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的认识和态度
恭喜您找到了工作!
或许这是您一生中第一次正式在社会上做事吧?心里是否兴奋、紧张,又带点期待呢?
职业无贵贱之分、高下之分,不管从事的是一份怎么样的工作,都一定要有一份敬业的精神才行。如此,你才能把本身的工作做好,从而得到工作的乐趣。
油漆匠就算只替雇主漆一面墙壁,他也要把全屋的色调都研究好了,才能决定他漆的墙该采何种技巧,何种色调,才显出屋子的特色来。
所以,您最好也要先大致了解公司的组织和业务情况,然后在工作岗位上,把您最大的潜力发挥出来。
或许您会说,我获得的是一份“闲”职,可是请您想想看,天底下会有白吃的午餐吗?就算真的有,吃了也会难过吧!
所谓闲差事,可能是您的上一任把它弄“闲”了,那么您就该应用您的聪明才智和所学,把闲职变成忙职,不单单是萧规曹随,一成不变呆板地去做。
要是您获得的是一份忙碌的工作的话,您就必须懂得如何利用时间。
我建议您在每天开始工作的时候,先拟定一个概略的时间表,因为在计划上花的时间越多,整个工作所需的总时间就愈短。当您的事情太多,而桌子太乱的时候,最好抽出时间来整理一下,把文件分成(一)急件、(二)次要文件、(三)压后办理、(四)待搁。把第一类里需要最优先办理的文件,放在桌子中央,其余的都要放在看不见的地方,因为一个人一次只能想一件事,做一件事,所以应集中精力办理最重要的工作,杂事留待最后来做,千万别本末倒置。同时要记住,临下班前一定要将桌上清理干净。
要是您手下有几员大将的话,最好授权给他们,不要自己大小事情一起抓,既浪费时间,且吃力不讨好。
责任感是我们对工作应有的态度,敷衍塞责绝对要不得。把工作尽量做好,会使我们心满意足,对身体有益;而把工作做得十全十美是往往办不到的,会使人感到挫败和焦躁,并且十分浪费时间。
马克·吐温说:“工作是你一面做,一面心里宁愿做另一件工作的苦事。”希望您对这话不会有同感。
如果您在工作中得不到满足和成就感的话,工作就失去了意义。成就和成功是不同的,成功是有形的,能获得别人的赞扬和奖励;而成就是无形的,但能满足内心的欲望,不会再有“怀才不遇”或“大才小用”的怨懑感。内心平静、满足,不正是人所追求的吗?
无论您干哪一行,您都不必为自己未来的成就担心,只要有生之日,每一小时都勤奋耕耘,而且自信耕耘的方法是正确的、有效率的,那么收获如何,暂时便不必过问。总有一天,您会发现,自己和同辈相比,是出人头地的。
如何与上司相处
不晓得在您的观念里,把上司和老板当作什么来看待?您认为他们是未来命运的主宰,成功的提拔人而逢迎他们;还是认为他们是做官的,是高级人员,与自己毫不相干而划开界限,除了公事来往外,彼此不相闻问;抑或觉得他们学历比自己还低,言论粗鄙而对他们不屑一顾?
这些想法都未免有点偏激了。老板或上司也许学历比您低,但他们的经历绝对比您高,在“社会大学”里,您或许是新生,而他们都已经大十几或大二十几了,您还能再夸耀您的大学文凭吗?
逢迎和划界限实在没有必要。如果老板只欣赏您的拍马而予以重用的话,这种老板就不值得尊敬,而您本身也是可耻的。划界限可以说是您的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认为不与主管打交道才能显示自己的清高,这样做法不是显得有些可笑吗?
上司也是人,只不过在人际关系里,他们和作为下属的我们,关系有些不同而已。
根据许多社会学和心理学专家研究的结果,及积数十年工作经验的人的看法,和上司相处,不外下面的道理:
尊重主管人员职权。他叫您做一件事,批评你的工作成绩,不要问他有什么权力,这是他的职责。在他没有作主张之前,有什么事要说明的尽管提出,可是一旦他拿定主意,您别再争论了。记住,您只见其一,他定的却是全盘大计。您做的事,他须对别人负责。
摸清主管的脾气,有些主管人员喜欢您随时推门直入,有的人却要您先打电话约好,或者先用书面陈明。要知道您应该向他请示的是什么,您应该自动做的是什么,和他会面要择时,拣他最空闲、最听得进别人意见的时候去看他。
主管人员也会做错事情。他跟我们一样,有偏好,也有爱憎,有虚荣心,也有茫然的时候。
公事公办。严肃也好,随便也好,让他选择,不要怕他。看到他就手足无措,或者当他是非常人物在崇拜,这种心态要不得。除非遇到特别紧急的事情,否则不要把私人的问题去麻烦他。
凡事使主管了如指掌。这点最重要,主管人员定计划、作主张,一定要立刻知道全部事情。您要准备好,让他接头,坏消息要拣适当的时刻告诉他,不可以故意对他隐瞒。
不卑不亢是起码的态度。别千方百计讨好主管,您不能牺牲同事,博他的欢心,而适时的赞美是可以的。赞美和讨好不同,赞美是真心欣赏对方,对主管有好法子、妙主意时,为何吝于表露您的赞美呢?
要是上司诚心诚意与您来往的话,也不必过分拒绝,但在公事上,仍须公事公办,不要掺杂了私人的感情在内。
善尽职责。最能得到主管欢心的还是工作的表现。您工作有成绩,他也有成绩。您越和主管相处得好,就越干得起劲。您帮他把事做好,自己的前途也更光明。
常常从主管的言行和签稿批示中,归纳他治事的原则,体会他处人的态度,选择他的优点作为您治事处人的参考。主管所深恶痛绝的,应尽力避免发生,主管所想要举办的事项及所需的资料,应及早予以准备。
在适当时机,引述若干成功的事例,或古今贤人的名言,向主管陈述您的意见。让他在无意之中,采纳而成为自己的意见,但切勿在背后夸说这是您的影响力。
对主管应推诚相与。如在事务上有两位以上的主管人员,您必须认清谁是您真正的直接主管人员。应将有关事务的问题向他请示,获取他的信托与支持;另一主管所交办的事情,如在不相冲突的情形之下,应尽力去办理。如与您直接主管的意见相冲突,您应以委婉谦逊的态度,说明困难之所在,求取他的谅解,不可在“两大”之间投机取巧,否则您会感到左右为难,两面都不讨好。
即使主管十分信任您,也应守分守纪。不能有任何擅专的事情,以免侵犯了主管的职权,或占夺了同事的劳绩。
尽可能为主管做好公共关系。在他人面前,无意间委婉说明主管的优点长处及对人的善意。在主管面前,也要常常称道他人的德性和才能,以拉近彼此的距离。促进上下的关系,这才是真正帮助主管之处。一个精明的好主管并不乐意有人在他面前搬弄是非,他会认为“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要有鉴貌辨色的能力。不要在主管身心不快的时候,向他请示那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不要常常报告困难。如果说到困难,一定要同时提出解决困难的有效办法,否则,主管则常会低估您的办事才能。
不要经常打扰主管,小事不必件件请示,说话要简明扼要。非主管问起,不做重复的说明,有些事可以等等。
有事向主管请示,应就问题的正反两方面说明其理由,再就实际的情形及可能演变,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几种处理办法,让主管自己去决定,不要过分地强调某一理由,也不要直率地肯定某一办法,否则很容易引起主管的怀疑与反感。
不要伤害主管的自尊心。如不要越级呈请,不可利用外界的势力有所要挟,不可当众批评主管,不要谈及主管的私生活。
在上司情绪激动时。最好不要辩白顶撞,谦逊地接受批评,也是为上司分忧表示同情的一种方法。如果不是您攻讦对方,企图自我防卫,有些上司也有此类的情形,所以最好在上司单独时,用商量的语气,申述您的看法,请求他的指教。当他发现您的意见更有理由,自然会改正他的错误和缺点。若进退两难,或对某一事物同时发生两种相反的情绪,或对同一问题,主管与僚属,因立场不同而主张各异,甚至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里,处于不同的环境,担任不同的职务,因为利害和责任的关系,他的主张先后有很大的差异,对于这种复杂的情形,您应该想:“另地而处,我又如何?”这样一来,您就会对上司的处境加以体谅,而不苛求。
愈得上司的信托,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的谦逊。如有成就,不要自己居功,应归于上司的指导及同事的合作。
防谤于先,胜过辟谣于后。对于经营范围内最易为人误解的事务,应特别留心,使人无懈可击。最好是确定权责区分,拟定处理原则,先呈请主管批示,然后在职责范围之内,根据原则办事。因主管已了解此事,便不会对您有所怀疑。
在主管有困难时,应表示关切,并尽力予以协助。这样自能产生“患难与共”的感情,但切勿“下井救人”。自己违法去帮助别人,是最不智的行为。
如果您与主管因故不能和谐共事,而且经过长时间地协调,也无法克服此种困难,最好的办法是请求调职。好来好散,彼此以后还有见面的机会。
彼此分开后,不要在别人面前批评旧主管,而且应该常常称道他的优点,怀念过去的情谊。一方面可以表示您的人缘好,一方面可使现任主管认识您是忠诚可靠的朋友。
如何与同事共处
求学时代的友谊诚然可贵,可惜天下无不散的筵席。踏入社会后,同学而又能同事的,实在少之又少。因此,面对着天天见面的同事,我们该如何与他们相处呢?
与同事相处,其实也就是和朋友相处,交友之道,诚信而已。诚实就是礼貌,别人诚心问您问题,您就该诚心回答别人,不要敷衍。遇到我们答不出来的问题,最好老老实实地说不知道,“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之,是知也。”孔子不是这么教过子路吗?
诚实能替您节省许多时间。有时因为我们“太客气”了,而“不好意思”拒绝别人的邀请,结果玩得既不开心,且内心懊悔不已,真是太划不来。
有信用能赢得别人的信赖,同时自己也心安理得。当您能获得朋友的信赖时,你就会无往不利了。
助人是很要紧的。谁能保证自己的一生永远一帆风顺?所以当别人有困难时,伸出援手是应该的。只要能做到“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那么,您的朋友自然会心生感激,而“投桃报李”。
和蔼可亲会使人喜欢接近您。一个人要是整天板着脸的话,谁都不敢找他讲话。他的朋友一少,那么他的人生乐趣也就少了。拒人于千里之外,就等于把自己摒弃于欢乐的门外。
欣赏别人的优点最容易博人好感。人生都希望能引人注意,希望别人晓得自己的优点,因此当您诚心赞誉别人时,对方就会引您为知己了。
我们最缺乏尊重别人私生活的习惯。因为中国人喜欢嘘寒问暖、关怀别人,因此往往很容易流于谈论别人的私事。所以我们要尽量避免这种情形发生。因为很多事情,局外人是无法了解的。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评判别人呢?
孔子称赞过三种朋友,“友直,友谅,友多闻。”您是否也想具备这三种条件呢?
为人正直,则朋友不容易走入邪道或不务正业,他将会视您为诤友;能宽厚体谅别人,则朋友会视您为知心,对您无所不能谈;博学多闻,则朋友喜欢听您谈天说地,以增加见闻。做到这几点,您一定会大受别人的欢迎。
此外,与同事相处,特别要注意的是公私要分明,不能因为有亲戚关系,或友情特别好,而在公事上有差别待遇,夫妻或情侣在同一处办公的话,上班时间最好是公事公办。不要常常腻在一起,以免引人闲话。
在工作上,同事和自己是相辅相成的,工作是整体的表现。善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是更能把工作做好吗?当同事有好的成绩表现时,千万不要嫉妒。要能真心欣赏对方。这未尝不是一种具有积极性的善意竞争呀!
平时,我们最好能养成下面的习惯:面上常带微笑,与人握手及应对时,要表示热情而彬彬有礼。记住他人的姓名,并亲切称呼。遇到熟人要打招呼,并表示关切的态度。听人讲话要表示专心而有兴趣。原谅他人无意的过失。
和同事谈话时,最好多多称赞他的优点,切勿吹毛求疵。要是有人对您无理取闹,您也应该保持良好的反应。这种宽容的态度,并非不辨好坏,而是使人觉得您平易近人。提高自己地位最好的办法,就是虚怀若谷。乐取人之善为善,而非任意贬损他人的优点及成就。
不要为了逞一时之快,而损害别人的自尊心及利益,以后就很难再获得他们的友情与合作了。所以,您必须抑制自己激动的情绪。
如果您需要同事的合作,首先就要消除或冲淡对方的反对情绪和态度。一般人对做一件事的目标及工作原则,大家的意见往往很接近,但对实施办法等具体问题,则见仁见智。所以,在彼此相持不下的时候,应从争执中寻求共同的动机及目标,然后在大原则不变的情形下,酌予放宽尺度,使个别差异可以并行不悖。
有时,各人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地位,常会在心理上筑成一道藩篱。如果要取得每位同事的密切合作,最好要把藩篱去掉。那么,我们就应该尽量表示自己的善意和坦白,常常考虑对方的立场和利益。言行及服务不要太严肃,不要太注重形式,生活及娱乐尽量和大家在一起,不要夸张自己高人一等。
想要他人自动地、热情地与自己合作,首先要把握对方“为自己打算”的动机。您要易地以处,设想对方如何才能与您合作。如何把对方的欲望成为您计划中的一部分,从对方的立场与希望,来说明计划的内容及利益,这样一来,对方就容易了解彼此的利害一致,而愿意参加工作,达到您的目的。
反求诸己是很重要的。平常要多多反省自己的行为,不要轻易动怒、发牢骚,或冷语讥讽别人,去斤斤计较小利。这样,大家会对您望而生畏,自然设法避开您。其结果您就难有与同事相互合作的机会了。
使人有安全感,是您与同事相处的关键,因为您不记人的过错,人家不感觉您有报复的意图。与人谈话不次次占上风、讨便宜,如此一来,别人自然会认为您才是最忠诚可靠的朋友,便会毫无顾虑地与您合作了。
如何才能出类拔萃
您可曾观察过,为什么公司里有的人能获得上司的赏识,得到发挥才干的机会,有的人则只能等因奉此,默默一生呢?
或许有人认为公司里的“红人”,有的靠拍马屁,有的是靠关系、背景才“红”起来的,但请您平心静气再仔细想想,他们是否在某些方面确实有过人之处呢?现在的老板可都不傻,他们难道会重用只能拍马屁的庸碌之辈吗?
老板和不嫉才的上司,一定会拔擢有创意、有积极上进心、肯主动负责、虚心学习的部属的。
要想出类拔萃,大概必须具备下列的条件;
要不断检讨自己的缺点,把讨人厌的作风改掉,把优点在工作中表现出来。
做比说重要。事实胜于雄辩,在事情未完成前,别把事情说得天花乱坠,等到事情做成后离标准太远,可就下不了台了。
要能欣然接受批评,圣人都不免有三分错,所以当别人纠正自己的错误时,千万要虚心接受。
做人要靠得住。诚实可靠是美德,有这种美德的人,即使其他方面有些欠缺,也不妨大局。
要有自知之明。最好能反省一下:自己是否过于拘谨,过于骄纵,或是有其他的短处?也许话说得太多了?
要培养自信心。如果自己做事时常感到没有信心,担心做不好,有此情形便须加以克服,代之以恒心。
要谦虚有礼。把别人放在眼里,向他们求教,别人有了指点要表示感激。
要有敬业乐业的精神。一个人乐业就会勤奋,不会觉得日子难挨。要为整个公司的利润打算,这样我们自己也可沾光。
把工作尽量做好,获益自然会最多。这和领多少薪水无关,所得的益处是工作能力增进,以后可以有更好的成绩和更多的上进机会。
有创见只管说出来,不必怕别人的异议。与众不同并不是错,当然此创见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后才能办出来;否则随兴之所至,忽发奇想,随口乱说,则难免贻笑大方。
锋芒要露,但不要“太露”,否则易遭嫉妒。当您提出自己的见解后,别人自然会晓得你的见解好不好,所以就不要再批评别人的见解了,贬别人以褒自己实为下策。
上面所说的,其实也是我们做事该有的原则,倒也不是着意要出人头地,特意“造作”的。要是过分存心想脱颖而出的话,说不定会弄巧成拙。
只要尽了本分,不强求,一切顺乎自然,那么该来的自然会来,该有的也自然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