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解决世界的问题,靠的是大脑思维和智慧,而不是照搬书本。
——爱因斯坦
许多父母为了不让孩子吃苦,在孩子吃饭、睡觉、玩耍、交朋友等方面都采取事事包办的做法,而不是鼓励孩子去独立思考、独立做决定、建立自信心,从而导致孩子离不开父母这根“拐杖”。
这样的家长应好好反思自己,因为他们这样做,会导致孩子形成脆弱性格。给孩子越多的庇护,孩子的独立性就越差,生存能力就越弱。
美国康乃尔大学的维克教授做过一个实验,他把一只玻璃瓶平放在桌子上,让瓶底朝向窗户,也就是亮光处,瓶口则朝向幽暗的室内。然后他放了几只蜜蜂到瓶内,结果蜜蜂一直朝亮光处的瓶底碰撞,丝毫没有注意到瓶口在另一边。经过几次努力,蜜蜂终于明白亮光只是出口的假象,于是他们就停在亮光处,不再尝试。
维克教授把蜜蜂抓出来后,放进去几只苍蝇,瓶底依然朝窗。没想到一下子苍蝇就飞出瓶口,逍遥的展翅一飞、影踪不见。为什么苍蝇可以飞快地找到出路?原因无他,因为苍蝇多方尝试,往左往右、往上往下、往前往后地试,而不局限于蜜蜂所执着的亮光处,所以一下子就发现瓶口的出处,获得自由。
维克教授的结论是:这个实验说明了唯有勇于冒险、不断尝试、不被假象迷惑,才能帮助我们面对变化万千的局势。
的确,很多时候,答案往往隐藏在不为人注意的幽暗角落,显而易见的答案不见得就是真正的解答。蜜蜂思维方式是单向的,苍蝇的思考模式是多变的。乖巧的孩子往往就像蜜蜂一样,一个口令一个动作;而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孩子,可以看破众人执着的假象,经由思考撞击、行动尝试,最后找到通往成功的大门。
所以不要只训练孩子往亮光处飞,要让他有自己的想法。即使一开始孩子的看法有点幼稚,父母还是不要压制他,反而要引导他。这样孩子长大才不会如蜜蜂一样不知变通,只会往特定方向尝试,也不会如毛毛虫一样,只跟着前一只爬。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一定会很不一样。
独立思考是积极主动地思考,具有新颖性创新性的特点。它是任何创作、发明发现的源泉,要想有一番作为的人都离不开独立思考能力。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呢?以下是几点建议:
1.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一般说来,从二三岁开始就可以慢慢教孩子学做自己的事情,五六岁,孩子就可能做到日常生活基本自理了。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仅能培养孩子的劳动观念,还能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更能促进孩子独立性的形成和发展,使孩子(尤其独生子女)能及早摆脱对大人的过分依赖,成为一个独立的社会成员。
还可以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例如,可让他们帮助提东西,拿肥皂、扫把、挎包等;开饭时可让他们帮着搬凳子、摆碗筷,饭后让他们帮收拾碗筷;可让他们和家长一起打扫居室卫生,如扫地、擦桌椅柜橱;可以让他们帮家长一起刮土豆皮、择菜、洗菜;还可以让他们到不远的副食店去买醋、买酱油等。做这些事情不但可以使孩子感到十分高兴,觉得自己长大了,还能让他们从中学到不少知识,锻炼独立思考的能力。
2.挖掘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
好奇心是孩子探索周围世界的动力,但他们的好奇心需要成人的挖掘和保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有些家长把孩子的发问当作笑料,而有些家长对孩子的提问不屑一顾,置之不理,甚至加以训斥……这些家长的做法都会把孩子的好奇心扼杀。阻碍了孩子独立思考能力的发展。
孩子大都有各自的爱好。对于孩子的爱好,只要是无害的,家长就应该予以尊重并加以培养,并不断引导,使之更有益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3.培养孩子的创造精神,开拓孩子的知识面
创造是思维的最高层次活动,儿童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创造才能。这种创造才能如果能得到培养就会得到发展,将来会变成对社会有用的人;如果受到抑制,这种才能就会逐渐枯竭。每个家长都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创造性。
培养孩子的创造性,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让孩子认识事物,对事物产生兴趣。
(1)让孩子观察周围世界。
广阔的环境是孩子获得知识的海洋,但有的家长怕孩子出意外,孩子长到四五岁了,也不让他出门,关在屋里。一两岁的小孩对家里的东西,尚能引起兴趣。如果再大些家里的人都熟悉了,家里的东西都看腻了,环境再不扩大,接触面还那么小,孩子的知识就会停顿不前,就不可能有创造性。所以孩子长到一定时候,就要带他去公园、上街、逛商店,多看看这世界上人、事、物,并鼓励指导孩子去发现问题,可从中学到许多知识,为今后的创造性劳动创造条件。
(2)还要让孩子多动手。
有的家长什么事情也不让孩子干,这样孩子就难以了解事物的内部结构以及事物之间的联系,也就难以激发创造精神。
家长要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可选买一些多变化、能发展孩子思维能力的玩具,如万能胶粒、积木、多种拆装玩具等,了解其中的构造原理和性能,这对培养孩子的想象力以及创造精神是十分有利的,许多孩子就是从拆拆装装中激发了创造精神。
4.给孩子独立思考的机会
在孩子独立思考时尽量开阔孩子的思路,启发孩子独辟蹊径或逆向思维,让孩子养成多角度思考的习惯,用来训练孩子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