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光五年(524)秋,莫折念生之兄莫折天生下陇(自甘肃向东)东寇,征西将军元志应战被擒,贼众气势浩盛。面对这种情形,崔延伯被任命为征西将军前去讨伐,行台萧宝夤和崔延伯在马嵬结垒,南北相距百余步。崔延伯说:“现在应该为明公探试一下贼众的勇怯。”于是,崔延伯来到贼垒前,扬威挑战,然后慢慢地后退。贼军以为崔延伯兵少,开营竞相追赶,兵众足有崔延伯所带兵士的十倍之多。但见崔延伯并不交战,自己殿后,抽众东渡,转运如神,片刻全部渡河,自己则在后边慢慢地渡过。敌兵见此,十分丧气,都陆续回营去了。萧宝夤大喜,对周围人说:“崔公,真是古代的关羽、张飞一样的大将,今后还愁制服不了贼军?”崔延伯飞马奔回来见萧宝夤说:“这些贼众并不是老夫对手,公只要坐着观看即可。”过了一天,崔延伯带兵出击,只见他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所向无敌。敌军大败,逃奔小陇。此战过后,崔延伯被任为左卫将军。
这时万俟丑奴、宿勤明达等人又寇掠泾州(甘肃平凉),崔延伯和萧宝夤奉命带军前去征讨。此时,崔延伯矜功负胜,倡议自己带兵先去进攻。这时敌军中有几百骑前来诈降,崔、萧二人信以为真,于是便拖延不前。不多时,宿勤明达带兵从东北冲杀过来,诈降的骑兵从西面进攻,于是崔、萧的军队两面受敌,虽然崔延伯上马突阵,使贼势受挫,但最终还是战败。崔延伯耻于受挫,私自集合兵众再次出击。激战中,崔延伯被流箭射中,以身殉国。
朝廷赠崔延伯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谥日“武烈”。
慕荣俨
慕荣俨(?~约570),字恃德。清都成安(今河北成安县)人。
北朝北齐将领。慕荣俨容貌出众,衣冠整洁,不好读书,喜欢研究兵法。
尔朱氏覆灭后,慕荣俨投靠了高欢被任为五城太守。北齐天保初年(550),他因屡立军功被任为开府仪同三司。天保六年,梁朝司徒以郢州城内附,文宣帝高洋便令他去镇守郢城。慕荣俨刚进城,梁大都督侯瑱、任约便率领水陆军来到城下,在上流鹦鹉洲接连铁锁,长达数里,用来阻塞船路。慕荣俨手下兵众都非常恐惧,他却从容不迫,告诉大家不要惊慌。恰在此时,河上刮起狂风,波浪迭起,铁锁被全部冲断。慕荣俨趁机集合精兵,出城奋击,大破敌军。第二天,侯填、任约又重整军队,并力围城,城中粮运被断绝,城中的树叶、野草、靴子和皮带都早已吃尽,最后,连死尸也被烧熟吃掉。就这样他们一直从正月相持到六月,没有人屈服投降。六月中,梁敬帝萧方智即位,请求双方和解。文宣帝下诏召慕荣俨还朝。他见到文宣帝后,悲不自胜,泪流满面。文宣帝也感动得泣不成声,握住他的手,用手捋着他的胡须,又摘下他的帽子看他的头发,叹息不已。过了好久,他才说出话来:“自古以来忠烈之士,难道有比这更可称赞的么!”于是让他安息一个月,任他为赵州刺史。
北齐天统四年(568),慕荣俨被封为寄氏县公,并赐给他金银酒锺各一只,又赐胡马一匹。第二年,任他为光州刺史。慕荣俨从小就跟随军队四方征讨,虽不擅长经略,但他有将帅之节,他所历诸州,虽不能清白守道,但也不致于贪残害物。
北齐武平元年(570),慕荣俨因病去世。
王轨
王轨(?~579),北朝北周将领。小名沙门。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汉司徒王允之后。世为州郡冠族。父王光为魏骠骑大将军。
王轨生性耿直,骁勇果断,很有父风,当世都认为他有将帅才略。周武帝宇文邕即位,王轨官至内史下大夫,是武帝心腹之人。
北周建德初年(572),他升迁内史中大夫,被任为上开府仪同大将军。当时军国之政,他都参预。因为他从征有功,又被任为上大将军。
陈大将吴明彻入侵吕梁(江苏徐州南),徐州总管梁士彦抗战不利,退保州城。吴明彻便在清水两边筑堰来灌城,把船舰都开到城下,准备攻城。梁士彦派人到朝中告急,朝廷便派王轨做行军总管,率军前去救援。王轨到后,率兵包围进攻,于是敌军大败,吴明彻和三万将士及器械辎重全部被俘获,只有萧摩诃带领20名骑兵逃去。战后,他被任为徐州总管,进位柱国。
因为王轨生性严谨,善于谋略,加上吕梁之战大获全胜,所以威振敌境,陈人特别惧怕他。后来,太子宇文赞征讨吐谷浑,武帝令宇文孝伯和王轨从征。军中诸事,都委托给王轨来决断,但宇文赟自恃位高,总是做一些违反军律的事情。回朝后,王轨如实向武帝做了汇报,武帝听了大怒,令人把宇文赟贽拉出去重打一顿,宇文贽从此对他怀有忌恨之心。
小内史贺若弼一向和王轨要好,有一次,王轨跟他谈话时提到这件事,他叹息说皇太子将来一定是不堪重任。贺若弼也表示同意他的看法,劝王轨有机会时向武帝谈一谈此事。有一次,王轨陪武帝谈话,说到自己与贺若弼对太子的看法。武帝听了便令人叫来贺若弼,想问一问他的意见,谁知贺若弼听明事情原委后,却说道:“皇太子养德春宫,没听说有什么过失。不知陛下从哪里听到这种传言?”王轨听了大吃一惊,一时说不出话来。等到贺若弼和王轨两人告辞出来后,王轨怒形于色,责问贺若弼,贺若弼则回答道:“这实际上是您的过错,皇太子是将来继承王位的人物,哪能轻易地就谈论他的过失呢?事情一旦有个差错,可要遭灭门之灾啊?我本来是和您暗地里谈论一下,你怎么竟然说给皇帝听呢!”王轨听了默黩无语。义有一次,王轨在宴会上喝醉了酒,捋着武帝的胡子说:“可爱的老公,只恨后代弱而无能!”
武帝死后,宇文赟即位,称宣帝。王轨自知即将灾祸临头,于是他的亲信劝他反叛,他说:“忠义之节,不可亏违。况且我受承先帝重恩,常常想着以死报效,哪能因为怕嗣主降罪,便不顾先帝恩德呢?宁可坐着等死,也不能有别的想法。希望千年之后,我心为人所知。”
果然,北周大象元年(579),宣帝派内史杜虔信去徐州杀王轨,御中正大夫颜之仪苦苦劝谏,宣帝最终不为所动,于是王轨被害。
贺若敦
贺若敦(约517~约565),北朝北周将领。河南洛阳人。其祖先本居大漠以北,世为部落大人。祖贺若伏仕魏,位云州刺史。父贺若统,为兖州刺史。
贺若敦少年时便有志气,善武事,胸怀大志,与众不同。魏永安年问,父贺若统有一次奉命进都,遇山贼袭击,贺若敦挺身赴战,眨眼之间斩杀七八人,贼众吓得四处逃散。贺若统大喜,对左右众人说:“我从小就入伍作战,经历战斗无数次,但还从未见过这么大年纪就如此有胆略的人。他将来一定是国家名将。”那年他仅17岁。又有一次,他跟从河内公独孤信出征,在洛阳被围,众士卒都吓得不知所措。只有贺若敦弯三石弓,箭无虚发,射死敌众数十。独孤信十分赏识他,把他推荐给朝廷,于是他被任为都督。不久,被任为右卫将军,又升迁为骠骑大将军。北周武成元年(559),任军司马。
这一年,陈大将侯瑱、侯安都围逼湘州,截断粮道,周朝廷令贺若敦前去救援。贺若敦接连几次交战,都大败陈军,乘胜进驻湘州。不久,秋水汛溢,长江上的水路不能通行,粮援绝断,形势紧迫。贺若敦为了不让陈军知道周军粮少,就在营内堆起许多土堆,在上面盖上米,把邻近村里的人叫来,让他们互相宣传。陈侯瑱、侯安都闻知,都信以为真。贺若敦又增修营垒,建造庐舍,作出要和陈军长久相持的样子。这时,当地土人有的用小船运送粮米和鸡鸭给陈军,贺若敦便带人化装成当地土人,把船摇向敌军。陈军望见,以为又是来了送粮之船,都纷纷抢上前来迎接。贺若敦一声令下,埋伏的人都一跃而起,把来兵捉获回营。过了一段时间,贺若敦军中渐渐有兵士意志动摇,不断有人叛变骑马投奔陈军。贺若敦便想出一计,令人拉马上船,然后用鞭子迎面狠抽。这样做了几次后,匹马便害怕上船。然后,他带兵埋伏在岸边,令士兵牵马诈降。侯瑱的军士都争先恐后地上前牵马,但马无论如何不敢上船,于是他带领伏兵冲上前去,把来人全部斩杀。从此以后,再有给陈军送粮的和投降陈军的人,陈军都害怕是贺若敦的圈套,所以一个也不敢接受。就这样,两军相持了一年多,侯琪等便带兵退后百里,让贺若敦渡江还师。这一次与敌相持,贺若敦的军队病死的士兵达一半以上,他因失地无功,被宇文护除名。
北周保定五年(565),贺若敦又任中州刺史,镇守函谷。贺若敦恃功负气,见到其他晚辈都做了大将军,唯独他不是;而且湘州之战中,他全军而返,却被除名,所以常常口出怨言。晋公宇文护闻知大怒,召他回来,逼迫他自杀。贺若敦临死之前,把儿子贺若弼叫到跟前,对他说:“我一心想平定江南,但未实现此愿,你应该做成此事。我以舌被杀,你不可不思。”说罢举起锥子把贺若弼的舌头刺出血,告诫他今后慎口。建德初,追赠他为大将军,谥日“烈”。