六在拼命苦读的时候,李小三还在夸夸其谈;赵小六成为了董事长,李小三就开始感慨。在董事长面前,李小三丝毫也不脸红,并寻找下一轮的听众,享受让更多的井底之蛙仰视的滋味,尽管根本不具备资本。这样,就不难理解深圳的街头为什么立着一头牛,吃青草献鲜奶的牛是用来拓荒的,没事吹它干什么?

鼠目寸光的人把具有远大理想的人看成是愚人。可是“愚人”们不在乎,他们拒绝恶意的中伤,而继续走好自己的路。因为有了实干的精神,胜利至少可能提前10年来临。

吹牛的习惯就像一个望远镜,当你捧着它站在地平线上,幻想着峰顶的美景时,人家已经脚踏实地地一步步攀上了高峰。吹牛者令人鄙视、厌恶,吹牛的习惯既浪费口水,又浪费生命。如果你有吹牛浮夸的习惯,那就尽快地把它戒掉,生命有限,你应该抓紧时间去做点实际的事。

2.别把精力放在争论上

爱尔兰人脾气是很倔的,有一位爱尔兰人名叫欧·哈里,他所受的教育不多,可是很爱抬杠。他当过汽车推销员,后来因为推销不成功而来求助于卡耐基。听了几个简单的问题以后,卡耐基就发现他老是跟顾客争辩。如果对方挑剔他的车,他立刻会涨红脸大声强辩。欧·哈里承认,他在口头上赢得了不少辩论,但并没能赢得顾客。他说:“我走出人家的办公室时总是对自己说,我总算整了那个混蛋一次。我的确整了人一次,可是我什么都没有能卖给他。”

欧·哈里后来是纽约一家汽车公司的明星推销员。他是怎么成功的?他这样说:“如果我现在走进顾客的办公室,而对方说‘什么?怀德卡车?不好!你要送我我都不要,我要的是何赛的卡车。’我会说:‘老兄,何赛的货色的确不错,买他们的卡车绝错不了。何赛的车是优良产品。’这样他就会无话可说了,没有抬杠的余地,他只有住嘴了。他总不能在我同意他的看法后,还说一上午的“何赛车子最好”之类的话吧。我们接着不谈何赛,我就开始介绍怀德汽车的优点。

“过去若是听到他那种话,我早就气得脸一阵红、一阵白了——我就会挑何赛的错,而我越挑剔何赛的车子不好,对方就越说它好。争辩越激烈,对方就越喜欢我竞争对手的产品。”

“现在回忆起来,真不知道过去是怎么干推销的!以往我花了不少时间在抬杠上,现在我守口如瓶了,果然有效。”

当这个爱尔兰人拼命和人争论时,他或许得到了表面上的胜利,但实际上他却是把顾客越推越远了。本杰明·富兰克林曾说过:“如果你老是抬杠、反驳,也许你能获胜,但那只是空洞的胜利,因为你永远得不到对方的好感。”所以,我们一定要抛弃和人抬杠的习惯,尽量避免无谓的争论,因为这只能徒增争论者的烦恼而已。

某公司有一个难缠的客户,这个客户就属于鸡蛋里也要挑骨头的那种人,负责联系这个客户的业务员,简直烦透了,两人为了一个细节问题通了17次电话,每次都吵得不可开交。那个客户扬言以后不想再用这个公司的产品,这种情况下,业务经理去拜会了这个客户,两个小时后,经理满脸喜悦地回来了:客户接受了产品,还表示将继续续约。那么这位经理做了什么呢?他只是静静地听完了客户的抱怨,轻声地附和他的意见,也就是说,整个谈话过程中,他没有和客户争辩一句。成功就是这么简单。

生活中,如果你听到有人对你说:“你错了!”那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相信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反驳,这样一来双方自然就不会有统一的意见,如果你有与人抬杠的习惯,那么做事不顺利也就不奇怪了。事实上,天底下只有一种能在争论中获胜的方式,那就是避免争论。

克罗雷是纽约一家木材公司的老板,他多年与那些冷酷无情的木材审查员打交道,常常发生口角,虽然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他赢,但公司却总是赔钱。为此,他改变策略,不再同别人发生口角。结果呢?下面是他的一段经历:

有天早上克罗雷办公室的电话铃响了,一个人急躁不安地在电话里通知他说,克罗雷给他的工厂运去的一车木材都不合格,他们已停止卸货,要求克罗雷立即把货从他们的货场运回去。原来在木材卸车1/4时,他们的木材审查员报告说这批木材低于标准50%,鉴于这种情况,他们拒绝接受木材。克罗雷立刻动身向那家工厂赶去,一路上想着怎样才能最妥当地应付这种局面。通常,在这种情况下他一定会找来判别木材档次的标准规格据理力争,根据自己做了多年木材审查员的经验与知识,力图使对方相信这些木材达到了标准,错的是对方。然而这次他决定改变做法,打算用新近学会的“说话”原则去处理问题。

克罗雷赶到场地,看见对方的采购员和审查员一副揶揄神态,摆开架式准备吵架。克罗雷陪他们一起走到卸了一部分的货车旁,询问他们是否可以继续卸货,这样克罗雷可以看一下情况到底怎样。克罗雷还让审查员像刚才那样把要退的木材堆在一边,把好的堆在另一边。

看了一会儿克罗雷就发现,他审查得过分严格,判错了标准。因为这种木材是白松,而看出他对硬木很内行,却不懂白松木。白松木恰好是克罗雷的专长。不过克罗雷一点也没有表示反对他的木材分类方式。克罗雷一边观察,一边问几个问题。克罗雷提问时显得非常友好、合作,并告诉他说他们完全有权把不合格的木材剔出来。这样一来他变得热情起来,他们之间的紧张开始消除。渐渐的,他的整个态度变了。他终于承认自己对白松毫无经验,开始对每一块木料重新审查并虚心征求克罗雷的看法。

结果是他们接受了全部木材,克罗雷拿到了全价的支票。

试想一下,如果克罗雷继续维持以前的习惯,以争论、抬杠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话会怎么样?不用说,木材审查员也一定会和他一样毫不让步,争论到底。到最后,吃亏的还是克罗雷。

当你和人争论时,你就是在把对方推到敌对的位置上,在这种情况下,无论你的口才有多么好,你也无法让他认同你的观点。所以,遇事我们先不要急着去否定他,尽量避免和人争辩,这样做事对你更有益处。和人抬杠的习惯会让你做起事来处处受阻,时时遇难,何必把精力浪费在和人争论上呢?这只会给你增加办事的难度。记住,说服别人的秘诀,不是对他说“不”,而是对他说“是”。

3.听听别人怎么说

一位外交官的太太在她丈夫初入外交界带她出去应酬时,她在那些场合总是感到非常难受。她是个来自小地方的人,面对满屋子口才奇佳曾在世界各地住过的人,她拼命找话题,不想只听别人说话。

后来有一天,她向一位不大讲话但深受欢迎的资深外交家吐露了自己的问题。这位外交家告诉她说:“每个人说话都要有人听,相信我,善于聆听的人在宴会中同样受欢迎,而且难能可贵,就好像撒哈拉沙漠中的甘泉一样。”

这位外交官太太就像很多人一样,认为话说得越多,才越成功,事实上与人沟通的方式不在于你表达了多少,而在于你聆听了多少。生活中,大多数人都习惯在谈话中拼命表现自己,滔滔不绝地说个没完,而事实证明,这样做只会引起别人的厌烦,好的谈话习惯应该是多听少说,这样做会使你更受欢迎。

萧伯纳人很聪明,是个很健谈的人,少年时,他总是习惯表现自己,无论到哪里都说个没完,而且出语尖刻,人们被他说一句,便有体无完肤之感。有一次,他的一个朋友在散步时对他说:“你说起话来真的很有趣,不错,非常可喜。但大家总觉得,如果你不在场,他们会更快乐,因为他们都比不上你。有你在,大家就只能听你一个人说话了。自然,你的词锋确实很锐利,但这么一来,朋友将逐渐离开你,这对你又有什么益处呢?”朋友的这些话给萧伯纳很深的触动,从此他立下誓言,改掉了“一言堂”的说话习惯,于是他又受到了朋友的尊敬和欢迎。

谈话应该是双向的,如果你只顾自己发表意见,而不愿听别人说话,甚至不容别人插话、发表看法,交谈就变成了“一言堂”。“一言堂”的谈话方式,或许可以显示口才,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使人觉得你自高自大、蔑视他人的存在。虽然常常发言可以加深别人的印象,但长篇大论地说下去,容易使人厌烦。为此,自己每次“发言”所用的时间从总体上讲,宜短不宜长,通常自己讲一两分钟之后,就应主动把“讲坛”让给他人。要是碰上别人“发言”过久,或是意欲发表个人见解,应耐心等候。他人讲话结束之前,千万不要打断。一次生动活泼的谈话,要求每个交谈者注意不但自己说,也要让别人说。聪明的谈话者,往往不是急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而设法让对方开口,谈他所关心的问题,吸引对方与自己交谈。

许多人在与人交谈中,习惯将自己放在主要位置,自始至终一人独唱主角,喋喋不休地推销自己,滔滔不绝地诉说自己的故事。这样非但不能表现自己的交谈口才,反而令人生厌。有个名人说过:漫无边际的喋喋不休无疑是在打自己付费的长途电话。要知道池蛙长鸣,不为人注意,而雄鸡则一鸣惊人。这就说明过多地“说单口相声”是不能交流思想的。此外,交谈时应谈论共同的话题,长话短说,让每个人都充分发表意见,留心别人的反应,这样才能融洽气氛,众情相悦。美国著名口才大师亚历山大·汤姆曾说过:“我们谈话就像一次宴请,不能吃得很饱才离席。”的确,不管你有多少话题,口才多么好,如果不顾对方的想法,只管自己打开话匣子后,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独白,势必会引起反感。

所以,我们应该纠正“一言堂”式的说话习惯,多给别人一些说话机会,这样做,说不定会获得令你惊喜的结果。

米丽是精装图书行销商,每个礼拜,她都要去拜访几位著名的美术家。这些人从来不拒绝她,但也从来不买她的书籍。他们总是很仔细地翻着米丽带去的图书,然后告诉她:“很遗憾,我不能买这些图书。”

米丽很奇怪,就把她的烦恼说给信赖的朋友听。朋友仔细地询问了她推销的经过后,对她说:“你没发现吗?平时你就有这种习惯,你总是喜欢不断地说,你只想表现自己,从不去听听别人说什么!这次也是,亲爱的,你把他们给镇住了,所以他们不愿意买!”

米丽是个敬业的姑娘,她原来就有较为不错的美术功底,可惜她欠缺了好的谈话习惯。每次推销时,她都是很热情地告诉对方:“这一部画册你一定没有见过,它是现代最……的图书。”朋友告诉米丽:“你不妨把书送上门,让他们自己去品评。”

米丽自己也省悟到过去的方法有些不妥。于是她又带着几本画册,经过朋友介绍,去了一位新客户家中。到了那里后,她并不忙着推销书籍,而是询问客户的意见,耐心地听对方的想法。

这位美术家来了兴致,不知不觉中,两人已经聊了两个小时。最后米丽请教这位美术家道:“以您这么深厚的美术功底,你能否帮我看一下这几本书,看看到底哪一本更实用,更权威。”

因为时间不多了,两人约定第二天再见面。第二天,米丽再去取书时,这位美术家已经认认真真地打出一份评价意见。字数不多,但是很中肯。米丽谢过了这位美术家,这位美术家主动告诉米丽:“我自己想订购几本这种画册。另外,我和我几个朋友都联系了一下,他们也愿意看一看。”

米丽听了表示感谢,并在这位美术家的引见下,一下子又推销出了好几套大型画册。

跟你谈话的人对他自己、他的需求和问题,比他对你和你的问题,更感兴趣千百倍。所以,如果你想成为一名受人欢迎的谈话者,那就收敛一下你的表现欲望,鼓励对方多谈谈自己吧!谈话并不是独白,你不能只顾着表达自己的想法。“一言堂”式的说话习惯,会让人对你产生傲慢自大的印象,而且也难以达成有效的沟通。所以,如果你真正想获得别人的认同,还是停下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吧!

4.看清脸色巧说话

很久以前,有个国王夜里梦见他的牙齿全部掉光了。国王召来一个解梦家,问他这个梦是什么意思,解梦家听完了说:“国王陛下,这真是不幸,这说明您的亲人会遇到灾难,因为每个牙的掉落,都代表着你一个亲人的死亡!”

“什么,你这个胡说八道的家伙!”国王愤怒地朝他大喊道:“你竟敢对我说这种不吉利的话?真是胆大妄为!”国王转过身下令:“来人!将这家伙拖出去打100大板。”不一会儿国王又请来了另一个解梦家,问他所做的梦的征兆。听了国王的梦,这个解梦家立刻恭贺国王。他说:“国王您真是幸运,这个梦预示着您的寿命比您所有的亲人都长寿!”国王听了,阴沉的脸马上开朗起来,笑着说:“还是你的解梦术高明。侍卫立刻陪他到库房领取50个金币。”两种不一样的表达方式,其后果竟是天壤之别。

俗话说:“用蜜比用醋更能捉到苍蝇。”两个解梦家表达的都是同一个意思,只不过后者把说法变换了一下,顺着国王的喜好说话,结果前者挨了打,后者却受到了赏赐。每个人都喜欢听爱听的话,符合自己心意的话。所以,我们就应该培养自己察颜观色、投其所好的说话习惯,这样做你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古代一位财主中年得子,非常高兴,摆了酒席宴请亲朋好友。亲戚朋友见了小孩都拣好听的话说,有的说这孩子大富大贵,将来一定会做官;有的说这小孩一脸福相,将来一定家业兴旺。财主听了心里喜滋滋的。偏偏这时一个人说:“这孩子将来一定会死。”此话一出,财主的好心情没有了,酒席草草结束。

此人所讲的确是真话,因为生老病死,谁也逃脱不了,但他不掌握财主的心理需求,冒冒失失讲出这句话,让人又气又恼。

这个人乱讲话,只不过得罪了财主,顶多财主以后不再宴请他,这也没什么大不了,可有的时候,如果你说话不注意投其所好,不会看脸色,你可能就会前程尽毁。

唐朝的孟浩然,早年即显示出超人的才华,且名传京师,也很想到政坛上去一展身手。却因为一时不慎,将话说错,而导致了一生不第。他与王维交好,王维在宫内时约孟浩然朗诵自己的诗作。不料,诗中有“不才明主弃”一句,惹怒了玄宗。玄宗以为孟浩然是在讽刺他不分贤愚,埋没人才,孟浩然不但没得到什么官做,还惹怒了龙颜。孟浩然是个明白人,他知道这一下仕途更加无望了。“当路谁想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于是告别友人,离开长安回到故乡过起了隐居生活。此后,孟浩然由儒而道,在山水田园诗作中倾诉痛苦,消磨时光,抒发“且光杯中物,谁论世上名”的感叹去了。

人难免会遇到一些让自己懊恼、烦闷的事,这时如果旁人能投其所好说上几句宽解的话,他的不快自然就没了。

一次,解缙与朱元璋在金水河钓鱼,整整一个上午一无所获。朱元璋十分懊丧,便命解缙写诗记之。没钓到鱼已是够扫兴了,这诗怎么写?解缙不愧为才子,稍加思索,立刻信口念道:“数尽纶丝入水中,金钩抛去永无踪,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钩龙。”朱元璋一听,龙颜大悦。

还有南朝宋文帝在天泉池钓鱼,垂钓半天没有任何收获,心中不免惆怅。王景见状便说:“这实在是因为钓鱼人太清廉了,所以钓不着贪图诱饵的鱼。”一句话说得宋文帝拿起空杆高兴地回宫了。

俗话说:“出门观天色,进门看脸色。”观天色,可推知阴晴雨雪,携带行具,以免受日晒雨淋。看脸色,便可知其心意,投其所好。

小陆和小陈都在一家公司上班,也都很受部门经理器重,两个人都铆着劲儿工作,希望自己能早日获得提升。有一次,他们所在的部门出了生产事故,随后召开了总结会。会上,部门经理沉痛地检讨了自己的错误,并认为主要责任在自己。接着又请大家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的意见,小陆站起来就洋洋洒洒地发表了一大篇意见,从事故发生的原因,说到各人的责任,又谈了未来要注意的事项,部门经理认为说得不错,带头鼓了掌。轮到小陈发言了,小陈却留了个心眼儿,他想事故的原因、责任都是明摆着的,何必再提起,出了事故最不好过的就是部门经理,站在他的立场上想的话,他一定是希望尽量减轻责任。于是小陈也发表了一大通意见:他认为发生事故,是因为工人不遵守规定引起的,责任主要在基层工作人员身上,当然主管督导不力也该检讨。他还觉得部门经理反应迅速,对事故的处理工作做得很好……这件事后不久,该部门人员进行了一次调整,小陈被提升为主管,而小陆据说是因为口才好而被调去跑业务了。

从小陈和小陆两人不同的境遇,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说话要注意照顾别人的心情,如果忽略了这一点,说话就容易犯忌。迎合对方的心理说话,并不是要你讲假话,违心的话,只是让你在不违背原则的基础上,尽量少得罪人,一个人如果能养成这样的说话习惯,那么在社会上也就会吃得更开了。说话前一定要看清人家脸色,把握对方所思所想,所喜所忌,这样一来,无论发生什么事,你都可以从容应对。说话不懂得迎合别人心理的人,无论做什么都会遇到阻力。

5.直来直去讨人嫌

小张最近和他的老婆关系相当紧张,前几天甚至传出要离婚的消息,本来挺亲密的小两口,怎么突然之间要离婚呢?原来只是因为小张在不经意间说出了一句过于真实的话。

那天下班很早,两个人吃过晚饭就靠在沙发上欣赏正在热播的青春偶像剧,影片里男女主角正爱得如火如荼,女主角深情地问对方:“你到底爱不爱我?”男主角随即说到:“我当然爱你,因为你是我身体的一部分。”小张听了这句话后,自言自语道:“好!这是个具有智慧而又带点禅意的回答,简直堪称经典。”小张的老婆听他这么说,上下打量了他一眼之后,便不断地拷问小张:“你是不是也把我当成你身体的一部分呢?”小张被问烦了,只好敷衍回答说:“你当然是我身体的一部分了。”小张以为这样回答就可以交差了,谁料他的老婆听完之后却并不满足,而是继续问他:“那么,我到底是你身体的哪一个部分?”老婆本来是想听几句甜言蜜语的,可是,小张却无奈地笑了笑,想逃避这个问题,老婆再三地追问,情急之下,小张只好将真实的答案脱口而出,他诚恳地对老婆说到:“你是我的盲肠!”可想而知,听到这个答案之后,失望之极的老婆会有什么样的反应。

小张因为说话太直,而伤害了夫妻间的感情。夫妻尚且如此,如果是对外人说话太直,那结果会如何自然就不难想像。生活里没有绝对的真实,如果你讲话总是习惯直来直去,那你就会因此而吃足苦头。

从前,有一个说话喜欢直来直去的老实人,无论什么事情他都是直来直去地说,所以,不管他到哪儿总是被人赶走。这样他变得一贫如洗,简直无处栖身。后来他来到一个村庄,指望能到地主家做工填饱肚子。吝啬的地主问明了原因后,认为像这样一个只会直言直语的老实人一定不会偷懒,不会欺骗他,工钱又低,于是就高高兴兴地把他留了下来。

有一天,地主的一班朋友来做客,地主想留客人吃饭,但又怕老婆不同意,只好谎称上厕所,趁机去向老婆请示。地主老婆非常生气,劈头盖脸就抽了地主几巴掌,坚决不同意请客,地主双颊红肿,又气又怕,慌乱中找来了老实人,让他随便编几句谎把客人打发走。因为不放心,又跟到门后偷听。老实人到大厅后,就说:“我们老爷让我编谎把你们打发走!”客人大吃一惊,问:“你们老爷在哪?怎么不出来?”老实人很干脆地回答说:“他被夫人打肿了脸,正躲在门后偷听咱们说话呢!”一个客人从门后拉出了羞愧的满脸通红的地主,狠狠地嘲笑了一通。客人刚走,地主就对着老实人发了一通火,不由分说地把他赶走了。

其实,故事中“老实人”的遭遇并不是偶然的,现实生活中也不乏这样的例子。

老实厚道的小东是一家公司的中级职员,他的心地是公认的“好”,可是一直升不了职;和他同年龄、同时进公司的同事不是外调独当一面,就是成了他的顶头上司。另外,别人虽然都称赞他“好”,但他的朋友并不多,不但下了班没有“应酬”,在公司里也常独来独往,好像不太受欢迎的样子……

其实小东能力并不差,也有相当好的观察、分析能力,问题是他说话太直了,总是直言直语,不加修饰,于是直接、间接地影响了他的前途。

喜欢“直言直语”的人说话时常只看到现象或问题,也常只考虑到自己的“不吐不快”,而不去考虑别人的立场、观念、性格。他的话有可能一派胡言,但也有可能鞭辟入里;一派胡言的“直言直语”,对方明知,却又不好发作,只好闷在心里;鞭辟入里的直言直语因为直指核心,让当事人不得不启动自卫系统,若招架不住,恐怕就怀恨在心了。所以,直言直语不论是对人或对事,都会让人受不了,于是人际关系就出现了阻碍,别人宁可离你远远的,眼不见为净,耳不听为静。

喜欢直言直语的人一般都具有“正义倾向”的性格,言语的爆发力杀伤力很强,所以有时候这种人也会变成别人利用的对象,鼓动你去揭发某事的不法,去攻击某人的不公。不管成效如何,这种人总要成为牺牲品,因为成效好,鼓动你的人坐收战果,你分享不到多少;成效不好,你必成为别人的眼中钉,是排名第一的报复对象。

所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该委婉含糊时,就不要直白。

在日常交际中,总会有一些人们不便、不忍,或者语境不允许直说的话题,需要把“辞锋”隐遁,或把“棱角”磨圆一些,使语意软化,便于听者接受。比如,当你不赞成别人的某种做法时,你应巧妙地借助语气助词,把“你这样做不好!”改成“你这样做不好吧!”也可灵活使用否定词,把“我认为你不对!”改成“我不认为你是对的。”或者用和缓的推托,把“我不同意!”改成“目前,恐怕很难办到。”这些话,都能帮助你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而不至于得罪别人。

对人方面,少直言指出他人处事的不当,或纠正他人性格上的弱点,这不会被认作“爱之深,责之切”,而会被看做和他过意不去。

比如某甲认为同事小敏的衣服难看,便马上对她说:“腿短而粗的人不适合穿这种裙子。”结果,小敏脸一沉,扭头便走,留下某甲发愣。

或者某甲当着处长的面指点小张说:“你的稿子里错别字很多,以后要仔细些。”

实话固然是实话,但不久后却隐约有人传言,某甲惯于在上级面前打击别人,抬高自己……

倘若如此,某甲恐怕会意识到自己的真诚并不那么受人欢迎,既然这样,又何苦呢?直言直语的说话习惯,往往是一个人的致命缺点。一个说话不分场合,不问对象,心里有什么就说什么的人,永远也不会受人欢迎。这种习惯既遭人算计,又是在自毁前程。所以,我们说话时一定要注意尽量委婉一些,这对我们的事业、生活都更有好处。

6.说话要给人留面子

1922年,土耳其在与希腊经过几世纪的敌对之后,终于决定把希腊人逐出土耳其领土。

穆斯塔法·凯墨尔,对他的士兵发表了一篇拿破仑式的演说,他说,“你们的目的地是地中海。”于是近代史上最惨烈的一场战争终于展开了。最后土耳其获胜;而当希腊两位将领——战败的穆科皮斯和迪欧尼斯前往凯墨尔的总部投降时,土耳其人对他们击败的敌人加以辱骂。

但凯墨尔丝毫没有显出胜利者的骄气。

“请坐,两位先生,”他说,握住他们的手,“你们一定走累了。”然后,在讨论了投降的细节之后,他安慰他们失败的痛苦。他以军人对军人口气说,“战争这种东西,最佳的人有时也会打败仗。”

凯墨尔即使是在全面胜利的兴奋情绪中,也还记着这条重要的规则:“让他人保住面子。”

凯墨尔很好地照顾到了两位战败将军的自尊心,他没有说一句伤人自尊的话,反而给他们留足了面子,凯墨尔的这种做法就很值得我们仿效,我们也应该注意在说话时给人留面子,千万不要伤人家的自尊心。

在茂密的山林里,一位樵夫救了一只小熊,母熊对樵夫感激不尽。有一天,樵夫迷路了,遇见了母熊,母熊安排他住宿,还以丰盛的晚宴款待了他。第二天,樵夫对母熊说:“你招待得很好,但我惟一不喜欢的地方就是你身上的那股臭味。”母熊心里怏怏不乐,说:“作为补偿,你用斧头砍我的头吧。”樵夫按要求做了。若干年后,樵夫遇到了母熊,他问:“你头上的伤口好了吗?”母熊说:“噢,那次痛了一阵子,伤口愈合后我就忘了,不过那次你说过的话,我一辈子也忘不了。”

真正伤害人心的不是刀子,而是比刀子更厉害的东西——语言。说话时不注意给人留面子的习惯,不仅会伤人至深,也会给你带来不利的影响。

宾州哈里斯堡的佛瑞·克拉克提供了一件发生在他公司里的事:“在我们的一次生产会议中,一位副董事以一个非常尖锐的问题,质问一位生产监督,这位监督是管理生产过程的。他的语调充满攻击的味道,而且明显的就是要指责那位监督的处置不当。为了不愿在他攻击的事实面前被羞辱,这位监督的回答含混不清。这样一来使得副董事发起火来,严斥这位监督,并说他说谎。

“这次遭遇之前所有的工作成绩,都毁于这一刻。这位监督本来是位很好的雇员,从那一刻起,对我们的公司来说已经没用了。几个月后,他离开了我们公司,为另一家竞争的公司工作。据我所知,他在那儿还非常的称职。

“而这位副董事究竟得到了什么好处呢?我们失去了一位不错的雇员,副董事失去了他的威严——从那以后,每个人都把他看成是一个刻薄的家伙!”

所以,我们一定要战胜伤人自尊的说话习惯,一句或两句体谅的话,对他人态度的宽大的了解,这些都可以减少对别人的伤害,保住他的面子。

几年以前,通用电气公司面临一项需要慎重处理的工作:免除查尔斯·史坦恩梅兹担任某一部门的主管。史坦恩梅兹在电器方面是第一等天才,但担任计算部门主管却彻底地失败了。然而公司却不敢冒犯他。公司绝对解雇不了他——而他又十分敏感。于是他们给了他一个新头衔。他们让他担任“通用电气公司顾问工程师”——工作还是和以前一样,只是换了一项新头衔——并让其他人担任部门主管。

史坦恩梅兹十分高兴。

通用公司的高级人员也很高兴。他们已温和地调动他们这位最暴躁的大牌明星职员,而且他们这样并没有引起一场大风暴——因为他们让他保住了他的面子。

让他有面子!这是多么重要,多么极端重要呀,而我们却很少有人想到这一点!我们残酷地抹杀了他人的感觉,又自以为是,我们在其他人面前批评一位小孩或员工,找差错,发出威胁,甚至不去考虑是否伤害到别人的自尊。然而,一两分钟的思考,一句或两句体谅的话,对他人态度的宽大的了解,都可以减少对别人的伤害。

下一次,我们在辞退一个佣人或员工时,应该记住这一点。以下,我引用会计师马歇尔·格兰格写的一封信的内容:“开除员工并不是很有趣。被开除更是没趣。我们的工作是有季节性的,因此,在3月份,我们必须让许多人走路。”

“没有人乐于动斧头,这已成了我们这一行业的格言。因此,我们演变成一种习俗,尽可能快点把这件事处理掉,通常是依照下列方式进行:‘请坐,史密斯先生,这一季已经过去了,我们似乎再也没有更多的工作交给你处理。当然,毕竟你也明白,你只是受雇在最忙的季节里帮忙而已。’等等。”

“这些话为他们带来失望,以及‘受遗弃’的感觉。他们之中大多数一生皆从事会计工作,对于这么快就抛弃他们的公司,当然不会怀有特别的爱心。”

“我最近决定以稍微圆滑和体谅的方式,来遣散我们公司的多余人员。因此,我在仔细考虑他们每人在冬天里的工作表现之后,一一把他们叫进来。而我说出下列的话:‘史密斯先生,你的工作表现很好(如果他真是如此)。那次我们派你到纽华克去,真是一项很艰苦的任务。你遭遇了一些困难,但处理得很妥当,我们希望你知道,公司很以你为荣。你这对一行业懂得很多——不管你到哪里工作,都会有很光明远大的前途。公司对你有信心,支持你,我们希望你不要忘记!’”

“结果呢?他们走后,对于自己的被解雇感觉好了。他们不会觉得‘受遗弃’。他们知道,如果我们有工作给他们的话,我们会把他们留下来。而当我们再度需要他们时,他们将带着深厚的私人感情,再来投效我们。”

假如我们是对的,别人绝对是错的,我们也大可不必让别人丢脸,而毁了他的自我。记住,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贬抑一个人的自尊。有一句谚语:“愚笨的人,说想说的话;聪明的人,说该说的话。”也就是我们要为自己和别人留下适当的弹性与空间,不要把话说死了,伤害别人的自尊是一种罪行。如果你有这样的坏习惯,那就要马上改正它,别让它毁了你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