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读者文摘:生活原本没有痛苦
34348600000001

第1章 第一辑 谁也不能拥有世界

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们的,我们只拥有其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而且还要付出足够大的代价才能拥有。

生命的缺口

人生不要太圆满,有个缺口让福气流向别人是很美的一件事。

每个生命都有欠缺,不要做无谓的比较。

在一个讲究包装的社会里,我们常禁不住羡慕别人光鲜华丽的外表,而对自己的欠缺耿耿于怀。

其实没有一个人的生命是完整无缺的,每个人都少了一样东西。

有人夫妻恩爱,月收人数十万,却有严重的不孕症;

有人才貌双全,能干多金,情字路上却是坎坷难行;

有人看似好命,却是一辈子脑袋空空。

每个人的生命,都被上苍划上了一道缺口,你不想要它,它却如影随形。

你要宽心接受,体会到生命中的缺口仿若我们背上的一根刺,时时提醒我们要谦卑,要懂得怜惜。

若没有苦难,我们会骄傲,没有沧桑,我们不会用同情心去安慰不幸的人。

人生不要太圆满,有个缺口让福气流向别人是很美的一件事,你不需拥有全部的东西,若你样样俱全,别人吃什么呢?

只要体会到每个生命都有欠缺,就不会再去与人做无谓的比较了,反而更能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你会发现你所拥有的绝对比没有的要多得多,而缺失的那一部分,虽不可爱,却也是你生命的一部分,接受它且善待它,你的人生会快乐豁达许多。

如果你是一个蚌,你愿意受尽一生痛苦而凝结一粒珍珠,还是不要珍珠,宁愿舒舒服服地活着?!

过去的扑满都是陶器,一旦存满了钱,就要被人敲碎。

如果有这么一只扑满,一直没有钱投进去,一直瓦全到今天,他就成了贵重的古董,你愿意做哪一种?

你每想到一次,就记下你的答案,直到有一天你的答案不再变动,那就是你成熟了。

有所不为

在生活中只有抛弃不适合之处,才能显现出真正的杰出,因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

20多岁的时候,我在斯坦福商学院研究生班学习,师从罗谢尔·迈亚斯夫人和迈克尔·雷先生。我们相处得很好,毕业后我们还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一天,看到我不要命地工作时,罗谢尔夫人对我说:“我注意到了,吉姆,你是个做事相当没有条理的人。”她的话让我既吃惊又迷惑不解。不管怎么说,我也是那种每到新年伊始就认真设定目标并且行动的人。“你天生的旺盛精力使你做事不讲主次、没有条理,你每天过着忙忙碌碌的生活,而不是井井有条的和谐生活。”

然后她给我布置了一份作业:假设你明天醒来时接到两个电话。第一个电话说你继承到了一笔2000万的遗产,不需要任何条件。第二个电话告诉你得了不治之症,最多有10年可活。面对这两种不同的情况,你怎样重新理解生活的轻与重,更重要的是,你会不会做一些舍弃,有所不为呢?这个作业成了我人生的转折点,而有所不为成了我制定年度计划的原则,它能帮我理清思路,想出如何分配时间这一最宝贵的资源。

罗谢尔夫人让我认识到我确实有旺盛的精力,但是没有用对地方。研究生毕业后,我在惠普公司找到了工作。说实话,我挺满意这家公司,但是不喜欢这份工作。而罗谢尔夫人的作业帮我认清了自己,使我明白了最适合自己的是成为一名研究人员而不是一个商人。我得停止现在的职业,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于是,我辞了职,来到了斯坦福商学院,最后有幸成了该院教师队伍中的一员,每天忙于各种研究和写作而乐此不疲。

许多年之后,罗谢尔夫人的教诲又帮助了我。当时我正被11家公司的研究数据缠得焦头烂额。这11家公司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实现了从二流企业到知名企业,从业务情况良好到业绩非凡的转变。在探索这种转变的原因时,我和我的研究小组发现这些企业的决策层所做的那些重要决定都不是要做什么,而是不再做什么,也就是说这些企业都曾有所不为。

这其中最典型的要属达尔文·史密斯的金伯利公司。达尔文·史密斯曾患过咽喉癌,但是他最终战胜了病魔。一天,他对妻子说:“我从我的癌症里学到了一些东西。如果你的胳膊里出现了癌细胞,那么你就必须要有勇气砍掉自己的胳膊,只有这样才能生存。

我已经决定了,我们要把工厂给卖了。”史密斯决定停止经营造纸业务,所得收益全部投入到消费品行业中。事实证明他的决定是明智的,现在金伯利公司成了全球最大的消费品公司之一。

有所不为有三原则你必须注意,第一,你最感兴趣的是什么?第二,哪些事情你觉得就是“生来要做”?第三,有没有经济前景——做什么能让你维持生存?如果一天中,你做了有违这三原则的事情的时间超过一半,你就有必要列一个“不再做的事”的清单了。在生活中只有抛弃不适合之处,才能显现出真正的杰出,因为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吉姆·科林斯)

不要祈求太多

生命在于奋斗,人生在于积累。不要祈求,只有一点点就已经足够了。

每个人都有失望和不满的时候,不是你的希望没有实现,就是他的欲望没有满足。每当这时,我们不是怨天尤人,便是破罐子破摔,却很少坐下来,仔细地想一想,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有不满和失望。活着,我们不要祈求太多。

我们来到这世上时,本来就是赤条条的,一无所有,是上苍赋予了我们生命、亲友以及思想和财物等等,上苍待我们何厚?使我们拥有了这么多,又占据了这么多。可是我们却从来也没有满足过,依然在祈求着上苍为我们降下更多的甘霖。

然而,生活不可能也不会按照我们的需求来十足的供应我们,于是,我们便失望了,我们便不满了。

世界对于每一个活生生的人来说,都是公平无二的。有耕耘才有收获,有奋斗才有成功,有付出才有得到。你想花一分的代价,去换回十分的成果,那是永远也不可能的。所以,我们永远都不应该祈求这世界平白无故地就给我们太多。

生命在于奋斗,人生在于积累。不要祈求,只有一点点就已经足够了。每天一点点,每月一点点,每年一点点,几年下来,我们就已经得到了很多很多,那么一辈子下来,我们不就已经变成了一个拥有整个世界的大富翁!

不要祈求太多,太多了,生命就会显得过于沉重,我也就会感到你的人生因缺少遗憾而懒于去追求;不要祈求太多,太多了,人生就会显得过于臃肿,你就会感到你所拥有的一切都是负累,因无法带得动而终生不能轻松。

给生活松绑

我们是在为自己活着!累了的时候,别忘了给自己的生活松松绑。

那天赶着去买书,急匆匆正走着的时候,看到前面一个老人迎面走来。那老人头发花白,五十多岁,身上穿一件旧夹克,脚上穿一双绿色的解放鞋。正要移开视线的时候,却瞥见那老人嘴唇间有一根白色的小短棒。那老人伸手把那白色的小短棒抽了出来,却是一颗圆溜溜的粉红色的棒棒糖。老人如顽皮的孩子把糖放在眼前端详了一会儿,吮了吮,又把它塞回嘴里,继续慢条斯理地踱着步子。

我不禁哑然失笑。

笑过了,从他身边擦身而过,我不禁佩服起这位老人来。他是如此的率性而为,任凭那一份童真淋漓尽致地凝聚在那一颗粉红色的棒棒糖上;他是如此的肆无忌惮,全然不在乎别人会拿什么眼光看他。那飞驰而过的轿车在他身边卷起一片片落叶,那步履轻盈的女学生匆匆从他身边经过,而他,还是静静地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好一个潇洒自在的老人!

想想生活中,有多少次,我们为了顾及面子,让那难得的机会一再地逝去;多少次,我们为了顾及身份,掩藏了自己的本性,天天戴着面具生活;有多少次,我们为了顾忌别人的看法而没有做该做的事,却在事后追悔莫及,甚至还为此一生都背着一个十字架,日日遭受良心和道德的遣责:有多少次,我们为了顾忌那些本不该顾忌的一切而犹豫不决而裹足不前而浪费光阴而铸成大错……

须知我们的生活除了金钱除了权力还有许多东西。当你为挣钱忙得焦头烂额甚至脸顾不上洗饭顾不上吃时,为什么不一把甩开,到外面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欣赏一下路边无名的小草;当你老也猜不透上司的想法时,为什么不干脆放弃它,然后回家看看父母?

须知我们是在为自己活着!累了的时候,想想那个老人,别忘了给自己的生活松松绑。

一个人,一群人

你,既非圣物又非凡人,既非永存又非速朽。

我的QQ号被盗了,一条通往别人的道路就此终止。几个朋友纷纷替我申请或让渡自己多余的ID,只是我自此再没有用过。也好,我最害怕依赖某个东西,甚至某个人,这样悄无声息地失去反而彻底,可以多一点时间留给自己。

只是经常有朋友质问:“你为什么不联系我们”,“你看起来淡然得很”有的甚至很不逊“你这个人总是特别狠”。这让我想起去年毕业时,同学们说班上最有个性的人就是我,因为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看似欣赏,让我还是不由自主地想到了圣·奥古斯丁的那句话:“我行我素者像魔鬼一样”。

孙隆基先生在《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里,一针见血地指出,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缺少独立的“个体灵魂”。我们对“人”的定义是“仁者,人也”,“仁”是“人”字旁一个“二”字,这就意味着一个人必须在和别人的对应关系中才能成其为“人”。我们必须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感觉内心安稳。一个孤零零的“个人”总是给人还未“完成”的感觉,有时甚至很容易被当作一个“不道德的主体”,对中国人来说,个人主义,孤男寡女,孤苦伶仃,孤魂野鬼,一意孤行等都是不好的状态,更不必说“单身公害”了,都已经上升到了影响社会安定和谐的高度。只是,我认为被迫和别人和谐本身就是一种不和谐。

佛言:凡依赖(他人)者,皆感忧郁。凡独立者,皆无忧郁。凡无犹豫之处,皆有安宁。可是很多人忍受不了一个人,他们必须扎堆,和别人相互渗透,他们害怕失去外界,即使代价是失去内心的独立强大。歌手阿桑有句歌词“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也许很好地阐释了这种一个人和一群人的关系。在生活中,我们也宁要一个身处人群而面目模糊的好人,也不要一个“脱离群众”而个性突出的人。别人可能会说,现在那么多的电视选秀,哪一个拼的不是个性与自我,可是只要稍微想想,你就会发现那种吹捧的个性与自我只是一种被观看被娱乐的对象,而不是一个人独处时也能清晰彰显的自身的禀性。

也还好,胡因梦,这个与李敖只持续了100天的婚期却彼此抹黑了26年的女人,终于让自己从那个巨大的身影背后挣脱出来,独自站在公众面前。她说了一句让我惺惺相惜的话:“生态问题,政治问题,所谓环境的真正的源头是心灵的问题,我们必须在自己的心地上下工夫”。

最后,有句话想送给自己,还有那些自我意识还未苏醒或正在苏醒的人们:你,既非圣物又非凡人,既非永存又非速朽。因此。你可尽按自己的意志,以自己的名义,创造自己。

凡事要想开点

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应奋斗不止。但对无可挽回的事,就要想开点,不要强求不可能的结果。

小时候有一天,我到一间没人住的破屋里玩。玩累后把脚放在窗台上歇着时,一点声响惊得我一跃而起,没想到左手食指上的戒指此时钩住了一只铁钉,竟把手指拉断了。

我当时吓呆了,认为今生全完了。但是后来手伤痊愈,也就再没为这事烦恼。现在我几乎从不想到左手只剩四根手指。

几年前,我在纽约遇见个开电梯的工人,他失去了左臂。我问他是否感到不便。他说:“只有在纫针的时候才会感到。”

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

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度过难关。

小说家达克顿曾认为除双目失明外,他可以忍受生活上的任何打击。但当他60多岁、双目真的失明后,却说:“原来失明也可忍受。人能忍受一切不幸,即使所有感官都丧失知觉,我也能在心灵中继续活着。”

我并不主张人应逆来顺受。就是说:只要有一线希望,就应奋斗不止。但对无可挽回的事,就要想开点,不要强求不可能的结果。

话剧演员波尔赫德就是这样一位达观的女性。她风靡四大洲的戏剧舞台达50多年。当她71岁在巴黎时,突然发现自己破产了。更糟糕的是,她在乘船横渡大西洋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腿部伤势严重,引起了静脉炎。医生认为必须把腿部切除。他不敢把这个决定告诉波尔赫德,怕她忍受不了这个打击。可是他错了。波尔赫德注视着这位医生,平静地说:“既然没有别的办法,就这么办吧。”

手术那天,她在轮椅上高声朗诵戏里的一段台词。有人问她是否在安慰自己。她回答:“不,我是在安慰医生和护士。他们太辛苦了。”

后来,波尔赫德继续在世界各地演出,又重新在舞台上工作了七年。

用精力和不可避免的事情抗争,就不能再有精力重建新生。为什么车子的轮胎能经得起长途辗磨呢?开始人们设计出很硬的抗震车胎,但用不了多久,就被震得七零八落。后来造出有弹力的防震车胎,这才经得住磨损。如果我们也能像这种车胎一样,那我们也会生活得稳定和长久。(达尔·卡内奇)

回首的意义

回首,已不再是无助心灵的漂泊;回首,已不再是一种失败的象征。

也许,我们总是回首。

回首来时的路,发现那条青春的轨迹已无法辨认。人们给这个世界和自己留下的原来是并不可以用富足或空灵简单概括。

我们总是来不及反省,来不及演绎,甚至来不及后悔,就已匆匆地走过了人生的一程,走过了青春最浪漫的一截。

这或许是一种哲学,关于生命的哲学。

然而,我们并不是总是失望,正如我们并不总是缺乏才情和勇气。我们的心始终在跳荡。我们的热血始终在燃烧,我们走出的路终在脚下延伸。还有理想、憧憬、信念和毅力……这一切,构筑了我们人生的基石。

于是,我们从不感叹人生易逝,功名难求;我们从不抱怨生不逢时,历尽坎坷;我们从不祈求别人廉价的同情或者仗义的怜悯。

回首来时的路,就一行行逝去的脚印在大脑深处复活,一幕幕青春的悲剧重演,一幅幅人生的风景再现,其实,这是我们的资本。

回首,已不再是无助心灵的漂泊;

回首,已不再是一种失败的象征。

回首,使我们懂得了奋斗的价值,追求的意义和生命的真谛;

回首也使我们淋漓尽致地笑,痛痛快快地哭。然后,尽情地挥洒汗水,让不悔的青春去经历一回回风雨的洗礼,去迎接一次次的挑战。

这样,我们才可以无愧地说,我们是属于未来的,我们走向未来。

这样,我们才可以坦然地对世界宣称,我们并没有白来,至少,我们没有亵渎理想的崇高和追求的壮阔……

别忘了自己是谁

我们如果不守住自己生存发展的本钱,就有失去立锥之地的危险。

有位年轻人因为有一套编程序的绝活,被一家单位聘为程序员。几年间,因为给公司带来了不少经济效益,他的待遇也节节攀升,日子过得红红火火有滋有味,在同行中不但声名鹊起,而且被认为是业内最有前途的程序员。

由于是公司的功臣,跟他套近乎的人也不少,有一天,公司经理拍着他的肩膀说:“小伙子,你挺有出息的,有时间去我家吃饭啊。”突然得到经理的特别关照,年轻人受宠若惊。在那天的饭桌上,年轻人才知道,经理请了他在商场上的几个朋友,而年轻人的到来,似乎给了经理很大的面子,因为经理一个劲地向他们介绍,这可是我们公司的大功臣哩。事后,经理给年轻人解决了一套三居室的住房,年轻人更是感恩不已,以后,凡是经理家有客人,年轻人一请便到。

渐渐地,经理不止是邀请他去家里吃饭,还请他去钓鱼,去打保龄球,去洗桑拿,每次都有一大帮人作陪。而年轻人得到的实惠则是,职位从原来的程序员升到了部门主管,薪金也一涨再涨。惟一令年轻人不安的是,他忙于工作的时间少了,毕竟,编程序才是他最热爱的,也是他的本职工作,经理似乎从他犹豫不决的面色中看出了什么,便说:“你只要将工作交给手下人干就行了,主管嘛,要懂得从具体事务中脱身,留下更多的时间来思考,来管理他人,来参加应酬。”经过经理这么一说,年轻人的那点不安也就释然了。于是,他将具体工作全交给了别人,而他自己则整天跟着经理四处活动,将精力全部用在了应酬上。他不但酒量增加了,酒场上的口才也长进了,但是,他的业务水平却下降了。突然有一天,公司查出经理有贪污嫌疑,原来经理一直在借年轻人的名气,在暗地里为自己的公司接业务,虽然没有要年轻人干具体事务,但他的出席就完全可以取得客户的信任。总经理罢免了经理的职务,因为年经人是不知情而被利用的人,便没有被追究,只是被安排回到原岗位继续当程序员。而此时的年轻人因为长时间脱离本职工作,再加上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他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不适合当程序员了。对于一大堆有待更新的程序知识,年轻人感到前途十分渺茫,眼前这份工作都已朝不保夕了。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寓言故事,一头小狮子因为禁不起狐狸的诱惑,私自离开了狮群,它整天被狐狸吹捧着带到森林里四处游逛,狐狸因为狮子的威风而捕获了不少猎物。小狮子呢,虽然得到了无数好听的话语,最终却因为长时间没有锻炼本领而失去了狮子的本能。

我们如果不守住自己生存发展的本钱,就有失去立锥之地的危险。

珍爱

工作是一回事,珍爱你的工作,又是一回事。

在我遇见班奇太太之前,护理工作的真正意义并非我原来想像的那么一回事。“护士”两字虽是我的崇高称号,谁知得来的却是三种吃力不讨好的工作:替病人洗澡,整理床铺,照顾大小便。

我带上全套用具进去,护理我的第一个病人——班奇太太。

班奇太太是个瘦小的老太太,她有一头白发,全身皮肤像熟透的南瓜。“你来干什么?”她问。

“我是来替你洗澡的。”我生硬地回答。“那么,请你马上走,我今天不想洗澡。”

使我吃惊的是,她眼里涌出大颗泪珠,沿着面颊滚滚流下。我不理会这些,强行给她洗了澡。

第二天,班奇太太料我会再来,准备好了对策。“在你做任何事之前,”她说,“请先解释‘护士’的定义。”

我满腹疑团望着她。“唔,很难下定义,”我支吾道,“做的是照顾病人的事。”

说到这里,班奇太太迅速地掀起床单,拿出一本字典。“正如我所料,”她得意地说,“连该做些什么也不清楚。”她翻开字典上她做过记号的那一页慢慢地念:“看护:护理病人或老人;照顾、滋养、抚育、培养或珍爱。”她啪地一声合上书。“坐下,小姐,我今天来教你什么叫珍爱。”

我听了。那天和后来许多天,她向我讲了她一生的故事,不厌求详地细说人生给她的教训。最后她告诉我有关她丈夫的事。“他是高大粗骨头的庄稼汉,穿的裤子总是太短,头发总是太长。他来追求我时,把鞋上的泥带进客厅。当然,我原以为自己会配个比较斯文的男人,但结果还是嫁了他。”

“结婚周年,我要一件爱的信物。这种信物是用金币或银币蚀刻上心和花图案交缠的两人名字简写。用精致银链串起,在特别的日子交赠。”她微笑着摸了摸经常佩戴的银链。“周年纪念日到了,贝恩起来套好马车进城去,我在山坡上等候,目不转睛地向前望,希望看到他回来时远方卷起的尘土。”

她的眼睛模糊了。“他始终没回来。有人第二天发现那辆马车,他们带来了噩耗,还有这个。”她毕恭毕敬地把它拿出来。由于长期佩戴,它已经很旧了,但一边有细小的心形花型图案环绕,另一面简单地刻着:“贝恩与爱玛。永恒的爱。”

“但这只是个铜币啊。”我说,“你不是说是金的或银的吗?”

她把那件信物收好,点点头,泪盈于睫。“说来惭愧。如果当晚他回来,我见到的可能只是铜币。这样一来,我见到的却是爱。”

她目光炯炯地面对着我。“我希望你听清楚了,小姐。你身为护士,目前的毛病就在这里。你只见到铜币,见不到爱。记着,不要上铜币的当,要寻找珍爱。”

我没有再见到班奇太太。她当晚死了。不过她给我留下了最好的遗赠:帮助我珍爱我的工作——做一个好护士。(玛丽·凯利)

有少,才有多

若想将自己变成一位成功的领导者,那就请先要把人做好。

开学第一天,教室里挤满来选修“领导”课程的学生,这一群两年后就会变成企业竞相争取的名校MBA,心中难免兴奋地等待教授的出现。教室门被推开后,走进三个人,教授后面跟着一个年轻的陌生人,还有一位则是大家都认识的企业名人,年纪与教授相当,大约都在六十岁左右。

教授先介绍这位年轻的陌生人,说他是去年以第一名成绩毕业的MBA学生;另外这位企业名人则是教授的高中同学,学历只有高中毕业。教授说他今天请这两位来宾分别用二十分钟来说明什么是“好的领导”,然后要同学写出这两人的差异何在。

毕业生在短短二十分钟内引用了五位名人的领导经验,包括通用电气的前CEO杰克·韦尔奇,英特尔的安迪·葛洛夫,管理学泰斗彼得·杜拉克等。听起来似乎这五人的领导方式便代表着好的领导。

年轻人讲完后,很有信心地将麦克风交到这位企业名人手中,企业家微笑说,他本来可以用六个字就说明完“什么是好的领导”,他语气停顿了一下,“但是怕教授和同学说我在混水摸鱼,因此必须把六个字讲成二十分钟,希望大家未来不要学我把‘领导’复杂化了”。

“在我四十年的职场岁月中,只是不断地想做到一个境界:那就是如何让别人在我的公司上班是出于‘心’甘情愿,而非出于‘薪’甘情愿。虽然只差一个字,我却练习了四十年。

“要做到‘薪’甘情愿比较简单,有一套健全的管理制度就办得到,但要做到让别人‘心’甘情愿,就必须要让员工从心底接受你,所以我才认为,领导没有什么大道理,就是‘领导等于做人’这六个字而已。

“我把职场分成从什么都不懂、初级主管、中级主管、高级主管、老板五个阶段,为了把人做好,我不断在每一阶段练习一件事,因此总共要练习五件事,虽然只有五件事,但它们共花了我四十年的时间。

“在我自己刚毕业、什么都不会的时候,我练习的第一件事是:‘少不多是’,也就是我从不会去问公司给的任务有多困难,我只问自己要如何去达成而已,练习久了,就会感觉到自己正快速地成长。

“后来自己变成了初级主管,我练习的第二件事是:‘少说多听’,也就是可以听的时候我绝对不开口,让自己不断学习如何掌握重点与分析逻辑。练习久了,自然学会以后讲话只需讲重点的智慧。

“当自己成为中级主管后,我练习的第三件事是:‘少我多你’,也就是多想到别人,少想到自己,凡事以别人的角度来想,练习久了,自然培养出更大的雅量。

“成为高级主管后,我练习的第四件事是:‘少旧多新’,也就是我不再重复做已经成功做过的事,否则不可能有新的突破,练、习久了,就会不断产生新的创意。

“最后当自己变成了老板,我练习的第五件事是:‘少会多读’,也就是要求自己重新从什么都不会的阶段再开始要求自己,放、空自己多阅读,书读多了,自然会看到自己还有很多本该谦虚的地方。”

老教授最后向学生解说道,他今天之所以安排一位没经验的管理者,与一位有丰富经验的管理者来对比,主要目的是想让学生亲身感受一个简单的事实,若想将自己变成一位成功的领导者,那就请先要把人做好。自己都无法把人做好的人,要如何来领导别人?因为智慧都源自于怎么做人!

谁也不能拥有世界

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们的,我们只拥有其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儿子要一只瓶子,我没给。他就大哭,任何人都哄不乖。半个小时后,他的哭声停了,第一句话还是:“瓶子。”

我说:“瓶子已经扔了。”他又哭了。母亲站在一边说:“他才两岁,再哄哄他吧。”

于是,我给他讲了许多谎言,譬如瓶子像水一样蒸发了,被我吃下去了等等。

儿子说:“瓶子,我要。”我所做的一切都白搭。

成熟与非成熟的界限据说是妥协,一个人什么时候知道有所放弃,他就长大了。

人之初,所有的欲望都像野地里的草一样没遮没挡地生长,因为不知天高地厚,他们希望把天上的月亮也摘下来玩。

一个暴君的欲望远没有一个孩子那样强烈,每个孩子的欲望都会让任何暴君自惭形秽。

我们为什么教育孩子?很大程度上就是让孩子不要贪得无厌,但又要保持他们必要的虚荣和欲望。

我带儿子到街上玩,街上很热,儿子让我拦过往的车回家,我告诉他这是别人的车,爸爸不能拦。儿子看到快餐店的门口有他爱吃的小笼包,他伸手要拿,我说:“这是别人的,如果要,只能用钱来买。”

我的外甥七岁那年拿了别人水果摊上的一颗杨梅,他的姐姐回家告诉了我姐。我姐打了他一顿,外甥哭道:“我只是拿了一颗呀,而且半颗已经烂了的呀。”

我姐说:“一颗也不行,除非你自己赚钱去买。”

现在,外甥对我说:“我以后要赚很多钱,我想开一家水果店,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他仍然有欲望,但是这个欲望已经有了前提,需要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去实现。

我们对孩子所做的,有时候,就是想告诉孩子,这个世界并不是我们的,我们只拥有其中很小很小的一部分,而且还要付出足够大的代价才能拥有。

老外买柿子

生活在当今这个世界,光会种“柿子”,只知道“柿子”值钱,那是远远不够的啊!

美国的一个摄制组,想拍一部中国农民生活的纪录片。于是他们来到中国某地农村,找到一位柿农,说要买他1000个柿子,请他把这些柿子从树上摘下来,并演示一下贮存的过程,谈好的价钱是1000个柿子给160元人民币,折合20美元。

这位柿农很高兴地同意了。于是他找来一个帮手,一人爬到柿子树上,用绑有弯钩的长杆,看准长得好的柿子用劲一拧,柿子就掉了下来。下面的一个人就从草丛里把柿子找了出来,捡到一个竹筐里。柿子不断地掉下来,滚得到处都是。下面的人则手脚飞快地把它们不断地捡到竹筐里,同时还不忘高声大嗓地和树上的人拉着家常。在一边的美国人觉得这很有趣,自然全都拍了下来。接着又拍了他们贮存柿子的过程。

美国人付了钱就准备离开,那位收了柿子钱的却一把拉住他们,说你们怎么不把买的柿子带走呢。美国人说不好带,也不需要带,他们买这些柿子的目的已经达到了,这些柿子还是请他自己留着。

天底下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呢?那位柿农心里想。于是他很生气地说:“我的柿子很棒呢,质量好得很,你们没理由瞧不起它们。美国人耸耸肩,摊开双手笑了。他们就让翻译耐心地跟他解释,说他们丝毫没有瞧不起他这些柿子的意思。翻译解释了半天,柿农才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同意让他们走。但他却在背后摇摇头感叹说:“没想到世界上还有这样的傻瓜!”

那位柿农不知道,他的1000个柿子虽然原地没动地就卖了20美元,但那几位美国人拍的他们采摘和贮存柿子的纪录片,拿到美国去却可以卖更多更多的钱。

那位柿农不知道,在那几个美国人眼里,他的那些柿子并不值钱,值钱的是他们的那种独特有趣的采摘、贮存柿子的生产生活方式。

那位柿农不知道,一个柿子在市场上只能卖一次,但如果将柿子制成“信息产品”,一个柿子就可以卖一千次一万次甚至千千万万次。

那位柿农很地道,很质朴,很可爱,但他在似懂非懂的情况下就断定别人是傻瓜,他的可爱也就大打折扣了。

这样的“柿农”,乡村里有,城市里也有。生活在当今这个世界,光会种“柿子”,只知道“柿子”值钱,那是远远不够的啊!

想停的时候就停

想走的时候就走,想停的时候就停,随心所欲地去发现乐趣和值得珍惜的东西。

走的时候,是为了到另一个境界,停的时候,是为了欣赏人生。

在欧洲阿尔卑斯山中,有一条风景很美的大道上,挂着一句标语,写着:“慢慢走,请注意欣赏!”

现代人看起来太忙了,许多人在这忙碌的世界上过活,手脚不停,就好像在阿尔卑斯山上旅行,乘汽车匆匆忙忙地过去,没有时间回一回头,或者停一停步子,欣赏一下风景,结果,使这原本丰富美丽的世界,在我们眼中空无所有,只剩下了匆忙和紧张,劳碌和忧愁。

有个好莱坞的歌王,曾经说了一些很感慨的话,他说:“当我年轻的时候,急急爬到山顶上,就像参加赛跑的马,带着眼罩拼命往前跑,除了终点的白线之外,什么都看不见。我的祖母看见我这样忙,很担心地说:‘孩子,别走得太快,否则,你会错过路上的好风景!’”

“我根本不听她的话,心想:‘一个人,既然知道要怎么走,为什么还要停下来浪费时间呢?’我继续往前跑,一年年过去了,我有了地位,也有了名誉和财富及一个我深爱的家庭。可是,我并不像别人那样快乐,我不明白我做错了什么?”

这位名歌王继续说:“有一次,一个歌舞团在城外表演,我是主角,当表演完了,观众的掌声久久不停。

“这一次的表演很成功,我们都很高兴。可是这时候有人递给我一份电报,是我的妻子拍来的,因为我们的第四个孩子出生了。

“突然,我觉得很难过,每一个孩子的出生,我都不在家,我的妻子,独自承担养育孩子的辛苦。

“我从来没看过孩子们走第一步的样子,他们天真的哭笑,我都没听过,只有从母亲那里,得到间接的描述。

“我想起祖母对我说的话……的确,我和我的朋友也疏远了,我好久没去摸书本,或者看看花园里的树木。我曾经答应和妻子一起去度假,总因为忙碌而取消了。”

有一位哲学家说:“单凭思想而不劳动,当然不能生活,但一生像机器一样不停的转,那更加没有意义。”

既然有机会来到这多彩多姿的世界里,就应该像一个旅行家,不仅要爬山涉水,走完我们的旅程,更要懂得欣赏、流连。想走的时候就走,想停的时候就停,随心所欲地去发现乐趣和值得珍惜的东西。

走的时候,是为了到另一个境界,停的时候,是为了欣赏人生。

哀痛有时,歌唱有时

有时候,爱情是富可敌国,我们却不愿意牺牲一颗宝石去填补心中的一个缺口……

我曾经打算在一个偏僻的乡村终老的。那个时候,我是一个幼儿园的跳舞老师。我喜欢在高山之间的峡谷里领着孩子们漫步。但是,从有一天开始,我喜欢一个人到群山的顶峰去看紫色的杜鹃花,想念一个名字到处占据我阅读视线的人。

那些海拔几千米的高峰容易攀登,我的爱情却很遥远。我知道他,他就是从中国最偏僻的山地起身,写诗、写文章、做学者,一步一步去了美国。他的文字,那些从泥土里长出来的艳丽的花深沉的果实,让我沉醉,帮我驱逐灵魂的饥饿。

我想,我可以每天向着他的方向靠近一个舞步,我决定不懈地跳舞,直至跳到他的面前,亲自问他,是否还能接纳有些来自远方的新鲜的爱。

用了5年的时间,我考上了大学,又考上了研究生。我和他之间只有3年的距离了,我想,无论如何,硕士一毕业,我就去读他的博士。因为他,遥远陌生的美国,比我的故乡还亲切。那个时候,我像追星族热衷于明星的八卦一样,收集他的点滴。他去东海岸访友多少天,我都知道。当然,我也知道他在诗中歌吟的女子,陪伴在他的身旁。

我是提前3周知道他要来北京访学的,计划时间是3个月。那个时候,距离我去考他的博士还有2年的时间。

那个时候,我开始感到人生际遇的神奇。我想,人一旦有了愿望真是很可怕,真是没有不可能的事情呢。他,我曾经在无人知晓的群山里在一群小孩子中间无望想念过的人,就会出现在我的眼前。他,即使不知道有一个人把自己的生命铺排成为他一个人的盛宴,已经翘首等待了6年,他的心中有异样的感应吗?

在我们有机会互相倾诉之前,我最先确信的只是他身边那位夫人和我有感应。我才发现一个有趣的事情:在人群中,最早有感应的,是即将成为情敌的人,而不是即将成为情人的人。被人提防,有时候很快乐,有时候很泄气。即使是6年的相思,也不能让我放弃自己的矜持,得到爱情的机会我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去创造,至于爱情我愿意等待它自愿来到我面前。

有一天,我和一帮同学去他的住处,他的夫人在客厅招待大家吃东西的时候,他邀请我去他的书房,翻开他的一本书,让我看到里面的一枝干玫瑰。他说:“认识你的那天,回到住处之后,我从花盆里采摘了一枝玫瑰。怕它凋谢,就风干了它,收藏起来,带回美国去。”

后来到各处去讲演,他受人欢迎的程度远远超过我的想象。在公众场合,我很刻意和他保持距离,那时,我爱惜他的名誉胜过珍惜我们相亲的机会;在私人空间里,我很刻意和他保持距离,那时,我爱惜他在他十岁女儿眼中做父亲的形象。我的这种细致换来他更热烈的爱,但我们都只是在各自的内心燃烧。

看到那枝干花,确信自己不只是一场单相思时,我很感激他;体会到我对感情的约束给他安全感并换来他由衷的感激时,有时候我心里掠过一丝寒冷。我们相遇已经太晚,没有余地了。

有一天,在一帮朋友的野外游玩中,我们有一些单独走在一起的机会。断断续续,他给我讲完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

美丽的示巴女王,倾慕所罗门的智慧,花了好几个月的时间,冒着生命危险穿过黄尘漫卷的沙漠,到达了所罗门的国度。6个月的流连,一对男女产生了爱情,也结束了相处。在示巴女王离去的前夜,所罗门国王和她约定不能带走宫中的任何一样东西。半夜,示巴由于口渴喝了一口水,她违约了。然而,她最大的违约是从腹中带走了爱人所罗门的孩子。她带上面纱,带着骆驼队和卫士们,穿过漫漫沙漠,永远离开了所罗门。

后来,在儿子出生后,示巴女王告诉儿子他有一位伟大的父亲。所罗门王则只有在伤心的怀念中写下了《所罗门传道书》。他写道:万物皆有定时。栽种有时,收获有时;哀痛有时,歌唱有时。

听完这个故事,在转角的地方,我慢慢咬断了一直衔在口里的那棵青草,那是他在林子里的一丛灌木中为我采摘的,我和他的过去未来在我心中也就那样和他分离了。我忽然感到异常轻松,我想,我不需要考博士了,所有的考试和答辩都将很快结束,而不是在两年之后还要继续。

我想,爱情是什么呢,有时候,爱情是一种让我们从峡谷攀登到山巅去看紫色杜鹃花的动力;有时候,爱情是,富可敌国,我们却不愿意牺牲一颗宝石去填补心中的一个缺口,如果那个缺口越来越大,我们就只有让自己在无法追悔的怀念中吟唱自己的哀歌,这也是智慧的所罗门国王的选择,谁能说这不是最明智的呢?

活给谁看

生命真的太短暂,生活可以变简单。

一个晚期癌症患者,拒绝治疗的念头刚一生出,就被家人苦苦哀求:为了我们,你也该活下去呀……

此人在最后的岁月里饱受三次手术痛苦。出生不由己,善终也同样。

一女孩硕士毕业考取博士,同时又被一家公司录用。其姐苦口婆心劝告,一定要继续读博。原因仅仅在于她本人年轻时没有机会升学……

女孩只好硬着头皮读着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她以此回报姐姐而作出了牺牲。

一姑娘婚礼前突然发现男友品行不端,她告诉母亲不想结婚。母亲软语相逼:证明都开了,可不敢让人看笑话……

姑娘婚后一个月怀孕,两个月闹离婚,半年后走出围城,十个月后成为单身母亲。人们宁愿接受一个悲剧合情合理地发生,却不愿明智地选择不让它发生。

是的,所有这一切,源于我们的身不由己,源于我们在人生舞台上的多重角色,源于我们很少琢磨过“活给谁看”。

人群中有很少一些智者,当他们发现做不到“活给自己看”时,他们尊贵地选择了“不活”,比如海明威,比如川端康成,比如三毛。

人群中更多的是如我辈,庸庸碌碌,却也活得殷切殷实。

父母姐妹,至爱亲朋,左邻右舍,因为瞧着我们活的“看客”众多,我们需要活得殷切,我们殷切地活在了大家的期望和认同里。

反过来,我们的“活”因为有了“看客”而变得殷实。

没有观众喝彩的戏,即使再好,也不会有上演的必要。同理,一味讨好观众的戏,捧场再多,也会有谢幕后的冷落。

天下很少有人能真正活出自己。皇帝老子也有不称心的时候。

人生会有许多责任,生活会有尽不完的义务。而要提醒您的是,生命真的太短暂,生活可以变简单。在所有的责任和义务里,在生命拥挤的时空中,不要忘了给自己一点权利,更别忘了给自己一点闲暇:如果有件事情让您受困,作出选择前,一定先想想,我更愿意活给谁看?

花与人

要珍惜青春呀,因为青春是最名贵的花,最容易凋谢。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几乎所有的白花都很香,愈是颜色艳丽的花愈是缺乏芬芳,他的结论是:人也是一样,愈朴素单纯的人,愈有内在的芳香。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夜来香其实白天也很香,但是很少闻得到。他的结论是:因为白天人的心太浮了,闻不到夜来香的香气。如果一个人白天心也很沉静,就会发现夜来香、桂花、七里香,在酷热的中午也是香的。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清晨买莲花一定要挑那些盛开的,他的结论是:早上是莲花开放最好的时间,如果一朵莲花早上不开,可能中午和晚上都不开了。我们看人也是一样,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没有志气,中年或晚年就更难有志气了。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愈是昂贵的花愈容易凋谢,那是为了要向买花的人说明:要珍惜青春呀,因为青春是最名贵的花,最容易凋谢。

有一位花贩告诉我,每一株玫瑰都有刺。

他的结论是:正如每一个人的性格中,都要有你不能容忍的部分。爱护一朵玫瑰,并不是要努力把它的刺根除,只能学如何不被它的刺刺伤,还有,如何不让自己的刺刺伤心爱的人。

感悟失败

失败,是笔万金难求的精神财富,一旦拥有,终生享用。

失败与成功,是对一丑一俊、难分难舍的孪生姐妹。现实生活中的人们,崇尚成功,痴迷于成功后的巨大快感。人们为成功者献上鲜花、笑脸、掌声、喝彩;对失败者却抛下讥讽、冷漠、鄙视、嘲笑。

世人多以成败论英雄,胜者王侯败者贼。但在中外历史上,以失败成为悲剧英雄的却大有人在,如被囚禁并老死孤岛上的拿破仑;还有败走麦城、最终身首异处的关羽;四面楚歌、垓下自刎的项羽……

人的完整圆满一生中,在一个生命周期的轨迹里,必定要亲身经历多次失败,必定要经常品饮失败的苦酒,必定要时常抚摸失败创伤的心灵瘢痕。一个人的一生,没有经历过失败的一生,是不完整的一生,是不成熟的一生。

失败之神,它象上帝那样公平公正地对待世上每一个人,皇帝总统、宰相大臣、将军元帅士兵,黎民百姓囚徒,绝对一视同仁,不搞特殊化,就像一场突然降临的滂沱大雨,雨滴会均匀地洒落在每个人头上,全然没有贵贱贫富之分。

失败,一个灰色的嗜血幽灵,一个被人诅咒的蓝色幽灵,一个与人长相厮首的附体幽灵,一直伴着人们走向生命终点,直到耗尽你人生最后一次心跳的能量。

失败,一片迷朦无际的沼泽;失败,一面让征服者感到绝望的千丈峭壁悬崖;失败,一面让人们碰得头破血流的铜墙铁壁;失败,一簇熊熊燃烧的地狱烈焰;失败,祁寒入骨的北极冰原;失败,屹立在黄山峭壁上一株孤独的迎客松!失败,犹如钱塘江惊涛裂岸,恰似秋风扫落满山通红的枫叶,更似万里无垠的一片荒漠!

股市商场上的失败,富翁顷刻间沦为潦倒的贫困乞丐;情场上的失败,美女转瞬成为灰姑娘;战场上的重大失败,则是国破家亡、割地赔款,朝代变更;婚姻的失败,便是妻离子散,各奔东西,海誓山盟的情侣,从此成为陌生路人。失败之神,每天都在人间导演着万千人生悲剧。

失败,是笔万金难求的精神财富,一旦拥有,终生享用。拥有诸多的失败经历,便成为拥有诸多精神财富的富翁,这是笔世界上最为昂贵,用金钱无法购得、无法衡量的宝贵财富!

面对失败,承认失败,向失败俯首称臣,有时需要极大的勇气,甚至需要理性与毅力。记得有一年夏天,在北京曾遇到位摇轮椅的东北小伙子,他因公致残,腰部脊椎粉碎性骨折,脊髓及马尾神经断裂,是位从腰部以下完全瘫痪的重度残疾人。闲谈中知道他已在北京求医八年,八年来一直未曾回过家。我说抗战才不过八年,八年来您不想家吗?他垂下头说:做梦都想回家,可不敢动回家的念头,呆在北京,每天针灸按摩,等于每天在治疗,每天都有可能出现希望,出现奇迹。一旦放弃治疗回家,就没有任何希望了。我无言地默默注视着他,任何稍有医学常识的人都清楚,脊髓和马尾神经断裂后,其功能的损害几乎是不可逆转的,他在用一个虚幻的希望支撑者自己,欺骗着自己,麻醉着自己,他没有勇气面对现实,承认残酷的现实,更没有勇气迎接承认真正残疾后的严酷生活,他的后半生将在虚幻的希望中,一天天虚渡而悄然逝去。细细想来,没有勇气承认失败,坦然面对失败,去迎接更加严峻生活的挑战,也是人生的莫大悲哀与不幸。

面对失败,永不言败,是人类向失败挑战、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的最好体现。日本一匹名叫春丽的赛马,一百多次比赛都是倒数第一,但仍顽强地继续坚持参加比赛,最终赢得日本人民的爱戴尊敬。在春丽身上,凝聚着人类向逆境向失败顽强挑战、不肯服输的意志,也是一种坚韧不屈顽强精神的象征。但是,当我们面对一些重大的失败,而这些失败靠我们人类自身现阶段智慧和力量,而又无法将其攻克战胜时,在缺乏科学理性的思维状态下,我们仍然执迷不悟顽强的继续向失败盲目挑战,发出永不言败的豪壮誓言,无异于飞蛾投火,显得愚昧幼稚而顽固,反而会遭到更大的惨重失败。

有些失败,看似偶然意外,实则是种客观必然;有些烦恼是自己寻来的,有些失败也是人们自己找上门,主动揽到自己头上来的,过高的追求目标,过高的期望值,脱离客观实际的计划、理想,必然会遭到惨败,而且败得一塌糊涂!

失败之魔,常以它那巨大的魔力,扭曲人的心灵,扭曲人们的价值观念!把人们从光明拖入黑暗的地狱。

失败,弱者的地狱,强者的阶梯,智者的故乡,伟人的天堂。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的金字塔,高达巍峨壮观,却由一块块失败巨石筑就而成。成功,是彗星划过夜空短暂的璀璨辉煌;失败,则是永恒的灰暗苍穹。当人们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攀登上梦想中成功峰巅绝顶时,短暂的狂喜激动过后,迎接成功者的将是更加严峻的挑战与失败,更加美丽迷人的成功女神,在远方呼唤吸引着人们!失败、成功,再失败、再成功……永无歇止的交替轮回,让世间顿生出千姿百态、无比精彩的人生!人们用沾满失败墨汁的巨笔,书写出一页页波澜壮阔、虽败犹荣的历史画卷!

金黄、红艳、甘甜的成功浆果,在尚未成熟之前,通常是苦酸青涩的。失败,是人类所最不愿结交的,最为严厉冷酷的一位良师益友。

倘若这世界真正绝灭了失败,寰球遍地盛开成功之花,五洲处处风和日丽,人人都可心想事成、美梦成真,成为常胜将军,这没有失败的祥和世界,将会变得怎样?

会赚钱不等于会生活

会赚钱不等于会生活,会生活要比会赚钱重要千百倍。

1923年美国一些声名显赫的大企业家,最富有的商人,在芝加哥海岸酒店举行了一次会议。他们当中有:

美国最大的独立钢铁企业的领导人查尔斯·施瓦布:

世界最大的公用事业公司主席塞缪尔·陈毅尔:

美国最大的煤气公司领导人霍华德·霍森:

国际火柴公司的总裁埃娃·克鲁格:

纽约证交所主席理查德·德特尼:

投机商阿瑟科什顿和杰斯,利弗莫;

他们手中掌握了超过美国国库总额的财富,可谓富可敌国,举足轻重。

但25年后他们又怎样呢?

查尔斯·地瓦布在度过5年借债生涯后身无分文地死去了;

塞缪尔·荚萨尔破产后死于国外;

霍华德·霍普森疯了;

埃娃·克鲁格和阿瑟·料顿死于破产;

理查德,惠特尼差点进了监狱;

杰斯,利弗英尔破产自杀了;

他们辉煌与悲惨的身世给人们留下了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竟使他们的命运发生了可以说是从天堂走进地狱的变化?

也许有人会说,1929年的美国经济大萧条严重地冲击和打击了他们的事业。但是这些巨头们的资产即使再缩水,也不至于痛苦和绝望到走投无路、非死不可的地步。

也许还有许多世人无法说清的原因,但有一点至关重要的原因却可以肯定,就是这些人学会了赚钱的本事,却没有学会怎么生活。赚钱是为了生活,但生活的全部意义并不在于赚钱。赚钱并不是一切,懂得生活,快乐地度过一生,要比赚钱重要得多。毫无疑问,天底下比他们贫穷得多,可又比他们幸福得多的人,实在是不计其数。

生活中没有金钱是不行的,但金钱并不是万能的。金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金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金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健康;金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金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智慧;金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学识;金钱可以买到献媚,但买不到尊敬;金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金钱可以买到小人的迎合,但买不到君子的志气;金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忠诚;金钱可以买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金钱可以买到一时享乐,但买不到一生的快乐和幸福。

会赚钱不等于会生活,会生活要比会赚钱重要千百倍。

感悟失落

失落是一种沉默,是一种成功前的沉默;失落是一种黑暗,是黎明前的黑暗……

真正的人生不可能没有失落,一如没有风的大海,没有雷的云朵,没有草的山岭,没有树的高山,一切将变得单调而乏味。

生命的历程中,谁都无法拒绝失落,正如无法拒绝刮风下雨,拒绝电闪雷鸣,拒绝日出日落,拒绝月的阴晴圆缺。谁想拒绝失落,谁就是在痴人说梦,异想天开。

有时失落像一位好客的山里人,失落的大门每时每刻都敞开着,她随时都在伸着双臂迎接每一位过客的进进出出;有时她又像一位长者,严肃地目视着失落者的一举一动;她有时更像是一个顽皮的孩子,在清晨,在傍晚,抑或在某一个瞬间,不经意地跳出,没有商量,也不打招呼,挽着你的手臂,或者一头扎进你的怀里,和你亲昵、撒娇。

失落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她是那么正直。她不管你是不名一文的凡夫俗子,还是富甲一方的富豪,不管你是炙手可热的社会政要,还是什么文化名流,谁都有失落的时候。有的人觉得失落是苦的、涩的,因而憎恨恐惧失落,视之若魔鬼,唯恐避之不及;而有的人则觉得她是甜的、美的,对她格外垂青,甚至对她默默低语,一诉衷肠。

失落是一种心灵的炼狱,是对人生的一种考验。只有经得起失落考验的心灵才能扛得起世间的暴风和骤雨,才能经得起人生的起伏和打击。失落更是认识自我、反思自我、认识他人的一种良机,在失落中反思自己,才能更好地修正自己、提升自己,使自己获得更多更深刻的人生启迪。

失落是一种沉默,是一种成功前的沉默;失落是一种黑暗,是黎明前的黑暗;失落是一座座丰碑,在你每一个跌到了又爬起来的地方,留下一串串深深的带血的印迹。失落是一副兴奋剂,把失落当作有滋味的美酒,细细品味着她的香醇,会愈发增强我们的斗志。

经历了失落,我们的人生会更加丰富,我们的思维会更加敏捷,我们的心会更加坚强,我们的人生会更有意义。在失落中找到快乐,是一种人生的一种大智慧;在失落中奋起有为,收获的将是一份成功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